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宏裕;刘然义;黄文林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共41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治疗1年后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P> 0.05.(2)T组治疗后收缩压较N组下降更为显著;(3)1年后,N组和T组均能逆转左室肥大;T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57.50±16.41)%vs(65.43±11.60)%],P< 0.01),而N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T组的心肌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N组更明显(P<0.05);(4)T组患者左房内径减少(P<0.01),但是E/A比值仍较前下降,左室舒张功能仍呈下降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有逆转作用.
作者:卜彤;潘秀娣;曾昭华;温燕杭;肖霭仪;陆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一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新型手术体位——半截石斜侧卧位.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采用半截石斜侧卧位行PCNL术患者97例.半截石斜侧卧位体位:垫高患侧肩和臀部使身体向健侧倾斜30°~ 45°左右;健侧下肢利用腿架使髋关节外展,屈髋,屈膝;患侧下肢外展并放于手术床上利用手术台腿板外展15°~ 20°左右;健侧腰下垫软垫,使整个腰部抬高10~ 20 cm左右,呈被动折刀位.结果:97例均穿刺成功,患者能良好耐受手术,术中血压及心率较为平稳,术中平均动脉压差为(14.7±6.0)mmHg,平均心率差为(13.5±6.0)次/min,无胸膜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81.1±25.3) rain,一期结石取净率80.4%(78/97),术后住院时间(5.8±3.7)d,手术后平均血红蛋白降低(9.8±10.2)g/L,术后无患者需输血.结论:半截石斜侧卧位下行PCNL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黄锡玺;王思齐;张方毅;翁志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对舒张功能不全心衰(DHF)大鼠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HF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腹主动脉缩窄建立DHF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术后灌胃予咪达普利1.5、3、6 mg/(kg·d).4周后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DHF组大鼠心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左室心脏指数(LVM)和E/A比值增加;咪达普利降低DHF大鼠IVS、PW、LVM和E/A比值,该作用随咪达普利剂量增加而增大;(2)与对照组比较,DHF大鼠心房肌细胞INa峰值电流密度降低,复活延迟;咪达普利增加DHF大鼠心房肌细胞INa峰值电流密度,加快复活,该作用随咪达普利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咪达普利增加DHF大鼠心房肌INa峰值电流密度,加快复活,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唐惠芳;周斐然;邓春玉;吴书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20例患者于局麻下行Apollo球扩支架成形术,30例患者于全麻下行Wingspan自膨式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5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1处狭窄部位均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总支架成功率100%,总手术成功率96%.1例局麻患者术后CT证实在外侧裂见少量出血,无肢体缺损症状,术后5d头痛症状消失.1例全麻患者Wingspan支架释放后约5 min,出现支架部位急性血栓形成,给予rt-PA(阿替普酶)动脉溶栓,20 min左右,管腔重新开放,术后患者未遗留后遗症状.1例Wingspan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球扩支架成形术患者于术后18个月发现支架对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麻醉方式灵活,近期疗效确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贤军;宫健;韩红星;朱其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M皮肤保护膜和人工肛袋联合护理在脑血管意外后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脑血管意外后大便失禁患者200例,分别给予传统常规护理、3M皮肤保护膜、人工肛袋、3M皮肤保护膜+人工肛袋联合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皮肤愈合情况、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其他组别,联合护理组的皮肤治愈率高,达90.0%,其护理工作量则低,同时获得高的护理满意度(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皮肤保护膜和人工肛袋联合护理可以提高脑血管意外后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治疗效果,减少护理工作量,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梅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1]其占心脏肿瘤的15%~ 25%,左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比右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更低,并且左心房恶性肿瘤极易被误诊为黏液瘤.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例原发性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51.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是15d~1个月.后确诊均是依据手术后病理.术前有2例患者误诊为左房黏液瘤.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左心房占位,是由超声心动图判断出来.
作者:李晓慧;李燕;田立群;程兆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动脉栓塞患者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COPD伴肺动脉栓塞患者(A组)检测其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20例COPD不伴肺动脉栓塞者(B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结果:A组血清vWF、Ps和PAI均数分别为(175.37±30.95)%,(38.01±10.88)pg/L,(1.71±0.34)Au/mL;B组分别为(125.68±28.57)%,(27.66±13.47)pg/L,(0.98±0.32) Au/mL;C组分别为(88.14±25.95)%,(19.55±12.37)pg/L,(0.75±0.31)Au/mL.A组高于B组,B组又高于C组(P< 0.01);tPA均数分别为:A组(0.56±0.33) μg/L、B组(0.92±0.47) μg/L、C组(1.27±0.40)μg/L,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 0.01).结论:COPD伴肺动脉栓塞患者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这些变化可能与COPD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与发展有关联.
作者:李清锋;李天资;潘兴寿;吴英宁;陆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通过调控spry2进而对Jurkat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分为miRNA-21模拟物组、miRNA-21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A-21抑制物组和miRNA-21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进行细胞转染,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的miRNA-21和spry2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spry2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IL-2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spry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抑制物组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上清液IL-10的分泌水平明显减少(P<0.05),spry2 mRNA相对表达量和spry2的相对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Jurkat细胞中,miRNA-21可能通过抑制其靶基因spry2的表达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表明miRNA-21可能通过影响IL-10的分泌而作为血管的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杨栋;文伟明;苏强;刘洋;周游;王江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绍兴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31种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志,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1、CARB、KPC、OXA-10群、oprD2突变),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b、aac(6')-Ⅱ、ant(2”)-Ⅰ、ant(3”)-Ⅰ、rmtB],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志(int Ⅰ 1、tnp513、IS26、merA).样本聚类分析把本组菌分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包含了16个成员均携带了TEM、CARB、aac(6’)-Ⅰ b、aac(6’)-Ⅱ、ant(2”)-Ⅰ、rmtB、int Ⅰ 1、tnp513、IS26、merA基因,并存在oprD2缺失,为克隆传播暴发.结论:尽管本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药敏表型相同,但样本聚类分析仍可分辨出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2号株簇群为克隆传播暴发.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作者:屠涌涛;肖美英;糜祖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用monden评分法对手术切除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估,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P=0.010)、术前病程(P< 0.001)、术前大剂量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P=0.003),术前(P=0.004)或术后早期(P< 0.001)出现过肌无力危象,Masaoka病理分期(P< 0.001)与预后相关.病程(OR=1.038,P<0.001)和Masaoka病理分期(OR=33.238,P<0.001)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论:病程长、病理分期高的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现主要就近几年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刘小艳;许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用于C臂机监控下经皮进行腰椎间盘穿刺,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国家专利号:ZL 2011 2 0140972.2),根据腰椎CT或MRI横截面设计好导向器参数,利用该导向器在C臂机监控下将治疗针准确穿刺到腰椎间盘预定位置.本组应用该导向器对44例(56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总结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盲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导向器的穿刺优良率为80.4%,应用传统“盲穿”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28.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应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CPEB-4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发展过程中及对癫痫手术治疗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致痫灶和12例行神经外科减压或清创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CPEB-4蛋白的表达,并与癫痫病程、发病频率、手术预后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EB-4在正常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致痫灶内CPEB-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EB-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但与癫痫病程、发作频率呈正相关,与手术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PEB-4蛋白可能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井伟;王新军;梁博;周少龙;单峤;武跃辉;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抗感染作用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涛;海恒林;吴胜刚;李强;王黎丽;周晓英;严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残余血管缺损,探索造成缺损的可能原因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行CEA手术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记录重建血管的残余缺损.彩超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血管状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数.结果:共有17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152例(86.9%)术后CTA上观察到残余缺损.共有376处缺损,其中颈总动脉(CCA) 169处(44.9%),颈内动脉(ICA) 137处(36.4%),颈外动脉(ECA)70处(18.7%).残余缺损对ICA或CCA造成30%~50%狭窄17处,50%~60%狭窄10处,没有≥60%的狭窄.结论:术后复查CTA不仅可以评估CEA效果,还可以了解是否遗留有血管缺损,对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A术后血管残余缺损广泛存在,但绝大多数的缺损并不影响临床预后.
作者:厉建林;王兵;王越;安乾;吴斐;司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53例共67足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采取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实现了甲沟Ⅰ期成形.术后随访53例患者6 ~ 26个月,趾甲外形基本正常,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病灶切除彻底、治愈率高、病程短、尤其外形美观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菲;田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3-tubulin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作者:叶维;姜维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者男,37岁,主因左侧颈部突然肿胀2h入院.患者人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轻微疼痛,轻度呼吸发憋,无发热,无咳血,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门诊行颈部彩超提示:左颈总动脉后方实性肿物,故以“左颈部肿物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处明显肿胀,喉结被推向右侧,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未触及动脉搏动感,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咽侧壁明显肿胀,表面黏膜呈淡紫色,与会厌接触,会厌无肿胀.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根据查体情况初步考虑为颈部血肿.
作者:肖跃华;张海东;韩建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清远市产妇产褥期情况,为健全产后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后42 d产妇进行体检.结果:在1320例产妇中,乳量不足占40.23%,白带异常占14.85%,恶露不净占11.51%,宫腔异常率、血色素异常率、宫颈炎分别为6.67%、6.52%、1.74%.结论:清远地区产后42 d产妇的健康不容乐观,应建立有效的产后妇女保健运作机制,促进妇女产褥期的健康.
作者:伍杏梅;耿庆山;朱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其颈内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常规的血管通路无法建立,为此,股静脉长期带涤纶套留置导管的安置为此类血管条件匮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希望.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彤;何达;熊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