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潘涛;么作义;葛鹏;丁红梅;郭梦洋;孙续国
目的: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复发期脑脊液(CSF)和血清中tau、S100、14-3-3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RRMS患者(RRMS组)急性期CSF和血清的tau蛋白、S100蛋白和14-3-3蛋白水平,并与无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的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对各观察指标与病程、IgG指数、扩展的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RMS组CSF tau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SF S100蛋白、14-3-3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组与对照组的血清tau、S100、14-3-3蛋白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CSF tau蛋白与IgG指数明显相关(r=-0.381,P=0.039),与病程、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RRMS急性期存在轴索损伤,CSF tau蛋白与IgG指数相关;未发现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的生物指标有异常.
作者:秦升;陶敏;梁军利;刘波;肖凯文;唐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心算对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34例焦虑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短程测量法采集静息及心算刺激下心率变异的频域指标,并进行两组静息状态及心算任务下心率变异的比较和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及心算刺激中的心率变异频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组心率变异频域指标在心算任务前后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在心算刺激下,低频成分(LF)明显升高,低频高频比(LF/HF)加大,LF%增加,HF%下降.结论:在应激时,正常人群会通过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来适应新环境,而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不能作出相应的变化.
作者:王文菁;池思晓;钟天平;冯梅珍;许明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否减轻气腹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气腹组(S组)、气腹组(P组)和依拉达奉干预组(E组);P、E组维持4h10 mmHg压力气腹.气腹终止前30 min E组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3 mg/kg,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腹放气后6h取血清测定肝功能,取左肝内叶肝组织,TUNEL染色测定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P组ALP、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内胆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HIS评分降低(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E组各项指标较P组显著好转.结论:气腹引发的缺血/再灌注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内的Bcl-2蛋白低表达,细胞凋亡增加,胆道功能损伤;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减轻损伤程度.
作者:李文成;王刚;陈解元;邓龙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社区居民中高尿酸血痘(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及其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城区成年原住居民(n=2 135)进行横断面筛查.收集晨尿及抽取空腹血液检测尿液、血生化指标.结果:珠海市社区居民中HUA总患病率为32.41%.CKD总患病率为15.83%.CKD检出率在HUA人群(24.42%)显著高于尿酸正常人群(1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年龄、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CKD发病独立相关(P<0.05).结论:珠海市城区居民HUA及CKD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及同一地区7年前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HUA是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邵小飞;周洪跃;刘新宇;陈佑明;李宓;梁燕;陈珊莹;李永强;Harry Holthofer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CT分型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依据血肿在矢状位上与基底节的关系分为:前上区型、前下区型、后上区型、后下区型和混合型,依据血肿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岛叶造瘘点.31例常规手术入路未特别选定造瘘点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术后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为(3.02±5.16)d、(16.38±5.42)d,对照组为(4.13±6.29)d、(18.26±7.09)d,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清除>90%的例数分别为23/25 (92.0%)和20/31(6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35).再出血率分别为1/25(4.0%)与9/31(29.0%),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37).两组ADL评分分级Ⅰ~Ⅴ级分别为9、7、5、3、l例和5、8、8、5、5例,实验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46).结论:根据矢状位位置关系对血肿进行分型,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再出血,提高患者远期生活功能恢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虎银;丁涟沭;孙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36例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经肛门于齿状线上2 cm放置蕈状管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肛门直肠静息压测定,并于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Dukes分期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38±0.25) kPa vs (3.67±0.39)kPa,P< 0.01].实验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 vs13.5%,P< 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可以有效预防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放置蕈状管后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博林;牛钢;李亚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出现解黑便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CD34(+++),ACT(-),S-100(+-)(图1、2).术后未行其他辅助治疗.2004年3月再次出现黑便,在上海某医院检查发现肝转移,并于2005年5月行残胃切除及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胃肠间质瘤.并行4次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005年11月复查CT示腹腔局部复发,肝脏多发性转移.介入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始用格列卫治疗.2011年5月起患者开始服用舒尼替尼抗肿瘤治疗.人院诊断体检:中上腹部明显隆起,中上腹壁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肋下约20 cm,表面光滑,无压痛.
作者:徐冠军;黄龙璋;傅敬忠;邓泽锋;胡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植入性输液港(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 devices)是一种由注射座、硅胶导管、连接部组成,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静脉或动脉输液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用于静脉化疗、抗生素治疗和全静脉营养.B超结合X线引导下放置输液港可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因此可作为建立乳腺癌化疗深静脉通路的一个理想方式.我科自2011年3月开始为乳腺癌需化疗患者在B超结合C臂机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共行52例,现将初步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海东;刘坚;项爱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女,60岁,50年来间断左耳流恶臭脓液,偶含有豆渣样物,伴有听力进行性下降,耳鸣,左侧头痛,头昏,曾多次间断行相关抗感染等治疗均未愈,未引起重视,现伴有左侧颜面部麻木、轻度面瘫而入院求治.体检:左侧额纹轻度消失、眼裂稍有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略有歪斜,左侧外耳道潮湿,见大量胆脂瘤样组织,鼓膜无法窥及.行颅脑CT未见异常,颞骨薄层CT:见左侧乳突硬化,残余小房密度增高,左侧中耳鼓室、鼓窦及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周围骨质硬化并局部鼓室盖缺损,左侧听小骨消失,示左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完善检查拟行左侧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面神经减压术,术中清除外耳道胆脂瘤样组织,见鼓膜紧张部后方有边缘性穿孔,暴露上鼓室及乳突腔后,见上鼓室及乳突腔存有大量的胆脂瘤及肉芽组织,直达岩尖部,鼓室盖破坏,硬脑膜暴露,面神经水平段及迷路段被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包裹,听骨链破坏.彻底清除胆脂瘤及肉芽组织,见被大量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包裹侵蚀的面神经迷路段几乎断裂,仅丝束样相连.
作者:高树峰;张少容;刘月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检测胸腔积液中PTEN、DPC4基因缺失、突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良性胸腔积液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47例,从胸腔积液中提取DNA,PCR-SSCP法检测PTEN第5~8外显子、DPC4第8~11外显子缺失、突变情况.结果:良性胸腔积液组未发现缺失及突变.恶性胸腔积液组PTEN基因总改变率为46.8%,DPC4基因总改变率为36.2%,联合检测PTEN、DPC4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74.5%,显著高于胸水细胞学检查的53.2%(P<0.05).结论:PCR-SSCP技术检测胸腔积液中PTEN、DPC4基因缺失、突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新蕾;田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screw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T)、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GWDF)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ery tracheostomy,ST)在ICU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方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8例行PT患者、29例行GWDF患者、42例行ST患者,观察3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T及GWDF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并发痘发生率均明显少于ST组,预后较ST组好(P< 0.05);PT组与GWDF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术后并发症均少于GWDF组(P<0.05),预后较GWDF组好.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比ST方法效果好,而微创术中又以PT更简便、快捷,是ICU患者首选的床旁气管切开方法.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程大义;马永驰;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漏诊、误诊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和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血气分析、超声心动检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误诊病例以老年怠者居多,大多数为女性,均合并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确诊慢性肺栓塞后经抗凝治疗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检查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征性,极易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积极抗凝疗效可靠.
作者:曹月娟;姚朱华;许静;王佩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2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OGTT结果分为葡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和GDM组.测定两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及血清hs-CRP水平,分析其与GDM的关系.结果:GDM组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影响GDM的危险因素;按hs-CRP四分位分组,CRP水平≥4.78mg/L与GDM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增高是GDM发病和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程飞;于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术前1h服用加巴喷丁300 mg)和C组(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G组与C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的剂量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lh口服加巴喷丁300 mg可以降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漆升;李茂兵;吴新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替普酶组17例,尿激酶组29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的平均秩次为17.79,高于尿激酶组的2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8%、10.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PTE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泉芳;王威;邹小英;巫艳彬;蔡双启;白玉龙;黄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认知功能的评定,了解AD患者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的睡眠特点.方法:随机选择AD患者29例,于晚上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同日评定ADAS-Cog量表.根据评分把不同认知障碍的AD患者分为轻、重两组,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图特点.通过SPSS 11.0建立数据库,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语言障碍表现突出的AD患者,其SE下降、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2)实践能力障碍方面突出的AD患者,其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加.(3)记忆障碍突出的AD患者,其AST减少、SE下降.(4)执行指令障碍方面突出的AD患者,其AST减少、SE下降、总觉醒时间增多、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5)注意力障碍突出的AD患者,其S1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而S2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减少.结论:AD患者的语言、实践能力、记忆、执行指令及注意力等各方面障碍突出的患者分别有其各自的睡眠结构特点,NREM期的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施海姗;侯乐;郑东;钟笑梅;罗新妮;陈辛茹;卢慧贤;宁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人肝癌HepG2细胞经漆树酸和(或)紫杉醇处理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及Caspase-3、8、9和PARP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应用能够明显增强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漆树酸联合紫杉醇可以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两药联合作用可以诱导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率增加,引起Caspase-3、8、9的活化,PARP的切割.结论:漆树酸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明显增强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系统活化相关.
作者:黄洪标;周萍;赵灿国;杨昌山;董晓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统计,全球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1].而我国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因此,对宫颈癌的防治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至今发现多种肿瘤因子与宫颈癌相关,现认为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不仅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而且可能是引起肿瘤血管生成、生长、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
作者:白静;向小庆;叶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利用4种不同的穿刺路径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控下对92例(122个椎体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肿瘤患者行单侧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病椎穿刺前全部行CT测量标记,并观察疗效.结果:椎体穿刺成功率100.00%,术后随访1~6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所有具有椎体成形术手术指征的椎体骨折或肿瘤,依据不同的椎体类型,只要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通过一侧进行椎体成形术,避免盲目穿刺,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放射损伤,并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珏;刘杨青;原涟靖;张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研制一种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无需扩大切口,可取出离体的病理组织.方法:24例肾癌患者,应用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对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肾组织实施剖解分离,分次从操作通道取出.结果:20例一次性分离成功,4例二次性分离成功,分离的条状组织碎块纵径(4.8±1.3)cm,横径(1.5±0.3)cm,均未扩大或延长切口,无病理组织残留;与同期20例延长切口取出病理肾组织相比,手术末段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有显著差异(P<0.05),避免了切开及缝合,术后无瘢痕形成.结论:应用离体组织剖解分离器,切口无需扩大,取出的病理组织完整无残留,不影响术后对组织器官的病理检查,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出离体器官的方法.
作者:陈雷振;李彩风;李海涛;张晓芳;田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