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丽丽;王伟;王瑞;高峰;张泽峰;郭杨
目的:探讨对管道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将146例放置管道患者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书面健康资料阅读、影像图片、操作演示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评价两组照顾者护理能力和管道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照顾者管道知识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常见管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管道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提高照顾者护理能力,可以弥补由于特殊时间段护士人手少,管道患者无法得到全程监护的缺陷,充分调动家庭支持作用,减少管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红莉;张树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整体功能,并对其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组成的心衰超声指数(HFEI)进行评分,72例分别于3、6个月重新进行评分.分析随访患者治疗前后的HEEI变化.结果:(1)当HFEI≥3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5%、96%、98%、81%.(2)随访患者治疗后HFEI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超声指数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整体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指导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韩淑杰;杨俊华;周炳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骨肉瘤SDF-1α、CXCR4和CD105的表达,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荷骨肉瘤裸鼠模型,瘤体局部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蜂毒素对各组裸鼠肿瘤SDF-1α、CXCR4和CD10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蜂毒素各浓度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均减少(P<0.05);与TNP-470组比较,蜂毒素低、中剂量组瘤体内MVD、SDF-1α及CXCR4较多(P<0.05),蜂毒素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蜂毒素能减少荷骨肉瘤裸鼠瘤体微血管生成,抑制骨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蜂毒素能降低SDF-1α及CXCR4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秦刚;李海东;徐苏洋;李玉梅;孙剑;陈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椐库(VIP)、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收集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依据Coe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6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个随机对照试验,与西医组相比,中医药组在妊娠率、排卵率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性偏倚.
作者:陈秋霞;曹立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的早期RA双腕及手指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不同.结果:本研究中抗CCP抗体阳性者29例,阴性者24例.超声检查两组均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有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信号级>Ⅰ级)、腱鞘积液、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更易发现软骨破坏及骨侵蚀.抗CCP抗体阳性组超声发现骨侵蚀12例,以MCP受损为高发,1年后经X线随访观察,其中9例发现骨侵蚀.结论:超声检查早期RA的关节炎性病变具有优势,尤其是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骨质侵蚀改变,可以对临床判断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陈洋;宗绍云;马惠;李芹;范洪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肝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常常需要对肝短静脉进行处理,术中意外导致的凶险失血屡有发生[1],手术风险高,因而手术开展较为局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涉及半肝切除、扩大半肝切除或累及尾状叶的肝脏肿瘤切除患者实行解剖第三肝门的解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7.5岁.术前影像检查常规行CT增强扫描+血管三维成像,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17例,肝血管瘤5例.主要位于肝Ⅴ~Ⅷ段12例,肝Ⅰ段4例,肝Ⅳ~Ⅷ段3例,肝Ⅱ、Ⅳ、Ⅴ段3例,平均直径7.8 cm.
作者:乔鸥;胡平海;金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01例初发型U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结肠镜检查为正常肠黏膜的非结肠疾病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可能与UC发病相关的11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患者饮酒、吸烟、油腻饮食、肠道感染、精神紧张、牛奶摄入6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偶尔摄入牛奶(P=0.011,OR=4.269,95%CI:1.404~12.976)为男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P=0.003,OR=0.081,95%CI:0.015 ~ 0.431)可能是男性UC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对于女性患者油腻饮食、精神紧张、牛奶摄入3个变量与UC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紧张(P=0.012,OR=4.421,95%CI:1.380~14.161)、偶尔摄入牛奶(P=0.006,OR=4.029,95%CI:1.492~10.878)为女性U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牛奶摄入、精神紧张可能是UC的致病危险因素,而吸烟可能是UC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何玉环;高峰;卢加杰;艾合买江;李月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内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有直观操作及微创的特点.而术前器械能否顺利通过宫颈内口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且术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1].常用的宫颈软化方法有宫颈管内插入导尿管或海藻棒、卡孕栓、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等,但均有弊端.近年来间苯三酚已广泛应用于产程中,有良好的促进宫颈软化作用.本文选择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海藻棒作对照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利多卡因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寻找一种效果更好的预处理方法.
作者:高凤霞;马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6-2009年间单纯B超后行LC的患者400为对照组,2010-2012年间行MRCP术前评估后再行LC的患者40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胆管损伤、残余小胆囊、意外胆囊癌、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及手术中转率.结果: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手术中转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下降了79.3%、81.3%,×2=17.14、9.98(P<0.01);而胆道损伤及残余小胆囊发病率依次减少77.8%、87.5%,x2=4.83、4.41 (P< 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LC术前MRCP评估能显著减少胆道损伤、胆管结石遗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了手术安全;同时,手术中转率也有明显下降,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院内感染主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及其特征.方法:从200例院内感染患者痰液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分析核糖基因型组成及特异的附属基因调节(agr)多态性和特有毒素.结果:200例样本中均未见万古霉素耐药性.不同的群体及不同的核糖基因型样本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同,agrⅡ型等位基因是一种流行克隆,而agrⅠ型只存在于散发病例中.在68%的样本中发现LukD/LukE白细胞毒素基因.结论:流行的核糖基因型对于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敏感,其中没有LukD/LukE基因.因此可能有其他未发现的因素造成流行克隆的院内感染.
作者:刘宝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rhTNF和环磷酰胺治疗胶质瘤大鼠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胶质瘤大鼠模型,动态监测经颈总动脉给予rhTNF后的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ELISA法测定胶质瘤组织内CTX的含量.观察分别给予rhTNF、CTX和rhTNF(120 min)+CTX的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给胶质瘤大鼠注射rhTNF后,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增加,于120 min达大后开始减小.给予rhTNF 120 min再给予CTX后,胶质瘤组织内CTX含量明显高于单独给予CTX组.与其他组相比,rhTNF(120 min)+ CTX能明显延长胶质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论:胶质瘤大鼠给予rhTNF 120 min时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大,此时进入胶质瘤组织的CTX含量多.
作者:秦丽娟;谷艳婷;张田;王艳蕾;张一兵;贾永森;周洪霞;张志勇;薛一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胰瘘发生情况,探讨胰瘘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总结我院1994年8月至2012年12月18年间5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按3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单纯套入吻合32例为A组;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端吻合363例为B组;套入加捆绑式胰肠吻合145例为C组,胰瘘的定义参照国际胰瘘研究组(ISGPF)诊断标准.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6.5%,其中A组为28.1%,B组为5.8%,C组为3.4%;总手术死亡率为2.0%,A组为21.9%,B组为0.8%,C组为0.7%,在发生胰瘘的病例中,A组主要为C级瘘,B、C组主要为A、B级瘘,胰瘘发生率A组与B组间差异显著(x2=17.85,P=0.00),A组与C组间差异同样显著(x2=18.65,P=0.00),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5,P=0.28).结论:胰肠吻合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加强手术前后综合治疗是防止胰瘘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秋学;王铁功;刘汝海;李学锋;杨冬山;张磊;张执全;李凤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Narcotrend监测比较不同靶控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70 ~ 91岁ERCP无痛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三组(n=20),S1组(舒芬太尼0.1 ng/mL+丙泊酚)、S2组(舒芬太尼0.2 ng/mL+丙泊酚)和P组(丙泊酚).Narcotrend监测NT为D0~D1开始手术操作.记录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T3)、清醒时(T4)各时点的MAP、HR、RPP、SpO2,计算丙泊酚应用量、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结果:P组MAP T1显著低于T0,与S2组差异显著(P< 0.05);HR、RPP T3较T0显著增高,SpO2 T1较T0显著降低(P<0.05),各指标与S1组、S2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S1组T2、T3 HR与S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体动、呛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S1组、S2组显著低于P组(P<0.05).结论:Narcotrend可有效监测老年患者麻醉深度,ERCP手术中0.2 ng/mL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作者:戚翔;蔡劲松;徐雪;薄立军;李旭泽;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房颤患者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46例研究对象中有COPD患者114例,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30例、阵发性房颤组(B组)29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6例,另32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AP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D组血浆APN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D组NT-proBNP显著升高,LVEF显著下降,与对照组、A组、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浆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29,P<0.05),与LVEF负相关(r=-0.28,P< 0.05),NT-proBNP与LVEF负相关(r=-0.32,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A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肺组织纤维化有关,房颤患者APN水平变化可能与房颤的持续状态有关,APN与NT-proBNP和LVEF一样,可能在心衰的诊断及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静;李洁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及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近些年随着认识的深入,RSV被认为是成人呼吸道感染及COPD发病的重要病原体[1].现将RSV与COPD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对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进行克隆,并对其启动子和转录调控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的GLUT-9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索网络数据库,得到GLUT-9基因翻译起始点上游约2 kb的序列.以人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序列克隆.运用BDGP: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软件对上述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出该段序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运用TFSEARCH软件分析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GLUT-9基因的启动子可能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反义链的-550到-503区,序列上存在包括CdxA、SRY和Lyf-1等12个转录因子的潜在结合位点.结论:克隆得到人GLUT-9基因5'-非翻译区2 kb的序列,对人GLUT-9基因启动子和5'-非翻译区调控区序列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林绍鹏;潘速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有9 300万慢性HBV感染者.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拉米夫定(LMD)是早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效果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且价格便宜,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耐药变异问题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解决其耐药变异问题迫在眉睫.现对拉米夫定导致的YMDD变异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恩成;唐琳;王健;杨利超;张磊;冯全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L-18、VEGF和NF-κB在膝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自愿捐赠的60例OA及20例正常关节软骨与滑膜标本,免疫组化检测IL-18、VEGF及NF-κBp65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L-18及VEGF mRNA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组IL-18、VEGFmRNA和蛋白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A组IL-18蛋白与NF-κB p65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0.01),OA组NF-κB p65蛋白分别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 0.01),OA组IL-18、VEGF两者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成正相关(P<0.01).结论:OA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中IL-18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NF-κB的表达,同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上调了VEGF的基因表达,从而共同加速OA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静;张娜;秦丽娟;李琪佳;王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诺雷德组9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加用诺雷德治疗;孕三烯酮组96例术后予孕三烯酮治疗.监测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卵巢囊肿复发率、妊娠率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2诺雷德组E5水平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孕三烯酮组治疗有效率为65.22%,明显低于诺雷德组的80.43%(P< 0.05);孕三烯酮组复发率达41.30%,明显高于诺雷德21.74% (P< 0.05);孕三烯酮组妊娠率44.44%低于诺雷德组的62.32% (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用诺雷德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雌激素控制在低水平且较稳定,停药后可恢复;卵巢囊肿复发率低,受孕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周晓宁;万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欣普贝生引产组(A组),缩宫素引产组(B组),每组50例.观察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宫颈Bishop评分、药物有效性、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宫缩过频或过强、胎心音变化、恶心呕吐、发热).结果:两组产妇相比较,A组在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有效性、引产成功率、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用药至临产时间及产程时间缩短,B组血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
作者:宁丰;韦凤莲;林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