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纪树荣;胡莹媛;李燕春;吴卫红;陆华宝;张雁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在脑瘫患儿合并髋关节异常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髋关节X线检查诊断为可疑髋关节半脱位和发育不良的脑瘫患儿病例再行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测量Perkin's方格、Shenton's线、髂颈线和髋臼角,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35例脑瘫患儿伴髋关节半脱位24例,占68.57%,其中双髋关节半脱位8例,占22.86%,同时合并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髋关节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测Perkin's方格、Shenton's线、髂颈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0.01).结论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对脑瘫患儿髋关节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提供从X平片得不到的解剖学信息.
作者:李燕春;孙进;徐建民;胡莹媛;陆华宝;吴卫红;刘建军;张雁;蒋贵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损伤程度.方法 30只纯系日产大耳白仔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注射后6小时灌杀;模型1组(N1组,12只)腹腔注射胆红素100mg/kg,分别于给药后6小时(N1a组,6只)、16小时(N1b组,6只)灌杀;模型2组(N2组,12只)腹腔注射胆红素200mg/kg,分别于给药后6小时(N2a组,6只)、16小时(N2b组,6只)灌杀.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1b组黑质神经元数少于C组、N1a组(P<0.05 ), N2b组黑质神经元数明显少于N1b、N2a组(P<0.05)的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胆红素能减少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数量,且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减少越明显;胆红素脑病时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且剂量越大、时间越长损伤越重;黑质、纹状体系的形态、计量学变化呈现一致性.
作者:李晓捷;朴文花;李林;姜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发病的时间规律.方法统计分析90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发病的昼夜、月相和季节.结果与结论 321例脑梗死患者昼夜发病率有着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晨间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而其发病的月相、季节规律不明显.脑出血发病无明显昼夜、月相及季节规律.
作者:李响;向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脉冲磁针仪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脉冲磁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评定术后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生长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5d与术后6h组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治疗组组内有高度显著性异差(P<0.01);组间15d时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脉冲磁组、电针组和针刺组疗效相仿.在第15d时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比较,脉冲磁组、针刺组高于静磁组、电针组(P<0.05),静磁组、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脉冲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冲磁针仪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延长神经生长因子产生时限,促进脑缺血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张海峰;唐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特殊教育主要指对身心发育障碍、智力障碍、感觉器官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者的教育[1].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是终生存在的,要使他们能够独立地生存于社会之中,也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作者:吴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胼胝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胼胝体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运动开始困难征、左上肢拮抗性失用、左侧肢体画图不能,康复训练效果好.
作者:陈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9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MRSS总分、依赖量表(DEP)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INACT)得分、社交量表(ISOL)得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得分、阴性症状量表得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与其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其精神症状越丰富,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
作者:项玉涛;李文咏;高亮;陈国澜;侯也之;翁永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存活出院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0-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对照组未进行系统干预,每3-6月随访1次.两组均随访至2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智力发育指数(P<0.05)、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0.01)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早产儿智力低下、运动低下与脑瘫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经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
作者:赵青;周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损伤综合征[1]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已有临床异常,尚不能诊断为脑瘫或其他脑功能障碍者.此综合征中已有明确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称为脑瘫.大量临床及实验资料证实,早期开始并按计划坚持训练的多数轻、中度脑瘫可康复到基本正常[1],重度也可大程度地减轻残疾.
作者:任世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从1986年美国的Furchgott和Ignarro分别独立地提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可能就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来,NO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作者:孙红梅;陈文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癌细胞的DNA异倍体及增殖活性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19例新鲜大肠癌组织细胞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进行检测,与大肠癌的血清癌胚抗原、癌肿大小、形态、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等病理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结果血清癌胚抗原与癌细胞的DNA异倍体及增殖活性均无关.溃疡型中的DNA异倍体出现率为56.5%,显著高于隆起型(14.7%)(P<0.01).中低分化组中的异倍体出现率为64.7%,显著高于高分化组(36.5%)(P<0.01).癌肿大小、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癌组织学类型均与DNA异倍体无关.大肠癌上述各临床病理因素均与癌细胞增殖活性无关.结论癌细胞DNA异倍体能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但癌细胞增殖活性(SPF、P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血清癌胚抗原与癌细胞DNA倍体及增殖活性无关.
作者:高飞;国永生;王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方法对66名脑瘫患儿家长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以45名本院职工及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脑瘫患儿父母各项因子分除了精神病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
作者:李润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脑瘫患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工作模式.方法临床、保健、康复相结合,采用产前检查、孕妇学校、产时儿科医生进产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测定、高危儿抚触训练室、婴儿期儿童保健监测、各街道防治站常规体检筛查转诊等多种形式结合早期发现并干预脑瘫高危儿.结果此工作模式较模式前显著提高了脑瘫的早期诊断率及康复疗效.结论临床、保健、康复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了医疗资源,起到了促进脑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童雪涛;董海燕;李爱荣;孙瑾;于海丽;马贤芝;王波;王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针刺治疗卒中后偏瘫是目前临床的常用方法.现有的临床报道中所采用的针刺方案种类繁多,内容各异,怎样从中择优去劣,取长补短是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针刺影响人体的方式和途径,有助于认识、选择和改进目前的各种针刺方案,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由于目前的医学水平还远不能完满地解释经络穴位的实质和针刺效应的机制,制定偏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时仍应当考虑其是否符合传统中医学、针灸学的理论;但是,方案内容是否能够得到已有的现代医学相关研究结论的支持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从针刺通过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过程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魏鹏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以70%的大心率为靶心率的踏车试验心血管反应,为制定心肺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36名受试者进行逐级功率踏车试验,直到达靶心率为止,记录心电、血压、踏车功率,并换算为代谢当量.结果所有受试者都完成了运动试验,均无胸闷、胸痛、气短、疲劳感.整理运动8分钟后心率恢复至试验前,大部分受试者血压均有所降低.达靶心率时的踏车功率,中年男性为(98±10.23)W,女性为(64±11.13)W;老年男性为(75±8.25)W,女性为(50±9.23)W,有明显差异(P<0.01).代谢当量中年男性为(5.82±0.83),女性为(4.25±0.63),老年男性为(5.75±1.25),女性为(4.05±0.93),中老年人之间无差别(P>0.20).结论健康中老年人以70%的大心率踏车试验,心血管反应平稳安全.
作者:赵振彪;张咏梅;张至;汪洁;黄力平;曲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0例7岁以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尚未使用正式手语的聋儿进行听觉口语训练,在训练及日常交往中尽量避免视觉辅助手段.与17例年龄匹配,进行传统视听结合训练的聋儿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测试成绩上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56.081,P<0.001).结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聋儿的听力培养、建立有显著效果.
作者:卢晓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酚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的长期疗效.方法 42例年龄为2-1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5%的酚溶液进行74次阻滞,酚用量为0.5-4.6ml/次,平均2.2ml.采用修改的Ashworth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66次酚阻滞术取得成功,患儿肌张力有所下降,运动功能有所提高,有效率为89.2%,显效率为59.5%,且副作用少.结论酚阻滞术有缓解痉挛见效快,选择性强、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刘建军;纪树荣;胡莹媛;李燕春;吴卫红;陆华宝;张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强制性使用-限制技术或称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被广泛的应用于脑卒中的康复,并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动物实验,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证明了大脑皮层功能重组的变化,又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毕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58岁,均在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呃逆,其中肝硬化、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7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全胃切除术1例,肝癌破裂2例,呃逆时间4小时-1周.针刺治疗前,3例曾经胃管注入温开水,2例服中草药,3例肌注安定,但效果均不满意.
作者:孙英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综合使用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Rood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及心理疗法等技术对其进行3个月的康复,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前后MBI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运动功能和心理恢复相关(P<0.01).结论康复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桑德春;田沈;苑之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