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许厚仁;郭锐;王力峰;邓云菱;钟茂林;彭道珍

关键词: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 先天性心脏病, 快通道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临床组和NI组,每组2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转流前(T2)、转流后(T3)、复温(T4)、转流停机后(T5)、手术结束(T6)7个时间点的HR和MAP,且均记录两组患儿CPB时间、手术时间、听从指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NI组同时记录NI,其维持在D2~E0.结果:两组患儿在T1时点HR显著减慢,T5、T6时点HR显著增快,T4、T5时点MAP显著降低,与组内其他时点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使用剂量:临床组显著多于NI组(P<0.05);听从指令及拔管时间:临床组显著长于NI组(P<0.05).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中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缩短患儿苏醒及在ICU停留时间.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1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后3d内开奶,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及迟喂养组(生后7~10d开奶,生后3周补充维生素D 600U)各30例,分别于生后14d及28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及25-OHD3的浓度.两组VLBWI于生后2周起每天由理疗师做早期干预操10 min.结果:生后1h VLBWI的Ca、P、25-OHD3血浓度较足月儿显著低下(P<0.05),VLBWI中早喂养组14 d及28 d Ca、P、25-OHD3的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增高(P<0.05),早喂养组OC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VLBWI出生时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及早经口喂养及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骨代谢异常,动态观察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VLBWI代谢性骨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谭岱峰;胡结明;崔其亮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

    目的:探索应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方法:总结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年14例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牵张复位重建中后足骨关节结构,行关节融合同时调整足内外侧柱长度,对比手术前后足部形态及功能.结果:随访14例患者至完全负重行走后27周,关节完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19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21周,终均达到关节骨性融合,形成稳定的跖行足.对比手术前后内柱高度、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距舟覆盖角、距跟角都有明确改善.AOFAS评分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78分.结论: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能大限度重建中后足骨性结构,使脱位畸变关节达到稳定骨性融合,矫正畸形,调整足部应力分布,有效改善患者足部症状.

    作者:赵晶晶;黄若昆;肖凯;李静;方真华;勘武生;谢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3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TCI舒芬太尼(PS组,n=15)0.4 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15)4μg/L,丙泊酚靶浓度4 mg/L,术中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随时间变化有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麻醉恢复PS组患者平稳,PR组1例患者发生躁动.结论:肾移植手术中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方法均不影响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邵伟栋;张兴安;刘礼胜;徐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连续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再通组吸烟人数比例高,未通组糖尿病、血脂异常多见;两组有效管腔面积分别为(6.89±3.58)mm2,(2.46±0.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分别为(6.34±2.61)mm2,(9.76±3.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0%、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通组较再通组冠脉病变严重;血管脉内超声检查更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aMKⅡ和SynGAP在大鼠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脑缺血诱导的SynGAP丝氨酸磷酸化、CaMKⅡ与SynGAP的相互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的手段观察CaMKⅡ自身磷酸化、从胞浆转位到胞膜以及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并利用脑室注射CaMKⅡ的特异性抑制剂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导致胞膜部分总的CaMKⅡ和磷酸化的CaMK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CaMKⅡ与SynGAP的结合显著高于对照组,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水平也显著升高;CaMKⅡ的抑制剂KN62能抑制CaMKⅡ的自身磷酸化、SynGAP的丝氨酸磷酸化以及CaMKⅡ和SynGAP的相互结合,但对胞膜CaMKⅡ的水平没有影响.结论:脑缺血诱导的SynGAP丝氨酸磷酸化是由CaMKⅡ所催化的,SynGAP发生丝氨酸磷酸化后导致激活MAPK信号通路,在缺血过程中可能为一种细胞应激反应,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宋波;敖强;公衍道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百色市居民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百色市居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胃镜检查、同性别、年龄(±5)和籍贯的慢性胃炎病例按1:1配对作对照组,通过28项胃癌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胃癌与慢性胃炎之间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筛选胃癌发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胃癌与慢性胃炎各667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水源匮乏、吸烟、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病史、上消化道症状时间<1年者,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则呈负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因,而遗传易感性的作用尚存争议.

    作者:岑朝;周喜汉;王超;李雄;黄达;龙少根;张通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分析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共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46~ 87岁,平均(72±7)岁.APACHEⅡ评分(19.32±7.12)分.行气管切开手术前均已行气管插管.大部分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为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需长期戴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原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神经外科术后气道保护.气管切开术前排除颈部感染,颈部解剖结构和凝血功能异常.

    作者:陆非平;陈炜;王锁柱;盛博;甄洁;韩聪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LPS)所致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提前0.5 h给小鼠腹腔注射灵杆菌多糖,然后尾静脉注射LPS (30 mg/kg),3h后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6h后测量肺湿重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灵杆菌多糖(100 U/kg)可部分抑制由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的增加(P<0.05),降低肺W/D(P<0.05);剂量为100、50 U/kg时,可部分抑制MPO活性(P<0.05)及MDA含量(P<0.01)的增加.结论:灵杆菌多糖预防性给药对内毒素所致小鼠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群;汪燕;余传林;陈娜娜;雷林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在特殊人群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于特殊人群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50例拒绝行静脉穿刺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下无痛胃镜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30 s、治疗结束时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胃镜治疗.与麻醉前相比,静脉给药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RR与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中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结论:对特殊人群的上消化道异物,七氟醚联合丙泊酚下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法印;张先龙;徐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41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术前填写相关因素登记表,术中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期及术后24 h追踪记录PONV发生情况.PONV定义为苏醒期至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干呕或呕吐.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54例患者发生了PONV,发病率为38.3%.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是PONV的危险因素(均P< 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未能进一步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PONV的发病率为38.3%,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可能是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黎尚荣;王韧;沈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与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5例中、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非随机分为观察组即全盆底重建组(20例)和对照组即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壁修补组(25例)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平均1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以术后12个月至18个月内高,分别为10%(2/20)和28%(7/25).观察组1例出现补片暴露,观察组术后性生活恢复和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lift全盆底重建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少,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付燕燕;鲁菊英;梁新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3例,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外科切除室间隔心肌疏通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结构功能异常者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术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和外科治疗.结果:全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EE监测提示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其中2例TEE监测提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二尖瓣中大量返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共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TEE监测提示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活动性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各1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脑卒中.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有助于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术中TEE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手术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雷迁;曾庆诗;王文贤;罗沙;谢斌;张晓慎;罗智超;郭惠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O 2例

    病例1 患者女,42岁,以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1年为主诉,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入院后查血常规:Hb 65g/L,RBC 2.3×1012/L,WBC 2.6×109/L,PLT 25×109/L,Ret 0.2%,白细胞分类:N 35%,L 65%.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系占30%,红系10%,淋系55%相对增高,浆细胞占3%,网状细胞占2%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未见病态造血现象.

    作者:孙庆国;张艳灵;徐春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状态及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状态及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子痫前期组孕妇38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与正常妊娠对照组孕妇20例,ELISA法测定胎盘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SOD、GSH-PX明显下降(t=-3.529,-2.962,P<0.01),MDA、IL-6、TNF-α明显升高(t=11.631,5.034,7.422,P<0.01),子痫前期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显著下降(t=-2.218,-2.601,P< 0.05);子痫前期组内比较,各组SOD、GSH-PX、MDA、IL-6、TNF-α、1 min Apgar评分不尽相同(F=6.353,6.906,14.025,7.209,15.594,4.451,P<0.01);SOD、GSH-PX与1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381,0.407,P<0.05),MDA、TNF-α与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492,-0.424,P<0.01).结论:子痫前期胎盘局部存在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失衡,且病情越重,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越明显,其与新生儿预后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李爱金;章伟丽;陈再玲;王丽君;朱含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治疗体会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是外科常见病,由于反复发作,不易愈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科自2000年5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205例.疗效均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5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89例,年龄34~75岁,平均56岁,病程6个月~34年.皮肤溃疡均位于足靴区,面积小为0.8cm×0.6 cm,大为15 cm×5 cm.其中单侧病变185例,双侧病变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肢色素沉着,160例合并慢性湿疹.

    作者:傅平;曾庆黎;周凯;符建平;彭星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骨修复与再生是骨科、整形外科、口腔科等常见的临床问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及人工合成骨修复等.虽然自体骨移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被认为现有的较理想的骨修复方式,但仍存在供骨来源受限、取骨创伤及植骨后并发症多等缺陷[1].异体骨移植也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但其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潜在传播疾病的危险等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2].于是,人们将目光投注到组织工程骨上,期望能找到一种好的骨替代修复材料.研究者们对多种硬组织替代用羟基磷灰石(HA)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仍然没有一种材料能够完全满足硬组织种植体的需要,HA与聚合物的复合存在模量和强度偏低、降解产物具有潜在毒性等多种缺点[3].

    作者:王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多数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在外周血中占CD3+T细胞的1%~5%,按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类型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γδT细胞的分布位置、发育途径、表型标志及抗原识别机制都与αβT细胞有着显著的区别.已有多项研究表明,γδT细胞不但可以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参与早期抗HIV的天然免疫,而且其分泌的各类细胞因子有助于诱发获得性免疫反应[1],在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抗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锡慧;肖漓;冯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原位微波消融与假体置换治疗四肢骨肿瘤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原位微波消融与假体置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原位微波消融或肿瘤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四肢肿瘤40例,手术后1年,从肿瘤学、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平均随访26.5个月,微波消融组4例(4/30),假体置换组2例(2/10)死亡;肺转移2例,全部为假体置换组;复发5例,全部为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例,肿瘤假体置换组为2例.Enneking功能评分微波消融组12 ~ 28分,平均23分;假体置换组分17~29分,平均26分.结论:术后1年结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生存率达到85%,均是可接受的保肢手术方法;微波消融组手术并发症高于假体置换组;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优于微波消融组.

    作者:张余;杨小明;柯晋;张涛;徐亮;马立敏;蓝国波;姚子龙;欧阳兰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研究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临床特征、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P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性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本组患者全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22例PAP患者中15例接受了全麻下同期双侧或分期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接受WLL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肺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常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P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熟悉PAP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BAL和TBLB,目前WLL为PAP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谭卫平;唐可京;郭禹标;谢灿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Dysadherin、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dysadherin、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两者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dys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E-cad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dysadherin蛋白高表达及E-cad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癌组dysadherin mRNA表达(1.05±0.14)高于正常组(0.91±0.09),E-cad mRNA表达(0.64±0.07)低于正常组(0.89±0.11).dysadherin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dysadherin、E-cad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吴艳;傅芬;周艳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