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K7和P6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联合诊断价值

郑姮;段楚骁;付圣灵;徐沁孜;付向宁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免疫组化化学, CK7, P63
摘要:目的:通过大样本量免疫组化研究对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 7,CK7)和P6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进行探究,以得出其对非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医院1 067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CK7和P63在NSCLC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K7和P63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和59.6%.CK7主要表达于肺腺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和69.4%,准确度为85.8%.P63主要表达于肺鳞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74.8%,准确度为85.5%.两者联合检测共150例,P63(+)/CK7(-)共51例,鳞癌占98.0%;P63(-)/CK7(+)共49例,腺癌占83.7%.P63和CK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506,P<0.001).结论:在NSCLC中P63和CK7分别是鳞癌和腺癌的重要标志物,其联合诊断大大提高了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格列汀预防糖耐量减低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西格列汀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行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IGT患者共111例,年龄40~75岁,初访时随机分成饮食运动组、阿卡波糖组和西格列汀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初访时3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后,饮食运动组空腹血糖(FBG)轻度升高,但餐后2h血糖(2hPBG)轻度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5%;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FBG及2hPBG均显著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3.3%;药物干预组平均FBG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和低血糖事件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IGT干预治疗中,西格列汀可达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作者:陈益民;刘海燕;王慧;由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干扰素调节因子4基因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两个层面探讨健康人群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19例(病例组),健康对照者22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分离PBMC,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测CD4+T细胞中IRF-4+细胞比例,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RF-4mRNA水平,比较两组人群IRF-4表达差异.结果:通过FACS分析在CD4+T细胞群中明显出现IRF-4+细胞群;病例组和对照组IRF-4+细胞比例分别为(3.29±0.83)%、(2.2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00 3);病例组IR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66±5.15 vs 5.53±2.74,t=4.06,P=0.000 2).结论:慢性HBV携带者IRF-4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可以作为免疫干预的潜在靶点.

    作者:刘腊香;詹森林;林巧;钟红剑;聂广;郑军;刘晋洪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比较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早期应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50例,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早期给予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给予全肠外营养,第1、5、9天分别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排泄率.结果:对比肠外营养组,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治疗1、5、9d后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排泄率较肠外营养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优于肠外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途径.

    作者:赵永华;杨开敏;贾秀艳;晁怀宇;孟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K7和P63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免疫组化研究对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 7,CK7)和P6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进行探究,以得出其对非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医院1 067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CK7和P63在NSCLC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K7和P63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和59.6%.CK7主要表达于肺腺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和69.4%,准确度为85.8%.P63主要表达于肺鳞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74.8%,准确度为85.5%.两者联合检测共150例,P63(+)/CK7(-)共51例,鳞癌占98.0%;P63(-)/CK7(+)共49例,腺癌占83.7%.P63和CK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506,P<0.001).结论:在NSCLC中P63和CK7分别是鳞癌和腺癌的重要标志物,其联合诊断大大提高了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郑姮;段楚骁;付圣灵;徐沁孜;付向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判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死亡组1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分别将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治疗6h后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乳酸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为0.83),6h乳酸清除率、碱剩余与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为-0.57、-0.75),6h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呈正相关(r为0.85).结论: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能较好评估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治疗效果,动态监测两者变化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人类精子高质量RNA提取方案的优化

    目的:人类精子所含RNA极少量,且由于精子中圆形细胞存在,使得分离精子RNA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优化人类精子RNA的提取方案.方法:利用40%的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纯化精子,使用TRIzol试剂和RNeasy Mini Kit提取RNA,反转录精子RNA,以eDNA为模板扩增PRM2、c-Kit、CD45、CDH1基因来确定所提精子RNA中是否存在基因组DNA或体细胞RNA的污染.结果:利用3倍体积的40%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可以完全去除精液中体细胞的污染,利用TRIzol试剂提取RNA比RNeasy Mini Kit更有效.结论:人类精子中含有微量RNA,此方法既经济又有效,可以提取高质量的精子RNA,为人类男性生殖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于艳;管群;张斌;闻姬;杨丽霞;菅福琴;杨伟娜;孙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各25例.常规组20万U/次乌司他丁静脉推注,2次/d;大剂量组每次100万U静脉推注,1次/h,5次/d,共500万U,次日开始进行常规治疗,20万U/次,2次/d.观察两组治疗5d后APACHEⅡ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血乳酸(Lac)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1h、4h、12 h、1d及3d的尿量、心率(HR)、收缩压(SP)变化;记录患者休克恢复时间、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ICU天数等.结果:(1)治疗5d后,大剂量组APACHEⅡ评分、ALT、AST、Lac各指标值均低于常规组.(2)大剂量组用药后1h、4h、12h、1d、3d的尿量检测值均高于常规组;大剂量组用药后1h、4h、12 h、1d、3d的HR检测值均低于常规组;大剂量组用药后1h、4h、12h、1d、3d的SP检测值均低于常规组.(3)大剂量组休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4)病死率:常规组死亡17例,病死率68.0%;大剂量组死亡9例,病死率36.0%.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缩短休克恢复时间及病情稳定所需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预后.

    作者:凌成亮;詹向阳;袁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总结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23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21例术后行放化疗.结果: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有:患侧颈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14例)、溃疡(9例),患侧头部牵拉痛(7例).术中见颈部各层解剖间隙消失,胸锁乳突肌萎缩,肿瘤与颈鞘粘连,颈内静脉变形或闭锁.术后22例术创延期愈合(15~72 d),1例因肿瘤残留术创不愈.随访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无瘤生存15例,远处转移6例,局部复发2例,其中带瘤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侵犯皮肤可选择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术后行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兰桂萍;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黄波;李冰;杨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N-acetylserotonin对H2O2诱导大鼠肝BRL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N-acetylserotonin (NAS)对H2O2诱导正常大鼠肝BRL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大鼠肝细胞株BRL,采用H2O2诱导法制备BRL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HE染色和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BRL细胞贴壁生长良好,排列紧密,胞膜完整,细胞界限清晰.H2O2诱导后细胞膜皱缩,形态不规则,细胞界限模糊,贴壁能力下降,出现大片细胞缺失;细胞存活率下降;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NAS可明显改善H2O2 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增加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NAS可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的激活、减轻抗氧化系统受抑制的程度,发挥对H2O2诱导的BRL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史才兴;姜政辰;李晓琎;王海亮;李进;于树娜;王守训;蒋吉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定区序列循证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RRDR)序列的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rpoB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ChinaOR Hong Kong OR Macon OR Taiwan)”检索策略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循证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截止至2013年4月30日有关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分子特征的研究文献.结果:36篇文献纳入研究,5 136株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信息得以分析,38株(0.74%)rpoB基因RRDR序列呈现基因突变,涉及8个位点,分别为511(11株)、533(7株)、531(6株)、526(5株)、516(4株)、518(2株)、519(2株)、521(2株)等,其中1株涉及511/526双位点.结论: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存在沉默突变现象,并非所有RRDR序列改变均与结核杆菌利福平药物敏感性有关.

    作者:孟繁荣;刘志辉;谢贝;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PRAM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

    目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其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RQ-MSP)技术对55例CML患者及20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的PRA M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28/55例(51%)CML患者出现PRA ME启动子低甲基化改变,而20例对照未显示低甲基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PRAME低甲基化与患者血液学相关参数及染色体分组均无相关性.PRA ME启动子低甲基化频率随疾病进展而降低,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中分别为48%(22/46)、33%(1/3)及17%(1/6).结论:PRA ME基因低甲基化可能是参与CML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

    作者:姚冬明;钱军;林江;李云;陈芹;陈星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阳性报警时间预测成人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意义的准确性评价

    目的:评价阳性报警时间(TTP)对预测成人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血培养分离出CoNS的成年(>16周岁)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TTP.根据临床资料和指南推荐的判断标准来判定CoNS是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还是污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和污染组,比较两组TTP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TTP对预测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性.结果: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30例,其中血流感染组81例,污染组49例.两组的TTP分别为(19.26±7.46)h和(30.72±13.48)h(P< 0.001).ROC曲线表明TTP≤20.88 h可作为区分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佳切点,曲线下面积为0.836(95%可信区间为0.761~ 0.895),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3.7%.结论:TTP对预测成人血培养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度为中等,具有可接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黄磊;孙立颖;严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eis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meis1在正常肠黏膜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随着腺瘤癌的发展表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肠黏膜、腺瘤及癌中meis1的表达率分别为92.9%、87.5%及63.1%,腺癌与正常、腺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eis1表达部位随着正常黏膜向腺瘤癌发展过程中出现典型的胞核至胞浆异位,且异位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eis1的表达下调及胞浆异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作者:邹云莲;杨慧;朱军;张进萍;严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哺乳期乳房肿块5352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肿块的诊治.方法:对5 352例哺乳期乳房肿块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哺乳相关的乳房肿块5 312例,包括积乳症、积乳囊肿、乳腺炎、血肿等,通过保守观察、六步奶结疏通法手法疏通、抗感染、穿刺抽吸、手术等方法治愈;肿瘤性肿块40例,其中良性36例,于回乳后手术治愈,浸润性导管癌4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随访2.5 ~4年,3例健在,1例死于脑转移.结论:对积乳症患者运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简、便、廉、验,治愈率高;乳房炎性病变需及时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对哺乳期实质性乳房肿块须尽快明确诊断,根据肿块性质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误诊误治.

    作者:郑洁;赵春英;胡俊艳;唐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套细胞淋巴瘤伴复杂染色体异常1例

    患者男,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区肿块,站立时明显,近1个月来肿块明显,于2013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血示:白细胞132.7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19×109/L,白细胞明显异常,考虑血液疾病可能,收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双侧颈部、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腹沟区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包块,以站立时为甚,可掉入阴囊,平卧时可消失,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随后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FCM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治疗.

    作者:潘芹;王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和PAα侵袭力的关系,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肿瘤侵袭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株A549和PAα的侵袭力;RT-PCR法、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A549和PAα细胞株中tTG、EGFR和MMP-2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观察使用tTG或EGFR抑制剂后PAα细胞中tTG、EGFR、p-EGFR和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PAα细胞株的侵袭能力为A549的165.3倍(P<0.05).PAα细胞株的tTG、EGFR转录水平为A549细胞株的650.68(P< 0.05)和34.4(P< 0.001)倍.PAα细胞株的tTG、p-EGFR表达水平高于A549细胞株,MMP-2的转录水平在A549和PAα细胞株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但PAα的MMP-2表达水平高于A549.结论:PAα相对于A549具有高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和磷酸化、tTG和MMP-2的高表达有关;tTG可调控MMP-2的水平但它本身不受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

    作者:朱郇悯;汤娟娟;黎银燕;刘嘉熙;韦雪梅;王飞;陈晓湘;张雪雁;李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原发性局限性前列腺癌样本61例,前列腺转移癌样本25例,利用BRB-ArrayTools软件、STRING、ToppGene、GOEAST、DAVID等工具对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RB分析筛选出210个前列腺癌转移差异基因,其中上调84个,下调126个.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R、FOS、JUN、ACTB、FN1、MYL9、MYH 11、MYLK、SPP1等基因以及Rho GTPase调节细胞骨架通路、整合素信号通路、钙粘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些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李铁求;杨宇;李琦;邹亚光;石嵘;毛向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 (miRNAs)是1993年Ambro教授在研究线虫发育时序时先发现的.miRNAs与其靶mRNA分子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机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生理或病理过程[1].多种miRNAs在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高度表达,影响VSMCs的转化,增殖和迁移等过程[2].miRNAs在VSMCs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增生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在VSMCs 中特异性表达的miR-21、miR-143、miR-145、miR-221、miR-222、Let-7miRNA、miR-26a、miR-31、miR-146a对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压氧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DN患者按蛋白尿水平与肾功能程度分组,入选糖调节异常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浆中的NO、CGRP、ET、MCP-1和抵抗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4组不同水平DN患者NO、CGRP、ET、MCP-1及抵抗素水平与糖调节异常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不同水平的DN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中NO、CGRP、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以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与肾功能异常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高压氧能显著改善DN患者的NO、CGRP、ET、MCP-1和抵抗素水平的代谢失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许双朝;姜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CI相关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4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d,加重2d”入院.患者自20d前始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多在白天活动时出现,位于胸骨中段后,约巴掌大小范围,胸痛呈闷痛样,持续2~3min,经休息可缓解,胸闷持续4~6min可缓解.近两天患者胸闷胸痛发作较前频繁,稍活动即有发作,部位性质同前,程度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长达10 min.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160/95 mmHg.有吸烟史40年,10~20支/d.饮酒史20年,250 g/d,已戒烟酒5年.查体:BP 150/85 mmHg,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及杂音及早搏.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心脏CTA:前降支中段管壁钙化伴中度狭窄.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导联ST段低平延长,T波倒置.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作者:徐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