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心指数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袁柳青;李凤仙;徐世元;刘世乐

关键词:脑膜瘤, 液体治疗, 心指数, 生存质量, 康复
摘要: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及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15例,常规输液组(C组)13例.两组均以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为基础实施液体治疗.C组补液量为生理需要量(4-2-1法则)+额外补充量(4 mL/kg).G组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I)在800 ~1000 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ITBI低于下限者以6%羟乙基淀粉130/0.4(5 mL/kg)扩容;ITBI高于上限者进行利尿处理.观测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的CI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CI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CI值明显高于C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2)两组患者的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G组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2±4.6)明显低于C组(18.0±2.6)(P<0.05).(3)两组患者出院时的KPS评分(82.7±6.7)明显低于术前(70.8±6.9)(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指导输液,较常规输液法可明显提高CI,降低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20例患者于局麻下行Apollo球扩支架成形术,30例患者于全麻下行Wingspan自膨式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5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1处狭窄部位均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总支架成功率100%,总手术成功率96%.1例局麻患者术后CT证实在外侧裂见少量出血,无肢体缺损症状,术后5d头痛症状消失.1例全麻患者Wingspan支架释放后约5 min,出现支架部位急性血栓形成,给予rt-PA(阿替普酶)动脉溶栓,20 min左右,管腔重新开放,术后患者未遗留后遗症状.1例Wingspan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球扩支架成形术患者于术后18个月发现支架对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麻醉方式灵活,近期疗效确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贤军;宫健;韩红星;朱其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嵌甲性甲沟炎的改良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采用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53例共67足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采取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实现了甲沟Ⅰ期成形.术后随访53例患者6 ~ 26个月,趾甲外形基本正常,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病灶切除彻底、治愈率高、病程短、尤其外形美观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菲;田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泌尿科于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的资料.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临床有效率达93.3%,致病菌株清除率达94.3%.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

    作者:吴诗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理念在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呕吐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FTS组患者的肠呜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18.32±7.03)hvs(24.16±11.53)h,P<0.05;(50.45±12.15)hvs(92.19±15.67)h,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82±1.57)d v5(9.38±1.95)d,P< 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术后出现呕吐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FTS应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总费用,方法安全可行.

    作者:王伟;李洪明;罗立杰;郑燕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影响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用monden评分法对手术切除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估,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P=0.010)、术前病程(P< 0.001)、术前大剂量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P=0.003),术前(P=0.004)或术后早期(P< 0.001)出现过肌无力危象,Masaoka病理分期(P< 0.001)与预后相关.病程(OR=1.038,P<0.001)和Masaoka病理分期(OR=33.238,P<0.001)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论:病程长、病理分期高的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衰大鼠侧脑室置管方法的改良

    目的:提高心肌梗死造模和侧脑室置管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侧脑室置管的长时间稳固性,为研究大脑内分泌激素对心衰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20只.甲组传统方法侧脑室置管,1周后心梗造模;乙组与丙组均先心梗造模,1周后,乙组传统方法侧脑室置管;丙组改良方法侧脑室置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心梗造模前与之后3周进行.结果:两次造模后大鼠存活率,甲组50.0%,乙组及丙组均85.0%,与甲组相比,乙组及丙组存活率显著提高(P=0.023).侧脑室置管第10天导管松脱率,甲组62.5%,乙组52.9%,丙组11.8%.丙组松脱率与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8),与乙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0);置管第30天导管松脱率,甲组75.0%,乙组76.5%,丙组17.6%.丙组松脱率与甲组相比显著下降(P=0.005),与乙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超声结果证明所有存活大鼠心梗造模成功.结论:合理的造模顺序能提高心梗造模及侧脑室置管后大鼠存活率,改良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脑室置管稳固性.

    作者:李嘉翔;刘丽娟;高修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管残余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 169处(44.9%),颈内动脉(ICA) 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厉建林;王兵;王越;安乾;吴斐;司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心指数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及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15例,常规输液组(C组)13例.两组均以维持正常的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为基础实施液体治疗.C组补液量为生理需要量(4-2-1法则)+额外补充量(4 mL/kg).G组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I)在800 ~1000 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ITBI低于下限者以6%羟乙基淀粉130/0.4(5 mL/kg)扩容;ITBI高于上限者进行利尿处理.观测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的CI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CI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CI值明显高于C组,且呈上升趋势(P<0.05).(2)两组患者的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G组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2±4.6)明显低于C组(18.0±2.6)(P<0.05).(3)两组患者出院时的KPS评分(82.7±6.7)明显低于术前(70.8±6.9)(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指导输液,较常规输液法可明显提高CI,降低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袁柳青;李凤仙;徐世元;刘世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颅内病变简易CT头皮定位

    临床上颅内小病变术前定位很重要,尤其是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时.在不使用立体定向仪或神经导航系统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普通CT或螺旋CT,通过改进既往定位方法[1-2],为基层医院CT定位颅内小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5例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5~70岁,平均36.5岁,病变部位分布如下:顶叶10例,颞叶5例,额叶8例,枕叶2例,病变浅面距离脑表面0.5 cm范围内;病变直径0.8~3.5 cm,平均1.5 cm.25例患者病灶有如下一些特点:(1)病变小;(2)病变位于功能区;(3)病变位于脑表面或较表浅,常规CT或MRI水平扫描平面与手术人路路线可能存在夹角.

    作者:杜春富;舒丽娟;吴建兵;曹毅;赵鹤翔;罗丽;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PEB-4蛋白在癫痫致痫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CPEB-4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发展过程中及对癫痫手术治疗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致痫灶和12例行神经外科减压或清创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CPEB-4蛋白的表达,并与癫痫病程、发病频率、手术预后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EB-4在正常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致痫灶内CPEB-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EB-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但与癫痫病程、发作频率呈正相关,与手术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PEB-4蛋白可能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井伟;王新军;梁博;周少龙;单峤;武跃辉;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的含量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sE-cad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3年,肿瘤复发患者复查血清sE-cad与CEA含量.分析血清sE-cad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和复发转移组血清sE-cad、CE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sE-cad含量降至正常范围(P>0.05),而CEA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1).血清sE-cad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1).结论:血清sE-cad可成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新型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常城;张险峰;胡亚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用于C臂机监控下经皮进行腰椎间盘穿刺,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国家专利号:ZL 2011 2 0140972.2),根据腰椎CT或MRI横截面设计好导向器参数,利用该导向器在C臂机监控下将治疗针准确穿刺到腰椎间盘预定位置.本组应用该导向器对44例(56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总结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盲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导向器的穿刺优良率为80.4%,应用传统“盲穿”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28.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应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材料用于法洛四联症行右室流出道重建的对比研究

    目的:总结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采用自体心包补片、自体心包带瓣补片、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经验,旨在为预防术后肺动脉返流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至2012年我科法洛四联症患者57例,均行一期根治术,其中26例行心包单纯自体心包补片右室流出道重建,20例行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右室流出道重建,11例采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单纯补片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带瓣补片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带瓣管道组术后死亡l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单纯补片组术后肺动脉瓣中度及重度返流患者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和带瓣管道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有助于降低术后肺动脉返流,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作者:王崇刚;文冰;付国伟;许华山;赵文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搜集基本资料,分析EAT厚度与房颤的关系.结果:EAT厚度在对照组[(4.71±1.43)mm]、阵发性房颤组[(6.18±1.86)mm]、持续性房颤组[(7.93±1.93)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有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示:EAT厚度≥5.55 mm(OR=8.217,95%CI2.655~ 25.435,P=0.000)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AT厚度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 0.001).结论:EAT厚度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显著相关,是预测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地;高传玉;李牧蔚;张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尿酸钠结晶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表达的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尿酸钠结晶(MSU)促进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Snail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500 mg/L MSU刺激NRK-52E细胞24、48、72 h;另外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和MSU共同刺激NRK-52E细胞24、48、72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Snail的mRNA表达量,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印迹检测Jagged1、Notch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SU刺激NRK-52E细胞后Snai1、Jagged1和Notch1的表达量较之正常组细胞明显上调;而经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MSU诱导Snail、Jagged1、Notch1上调的趋势被明显逆转.结论:尿酸钠结晶可以诱导NRK-52E的Snail表达增高,Notch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文彬;沈育丽;傅君舟;李慧娟;陈敢;梁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腭部肿瘤的CT、MRI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腭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期提高该部位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腭部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12例CT(n=25)及MRI(n=8)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19例良性肿瘤中,位于硬腭后部10例,软硬腭交界处5例,软腭4例.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整,大径平均约2.6 cm;相邻腭骨压迫吸收.与肌肉密度和信号相比,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MR T1WI多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以轻中度均匀强化为主,一般无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恶性肿瘤中,位于硬腭1例,软硬腭交界处5例,软腭6例;多为不规则肿块,大径平均约4.3 cm,易侵犯周围软组织及骨质;CT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MRI T1WI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均为混杂高信号;增强呈轻至显著不均匀强化,常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CT、MRI在腭部肿瘤的检查中具有一定价值,多能作出定位定性诊断;而CT MPR技术的运用和MRI检查更具优势.

    作者:文乾钧;陈祖华;徐雷鸣;李方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急诊处理GustiloⅢ度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急诊处理GustiloⅢ度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6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Gustilo分度为Ⅲ度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撕脱,分别采取克氏针内固定结合VSD(A组)和伤口清创旷置结合石膏托外固定或骨牵引(B组)治疗两种方法对比治疗.结果:A组治疗病例中,8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骨髓炎,4例出现内固定克氏针松动失效(主要以下肢开放性骨折为主).B组治疗病例中,13例出现伤口慢性感染,6例出现骨髓炎,20例二期手术内固定骨折,5例出现皮瓣缺血坏死.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VSD处理GustiloⅢ度开放性四肢骨折,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率,大部分患者可以免除二次手术.

    作者:陈鹏;田晓滨;李波;彭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评估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以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RNS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17例RNS患者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23.5%),显著缓解10例(58.8%),总有效率94.1%.对曾用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无效的RNS患者,改此方案后仍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尿蛋白、血胆固醇(Tho)、甘油三酯(TG)均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而转氨酶、肾功能、血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MN)11例(64.7%),此方案治疗显效9例(81.8%).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RNS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叶琨;王浩宇;徐珏;黄云峰;彭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的影响.方法:将45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ASA分级Ⅰ~Ⅱ级的成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低剂量组(A组)、地佐辛中剂量组(B组)、地佐辛高剂量组(C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平面固定后,A组静脉予地佐辛200 μg/kg,B组静脉予地佐辛300 μg/kg,C组静脉予地佐辛400 μg/kg,各组分别记录注入地佐辛前(T1)及注入地佐辛后(T2)的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T指数)、原始脑电图αβ波相对功率值、NI值、HR、MAP及达到深度镇静状态的病例数.结果:3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后HR、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脑电图αβ波相对功率值、NI值降低(P<0.05).C组发生深镇静例数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影响较小,随着剂量的增加,地佐辛对患者的镇静作用增强.

    作者:李文成;王刚;陈解元;邓龙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共41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治疗1年后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P> 0.05.(2)T组治疗后收缩压较N组下降更为显著;(3)1年后,N组和T组均能逆转左室肥大;T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57.50±16.41)%vs(65.43±11.60)%],P< 0.01),而N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T组的心肌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N组更明显(P<0.05);(4)T组患者左房内径减少(P<0.01),但是E/A比值仍较前下降,左室舒张功能仍呈下降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有逆转作用.

    作者:卜彤;潘秀娣;曾昭华;温燕杭;肖霭仪;陆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