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钊;姜蕊;孙君;李斌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EAS+PR),内括约肌长度(IAS),外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EAS-IO),内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IAS-IO)以及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肛瘘切开挂线组EAS-IO及IAS-IO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肛门失禁症状,Wexner失禁评分平均2分.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精确定位内口,测量瘘管累及括约肌的范围,有利于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失禁的发生.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刘飞;章蓓;裴穗东;王小峰;谭妍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临床组和NI组,每组2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转流前(T2)、转流后(T3)、复温(T4)、转流停机后(T5)、手术结束(T6)7个时间点的HR和MAP,且均记录两组患儿CPB时间、手术时间、听从指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NI组同时记录NI,其维持在D2~E0.结果:两组患儿在T1时点HR显著减慢,T5、T6时点HR显著增快,T4、T5时点MAP显著降低,与组内其他时点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使用剂量:临床组显著多于NI组(P<0.05);听从指令及拔管时间:临床组显著长于NI组(P<0.05).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中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患儿苏醒及在ICU停留时间.
作者:许厚仁;郭锐;王力峰;邓云菱;钟茂林;彭道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百色市居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胃镜检查、同性别、年龄(±5)和籍贯的慢性胃炎病例按1:1配对作对照组,通过28项胃癌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胃癌与慢性胃炎之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筛选胃癌发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胃癌与慢性胃炎各667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水源匮乏、吸烟、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病史、上消化道症状时间<1年者,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则呈负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因,而遗传易感性的作用尚存争议.
作者:岑朝;周喜汉;王超;李雄;黄达;龙少根;张通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表达在维甲酸分化抵抗中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80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维甲酸受体阳性细胞比例为(40±12)%,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其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5±10)%(P<0.05).约(85±10)%的分化肿瘤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约(50±8)%的胶质瘤干和(或)前体细胞呈现维甲酸受体阳性,阳性染色均一致的定位于胞浆.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维甲酸受体的低表达以及异常的胞浆分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维甲酸抵抗的可能机制.
作者:曾令成;吴欣宁;叶飞;韩林;张所军;雷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的疗效.方法:对78例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76例为对照组.以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疗效判定标准,并同时观察妊娠中期两组患者流产率和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妊娠成功率为78.2%,对照组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治疗后,59例患者封闭抗体转为阳性,其中妊娠成功51例,成功率为86.44%;19例封闭抗体仍为阴性者,妊娠成功10例,成功率为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美梅;孙丛萌;周运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鉴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危害性和多发性,学科界加强了对本病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3].但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时间比较短,国内是1982年首届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以来开始强调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是一类疾病.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第7期发表的述评“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不是一个病”以来,国内对本病的认识得到了广泛普及[4].但就目前的诊治现状而言,本病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和认识.
作者:李义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26例(31处),经过6~11个月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31处骨折.男19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5.4岁;中节指骨骨折16处,近节指骨骨折15处;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4例,挤压伤10例,电锯伤2例;合并肌腱断裂19处,伴有骨缺损8处.
作者:叶峰;杨星华;官正华;韦溦;张忠荣;廖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患者女,广东省人,46岁,因“发现盆腔占位1年”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0月19日,量中等.1年前因双下肢不适体检时发现盆腔占位,未治疗.患病以来偶有黑便,无恶心、呕吐、腹痛,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血压141/83 mmHg,脉搏92次/min,面部及结膜苍白,盆腔有一包块,无压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作者:韩小雪;丁玉珍;邓裕钦;李瑞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将90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吸入组、静脉组、联合组.观察3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d及治疗后7d的BODE评分、血气分析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3d与治疗前比较,吸入组与联合组的BODE、FEV1%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7d与治疗后3d比较,静脉组的BODE、FEV1%以及联合组的FEV1%改善显著(P<0.01).3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静脉组>联合组>吸入组.结论:激素雾化给药能够更早(0~3d)改善患者气流受限、生活质量,而静脉给药作用时间持久且在激素治疗后期(4~7 d)作用更为明显.静脉组给药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吸入组及联合组给药.联合给药可能为治疗AECOPD的佳选择.
作者:龚建化;何丽;张家洪;熊邦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病例1 患者女,42岁,以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1年为主诉,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入院后查血常规:Hb 65g/L,RBC 2.3×1012/L,WBC 2.6×109/L,PLT 25×109/L,Ret 0.2%,白细胞分类:N 35%,L 65%.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系占30%,红系10%,淋系55%相对增高,浆细胞占3%,网状细胞占2%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未见病态造血现象.
作者:孙庆国;张艳灵;徐春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临床特征、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P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性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本组患者全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22例PAP患者中15例接受了全麻下同期双侧或分期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接受WLL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肺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常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P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熟悉PAP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BAL和TBLB,目前WLL为PAP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谭卫平;唐可京;郭禹标;谢灿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按在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分为促胃动力药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结果:促胃动力药组的置管成功率为42.7%(47/110),对照组为29.7%(3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0.05),其中,使用甲氧氯普胺时置管成功率为51.0%(25/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0.012 5);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时置管成功率为36.1%(22/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4).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促胃动力药可以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对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性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维生;张一臣;胡北;孙诚;吕波;叶珩;解迪;陈纯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HO-1)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及体外设计合成的靶向抑制HO-1的小分子RNA (siRNA)分别诱导和沉默食管鳞癌Eca109细胞HO-1基因的表达,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Hemin(10 μmol/L)处理组、HO-1siRNA+Hemin(10 μmol/L)组、HO-1 siRNA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以Western blot和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emin(10 μmol/L)可以有效诱导HO-1及VEGF的表达,而转染HO-1 siRNA可以成功抑制食管鳞癌Eca109细胞HO-1的表达;干扰Hemin诱导的HO-1后,VEGF的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结论:HO-1 siRNA可有效沉默食管癌Eca109细胞HO-1的表达,并抑制HO-1诱导的VEGF的表达.
作者:夏利龙;朱成楚;陈保富;孔敏;陈宇;黄磊;胡炳川;张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危险因素,为预防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提供有用的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折椎体个数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再将患者分别按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患者的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集中发生在L1、L2和T12,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7.4%;仅14.6%的患者骨折诱因明确;仅9.6%的患者进行了规范的骨折二级预防;随年龄增高,椎体骨折发病率增加.结论:骨密度、椎体骨折史、年龄是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腰椎及髋骨骨密度对椎体脆性骨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也应对骨折高危人群进行骨折的筛查,以便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再发骨折的风险.
作者:袁辉辉;楼慧玲;彭程;陈巧聪;丘惠嫦;朱国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腹腔内肿瘤和(或)癌性腹膜炎经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着重观察肠系膜病变和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肠系膜病变包括肿块影19.2%,系膜饼状改变3.8%,结节影53.8%,索条影67.3%,系膜密度增高71.2%,血管增粗伴或不伴有边缘模糊17.3%,系膜淋巴结增大42.3%.28例系膜结节中,均匀强化64.3%,环状强化14.3%,无强化21.4%.结论:螺旋CT可良好显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恶性病变.
作者: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30万U静脉滴注,术后1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3d;对照组PTCA术前、术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给予乌司他丁或生理盐水前)、术后2、24、48、72 h抽取血标本做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化验检查.结果:PTCA术后两组患者血浆NEU、IL-6、hs-CRP含量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I升高,随后24h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
作者:许建强;梁健球;袁满娟;霍保善;吴庆庆;李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头位初胎阴道产时限制会阴切开,对产妇及新生儿近期指标的影响,以评估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对于母儿安全是否必要.方法:2011年我院头位足月阴道初产妇932例,产时尽量不做会阴切开;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阴道产时常规会阴切开,共727例.比较两组产妇近期指标(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产后排尿及产程)情况.结果:限制会阴切开组与常规组相比,会阴切开率分别为35.0%与78.4%,严重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导尿率与产程时间等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限制切开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限制会阴切开不增加严重会阴裂伤与新生儿窒息率、不延长产程、减少产时出血量,头位初胎自然产时没有必要常规会阴切开.
作者:郭培奋;孔欣;凌金凤;彭翠霞;李庆宇;杨小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2010-2013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 3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CLC相比,SILC在出血量、疼痛、美观效果方面有优势,在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无差异,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存在劣势.结论:SILC在美观等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手术时间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长短,需酌情选择.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耿小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抗休克、复苏、止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IIT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 h,72 h和1周血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PMN凋亡率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SIRS评分和血浆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PMN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同时起到降血糖与抗炎的双重作用,而其抗炎机制可能通过促进PMN凋亡,下调血浆TNF-α和CRP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刘同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