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彤;潘秀娣;曾昭华;温燕杭;肖霭仪;陆东风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轻度认知障碍(MCI)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方法:以50例MCI、45例AD、30例VD患者和40名健康老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BDNF浓度.结果:对照组(6.4±3.1) μg/L、MCI组(6.2±5.1).μg/L、AD组(8.1±5.0) μg/L及VD组(5.6±4.8) μg/L 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且AD组BDNF浓度显著高于MCI及VD组(均P<0.05).轻、中重度AD及MCI组间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未发现各组BDNF浓度与性别、年龄、病程、卒中次数、MMSE评分、CDR评分及ADL评分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AD患者血浆BDNF浓度显著高于MCI及VD患者,但三者BDNF水平与病程及认知功能损害变化无关.
作者:郁俊昌;唐牟尼;韩海英;王华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现主要就近几年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刘小艳;许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新型手术体位——半截石斜侧卧位.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采用半截石斜侧卧位行PCNL术患者97例.半截石斜侧卧位体位:垫高患侧肩和臀部使身体向健侧倾斜30°~ 45°左右;健侧下肢利用腿架使髋关节外展,屈髋,屈膝;患侧下肢外展并放于手术床上利用手术台腿板外展15°~ 20°左右;健侧腰下垫软垫,使整个腰部抬高10~ 20 cm左右,呈被动折刀位.结果:97例均穿刺成功,患者能良好耐受手术,术中血压及心率较为平稳,术中平均动脉压差为(14.7±6.0)mmHg,平均心率差为(13.5±6.0)次/min,无胸膜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81.1±25.3) rain,一期结石取净率80.4%(78/97),术后住院时间(5.8±3.7)d,手术后平均血红蛋白降低(9.8±10.2)g/L,术后无患者需输血.结论:半截石斜侧卧位下行PCNL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黄锡玺;王思齐;张方毅;翁志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尺骨鹰嘴骨折多发于成人,约占全身骨折的1%.除少部分伸肘装置完好且无骨折移位的病例,大多数尺骨鹰嘴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41例MayoⅡ型和Ⅲ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与张力带治疗并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钟鸣;周建伟;范勇;张传寅;刘磊;王一剑;胡玉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用于C臂机监控下经皮进行腰椎间盘穿刺,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国家专利号:ZL 2011 2 0140972.2),根据腰椎CT或MRI横截面设计好导向器参数,利用该导向器在C臂机监控下将治疗针准确穿刺到腰椎间盘预定位置.本组应用该导向器对44例(56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总结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盲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导向器的穿刺优良率为80.4%,应用传统“盲穿”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28.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应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联合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VP-PM)现象的发生率及其与术前患者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患者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i)与血流速度的关系.明确不同VP-PM状态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9例患者,主动脉瓣中重度VP-PM发生率高于二尖瓣(20.94% vs 2.74%).双瓣均为重度VP-PM患者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均大于单瓣VP-PM或无VP-PM患者.双瓣均为中重度VP-PM组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瓣中重度VP-PM及无VP-PM患者.结论:(1)双瓣置换术后易出现主动脉瓣VP-PM;(2)双瓣均出现VP-PM患者体重及体表面积较大;(3)术后双瓣均为中重度VP-PM患者的死亡率及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作者:王律;白一帆;刘小刚;张锡武;张米;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与非OA患者滑膜中miR-146a和miR-27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滑膜组织(OA患者23例,非OA患者23例)中miR-27a和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iR-27a和miR-146a在所有的滑膜组织中均能检测到,根据qRT-PC原理,△Ct值越高其目的基因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越低,即OA患者滑膜组织的miR-27a和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低表达趋势(P<0.05).结论:miR-27a和miR-146a的差异性表达与OA滑膜病理变化有关,可能调控uPA的表达促进OA的发展.
作者:何仁豪;王维山;董金波;张杰;史晨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的因素.方法:40例健康供者经单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经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不同健康供者的年龄、性别、分离前白细胞的数量、不同的动员方案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结果:40例供者均成功采集:PBMNC (9.77±2.74)×108/kg、CD34+ (5.07±6.5)×106/kg.分离前白细胞计数与PBMNC、CD34+呈正相关,年龄、性别、不同的动员方案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所有供者经合理动员后均可成功采集.
作者:闰国伟;宋朝阳;黄睿;张星;陆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 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平均血压、脉压差(PPD)及BPV等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5.302,P=0.000)、24 h收缩压的变异性(BPVSBP)(t=3.664,P=0.000)、PPD(t=4.503,P=0.000)及白昼的BPVSBP(t=2.854,P=0.005)均高于无斑块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OR=1.075,P=0.004)、24 h BPVSBP(OR=1.0E+ 30,P=0.001)及PPD(OR=1.111,P=0.002)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PPD及BPV影响,其中BPVSBP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黄庆晖;廖海星;李飞奉;庄雅如;陈艺文;吕何锦;黄美兴;戚佩谊;陆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对未分化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染料木黄酮对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木黄酮作用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染料木黄酮对不同的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方式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并可将CNE-2和C666-1细胞阻滞于G2/M期,对CNE-2作用更强;0、30、60、90和120 μ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CNE-2细胞72 h后,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75%、34.95%、84.05%、83.80%和79.60%.结论:染料木黄酮对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
作者:韩宏裕;刘然义;黄文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的透壁炎症,病变侵蚀肠壁引起的裂隙状溃疡容易形成急性穿孔或各种慢性内、外瘘,大部分克罗恩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表现为急腹症患者常需要急症手术[1].手术时将病变肠管切除后可做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但采用何种吻合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有提倡侧侧吻合[2],也有建议端端吻合[3].研究[4]表明端端吻合可能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关,而侧侧吻合术后并发症少.也有研究[5]显示端端吻合和侧侧吻合术后并发症并无差别.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990-201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5家医院普通外科实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9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吻合方式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以期为克罗恩病患者进行肠吻合术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黄文鹏;陈景繁;杨建青;董陈诚;梁中晓;陈希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的含量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sE-cad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3年,肿瘤复发患者复查血清sE-cad与CEA含量.分析血清sE-cad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和复发转移组血清sE-cad、CE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sE-cad含量降至正常范围(P>0.05),而CEA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1).血清sE-cad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1).结论:血清sE-cad可成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新型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常城;张险峰;胡亚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0 mg)、B组(阿托伐他汀20mg),药物连续服用3d以上.比较术后3组患者24、48、72 h血肌酐(Scr)变化和CIN发生率.结果:(1)术后CIN的总发生率为11.02%,对照组6.67%(1例),A组13.60%(3例),B组11.10%(10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组患者Scr水平在48、72 h升高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CIN的作用无差异.
作者:吴云涛;邢爱君;关凤焕;黄宇玲;郑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 169处(44.9%),颈内动脉(ICA) 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厉建林;王兵;王越;安乾;吴斐;司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1]其占心脏肿瘤的15%~ 25%,左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比右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更低,并且左心房恶性肿瘤极易被误诊为黏液瘤.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例原发性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51.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是15d~1个月.后确诊均是依据手术后病理.术前有2例患者误诊为左房黏液瘤.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左心房占位,是由超声心动图判断出来.
作者:李晓慧;李燕;田立群;程兆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筛选出的9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再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Meta分析,对比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漏斗图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亚低温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WMD=-5.91,95%CI-7.51 ~-4.31,P<0.000 01);随访期间,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病死率(OR=0.57,95%CI0.27~1.19,P=0.13)、肺部感染发生率(OR=1.99,95%CI0.79-5.04,P=0.14)无差异;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进步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患者数量显示亚低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OR=5.06,95%CI 2.74-9.35,P<0.000 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其功能预后,但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作者:管玉华;赵东刚;姜莱;姚龙飞;夏开来;郑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在综合医院里,临床各科经常会遇到与神经内科相关问题.笔者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在10个月内连续会诊的758个病例,旨在为今后不同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提供一些经验参考.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我院其他科室申请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同一病例多次申请会诊者以1例计人,均严格按照医院会诊制度进行.数据使用Excel办公软件统计病例数,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作者:杨雪莲;孙家兰;江梅;吴大玉;柴长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搜集基本资料,分析EAT厚度与房颤的关系.结果:EAT厚度在对照组[(4.71±1.43)mm]、阵发性房颤组[(6.18±1.86)mm]、持续性房颤组[(7.93±1.93)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有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示:EAT厚度≥5.55 mm(OR=8.217,95%CI2.655~ 25.435,P=0.000)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AT厚度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 0.001).结论:EAT厚度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显著相关,是预测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地;高传玉;李牧蔚;张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通过调控spry2进而对Jurkat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分为miRNA-21模拟物组、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A-21抑制物组和miRNA-21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进行细胞转染,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iRNA-21和spry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spry2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IL-2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spry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抑制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上清液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减少(P<0.05),spry2 mRNA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Jurkat细胞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spry2的表达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表明miRNA-21可能通过影响IL-10的分泌而作为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杨栋;文伟明;苏强;刘洋;周游;王江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抗感染作用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涛;海恒林;吴胜刚;李强;王黎丽;周晓英;严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