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城中村居民目前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现况,为城中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2月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城中村居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 600名居民,调查结果表明,49.58%和41.96%的人认为当地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现状一般:居民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度在60分以上的只有28.90%;71.67%的儿童按计划免疫的要求进行接种;只有4.50%的受访者表示有获得完整的慢性病定期询问服务;患常见病时,37.86%的人会“自己买药”;56.79%受访者的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超过50%.结论:仍需进一步改善城中村社区的基本卫生状况,加强社区的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特别是要提高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作者:吴娴波;朱君陶;林锦彦;熊益权;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Th17细胞的频率、表型及其功能特征.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刺激剂PMA和离子霉素,同时加入蛋白转运抑制剂BFA,细胞置于37℃、50 mL/LCO2培养箱培养4~5h.收集细胞,以荧光素-mAb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正常人PBMCs经PMA+ Ionomycin刺激后,Th17细胞的频率为(1.63±0.72)%,细胞表达CD45RO (99.32±0.79)%、CCR6(97.37±3.04)%和CCR4 (96.27±3.49)%;约15%的Th17细胞表达IFN-γ,超过80%的Th17细胞表达IL-2,但Th17细胞几乎不表达IL-10或IL-4.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存在记忆性Th17细胞,该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6和CCR4,且具有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功能特征.
作者:周茂华;张敏;欧阳维富;吴璐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抗感染作用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涛;海恒林;吴胜刚;李强;王黎丽;周晓英;严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肿瘤细胞从原位癌到远处组织定居的全过程,主要包含了上皮间质转化、穿透基膜、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和侵袭邻近组织、细胞迁移、不依赖于锚着的生长、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到达远处部位定居和生长[1].肿瘤转移增加了治疗上的困难并且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由肿瘤间质和周围组织、内皮细胞、内皮细胞邻近的周细胞、炎性细胞、白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ECM成分构成[3].
作者:孙欢;艾文兵;王艳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肾安)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高龄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MHD高龄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安联合左卡尼汀组(13例)、左卡尼汀组(16例)、常规营养治疗组(1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计算标准化的氮表现率蛋白相当量(nPNA)、透析充分性,并检查水钠潴留情况;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肾安联合左卡尼汀组患者Alb、PA、TRF、BMI、TSF、MAMC、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左卡尼汀组和常规营养治疗组(P<0.01);左卡尼汀组上述指标均较常规营养治疗组显著增高(P<0.01);而3组间的nPNA、透析充分性及水钠潴留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安联合左卡尼汀可进一步改善MHD高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作者:李国华;李宇丹;丁志胜;胡晏珍;蔡雪;张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清远市产妇产褥期情况,为健全产后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后42 d产妇进行体检.结果:在1320例产妇中,乳量不足占40.23%,白带异常占14.85%,恶露不净占11.51%,宫腔异常率、血色素异常率、宫颈炎分别为6.67%、6.52%、1.74%.结论:清远地区产后42 d产妇的健康不容乐观,应建立有效的产后妇女保健运作机制,促进妇女产褥期的健康.
作者:伍杏梅;耿庆山;朱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泌尿科于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的资料.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临床有效率达93.3%,致病菌株清除率达94.3%.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
作者:吴诗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CPEB-4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发展过程中及对癫痫手术治疗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致痫灶和12例行神经外科减压或清创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CPEB-4蛋白的表达,并与癫痫病程、发病频率、手术预后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EB-4在正常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致痫灶内CPEB-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EB-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但与癫痫病程、发作频率呈正相关,与手术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PEB-4蛋白可能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井伟;王新军;梁博;周少龙;单峤;武跃辉;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 169处(44.9%),颈内动脉(ICA) 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厉建林;王兵;王越;安乾;吴斐;司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及其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溶剂组(vehicle组)和BMMNCs移植组(BMMNCs组),BMMNCs组于24 h后经尾静脉注入1 mL Brdu标记含1×107个BMMNCs细胞悬液,vehicle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采用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观察神经行为学功能,免疫荧光双标法示踪BMMNCs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BMMNCs组Nss明显降低(P<0.05),BMMNCs组脑内梗死皮层区、海马齿状回检测到Brdu和Ibal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s移植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分化为小胶质样细胞,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
作者:王建平;陈明;蒋超;余列;王梦涵;刘恒方;张敏;赵源征;陈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理念在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呕吐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FTS组患者的肠呜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18.32±7.03)hvs(24.16±11.53)h,P<0.05;(50.45±12.15)hvs(92.19±15.67)h,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82±1.57)d v5(9.38±1.95)d,P< 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术后出现呕吐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FTS应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总费用,方法安全可行.
作者:王伟;李洪明;罗立杰;郑燕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汕头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汕头3所综合医院成人CAP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集中后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2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VITEK2-GP68卡测定肺炎链球菌和K-B法测定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结果,以Nitrocefin试剂做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205株肺炎链球菌中高耐青霉素(PRSP)为33.7%,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为19.0%,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7.1% ~ 22.0%,3种氟喹喏酮类、泰利霉素和2种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0%,全部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敏感,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为94.1%和95.1%.211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101株,产酶率为47.9%,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分别是51.7%和80.1%,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三代头孢、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10%,未出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和流感嗜血杆菌产酶率明显偏高,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已不适于本地区成人CAP的经验治疗,而氟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常用抗生素依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朱红军;陈小晶;柯永坚;黄江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左腰部多发肿块12年,疼痛、酸胀7d”就诊.查体:患者左侧腰部皮肤可见数个局部隆起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皮肤无红肿、色素沉着,无局部溃烂,质地较韧,位置固定,触之无压痛,扪之内有结节感,肿块大者约4.4 cm×3.0 cm.超声检查示:左侧腰部肿块处皮下软组织层明显增厚,与深部肌肉组织分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弥漫性回声减低区,CDFI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图1).行手术摘除,术后病理诊断:左腰部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作者:江珍珍;夏国园;乔金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及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15例,常规输液组(C组)13例.两组均以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为基础实施液体治疗.C组补液量为生理需要量(4-2-1法则)+额外补充量(4 mL/kg).G组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I)在800 ~1000 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ITBI低于下限者以6%羟乙基淀粉130/0.4(5 mL/kg)扩容;ITBI高于上限者进行利尿处理.观测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的CI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CI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CI值明显高于C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2)两组患者的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G组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2±4.6)明显低于C组(18.0±2.6)(P<0.05).(3)两组患者出院时的KPS评分(82.7±6.7)明显低于术前(70.8±6.9)(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指导输液,较常规输液法可明显提高CI,降低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袁柳青;李凤仙;徐世元;刘世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其颈内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常规的血管通路无法建立,为此,股静脉长期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的安置为此类血管条件匮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希望.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彤;何达;熊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53例共67足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采取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实现了甲沟Ⅰ期成形.术后随访53例患者6 ~ 26个月,趾甲外形基本正常,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病灶切除彻底、治愈率高、病程短、尤其外形美观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菲;田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等资料,对可能影响CVS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1)年龄≤50岁、吸烟、出血次数≥2次的CV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2)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患者CVS的发生率高于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unt-Hess Ⅰ~Ⅱ级患者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与中期手术组比较CVS的发生率低(P< 0.05);Hunt-HessⅢ级、Ⅳ~Ⅴ级患者3组之间CV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50岁、出血≥2次、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985、12.711、4.022和2.663 (P< 0.05).结论:年龄≤50岁、吸烟、出血次数≥2次、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是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术后CVS发生的因素,其中年龄≤50岁、出血次数≥2次、术前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岩升;宋来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临床上颅内小病变术前定位很重要,尤其是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时.在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或神经导航系统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普通CT或螺旋CT,通过改进既往定位方法[1-2],为基层医院CT定位颅内小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5例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5~70岁,平均36.5岁,病变部位分布如下:顶叶10例,颞叶5例,额叶8例,枕叶2例,病变浅面距离脑表面0.5 cm范围内;病变直径0.8~3.5 cm,平均1.5 cm.25例患者病灶有如下一些特点:(1)病变小;(2)病变位于功能区;(3)病变位于脑表面或较表浅,常规CT或MRI水平扫描平面与手术人路路线可能存在夹角.
作者:杜春富;舒丽娟;吴建兵;曹毅;赵鹤翔;罗丽;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血小板是骨髓微环境中由巨核细胞产生的细胞碎片.由于血小板行使生物学功能主要依赖于所含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组学已成为血小板相关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对血小板所含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有关血小板复杂生理过程的未知机制,并从中找到治疗血小板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本文通过综述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贮积性疾病(storage pool disease,SP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和动脉血栓疾病(arterial thrombosis episodes)等血小板相关疾病的新进展,概括总结了蛋白质组学方法在此方面研究中的独特优势.
作者:尚进;陈欣;邵维阳;刘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 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平均血压、脉压差(PPD)及BPV等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5.302,P=0.000)、24 h收缩压的变异性(BPVSBP)(t=3.664,P=0.000)、PPD(t=4.503,P=0.000)及白昼的BPVSBP(t=2.854,P=0.005)均高于无斑块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OR=1.075,P=0.004)、24 h BPVSBP(OR=1.0E+ 30,P=0.001)及PPD(OR=1.111,P=0.002)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PPD及BPV影响,其中BPVSBP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黄庆晖;廖海星;李飞奉;庄雅如;陈艺文;吕何锦;黄美兴;戚佩谊;陆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