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奋
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已由30年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上升为第1位,手术治疗始终被认为是治疗肺癌主要和有效的手段,但80%的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所以不得不借助其他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为支气管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近期疗效已被广泛认同,本文就BAI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李万刚;崔进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shMRE 11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MRE 1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MRE 11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MTT法检测转染前后BEL7402/5-FU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MRE 11基因沉默对BEL7402/5-FU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RE11 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8.0%、56.1%.MTT结果显示,shMRE11转染BEL7402/5-FU细胞后,shMRE 1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减慢(P<0.05).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shMRE11实验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MRE 11干扰质粒能够抑制BEL7402/5-FU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范芳;耿磊;李长福;束波;李大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及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将10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系统进行治疗,采用基本自血疗法,抽出患者静脉血100 mL,然后与100 mL(35 μg/mL)的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0 d后,治疗组的PRA、AⅡ、AL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肾血流量较治疗前增加,也较对照组治疗后增加,发生肝肾综合征2例(3.8%),对照组发生肝肾综合征9例(17.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14,P< 0.05).治疗组存活32例(61.5%),对照组存活18例(35.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7.1,P<0.05);存活者至出院时腹水消退,治疗组25例(78.1%)多于对照组的8例(4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82,P<0.05);腹水消退时间,治疗组(30.22±3.21)d,短于对照组的(47.25±9.08)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12.1,P< 0.01).结论: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医用三氧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显著,能使患者PRA、AⅡ、ALD下降,增加肾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腹水消退,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杨美蓉;顾锡炳;陈伟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患者男,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区肿块,站立时明显,近1个月来肿块明显,于2013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血示:白细胞132.7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19×109/L,白细胞明显异常,考虑血液疾病可能,收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双侧颈部、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腹沟区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包块,以站立时为甚,可掉入阴囊,平卧时可消失,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随后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FCM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治疗.
作者:潘芹;王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早期应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50例,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早期给予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给予全肠外营养,第1、5、9天分别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排泄率.结果:对比肠外营养组,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治疗1、5、9d后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排泄率较肠外营养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优于肠外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途径.
作者:赵永华;杨开敏;贾秀艳;晁怀宇;孟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人类精子所含RNA极少量,且由于精子中圆形细胞存在,使得分离精子RNA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优化人类精子RNA的提取方案.方法:利用40%的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纯化精子,使用TRIzol试剂和RNeasy Mini Kit提取RNA,反转录精子RNA,以eDNA为模板扩增PRM2、c-Kit、CD45、CDH1基因来确定所提精子RNA中是否存在基因组DNA或体细胞RNA的污染.结果:利用3倍体积的40%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可以完全去除精液中体细胞的污染,利用TRIzol试剂提取RNA比RNeasy Mini Kit更有效.结论:人类精子中含有微量RNA,此方法既经济又有效,可以提取高质量的精子RNA,为人类男性生殖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于艳;管群;张斌;闻姬;杨丽霞;菅福琴;杨伟娜;孙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的改变.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AS患者40例以及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IMP-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巢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ntMSP)测定外周血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结果:AS组血浆TIMP-1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TIMP-1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TIM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
作者:杨程;田珏;蔡欣;王磊;曹成建;杨晓玲;陈久凯;蒲雅洁;姜怡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和PAα侵袭力的关系,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肿瘤侵袭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株A549和PAα的侵袭力;RT-PCR法、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A549和PAα细胞株中tTG、EGFR和MMP-2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观察使用tTG或EGFR抑制剂后PAα细胞中tTG、EGFR、p-EGFR和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PAα细胞株的侵袭能力为A549的165.3倍(P<0.05).PAα细胞株的tTG、EGFR转录水平为A549细胞株的650.68(P< 0.05)和34.4(P< 0.001)倍.PAα细胞株的tTG、p-EGFR表达水平高于A549细胞株,MMP-2的转录水平在A549和PAα细胞株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但PAα的MMP-2表达水平高于A549.结论:PAα相对于A549具有高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和磷酸化、tTG和MMP-2的高表达有关;tTG可调控MMP-2的水平但它本身不受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
作者:朱郇悯;汤娟娟;黎银燕;刘嘉熙;韦雪梅;王飞;陈晓湘;张雪雁;李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预注阿托品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100例拟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分别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3 s内注射完毕)前5min预注阿托品0.5 mg或生理盐水1 mL.记录预注阿托品或生理盐水前(T0)、预注后5 min(T1)、注射芬太尼后1 min (T2)、2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芬太尼注射后2 min内出现的咳嗽反应.结果:两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30%和34%(A组为15例,C组为17例,P>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T1、T2、T3时HR明显加快,T1和T2时MBP明显升高(P<0.01).C组在T2和T3时HR减慢(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阿托品0.5 mg并未能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作者:黄小玉;刘怀萍;游志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表现出促As的作用,这主要与HDL的功能改变有关.本文就HDL的功能差异与A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患者男,14岁.因腹痛、腹泻伴发热10 d,解黑便5d于2008年9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大便5~6次/d,为黄色水样便,伴发热,高体温达38℃,9月11日,出现解黑便症状,2~3次/d,每次量少,约100 mL.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77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压痛,以右上腹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四肢关节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缨;李弼民;戴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无差异,出现血管并发症11例(8.7%):桡动脉组2例(3.2%),股动脉组9例(14.3%),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股动脉组低(P<0.05)、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均P<0.01),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PCI较传统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预后好,广泛普及可行且安全.
作者:杨俊;张存泰;王冠;王金丽;袁俊强;代运国;孙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各种损伤刺激致肝脏损害后的创伤性愈合,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必经过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阻止肝纤维化进展是改善各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策略.慢性炎症反应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晚期致炎因子,可能参与了多种组织器官如肺、肝的纤维化进程[1].现就HMGB1及其与肝纤维化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千;彭颖;李烨;邓存良;盛云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个DM1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TP-PCR (tri-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DM 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myotonic dystrophy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数.结果:发现1例DM1合并心律失常、糖尿病、疲劳、日间睡眠多和肿瘤,1例DM1以肌强直为主要症状,1例可疑无症状性DM1.2例患者的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数均> 50.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多样,更应关注肌肉损伤以外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基因检测可以确诊和明确亚临床患者.
作者:李慧;刘田田;吴世陶;刘磊;周丽丹;刘恒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比较血清has-miR-19b在鼻咽癌患者与非癌入群以及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潜在分子标记物的意义;同时对has-miR-1 9b的靶基因SOCS1进行检测,为以后鼻咽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非癌人群血清各30例,通过荧光定量PCR (RT-PCR)技术检测血清has-miR-19b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OCS1在鼻咽癌患者与非癌人群鼻咽部组织蜡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非癌人群相比,血清has-miR-19b在鼻咽癌患者中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has-miR-19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OCS1在30例非癌人群鼻咽部组织中,有25例呈阳性表达,而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has-miR-19b与SOCS1存在相关性(r=-0.573,P< 0.05).结论:(1)血清has-miR-19b可能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的潜在分子标记物.(2)has-miR-19b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SOCS1来调控鼻咽癌的发生.
作者:曾思恩;肖胜军;王喜悦;刘晓佳;刘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23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21例术后行放化疗.结果: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有:患侧颈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14例)、溃疡(9例),患侧头部牵拉痛(7例).术中见颈部各层解剖间隙消失,胸锁乳突肌萎缩,肿瘤与颈鞘粘连,颈内静脉变形或闭锁.术后22例术创延期愈合(15~72 d),1例因肿瘤残留术创不愈.随访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无瘤生存15例,远处转移6例,局部复发2例,其中带瘤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侵犯皮肤可选择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术后行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兰桂萍;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黄波;李冰;杨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一种措施.近年来各种新技术、设备和器械的出现,使以往外科医生的技术无法达到的手术“禁区”不复存在,更引领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在肿瘤外科领域亦是如此.冷冻消融治疗肿瘤作为一项新出现的微创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安全性,疗效令人期待.本文就其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述评,并作出展望.
作者:陈国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达30万以上,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1].外科切除和肝移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根治性手段,但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进展期肝癌或伴肝硬化,难以耐受手术,手术切除率仅10% ~ 37%[2],而术后5年肝癌复发率可高达80%[3].肝移植因肝源缺乏、费用高昂、术后并发症高等问题,难以广泛应用.事实上,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局部消融治疗以其微创、安全、简便和易于多次施行等优势,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重要补充方法.局部消融治疗中,以射频和微波消融为代表的热消融技术疗效确切,治疗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接近[4].欧洲肝病学会及美国肝病学会明确提出,射频消融可作为≤5 cm的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以外的佳治疗选择[5].目前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作者:郑荣琴;苏中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冠脉造影(CAG)显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CAG指导进行PCI组(A组,43例)和FFR指导行PCI组(B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B组较A组支架植入数量明显减少[(1.4±0.8)个vs.(2.5±1.1)个,P< 0.05],造影剂用量更少[(173.4±85.7)mL vs.(271.8±106.1)mL,P<0.05],经6个月随访,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13.6% vs.20.9%,P>0.05).结论:该研究表明,FFR指导的PCI治疗安全有效,在提高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同时,明显减少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作者:高丽华;陈欣;卢成志;张淑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eis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meis1在正常肠黏膜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随着腺瘤癌的发展表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肠黏膜、腺瘤及癌中meis1的表达率分别为92.9%、87.5%及63.1%,腺癌与正常、腺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eis1表达部位随着正常黏膜向腺瘤癌发展过程中出现典型的胞核至胞浆异位,且异位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eis1的表达下调及胞浆异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作者:邹云莲;杨慧;朱军;张进萍;严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