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李洪明;罗立杰;郑燕生
患者男,37岁,主因左侧颈部突然肿胀2h入院.患者人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轻微疼痛,轻度呼吸发憋,无发热,无咳血,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门诊行颈部彩超提示:左颈总动脉后方实性肿物,故以“左颈部肿物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处明显肿胀,喉结被推向右侧,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未触及动脉搏动感,间接喉镜下见左侧咽侧壁明显肿胀,表面黏膜呈淡紫色,与会厌接触,会厌无肿胀.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根据查体情况初步考虑为颈部血肿.
作者:肖跃华;张海东;韩建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搜集基本资料,分析EAT厚度与房颤的关系.结果:EAT厚度在对照组[(4.71±1.43)mm]、阵发性房颤组[(6.18±1.86)mm]、持续性房颤组[(7.93±1.93)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有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示:EAT厚度≥5.55 mm(OR=8.217,95%CI2.655~ 25.435,P=0.000)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AT厚度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 0.001).结论:EAT厚度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显著相关,是预测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地;高传玉;李牧蔚;张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急诊处理GustiloⅢ度开放性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6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Gustilo分度为Ⅲ度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撕脱,分别采取克氏针内固定结合VSD(A组)和伤口清创旷置结合石膏托外固定或骨牵引(B组)治疗两种方法对比治疗.结果:A组治疗病例中,8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出现骨髓炎,4例出现内固定克氏针松动失效(主要以下肢开放性骨折为主).B组治疗病例中,13例出现伤口慢性感染,6例出现骨髓炎,20例二期手术内固定骨折,5例出现皮瓣缺血坏死.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VSD处理GustiloⅢ度开放性四肢骨折,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率,大部分患者可以免除二次手术.
作者:陈鹏;田晓滨;李波;彭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在综合医院里,临床各科经常会遇到与神经内科相关问题.笔者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在10个月内连续会诊的758个病例,旨在为今后不同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提供一些经验参考.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我院其他科室申请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同一病例多次申请会诊者以1例计人,均严格按照医院会诊制度进行.数据使用Excel办公软件统计病例数,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作者:杨雪莲;孙家兰;江梅;吴大玉;柴长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53例共67足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采取部分拔甲、甲根部基质部分切除、趾甲扩大成形术,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实现了甲沟Ⅰ期成形.术后随访53例患者6 ~ 26个月,趾甲外形基本正常,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病灶切除彻底、治愈率高、病程短、尤其外形美观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菲;田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肿瘤细胞从原位癌到远处组织定居的全过程,主要包含了上皮间质转化、穿透基膜、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和侵袭邻近组织、细胞迁移、不依赖于锚着的生长、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到达远处部位定居和生长[1].肿瘤转移增加了治疗上的困难并且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它由肿瘤间质和周围组织、内皮细胞、内皮细胞邻近的周细胞、炎性细胞、白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ECM成分构成[3].
作者:孙欢;艾文兵;王艳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以24 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 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平均血压、脉压差(PPD)及BPV等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5.302,P=0.000)、24 h收缩压的变异性(BPVSBP)(t=3.664,P=0.000)、PPD(t=4.503,P=0.000)及白昼的BPVSBP(t=2.854,P=0.005)均高于无斑块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OR=1.075,P=0.004)、24 h BPVSBP(OR=1.0E+ 30,P=0.001)及PPD(OR=1.111,P=0.002)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PPD及BPV影响,其中BPVSBP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黄庆晖;廖海星;李飞奉;庄雅如;陈艺文;吕何锦;黄美兴;戚佩谊;陆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联合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VP-PM)现象的发生率及其与术前患者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患者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i)与血流速度的关系.明确不同VP-PM状态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有无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9例患者,主动脉瓣中重度VP-PM发生率高于二尖瓣(20.94% vs 2.74%).双瓣均为重度VP-PM患者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均大于单瓣VP-PM或无VP-PM患者.双瓣均为中重度VP-PM组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瓣中重度VP-PM及无VP-PM患者.结论:(1)双瓣置换术后易出现主动脉瓣VP-PM;(2)双瓣均出现VP-PM患者体重及体表面积较大;(3)术后双瓣均为中重度VP-PM患者的死亡率及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作者:王律;白一帆;刘小刚;张锡武;张米;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用于C臂机监控下经皮进行腰椎间盘穿刺,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国家专利号:ZL 2011 2 0140972.2),根据腰椎CT或MRI横截面设计好导向器参数,利用该导向器在C臂机监控下将治疗针准确穿刺到腰椎间盘预定位置.本组应用该导向器对44例(56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穿刺,总结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盲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该导向器的穿刺优良率为80.4%,应用传统“盲穿”方法的穿刺优良率为28.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自制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导向器应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经皮腰椎间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贵清;汤勇智;杨立群;黎昭华;利洪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4-6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对126例就诊的当前有吸烟习惯的男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给予小于30 s的戒烟警告的干预组和无干预的对照组进行电话随访1个月,分析两组吸烟者能否成功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1个月随访干预组的7天点戒烟率为28.6%,对照组为7.7%,单因素分析发现,医生简短戒烟建议(本试验的干预内容)、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每天吸烟数量和受教育程度均能影响吸烟者的戒烟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者的戒烟率与医生简短戒烟建议(本试验的干预内容)、每天吸烟数量和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结论:吸烟者的戒烟率与医生采取的戒烟建议及吸烟者自身的吸烟情况和学历有关,应对医务人员及吸烟者本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戒烟.
作者:林沛茹;何雩霏;张颖;赵子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CPEB-4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发病、发展过程中及对癫痫手术治疗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致痫灶和12例行神经外科减压或清创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CPEB-4蛋白的表达,并与癫痫病程、发病频率、手术预后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PEB-4在正常脑组织和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致痫灶内CPEB-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PEB-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但与癫痫病程、发作频率呈正相关,与手术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PEB-4蛋白可能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治疗癫痫提供了新的靶点,同时也为手术治疗癫痫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井伟;王新军;梁博;周少龙;单峤;武跃辉;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与非OA患者滑膜中miR-146a和miR-27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滑膜组织(OA患者23例,非OA患者23例)中miR-27a和miR-146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iR-27a和miR-146a在所有的滑膜组织中均能检测到,根据qRT-PC原理,△Ct值越高其目的基因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越低,即OA患者滑膜组织的miR-27a和miR-146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呈低表达趋势(P<0.05).结论:miR-27a和miR-146a的差异性表达与OA滑膜病理变化有关,可能调控uPA的表达促进OA的发展.
作者:何仁豪;王维山;董金波;张杰;史晨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脑血管介入诊疗的住院患者352例,根据CIN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的发病率为17.6%(62/352),两组患者在年龄≥70岁、女性、糖尿病、低血压、肾小球滤过率(GFR)< 60 mL/(min· 1.73 m2)、对比剂≥200 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贫血、低血细胞比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对比剂≥200 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GFR< 60 mL/(min· 1.73 m2)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脑血管的介入诊疗中,CIN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年龄≥70岁、对比剂≥200 mL、急诊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植入术、GFR< 60 mL/(min·1.73 m2)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CIN的发生.
作者:陈晓;杨敏;付睿;戴威;赵星辉;黄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德莫林糊剂,江苏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无机元素钙和磷,因其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的生物诱导作用,故而具有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观察该药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抗感染作用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涛;海恒林;吴胜刚;李强;王黎丽;周晓英;严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口腔内手术常需要经鼻气管插管.如何使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并减轻患者的插管反应和插管损伤,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已证实可视喉镜可清晰地暴露喉部组织,提高插管成功率[1-2].本研究通过比较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下口腔内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和插管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口腔手术行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属ASA Ⅰ或Ⅱ级,年龄18 ~ 65岁,体重指数< 25 kg/m2,无明显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或鼻甲肥大等病理改变,无鼻外伤史.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M组)和贝格(BEIIGER)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B组),各40例.M组和B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作者:辛婧媛;汤翠翠;张丽华;邓立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DRFs)家族中FMNL3基因在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MNL3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0例石蜡组织标本(其中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100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50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FMNL3蛋白的表达;(2)采用RT-qPCR技术分析FMNL3在60对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FMNL3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为80%和26.7%,P<0.01);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原发灶(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为90%和80%,P< 0.05;其中强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为25%和5%,P< 0.01);在伴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不伴转移者(阳性表达百分比为86.7%和80%,P< 0.05;其中强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为8.3%和0,P< 0.01)).(2)FMNL3 mRNA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转移有关,癌组织低分化者共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者,侵犯肌层乃至浆膜层以外者其表达水平高于早期浸润者(黏膜下层以内);伴发转移的癌组织其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前者为后者的2.3倍).结论:FMNL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并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作者:肖移生;龚利平;路名芝;曾元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共41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对照组(N组):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辛伐他汀治疗组(T组):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治疗1年后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P> 0.05.(2)T组治疗后收缩压较N组下降更为显著;(3)1年后,N组和T组均能逆转左室肥大;T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57.50±16.41)%vs(65.43±11.60)%],P< 0.01),而N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T组的心肌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改善较N组更明显(P<0.05);(4)T组患者左房内径减少(P<0.01),但是E/A比值仍较前下降,左室舒张功能仍呈下降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有逆转作用.
作者:卜彤;潘秀娣;曾昭华;温燕杭;肖霭仪;陆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3-tubulin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作者:叶维;姜维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的影响.方法:将45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ASA分级Ⅰ~Ⅱ级的成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地佐辛低剂量组(A组)、地佐辛中剂量组(B组)、地佐辛高剂量组(C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平面固定后,A组静脉予地佐辛200 μg/kg,B组静脉予地佐辛300 μg/kg,C组静脉予地佐辛400 μg/kg,各组分别记录注入地佐辛前(T1)及注入地佐辛后(T2)的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T指数)、原始脑电图αβ波相对功率值、NI值、HR、MAP及达到深度镇静状态的病例数.结果:3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后HR、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脑电图αβ波相对功率值、NI值降低(P<0.05).C组发生深镇静例数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对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影响较小,随着剂量的增加,地佐辛对患者的镇静作用增强.
作者:李文成;王刚;陈解元;邓龙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以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RNS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17例RNS患者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23.5%),显著缓解10例(58.8%),总有效率94.1%.对曾用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无效的RNS患者,改此方案后仍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尿蛋白、血胆固醇(Tho)、甘油三酯(TG)均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而转氨酶、肾功能、血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MN)11例(64.7%),此方案治疗显效9例(81.8%).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RNS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叶琨;王浩宇;徐珏;黄云峰;彭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