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伟;董万利
目的:研究应用西格列汀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行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IGT患者共111例,年龄40~75岁,初访时随机分成饮食运动组、阿卡波糖组和西格列汀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初访时3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后,饮食运动组空腹血糖(FBG)轻度升高,但餐后2h血糖(2hPBG)轻度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5%;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FBG及2hPBG均显著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3.3%;药物干预组平均FBG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和低血糖事件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IGT干预治疗中,西格列汀可达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作者:陈益民;刘海燕;王慧;由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23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21例术后行放化疗.结果: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有:患侧颈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14例)、溃疡(9例),患侧头部牵拉痛(7例).术中见颈部各层解剖间隙消失,胸锁乳突肌萎缩,肿瘤与颈鞘粘连,颈内静脉变形或闭锁.术后22例术创延期愈合(15~72 d),1例因肿瘤残留术创不愈.随访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无瘤生存15例,远处转移6例,局部复发2例,其中带瘤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侵犯皮肤可选择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术后行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兰桂萍;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黄波;李冰;杨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MG)胸腺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健康人(对照组)、58例MG胸腺瘤患者(MG组)和24例无MG的胸腺瘤患者(NMG组)术前及术后随访中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胸腺切除术前MG组CD4q%、CD4+/CD8+较NMG组和对照组高,CD8+T%降低(P<0.01);MG组术后末次随访CD4+T%、CD4+/CD8+较术前降低,CD8CT%增高(P<0.01);MG组术后末次随访CD4+/CD8+较对照组高(P< 0.05);NMG组术后末次随访CD3+T%、CD4+T%、CD4+/CD8+、CD8+T%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G组术后完全缓解者CD4q%、CD4+/CD8+较部分缓解者和无效者低,CD8+T%较高(P<0.05);部分缓解者CD4q%、CD4+/CD8+较无效者低,CD8+T%较高(P<0.01).结论:MG胸腺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紊乱可能与MG相关,而与胸腺瘤无关;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胸腺切除术后随访过程中评价MG控制状况的客观指标.
作者:路秦龙;郑锴;张鹏;鹿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性早搏致心肌病(PVC-ICM)疗效及其与QRS宽度的关系.方法:63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诊断存在心肌病,作为实验组,47例LVEF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检查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3-6个月后复查;分别比较两组术前QRS宽度,以及术前、术后两组室早负荷量、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53例患者消融成功.实验组QRS宽度(150±21)ms明显高于对照组(142±21)ms(P<0.01).实验组术后LVEF(58±9)%较术前(41±7)%显著提高(P< 0.001),术后LVEDd(44±5)mm较术前(57±6)mm显著缩小(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能够逆转PVC-ICM,较宽的QRS宽度可能更易发展为心肌病.
作者:彭新辉;张飞飞;杨浩;萧钟波;赵冬华;何利伟;彭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免疫组化研究对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 7,CK7)和P6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进行探究,以得出其对非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医院1 067例原发性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CK7和P63在NSCLC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K7和P63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和59.6%.CK7主要表达于肺腺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和69.4%,准确度为85.8%.P63主要表达于肺鳞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74.8%,准确度为85.5%.两者联合检测共150例,P63(+)/CK7(-)共51例,鳞癌占98.0%;P63(-)/CK7(+)共49例,腺癌占83.7%.P63和CK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506,P<0.001).结论:在NSCLC中P63和CK7分别是鳞癌和腺癌的重要标志物,其联合诊断大大提高了NSCLC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郑姮;段楚骁;付圣灵;徐沁孜;付向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源性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其体内外袁达效力进行检测.方法: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SIGIRR,行酶切、测序鉴定.将穿援质粒和骨架质粒共转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mSIGIRR,行PCR及滴度鉴定.Ad.mSIGIRR感染A549细胞及小鼠肺组织后,通过RT-PCR、Westemblot、免疫组化检测mSIGIRR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获得表达mSIGIRR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感染滴度为4×109pfu/mL,在体内外感染模型中均有较高表达效力.结论:成功构建携带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SIGIRR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陈旭昕;冯华松;段蕴铀;吴学玲;钱桂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和PAα侵袭力的关系,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肿瘤侵袭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株A549和PAα的侵袭力;RT-PCR法、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A549和PAα细胞株中tTG、EGFR和MMP-2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观察使用tTG或EGFR抑制剂后PAα细胞中tTG、EGFR、p-EGFR和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PAα细胞株的侵袭能力为A549的165.3倍(P<0.05).PAα细胞株的tTG、EGFR转录水平为A549细胞株的650.68(P< 0.05)和34.4(P< 0.001)倍.PAα细胞株的tTG、p-EGFR表达水平高于A549细胞株,MMP-2的转录水平在A549和PAα细胞株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但PAα的MMP-2表达水平高于A549.结论:PAα相对于A549具有高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和磷酸化、tTG和MMP-2的高表达有关;tTG可调控MMP-2的水平但它本身不受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
作者:朱郇悯;汤娟娟;黎银燕;刘嘉熙;韦雪梅;王飞;陈晓湘;张雪雁;李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人类精子所含RNA极少量,且由于精子中圆形细胞存在,使得分离精子RNA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研究旨在优化人类精子RNA的提取方案.方法:利用40%的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纯化精子,使用TRIzol试剂和RNeasy Mini Kit提取RNA,反转录精子RNA,以eDNA为模板扩增PRM2、c-Kit、CD45、CDH1基因来确定所提精子RNA中是否存在基因组DNA或体细胞RNA的污染.结果:利用3倍体积的40%单层梯度液及精子洗涤液可以完全去除精液中体细胞的污染,利用TRIzol试剂提取RNA比RNeasy Mini Kit更有效.结论:人类精子中含有微量RNA,此方法既经济又有效,可以提取高质量的精子RNA,为人类男性生殖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于艳;管群;张斌;闻姬;杨丽霞;菅福琴;杨伟娜;孙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3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来持续咳嗽、咳痰,咳痰夜间明显,呈白色泡沫样,量约150 mL/d,伴有间歇发热,体温38℃左右,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但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改善.曾多次胸片及胸部CT提示左下肺实变影,病灶在整个病程中有所进展.病程中无胸痛,无消瘦,无咯血,无盗汗,无喘息,无气急.因咳嗽、咳痰明显入住我院.病程中纳可,两便如常.查体:T 36.8℃,P78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口唇及肢端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左右对称,两肺呼吸运动相等,语颤左下肺增强,叩诊左下肺实音,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心脏、腹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伟春;孙嵘;倪军;袁玉屏;王蒨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早期应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50例,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早期给予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给予全肠外营养,第1、5、9天分别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排泄率.结果:对比肠外营养组,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治疗1、5、9d后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排泄率较肠外营养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优于肠外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途径.
作者:赵永华;杨开敏;贾秀艳;晁怀宇;孟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与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57488A的关系.方法:对215例冠心痛患者(冠心痛组)和95例健康人(对照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GF浓度,SASP-PCR法检测其基因C57488A多态性(CA型、AA型、CC型),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HGF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血清HGF浓度增高,与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呈正相关,在CC基因型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结论:HGF C57488A基因CC型携带者更易患冠心病,其侧支循环的建立亦更加充分.
作者:孟影;王邦宁;周炳凤;胡泽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shMRE 11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MRE 1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MRE 11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MTT法检测转染前后BEL7402/5-FU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MRE 11基因沉默对BEL7402/5-FU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RE11 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8.0%、56.1%.MTT结果显示,shMRE11转染BEL7402/5-FU细胞后,shMRE 1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减慢(P<0.05).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shMRE11实验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MRE 11干扰质粒能够抑制BEL7402/5-FU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范芳;耿磊;李长福;束波;李大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观察galectin-7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galectin-7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 (W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30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galectin-7的表达情况.结果:WB结果显示galectin-7在NSCLC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1.33±0.11 vs.0.06±0.02,P<0.01).IHC显示NSCLC中galectin-7染色明显强于癌旁组织,galectin-7主要表达于肺癌细胞、浸润淋巴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结论:galectin-7的高表达与NSCLC相关.
作者:雒真龙;周鸿敏;徐立;孙仕彬;徐洪来;姜毅楠;杨超;陈忠华;潘铁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脊柱结核引起的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危重原因之一.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18例(男8例,女10例)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后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为66(60~76)岁,平均病程8(6~14)个月.结核椎体位于T6~L5之间,其中单节段结核11例(男4例,女7例),双节段结核7例(男4例,女3例),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下肢疼痛、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l例,B级2例,C级4例,D级7例,E级4例.
作者:郭朝阳;陈云生;陈荣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患者男,22岁,因“下颌正中颏部逐渐膨出肿大4个月余”入院.患者无任何先天异常或全身系统性疾病.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下颌骨正中颏部稍有隆起,无疼痛感,无下唇麻木,无口角歪斜,肿块逐渐缓慢增大.体查:下颌骨正中颏部膨隆,可触及一肿块,约4cm×5 cm大小,质中,活动度差,压痛(-),表面皮肤无明显异常.口内见下前牙前庭沟处约33、32、32、41区可见膨隆,触之较软,黏膜颜色正常,无红肿破溃,无触痛.33、32、31、41、42、43无松动,叩痛(-),牙髓活力正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下颌低回声包块(性质待查).
作者:张菲菲;严君烈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动脉开口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变化、二者相互关系及其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入选15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为治疗组,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MMP-9与TIMP-1水平,随访3~9个月,其中共68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全脑DSA结果分为再狭窄患者15例,未狭窄患者53例,另选同时期全脑DSA术结果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MMP-9升高(P<0.01),MMP-9/TIMP-1高于对照组(P<0.05),而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MMP-9、TIMP-1呈逐渐增高趋势,二者呈正相关;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及随访时MMP-9和MMP-9/TIMP-1均明显升高(P<0.01),而TIMP-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升高可能参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对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价值,而MMP-9与TIMP-1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胡新星;秦超;程道宾;林翠婷;陈相任;王天保;方烂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microRNAs (miRNAs)是1993年Ambro教授在研究线虫发育时序时先发现的.miRNAs与其靶mRNA分子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机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生理或病理过程[1].多种miRNAs在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高度表达,影响VSMCs的转化,增殖和迁移等过程[2].miRNAs在VSMCs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增生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在VSMCs 中特异性表达的miR-21、miR-143、miR-145、miR-221、miR-222、Let-7miRNA、miR-26a、miR-31、miR-146a对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中抑癌基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H-2)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1、5、10)×10-6 mol/L]处理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不加药物(0 moL/L)作为对照组.药物处理72 h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549细胞TFPI-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技术检测A549细胞TFPI-2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TFPI-2蛋白的表达.结果:MSP检测到对照组A549细胞TFPI-2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处理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Real-time PCR检测显示(0、1、5、10)×10-6 mol/L的5-Aza-CdR处理A549细胞72 h后,相对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49±0.14、1.86±0.09、5.80±0.15(P< 0.05),TFPI-2基因mRNA表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Westem blot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1、5、10)×10-6 moL/L的5-Aza-CdR组的TFPI-2蛋白表达相对水平分别为0.12±0.01、0.23±0.02、0.31±0.02、0.62±0.03(P< 0.05).结论:5-Aza-CdR能成功逆转肺癌A549细胞中TFPI-2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并恢复TFPI-2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梁江水;董永强;殷桂林;朱水波;张晓明;纪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eis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meis1在正常肠黏膜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随着腺瘤癌的发展表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肠黏膜、腺瘤及癌中meis1的表达率分别为92.9%、87.5%及63.1%,腺癌与正常、腺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eis1表达部位随着正常黏膜向腺瘤癌发展过程中出现典型的胞核至胞浆异位,且异位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eis1的表达下调及胞浆异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作者:邹云莲;杨慧;朱军;张进萍;严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评价阳性报警时间(TTP)对预测成人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血培养分离出CoNS的成年(>16周岁)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TTP.根据临床资料和指南推荐的判断标准来判定CoNS是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还是污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和污染组,比较两组TTP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TTP对预测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性.结果: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30例,其中血流感染组81例,污染组49例.两组的TTP分别为(19.26±7.46)h和(30.72±13.48)h(P< 0.001).ROC曲线表明TTP≤20.88 h可作为区分血流感染与污染的佳切点,曲线下面积为0.836(95%可信区间为0.761~ 0.895),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3.7%.结论:TTP对预测成人血培养CoNS临床意义的准确度为中等,具有可接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黄磊;孙立颖;严岩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