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平;张耀康;江凌晓;姜长宏;林丽娟;付亮;龙军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30万U静脉滴注,术后1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3d;对照组PTCA术前、术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给予乌司他丁或生理盐水前)、术后2、24、48、72 h抽取血标本做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化验检查.结果:PTCA术后两组患者血浆NEU、IL-6、hs-CRP含量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I升高,随后24h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
作者:许建强;梁健球;袁满娟;霍保善;吴庆庆;李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头位初胎阴道产时限制会阴切开,对产妇及新生儿近期指标的影响,以评估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对于母儿安全是否必要.方法:2011年我院头位足月阴道初产妇932例,产时尽量不做会阴切开;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阴道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共727例.比较两组产妇近期指标(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产后排尿及产程)情况.结果:限制会阴切开组与常规组相比,会阴切开率分别为35.0%与78.4%,严重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导尿率与产程时间等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限制切开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限制会阴切开不增加严重会阴裂伤与新生儿窒息率、不延长产程、减少产时出血量,头位初胎自然产时没有必要常规会阴切开.
作者:郭培奋;孔欣;凌金凤;彭翠霞;李庆宇;杨小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非接触性的共培养系统.实验分为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和VEGF拮抗剂组.通过MTS方法检测不同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培养组及VEGF拮抗剂组相比,共培养组的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增殖增加,且共培养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升高.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其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VEGF可能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作者:黄惠鸿;张素平;凌莉;刘博会;何锐;王慕真;邓婉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腹腔内肿瘤和(或)癌性腹膜炎经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着重观察肠系膜病变和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肠系膜病变包括肿块影19.2%,系膜饼状改变3.8%,结节影53.8%,索条影67.3%,系膜密度增高71.2%,血管增粗伴或不伴有边缘模糊17.3%,系膜淋巴结增大42.3%.28例系膜结节中,均匀强化64.3%,环状强化14.3%,无强化21.4%.结论:螺旋CT可良好显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恶性病变.
作者: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原位微波消融与假体置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原位微波消融或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四肢肿瘤40例,手术后1年,从肿瘤学、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平均随访26.5个月,微波消融组4例(4/30),假体置换组2例(2/10)死亡;肺转移2例,全部为假体置换组;复发5例,全部为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例,肿瘤假体置换组为2例.Enneking功能评分微波消融组12 ~ 28分,平均23分;假体置换组分17~29分,平均26分.结论:术后1年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生存率达到85%,均是可接受的保肢手术方法;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高于假体置换组;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优于微波消融组.
作者:张余;杨小明;柯晋;张涛;徐亮;马立敏;蓝国波;姚子龙;欧阳兰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连续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再通组吸烟人数比例高,未通组糖尿病、血脂异常多见;两组有效管腔面积分别为(6.89±3.58)mm2,(2.46±0.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分别为(6.34±2.61)mm2,(9.76±3.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0%、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通组较再通组冠脉病变严重;血管脉内超声检查更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临床观察养血行血方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的调控作用,以筛选有效方药.方法:收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控制眼压的基础上,治疗组以养血行血法组成的双芍护睛方、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均予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及阻力值.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治疗后增加,阻力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行血方能增加眼的血流速度,降低阻力值,对抗视神经的损伤以保护视功能.
作者:肖家翔;宋桂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抗休克、复苏、止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IIT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 h,72 h和1周血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PMN凋亡率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SIRS评分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PMN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同时起到降血糖与抗炎的双重作用,而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促进PMN凋亡,下调血浆TNF-α和CRP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刘同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目前仍是诊断血液疾病、骨髓疾病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法[1].但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多次骨髓穿刺抽不出骨髓液的现象(干抽),影响诊断.现就我们遇到的干抽病例,经技术改进而取得少量骨髓液或骨髓组织,获得临床确诊,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进行骨髓穿刺的患者资料,出现干抽27例,共计31次.男10例,女17例.年龄32~72岁,<60岁14例.
作者:姜清钊;姜蕊;孙君;李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在桥本甲状腺炎实性细胞巢(solid cell nest,SCN)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 carcinoma,PTMC)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SCN与15例PTMC中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的表达.结果:CK19、TTF-1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ME-1、Galectin-3、TPO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者在SCN与PTMC中的着色形态也有不同.结论:CK19可作为SCN与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HBME-1、Galectin-3可作为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五者均可用于SCN与PTMC的鉴别诊断.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桂珍;朱甄达;汪明成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1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后3d内开奶,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及迟喂养组(生后7~10d开奶,生后3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各30例,分别于生后14d及28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及25-OHD3的浓度.两组VLBWI于生后2周起每天由理疗师做早期干预操10 min.结果:生后1h VLBWI的Ca、P、25-OHD3血浓度较足月儿显著低下(P<0.05),VLBWI中早喂养组14 d及28 d Ca、P、25-OHD3的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增高(P<0.05),早喂养组OC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VLBWI出生时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及早经口喂养及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骨代谢异常,动态观察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VLBWI代谢性骨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谭岱峰;胡结明;崔其亮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浸润注射镇痛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成关节周围镇痛组(Ⅰ组)、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组(C组).手术结束前配置鸡尾酒镇痛液.Ⅰ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C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100 mL作术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记录术后2、6、10、18、26、34、42、50、58、64、72 h的VAS评分;术后第1、2、3天患膝主动活动度;追加镇痛药物量;副作用记录.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关节活动度上有组间差异,C组在术后18、16、34、48 h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Ⅰ组.Ⅰ组有疼痛反弹现象.术后追加镇痛药两组无差异.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持续镇痛技术能提供良好稳定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
作者:郭达;曹学伟;刘军;潘建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患者女,广东省人,46岁,因“发现盆腔占位1年”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0月19日,量中等.1年前因双下肢不适体检时发现盆腔占位,未治疗.患病以来偶有黑便,无恶心、呕吐、腹痛,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血压141/83 mmHg,脉搏92次/min,面部及结膜苍白,盆腔有一包块,无压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作者:韩小雪;丁玉珍;邓裕钦;李瑞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22例,18例行产前常规MRI扫描,年龄22~37岁,平均31.8岁;4例胎盘滞留行常规MRI和增强扫描,年龄24~ 36岁,平均年龄33.6岁.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37.5周.结果:18例产前胎盘植入MRI表现为:(1)子宫内膜结合带局部模糊8例;(2)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10例,其中基本位于肌层内8例,2例至浆膜层;(3)12例胎盘附着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下部子宫膨大;(4)1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不规则的高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4例产后胎盘植入MRI表现为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增强扫描胎盘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清晰地显示胎盘伸入子宫肌层.结论:MRI对产前有无胎盘植入及产后胎盘滞留是否因胎盘植入提供准确的诊断.
作者:张园;孙多成;徐林;欧常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临床特征、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P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性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本组患者全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22例PAP患者中15例接受了全麻下同期双侧或分期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接受WLL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肺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常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P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熟悉PAP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BAL和TBLB,目前WLL为PAP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谭卫平;唐可京;郭禹标;谢灿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2010-2013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 3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CLC相比,SILC在出血量、疼痛、美观效果方面有优势,在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无差异,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存在劣势.结论:SILC在美观等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手术时间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长短,需酌情选择.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耿小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于特殊人群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50例拒绝行静脉穿刺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下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30 s、治疗结束时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胃镜治疗.与麻醉前相比,静脉给药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RR与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中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结论:对特殊人群的上消化道异物,七氟醚联合丙泊酚下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法印;张先龙;徐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表达在维甲酸分化抵抗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8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阳性细胞比例为(40±12)%,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5±10)%(P<0.05).约(85±10)%的分化肿瘤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约(50±8)%的胶质瘤干和(或)前体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阳性染色均一致的定位于胞浆.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的低表达以及异常的胞浆分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维甲酸抵抗的可能机制.
作者:曾令成;吴欣宁;叶飞;韩林;张所军;雷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功能缺陷所致[1].全球约70000名CF患者,其中白种人常见[2],临床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也有一定发病率.CF死亡率极高,中位生存期短[3],亟需找到有效治疗措施改善CF患者生存质量.针对CFTR基因突变及其编码的CFTR缺陷选择个性化治疗[4],是近年CF治疗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秋琼;秦光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