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

高文波;魏军军;翁国斌;曾力

关键词:肾移植, 间质纤维化, 小管萎缩, 上皮间充质转化, 波形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病变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9个月的患者,检测肾功能,移植肾行穿刺活检,按照Banff 1997慢性评分标准分为2组:第1组和第2组.然后取病理切片进行各项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间质内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组有22例患者,第2组有16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第2组血肌酐高于第1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组中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第2组;而第2组中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率高于第1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过程中,上皮间充质转化与其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出现较高表达的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提示纤维化程度较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经ERK1/2通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诱导气道上皮细胞产生MUC5AC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产黏蛋白MUC5A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29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A、产藻酸盐型PA脂多糖(光滑型,sPA-LPS)、非藻酸盐型PA脂多糖(粗糙型,rPA-LPS)刺激,然后加入不同浓度MXF孵育24h,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Westem blot检测NCI-H292细胞内ERK1/2的激活情况.结果:PA、sPA-LPS和rPA-LPS能明显诱导NCI-H292细胞产生和表达MUC5AC,并能促进ERK1/2磷酸化.而MXF处理后,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A、sPA-LPS或rPA-LPS诱导的MUC5AC蛋白表达,并有效抑制ERK1/2的磷酸化.结论:MXF能抑制PA诱导的黏蛋白表达,因此有望用于PA诱导的黏蛋白过度分泌的治疗.

    作者:谢莉;谭小武;曾赛丽;周洲;游晓星;何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体脂肪颞部多层次移植填充整形

    目的:探讨将自体脂肪通过多层次移植填充的方法和术后效果.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取皮下脂肪,将抽取的脂肪进行处理、提纯后超量注射于颞部多层次,分别是皮下层、颞浅筋膜下层及颞深筋膜下层,以达到充填颞部的目的.结果:56例患者进行颞部双侧充填,脂肪注射量为13~25 mL.随访时间3~ 36个月,无破溃感染出血,脂肪液化囊肿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作用持久.结论:自体脂肪颞部多层次移植填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相比颞部充填膨体及硅胶,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绮梨;夏琼平;肖薇;张粤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2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OGTT结果分为葡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和GDM组.测定两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及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影响GDM的危险因素;按hs-CRP四分位分组,CRP水平≥4.78mg/L与GDM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增高是GDM发病和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程飞;于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及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抗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多克隆抗血清并用于妊娠糖尿病(GDM)血液和胎盘的检测.方法:用自制rhRBP4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Western blot 检测特异性,ELISA法测定效价,收集20例GDM患者和15例正常孕妇的血液和胎盘,检测RBP4的水平和分布.结果: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128 000.与正常孕妇相比,GDM患者血清中RBP4水平明显升高,其分娩胎盘的滋养层细胞质和胞膜中RBP4也显著高表达.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可初步用于GDM患者血清或组织样本中RBP4的检测,为进一步用于临床检测奠定基础.

    作者:陈利春;鲁云霞;孙玉秀;方向东;叶俊良;陈磊;李朝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与颈白线入路手术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14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两种入路实施甲状腺手术:外侧入路组(n=65)和正中入路组(n=80).结果:外侧入路组手术总时间[外侧入路组70(30~ 265)min,正中入路组87(40~180)min,Z=-2.915,P=0.004]及显露甲状腺时间[外侧入路组(4.0±1.5) min,正中入路(5.0±2.0) min,t=-3.312,P=0.001]比正中入路组短.外侧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正中入路组[外侧入路组10(5 ~ 100)mL,正中入路组30(5~ 500)mL,Z=-3.095,P=0.002].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256,P=0.798).结论:再次甲状腺手术采用外侧入路可获得相对较清晰的解剖层次,适用于大部分甲状腺再次手术.

    作者:王毅;杜嘉林;吴泽宇;区金锐;简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NGAL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体内研究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s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切除一侧肾脏,夹闭对侧肾蒂45 min的方法来建立大鼠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NGAL组),对照组、I/R组、NGAL组实验结束时分别用HE染色观察3组动物肾组织病理变化;再灌注24h后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TUNEL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Bax与激活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C3)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Fas、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NGAL组Scr、Bun分别为(63.400±11.908 vs 121.857±17.151) μmol/L、(14.840±2.868 vs 28.557±6.434)mmol/L,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减少(7.800±1.924 vs 15.400±3.049);NGAL组肾组织Fas mRNA(2.34±0.51 vs 6.84±2.34)表达降低、Bax蛋白[(7.440±1.640)% vs(15.456±1.955)%]表达降低、CC3蛋白[(3.171±0.321)%vs (7.291±1.059)%]表达降低、Bcl-2蛋白(6.91±1.64 vs 5.30±1.48)表达升高(P<0.05).结论:NGAL对大鼠I/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减少细胞凋亡、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臧秀娟;安淑娴;郑峰;夏燕平;宋莹;于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对气腹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否减轻气腹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气腹组(S组)、气腹组(P组)和依拉达奉干预组(E组);P、E组维持4h10 mmHg压力气腹.气腹终止前30 min E组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3 mg/kg,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腹放气后6h取血清测定肝功能,取左肝内叶肝组织,TUNEL染色测定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P组ALP、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内胆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HIS评分降低(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E组各项指标较P组显著好转.结论:气腹引发的缺血/再灌注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内的Bcl-2蛋白低表达,细胞凋亡增加,胆道功能损伤;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减轻损伤程度.

    作者:李文成;王刚;陈解元;邓龙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BORIS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BORIS基因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BORI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BORIS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大小、部位、分级等因素的关系,以及BORIS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ORIS的mRNA及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类型、部位无关,与结肠癌的组织学分级(P<0.05)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转移(P<0.05)呈正相关,BORIS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无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RI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重新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预测结肠癌早期转移以及患者预后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支海宁;焦鑫;刘小满;谭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血糖控制调查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涉及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共同作用结果,中国人群血糖控制普遍不达标[1-3],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将中国人群HbAlc控制水平提高到7.0%,从而避免过分严格的血糖控制带来的低血糖以及死亡风险.但即便提高到7.0%,可能仍有很多患者未达标,为了解这一现状,我们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潘斌斌;马建华;苏晓飞;丁波;孙睿;罗勇;郭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心算对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探索心算对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34例焦虑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短程测量法采集静息及心算刺激下心率变异的频域指标,并进行两组静息状态及心算任务下心率变异的比较和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及心算刺激中的心率变异频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组心率变异频域指标在心算任务前后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在心算刺激下,低频成分(LF)明显升高,低频高频比(LF/HF)加大,LF%增加,HF%下降.结论:在应激时,正常人群会通过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来适应新环境,而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不能作出相应的变化.

    作者:王文菁;池思晓;钟天平;冯梅珍;许明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泉芳;王威;邹小英;巫艳彬;蔡双启;白玉龙;黄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25例患儿行胃镜检查,分析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及H.pylori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1)325例患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6.3%,常见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59.1%,胆汁返流性胃炎12.9%,十二指肠球炎12.6%,十二指肠球溃疡11.7%.(2)腹痛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占比例高为88.3%.上消化道出血36例,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主占61.1%.呕吐主要以胆汁返流性胃炎为主占47.6%.(3)各种上消化道疾病中H.pylori检出率以十二指肠球溃疡为高(71.1%),上消化道出血H.pylori检出率66.7% (24/36),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检出率40.1%(77/192).(4)325例患儿中H.pylori平均感染率为42.8%,男性感染率为44.8%,女性感染率为40.4%,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65,P>0.05).各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6岁组30.4%(24/79),7~11岁组42.1%(48/114),12~ 16岁组50.8%(67/132),差异有显著性(x2=8.13,P< 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高,腹痛、呕吐以胃炎为多见.H.pylori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作者:邹明艳;张勇;李锦霞;梁韶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同时性双重癌术后双肺转移1例的化疗方案选择

    患者女,48岁,2006年10月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大小约3.0 cm×3.0cm,穿刺活检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癌.术前行胸部CT提示左上肺结节.2006年11月27日同时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及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乳头及基底未见癌累及,腋窝淋巴结(1/6)见癌转移;左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支气管断端未见癌累及,另送主动脉窗淋巴结(1/6)见癌转移,肺门淋巴结(3/5)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术后诊断为:(1)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2N1M0ⅡB期;(2)左肺细支气管肺泡癌PT1N2M0ⅢA期.术后先后行PTX+DDP方案4个疗程及CAF方案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及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2007年10月复查CT示两肺多发结节,患者此时放弃化疗并中止内分泌治疗,行中药治疗1年余.

    作者:曾纪权;王晓;郑智;周绪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与听性脑干反应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阈的评估比较

    目的: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阈的评估.方法:对102例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测试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纯音测听,比较ASSR反应阈和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从而评估二者对行为听阈预测的准确性.结果: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高频与行为听阈相关性较接近.但在低频,ASSR的相关性较ABR高.结论:ASSR和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客观听阈的评估,但ASSR较ABR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翟锦明;毛敏;张建国;陈观贵;刘绮明;丘理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一种新的HBV表型耐药研究方法的建立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方法:将野生型pTriEx-HBV 1.1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5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LAM、ADV及ETV处理,隔天换药1次,换药2d后收集培养上清及细胞,用Dnase处理后,real-time PCR检测HBV DNA的水平.结果:上清及细胞内核心颗粒HBVDNA的水平下降2~3个数量级,大抑制率达98%,EC50值接近.结论:以上清病毒定量代替核心颗粒,建立了基于real-time PCR的HBV表型耐药分析方法,有利于HBV临床治疗的耐药监测.

    作者:朱华;苏何玲;刘永明;刘青波;马义丽;许智慧;钟彦伟;徐东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鉴别肺癌与肺感染性胸腔积液实验项目的实用性评价

    目的:评价鉴别肺癌与感染性胸腔积液检查项目的实用性,为合理选择联合检测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剐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ApoB、转甲状腺素(TTR)蛋白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3项肿瘤标志物.同时计算各项生物化学标志物的阳性率与实用性.结果:比较肺癌患者与肺感染患者之间胸腔积液10项非肿瘤标志物与3项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发现非肿瘤标志物腺苷脱氨酶(ADA)、TTR和乳酸脱氢酶(LDH)有明显差异,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RFA21-1均有显著差异.鉴别肺癌与肺感染胸腔积液,实用性指标顺序为CEA、CYFRA21-1、NSE.结论:首次报道以项目实用性评价鉴别肺癌与肺感染性胸腔积液生物化学标志物,其实用性由高到低顺序为:Glu、ADA、LDH、TTR、CEA、CYFRA21-1、NSE.

    作者:赵辉;潘涛;么作义;葛鹏;丁红梅;郭梦洋;孙续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加巴喷丁预给药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术前1h服用加巴喷丁300 mg)和C组(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G组与C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h口服加巴喷丁300 mg可以降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漆升;李茂兵;吴新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产生的原因、临床不同类型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收集2003-2012年间我科在临床中诊治的肛管直肠异物嵌顿3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依据31例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康复.病例中并发1例肛周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情况及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顺利取出直肠异物、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蔡碧波;张振勇;张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非症状性癫痫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在非症状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3例癫痫患者(实验组)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Cys C的水平.结果:实验组Cys C血清水平[(1.14±0.4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1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CysC血清水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Cys C可能为癫痫的血生化标志之一,并可能对研究治疗癫痫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凤英;蔡学坤;谭敏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蕈状管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36例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经肛门于齿状线上2 cm放置蕈状管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肛门直肠静息压测定,并于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Dukes分期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38±0.25) kPa vs (3.67±0.39)kPa,P< 0.01].实验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 vs13.5%,P< 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可以有效预防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放置蕈状管后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博林;牛钢;李亚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