学术投稿

不同时机导尿对全麻胆道手术患者苏醒期排尿功能的影响

周燕;陈金春;姚智姑;朱小舟;薛晓燕;吴安生

关键词:不同时机导尿, 全麻苏醒期, 排尿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4例胆道手术患者男女各自按手术先后奇(观察组,n=67)偶(对照组,n=67)分组,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于麻醉后留置.观察两组苏醒期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异常(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道刺激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苏醒期排尿时间分别为(4.16±3.61)h和(11.72±9.78)h,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排尿异常及尿道刺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6%和25.37%,13.43%和20.90%,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麻胆道手术患者麻醉前导尿可促苏醒期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V感染与肠道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发病机制研究催生出肠道是HIV感染的主要病灶的新观点.该理论认为:(1)在急性感染阶段,T淋巴细胞主要是在肠道组织中被HIV消耗;(2)肠道中的T淋巴细胞消耗是快速的、大量的和持续的,原因与T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CCR9和整合素α4β7密切相关;(3)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重建肠道的免疫系统.研究发现在急性HIV感染阶段,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尚未出现改变时,肠道CD4+T淋巴细胞就已经开始消耗;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度的恢复,但是肠道中CD4+T淋巴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消耗,肠道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外周血恢复慢得多.因此主要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病毒载量来决定是否开始或停止治疗的策略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急性感染后,由于HIV直接杀伤和间接的细胞凋亡作用,CD4+T淋巴细胞在肠道迅速被消耗.后期随着机体T淋巴细胞的减少和HIV的大量复制,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完全崩溃,终发展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作者:康伟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丙酚-氯胺酮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麻醉的体会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全身麻醉配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效果和经验.结果:239例患者(男214例,女25例)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轻微,术中一过性呼吸抑制发生率4.6%、重度舌后坠发生率3.8%,简单处理均好转.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术后苏醒迅速、无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不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主动脉夹层瘤动脉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但应注意术中呼吸管理.

    作者:曾志文;柴云飞;俞润英;罗沙;王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压氧每日两次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普通疾病应用每日两次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位列前十位疾病的742例患者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分析高压氧疗效,并将脑梗死组与同期因各种原因仍按每日1次治疗的150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42例患者痊愈150例(20.22%),好转540例(72.78%),总有效率为92.99%,无效52例(7.01%).脑梗死与脑外伤效果好.两组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15次后,每日2次组的痊愈率与每日1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好转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普通疾病应用每日两次治疗方法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增加了每日的工作量,加快了住院患者的周转,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王宏隽;王素芬;翁其彪;陈雪林;王晓雯;张晓菁;尹娜;陈玲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遗漏结石或损伤肝胆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但我们均予以有效处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8 ~ 73岁,平均45岁.术前B超、上腹部CT、MRCP、ERCP等检查提示胆囊管结石29例,余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均有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史.合并胰腺炎5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3例,其中2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

    作者:李振宇;季一鸣;徐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与快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180 s以上断脐,快速断脐组10s以内断脐.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产后第3天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第3天HCT、Hb平均水平均较快速断脐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延迟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

    作者:沈军;沈尧娟;生启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

    目的:探索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并诱使其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CCL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内、肝内、及腹腔注射等移植方式.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肝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MSCs经诱导后不表达肝细胞标记物,而表达α-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及生化分析表明经静脉途径比其他途径更有利于挽救肝衰竭.结论:MSCs移植能抵抗肝脏纤维化,静脉移植方式是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张雯;陈香宇;何巧玉;王闪;李春燕;段芳龄;黄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肌肉萎缩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肌肉萎缩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122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6 min步行试验(6MWT)及COPD评估测试(CAT).重度COPD患者根据FFMI<15 kg/m2,分肌肉萎缩组和无肌肉萎缩组,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结果:重度COPD患者FFM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男t=-3.605,P<0.05;女t=-5.622,P<0.05);重度COPD患者6MWT低于对照组(男t=-4.720,P<0.05;女t=-2.623,P<0.05);重度COPD患者FFMI值与6MWT呈正相关(男r=0.45,P< 0.05;女r=0.37,P< 0.05).肌肉萎缩组6MWT低于无肌肉萎缩组和对照组(男F=55.03,P< 0.05;女F=9.89,P< 0.05).肌肉萎缩组CAT评分显著高于无肌肉萎缩组(男t=2.51,P< 0.05;女t=3.42,P<0.05).重度COPD患者FFMI值与CAT分值呈负相关(男r=-0.41,P< 0.05;女r=-0.39,P< 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肌肉营养状况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重度COPD患者合并肌肉萎缩将进一步降低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军;吕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27例误诊分析

    小肠重复畸形指在小肠近系膜侧出现的管状或圆形空肠器官,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回肠发生多[1],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本院1986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小肠重复畸形患儿117例,其中27例为在外院按回肠穿孔治疗行修补术后转入,本文即对此27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外院诊断为回肠穿孔,第一次均按回肠穿孔治疗,行穿孔修补术,术后出现肠梗阻14例,腹部包块5例,血便4例,腹膜炎4例,转入我院,行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均合并有回肠重复畸形,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男19例,女8例.1~3岁16例,4~7岁7例,8~17岁4例.

    作者:曹振杰;吴学军;黄华;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麻下1525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析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临床用途广泛,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注药物、输血补液、抽取血液标本等[1],近年在手术室的应用越来越多.全麻后由于肌松药作用使颈内静脉穿刺的重要定位标志胸锁乳突肌体表标识不明显,所以全麻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1 525例全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病历资料,总结全麻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 525例患者均为心外科患者,年龄5个月~ 79岁,体重4.8~104 kg,其中≤15 kg 259例,>15kg 1 266例.导管留置3~15d,平均5.3 d.1.2材料 益心达牌中心静脉穿刺包.

    作者:张俊彪;宋计平;王继宏;王欢;张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开发和应用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乳腺癌阴性切缘的临床技术.方法:入组病例随机分入试验组(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组)和对照组(术中经验定位组),并实施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例癌灶切缘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切缘阴性率、试验组的技术优势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纳入60例患者,术后病理测量并计算上、下、内、外各切缘距离与预定切缘之差,试验组中其绝对值均数为(0.18±0.13)cm,而对照组为(0.63±0.29)cm,t'=21.673,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首次切缘阴性率分别为96.7%(58/60)和88.3%(53/60),x2=1.922,P=0.166,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切除癌灶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约1/3,为(8.6±1.7)min vs (12.8±1.9)min,t=12.682,P<0.01.试验组针道未见癌细胞,全部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钢丝辅助定位切缘技术可精确地指导原发癌灶切除,稳定性高,切除正常腺体少,缩短手术时间,安全简捷.

    作者:周颉;王恩礼;张雁瑞;刘敏;陈少君;丘禹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床边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行床边NT-proBNP检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LVEF及诊断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9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2例,NT-proBNP平均值分别为(5 720.41±2 912.15) pg/mL、(818.88±851.6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AUCROC为0.952±0.018 (95%CI 0.918 ~ 0.987),截点值为l 776.0 pg/mL,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90.5%.结论: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作为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北;叶珩;孙诚;何楷然;曾红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癌合并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13例治疗体会

    口腔癌在早期易发生周围组织的侵犯,所以手术治疗是口腔癌综合序列治疗中重要的方式[1].但是在临床病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合并冠心病的口腔癌的患者,给临床治疗口腔癌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且取得好的疗效和预后,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当今支架置入术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完全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从而延长寿命和改善预后[2].现今分析我院口腔科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手术治疗伴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口腔癌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口腔科住院的13名口腔癌患者,均经过X线片和活检确诊.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都经过64排心脏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男9例,女4例;年龄57 ~ 70岁,平均年龄65岁.病理分型:唇癌2例,舌癌5例,腮腺癌3例,口底癌2例,磨牙后区癌1例.肿瘤病程1~10月,平均病程7个月.13例患者,冠心病病史2~9年,平均病程7年.

    作者:张智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行单胚胎移植113个周期(A组),行双胚胎移植173个周期(B组),行全胚冷冻首次冻融胚胎移植122个周期(C组),比较三组之间一般情况、促排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中重OHSS发生率.结果:三组不孕患者体重指数、基础FSH、Gn使用量、Gn使用时间、HCG注射日E2水平、获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但三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A组(0.88%)和C组(0.82%)明显小于B组(5.78%),多胎率A组(0%)明显<B组(30.38%)和C组(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行单胚胎移植可以减小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且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单丹;葛红山;陈华;黄永刚;侯晓红;肖宇;吕杰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ilverHawk斑块切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分析

    目的:评价SilverHawk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4条肢体.术后采用CTA或彩超对管腔通畅情况进行评估随访.结果:43条肢体经腔内开通成功,1例因术中动脉破裂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97.7%).1例术后行小腿截肢术.随访1~6个月,动脉管腔通畅.结论:Silver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张晔青;李晓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 ~ 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用SPSS 11.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35 (P< 0.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可用于疼痛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明娟;姚明;黄兵;朱艳丽;倪华栋;过建国;肖纯;周煦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疗效及血浆生长抑素(SS)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慢性肾衰竭旱、中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疗程均30d.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治疗组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治疗后血浆SS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化湿颗粒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并有效降低血浆SS、改善患者肾功能,这可能是其有效改善消化道症状的部分机制.

    作者:张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LCP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LCP联合OXA体外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及其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检测OXA单药、OXA联合LCP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OXA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HT29细胞的凋亡比例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IC50浓度OXA单药与联合用药对HT2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联合组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单药与联合用药均能使HT29细胞凋亡比例增加,药物处理6、24、48 h后单药组细胞凋亡率为(9.76±0.47)%、(20.45±0.74)%、(28.70±3.29)%,联合组细胞凋亡率为(20.63±0.69)%、(34.35±1.02)%、(49.47±3.04)%,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细胞凋亡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加,联合组较单药GJM期细胞比例增加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CP能增加OXA的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能力,该效应可能与细胞周期的调节有关.

    作者:汪峰;艾泽楠;孙胜;刘海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hoE在诱导人脑胶质细胞瘤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RhoE在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E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构建重组pcDNA3.1-RhoE真核表达载体,将质粒快速转染U87细胞,采用四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核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Bcl-2、Bax表达变化,以及capase-3和NF-kB的活化水平.结果:RhoE蛋白在T98、A172和U87细胞系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脑胶质细胞(P<0.05);上调RhoE表达后,U8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并且发生了显著的细胞凋亡改变(P< 0.05);western bolt检测显示裂解的caspase-3水平增加,Bcl-2表达水平下降,Bax的表达水平升高,另外,p65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降低.结论:RhoE可能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下调Bcl-2/Bax的比例,从而促进caspase-3的活化,后诱导U87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闫国防;廖勇仕;梁日初;石巧玲;段永红;崔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相关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原发性肝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全球癌性死亡中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对症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随着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发展,靶向疗法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涉及HCC主要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对应靶向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并述及其局限性,以期促进其临床应用.1 EGF/EGFR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又称ErbB-1,是ERB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有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及胞内区,其中胞内区具酪氨酸激酶活性.与配体结合后,EGFR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磷酸化并激活下游多种信号如PI3K/Akt/mTOR、Ras/RM/MEK/ERK.EGFR的配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TGF-α,双向调节素(AREG),肝素结合的EGF(HB-EGF)等[1].HCC发病中EGFR研究相对较多:(1)EGFR在HCC中高表达,且这种高表达与晚期阶段并发症,细胞增殖水平及肿瘤分化水平有关[2];(2)EGFR通路的激活可作为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3];(3)EGFR在HCC的发展中作用重要.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血、组织中EGFR水平较高时,更易发展为HCC,且发展速度加快[4].其中,EGFR高水平与EGF基因单核苷酸多聚化,5'端非翻译区核苷酸转化有关.这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导致转录子半衰期延长,进而使肝EGF水平升高[5].因此,EGFR信号通路可成为HCC治疗的潜在靶标.

    作者:刘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炎症因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制备ANP大鼠模型,检测假手术组和造模后6、12、24 h大鼠血清TNF-α、IL-6,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病理学、肠黏膜含水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NF-α、IL-6与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模型组造模后,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6 h:(155.56±12.83)ng/L、12 h:(311.81±14.12) ng/L、24 h:(276.79±11.72) ng/L],血清IL-6[6 h:(183.03-8.56)ng/L、12h:(358.64±11.43) ng/L、24 h:(383.42±20.32)ng/L],血清D-乳酸[6h:(3.30±0.12) μg/mL、12 h:(9.19±0.54) μg/mL、24 h:(16.02±0.82)μg/mL],小肠组织学评分[6h:(1.17±0.23)分、12h:(3.33-0.19)分、24h:(6.61±0.24)分]均升高,各时点与同时点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与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学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 0.01).结论:ANP大鼠早期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并且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夏亮;余邦威;苏宏领;李婷婷;陈江;吕农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