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研究现状

刘小艳;许新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治疗, 相关性, 癌症患者,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风险增加,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性疾病, 治疗措施, 血栓形成, 血栓疾病, 黏附分子, 化疗, 高凝状态, 促凝物质, 成果综述, 血细胞, 发生率, 并发症, 死亡
摘要: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现主要就近几年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27a、miR-146a在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与非OA患者滑膜中miR-146a和miR-27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滑膜组织(OA患者23例,非OA患者23例)中miR-27a和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iR-27a和miR-146a在所有的滑膜组织中均能检测到,根据qRT-PC原理,△Ct值越高其目的基因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越低,即OA患者滑膜组织的miR-27a和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低表达趋势(P<0.05).结论:miR-27a和miR-146a的差异性表达与OA滑膜病理变化有关,可能调控uPA的表达促进OA的发展.

    作者:何仁豪;王维山;董金波;张杰;史晨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染料木黄酮对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对未分化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染料木黄酮对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木黄酮作用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染料木黄酮对不同的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方式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并可将CNE-2和C666-1细胞阻滞于G2/M期,对CNE-2作用更强;0、30、60、90和120 μ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CNE-2细胞72 h后,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75%、34.95%、84.05%、83.80%和79.60%.结论:染料木黄酮对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株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资料.

    作者:韩宏裕;刘然义;黄文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韧带重建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为预防和治疗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观察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73例中有14例患者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治疗后症状恢复良好.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可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应注意预防.

    作者:汤志宏;刘欣伟;胡闯;孙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衰大鼠侧脑室置管方法的改良

    目的:提高心肌梗死造模和侧脑室置管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侧脑室置管的长时间稳固性,为研究大脑内分泌激素对心衰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20只.甲组传统方法侧脑室置管,1周后心梗造模;乙组与丙组均先心梗造模,1周后,乙组传统方法侧脑室置管;丙组改良方法侧脑室置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心梗造模前与之后3周进行.结果:两次造模后大鼠存活率,甲组50.0%,乙组及丙组均85.0%,与甲组相比,乙组及丙组存活率显著提高(P=0.023).侧脑室置管第10天导管松脱率,甲组62.5%,乙组52.9%,丙组11.8%.丙组松脱率与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8),与乙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0);置管第30天导管松脱率,甲组75.0%,乙组76.5%,丙组17.6%.丙组松脱率与甲组相比显著下降(P=0.005),与乙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超声结果证明所有存活大鼠心梗造模成功.结论:合理的造模顺序能提高心梗造模及侧脑室置管后大鼠存活率,改良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脑室置管稳固性.

    作者:李嘉翔;刘丽娟;高修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材料用于法洛四联症行右室流出道重建的对比研究

    目的:总结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采用自体心包补片、自体心包带瓣补片、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经验,旨在为预防术后肺动脉返流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至2012年我科法洛四联症患者57例,均行一期根治术,其中26例行心包单纯自体心包补片右室流出道重建,20例行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右室流出道重建,11例采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单纯补片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带瓣补片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带瓣管道组术后死亡l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单纯补片组术后肺动脉瓣中度及重度返流患者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和带瓣管道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有助于降低术后肺动脉返流,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作者:王崇刚;文冰;付国伟;许华山;赵文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的含量变化与胃癌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158例胃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E-cad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sE-cad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3年,肿瘤复发患者复查血清sE-cad与CEA含量.分析血清sE-cad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和复发转移组血清sE-cad、CE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sE-cad含量降至正常范围(P>0.05),而CEA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1).血清sE-cad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均相关(P<0.01).结论:血清sE-cad可成为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新型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常城;张险峰;胡亚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PEB-4蛋白在癫痫致痫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CPEB-4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发展过程中及对癫痫手术治疗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致痫灶和12例行神经外科减压或清创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CPEB-4蛋白的表达,并与癫痫病程、发病频率、手术预后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EB-4在正常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致痫灶内CPEB-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EB-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但与癫痫病程、发作频率呈正相关,与手术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PEB-4蛋白可能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井伟;王新军;梁博;周少龙;单峤;武跃辉;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评价慢性肾脏病氧合水平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Ogawa等[1]运用高场磁共振设备首次描述了鼠脑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MR信号产生的机制.BOLD-MRI随即被广泛地应用于中枢神经功能成像.近年来,由于肾脏皮、髓质血供及氧合特点以及肾髓质缺血在肾功能衰竭中的重要作用,BOLD成像在肾脏成像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总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缺氧的原因和影响,并对目前BOLD-MRI评价CKD氧合程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可降解胸骨固定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对THP-1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生物可降解胸骨固定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对THP-1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EdU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别研究PBS浸提液共培养后THP-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1-2和Smac/IAP-1的表达变化;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其基因毒性.结果:PBS浸提液对THP-1细胞的体外增殖率影响较小,不存在细胞增殖半数抑制剂量;浸提液共培养后的细胞出现部分凋亡,基因表达改变以Bax/Bc1-2显著(P<0.05),Smac/IAP-1变化不明显(P>0.05);大浓度浸提液共培养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正常范围.结论:PBS对THP-1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对该细胞显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段长恩;公兵;杨秀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筛选出的9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再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Meta分析,对比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漏斗图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亚低温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WMD=-5.91,95%CI-7.51 ~-4.31,P<0.000 01);随访期间,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病死率(OR=0.57,95%CI0.27~1.19,P=0.13)、肺部感染发生率(OR=1.99,95%CI0.79-5.04,P=0.14)无差异;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进步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患者数量显示亚低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OR=5.06,95%CI 2.74-9.35,P<0.000 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其功能预后,但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作者:管玉华;赵东刚;姜莱;姚龙飞;夏开来;郑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分化为小胶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及其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溶剂组(vehicle组)和BMMNCs移植组(BMMNCs组),BMMNCs组于24 h后经尾静脉注入1 mL Brdu标记含1×107个BMMNCs细胞悬液,vehicle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采用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观察神经行为学功能,免疫荧光双标法示踪BMMNCs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BMMNCs组Nss明显降低(P<0.05),BMMNCs组脑内梗死皮层区、海马齿状回检测到Brdu和Ibal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s移植在脑梗死大鼠脑内分化为小胶质样细胞,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

    作者:王建平;陈明;蒋超;余列;王梦涵;刘恒方;张敏;赵源征;陈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影响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用monden评分法对手术切除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估,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P=0.010)、术前病程(P< 0.001)、术前大剂量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P=0.003),术前(P=0.004)或术后早期(P< 0.001)出现过肌无力危象,Masaoka病理分期(P< 0.001)与预后相关.病程(OR=1.038,P<0.001)和Masaoka病理分期(OR=33.238,P<0.001)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论:病程长、病理分期高的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解剖钢板与张力带固定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鹰嘴骨折多发于成人,约占全身骨折的1%.除少部分伸肘装置完好且无骨折移位的病例,大多数尺骨鹰嘴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41例MayoⅡ型和Ⅲ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尺骨近端解剖钢板与张力带治疗并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钟鸣;周建伟;范勇;张传寅;刘磊;王一剑;胡玉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等资料,对可能影响CVS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1)年龄≤50岁、吸烟、出血次数≥2次的CV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2)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患者CVS的发生率高于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unt-Hess Ⅰ~Ⅱ级患者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与中期手术组比较CVS的发生率低(P< 0.05);Hunt-HessⅢ级、Ⅳ~Ⅴ级患者3组之间CV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50岁、出血≥2次、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985、12.711、4.022和2.663 (P< 0.05).结论:年龄≤50岁、吸烟、出血次数≥2次、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及手术时机是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术后CVS发生的因素,其中年龄≤50岁、出血次数≥2次、术前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岩升;宋来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可视喉镜引导下口腔手术患者经鼻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观察

    口腔内手术常需要经鼻气管插管.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的插管反应和插管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已证实可视喉镜可清晰地暴露喉部组织,提高插管成功率[1-2].本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下口腔内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和插管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口腔手术行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属ASA Ⅰ或Ⅱ级,年龄18 ~ 65岁,体重指数< 25 kg/m2,无明显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或鼻甲肥大等病理改变,无鼻外伤史.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M组)和贝格(BEIIGER)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B组),各40例.M组和B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作者:辛婧媛;汤翠翠;张丽华;邓立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用于C臂机监控下经皮进行腰椎间盘穿刺,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国家专利号:ZL 2011 2 0140972.2),根据腰椎CT或MRI横截面设计好导向器参数,利用该导向器在C臂机监控下将治疗针准确穿刺到腰椎间盘预定位置.本组应用该导向器对44例(56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总结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盲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导向器的穿刺优良率为80.4%,应用传统“盲穿”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28.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应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方法:利用PCR、RFLP分型和测序技术对临床分离的7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Ⅰ、ISCR1和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并利用ERIC-PCR研究其传播机制.结果:77株菌中58株(75%)整合酶Ⅰ阳性,50株(65%)整合子Ⅰ阳性;48株(62%) ISCR1阳性,45株(58%) ISCR1携带qnrA1和ampR耐药基因盒;8株检出复杂性整合子Ⅰ;1株检出NDM-1基因,62株(80%)检出OXA-23-1ike基因,4株(5%)检出OXA-58-1ike,OXA-51-like基因100%携带,未检出KPC和OXA-24-1ike基因.ERIC-PCR聚类分析60%的相似水平上被聚为16个类群.结论:整合子Ⅰ、ISCR1和OXA类酶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进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芬;程灿灿;芮勇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搜集基本资料,分析EAT厚度与房颤的关系.结果:EAT厚度在对照组[(4.71±1.43)mm]、阵发性房颤组[(6.18±1.86)mm]、持续性房颤组[(7.93±1.93)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有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示:EAT厚度≥5.55 mm(OR=8.217,95%CI2.655~ 25.435,P=0.000)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AT厚度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 0.001).结论:EAT厚度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显著相关,是预测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地;高传玉;李牧蔚;张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NC组)、H组、D组、DH组、DHY组和HY组.200 μmol/L H2O2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差别;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Hoche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NC组比较,H组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5);而DH组相对于H组,细胞生存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苏玲;屠伟峰;陈茜;欧阳惠碧;郄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渗盐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H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的关系.方法:1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脑缺血再灌注6、12、24 h组(模型6、12、24 h组,各组n=18)和脑缺血再灌注+10% HS 6、12、24 h组(治疗6、12、24 h组,各组n=18).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作动物模型,比较各组右侧脑组织脑水含量(brainwater contain,BWC)、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模型6、12、24 h组和治疗6、12、24 h组BWC、EB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BWC、E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治疗组BWC、E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治疗6、12、24 h组BWC、EB含量均低于模型6、12、24h组;模型6、12、24 h组和治疗6、12、24h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6、12、24 h组VEGF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6、12、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HS可明显降低MCAO模型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卫;邓医宇;黄林强;祝森志;朱高峰;江稳强;温妙云;曾红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