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兰桂萍;司勇锋;覃扬达;邓卓霞;黄波;李冰;杨涌

关键词:鼻咽肿瘤, 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 胸大肌肌皮瓣
摘要:目的:总结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23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21例术后行放化疗.结果: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并侵犯皮肤的临床特点有:患侧颈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14例)、溃疡(9例),患侧头部牵拉痛(7例).术中见颈部各层解剖间隙消失,胸锁乳突肌萎缩,肿瘤与颈鞘粘连,颈内静脉变形或闭锁.术后22例术创延期愈合(15~72 d),1例因肿瘤残留术创不愈.随访至2012年3月,23例患者无瘤生存15例,远处转移6例,局部复发2例,其中带瘤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鼻咽癌治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复发侵犯皮肤可选择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术后行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积饮不同治则方药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积饮的不同治则方药间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表达调控的影响,揭示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之一.方法:将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随机分为A组:健脾补肾+化瘀解毒组;B组:健脾补肾组;C组:化瘀解毒组.每组各25例,3组分别给予相应中药汤剂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清VEGF的水平,治疗的整个过程对患者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VEGF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组血清VEGF值下降的幅度较A组及B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下降幅度较B组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积饮在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以化瘀解毒法起主要作用,其对抗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VEGF水平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作者:李柳宁;吴霞;柴小姝;张力文;刘柏;陈志坚;何春霞;洪宏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PRAM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

    目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其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RQ-MSP)技术对55例CML患者及20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的PRA M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28/55例(51%)CML患者出现PRA ME启动子低甲基化改变,而20例对照未显示低甲基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PRAME低甲基化与患者血液学相关参数及染色体分组均无相关性.PRA ME启动子低甲基化频率随疾病进展而降低,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中分别为48%(22/46)、33%(1/3)及17%(1/6).结论:PRA ME基因低甲基化可能是参与CML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

    作者:姚冬明;钱军;林江;李云;陈芹;陈星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NIT-1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在高、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L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LG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H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HG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检测基线0h及葡萄糖和(或)GLP-1刺激后2、4、6、8、10h各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基线时各组胰岛素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刺激2、4、6、8、10h后HG组、HGG组胰岛素原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LG和LG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G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及HG组(均P< 0.05).H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均P<0.05).胰岛素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刺激后4h达到高峰,而胰岛素原蛋白的表达量在2h达到高峰.结论:在高糖条件下,GLP-1短期刺激胰岛β细胞可显著增加胰岛素原合成,GLP-1联合高糖对胰岛素原合成具有协同作用.胰岛β细胞在受到高糖或高糖+ GLP-1刺激后胰岛素原蛋白表达的高峰要先于胰岛素原mRNA表达的高峰.

    作者:钟慕贤;刘红;荣曦;岳惠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基因DNA高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的改变.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AS患者40例以及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IMP-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巢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ntMSP)测定外周血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结果:AS组血浆TIMP-1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TIMP-1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TIM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

    作者:杨程;田珏;蔡欣;王磊;曹成建;杨晓玲;陈久凯;蒲雅洁;姜怡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MRE11沉默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shMRE 11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MRE 11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MRE 11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MTT法检测转染前后BEL7402/5-FU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MRE 11基因沉默对BEL7402/5-FU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RE11 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8.0%、56.1%.MTT结果显示,shMRE11转染BEL7402/5-FU细胞后,shMRE 1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速度减慢(P<0.05).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shMRE11实验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MRE 11干扰质粒能够抑制BEL7402/5-FU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范芳;耿磊;李长福;束波;李大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皮肝癌热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经皮肝癌的热消融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是对肝功能储备差的小肝癌显示了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肯定等优点[1-2].与传统的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相比,经皮的肝癌热消融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文献[3-4]报道:病死率为0.3%~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2%~3.5%.虽然发生比例不高,但对于一项以强调“微创”为优势的技术,仍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作者:韩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比较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与早期应用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50例,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早期给予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给予全肠外营养,第1、5、9天分别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尿乳果糖排泄率.结果:对比肠外营养组,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治疗1、5、9d后测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排泄率较肠外营养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优于肠外营养,应首选肠内营养途径.

    作者:赵永华;杨开敏;贾秀艳;晁怀宇;孟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中肺耐药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tion gene 1,ERCC1)C 1900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中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相关性,以评估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6例大肠癌患者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大肠癌中LRP、P-g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基因型间的关系.结果: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占53.49%、C/T型占40.70%以及T/T型占5.81%.LRP在C/T+ T/T基因型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0.00%,高于在C/C基因型组的阳性表达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P-gp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化疗敏感性有关,临床检测ERCC1 C19007T位点基因型可能有助于指导大肠癌的化疗.

    作者:孔易;贝雪艳;徐树雷;陈龙;郑纪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压氧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DN患者按蛋白尿水平与肾功能程度分组,入选糖调节异常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浆中的NO、CGRP、ET、MCP-1和抵抗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4组不同水平DN患者NO、CGRP、ET、MCP-1及抵抗素水平与糖调节异常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不同水平的DN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中NO、CGRP、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以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与肾功能异常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高压氧能显著改善DN患者的NO、CGRP、ET、MCP-1和抵抗素水平的代谢失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许双朝;姜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表现出促As的作用,这主要与HDL的功能改变有关.本文就HDL的功能差异与A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定区序列循证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RRDR)序列的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rpoB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ChinaOR Hong Kong OR Macon OR Taiwan)”检索策略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循证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截止至2013年4月30日有关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分子特征的研究文献.结果:36篇文献纳入研究,5 136株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信息得以分析,38株(0.74%)rpoB基因RRDR序列呈现基因突变,涉及8个位点,分别为511(11株)、533(7株)、531(6株)、526(5株)、516(4株)、518(2株)、519(2株)、521(2株)等,其中1株涉及511/526双位点.结论: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存在沉默突变现象,并非所有RRDR序列改变均与结核杆菌利福平药物敏感性有关.

    作者:孟繁荣;刘志辉;谢贝;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出血型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锁孔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结果:6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为脑室内出血.共6枚动脉瘤,其中破裂者5枚,未破裂者1枚;3枚动脉瘤位于主干供血动脉,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2枚、颈内动脉瘤1枚;3枚位于末梢动脉,分别为脉络膜前动脉瘤2枚、丘脑前穿动脉瘤1枚.4枚动脉瘤采用神经导航引导的锁孔手术夹闭,2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所有患者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对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个体化地选择锁孔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卿;孙超;陈延明;陈爱林;许亮;兰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套细胞淋巴瘤伴复杂染色体异常1例

    患者男,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区肿块,站立时明显,近1个月来肿块明显,于2013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血示:白细胞132.7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19×109/L,白细胞明显异常,考虑血液疾病可能,收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双侧颈部、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腹沟区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包块,以站立时为甚,可掉入阴囊,平卧时可消失,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随后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FCM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治疗.

    作者:潘芹;王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哺乳期乳房肿块5352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肿块的诊治.方法:对5 352例哺乳期乳房肿块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哺乳相关的乳房肿块5 312例,包括积乳症、积乳囊肿、乳腺炎、血肿等,通过保守观察、六步奶结疏通法手法疏通、抗感染、穿刺抽吸、手术等方法治愈;肿瘤性肿块40例,其中良性36例,于回乳后手术治愈,浸润性导管癌4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随访2.5 ~4年,3例健在,1例死于脑转移.结论:对积乳症患者运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简、便、廉、验,治愈率高;乳房炎性病变需及时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对哺乳期实质性乳房肿块须尽快明确诊断,根据肿块性质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误诊误治.

    作者:郑洁;赵春英;胡俊艳;唐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与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

    人肺中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气道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炎性细胞包括肺泡巨噬细胞膜上也有大量表达[1-2].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β2AR激动剂[3].尽管β2AR激动剂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气道平滑肌,然而由于肺内除了气道平滑肌细胞外,炎性细胞膜上也表达大量的β2AR,因而对气道炎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目前研究表明β2AR激动剂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主要与是否存在lipopolysaccharide (LPS)有关,在LPS 存在时,β2AR激动剂可以抑制LPS所致的炎症因子表达;无LPS时,β2AR激动剂激活受体后发挥促炎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体内外β2AR激活对气道炎症和(或)炎症因子表达作用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以胃窦巨大溃疡为表现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1例

    患者男,14岁.因腹痛、腹泻伴发热10 d,解黑便5d于2008年9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大便5~6次/d,为黄色水样便,伴发热,高体温达38℃,9月11日,出现解黑便症状,2~3次/d,每次量少,约100 mL.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77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压痛,以右上腹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四肢关节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缨;李弼民;戴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代谢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A19-9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85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计算CA19-9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身高、体质量、性别以及胱抑素C、年龄、病程、BMI、腰围、腰高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肌酐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CA19-9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身高、体质量、性别以及胱抑素C存在线性相关,且与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22(P=0.000)与0.106(P=0.002).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54、0.278,均P<0.001.结论: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CA19-9的主要因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CA19-9水平升高.

    作者:陈炜;崔世维;张荣萍;姚丽丽;王鑫蕾;王粹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判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死亡组1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分别将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治疗6h后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乳酸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为0.83),6h乳酸清除率、碱剩余与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为-0.57、-0.75),6h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呈正相关(r为0.85).结论: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能较好评估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治疗效果,动态监测两者变化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恶性肿瘤患者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体内回输免疫活性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法[1].它是将体外激活的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给患者,以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cascade primed immune cells,CAPRI)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RudolfWank教授的一项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专利技术.该技术是应用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活化刺激,获得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功能,回输后可在体内杀伤肿瘤.实验证明,它不仅能有效提高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从而恢复已经被阻断的细胞毒细胞的杀伤过程,且具有识别微转移细胞的能力,从而防止转移的发生[2-3].本实验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体肿瘤患者经CAPRI治疗后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变化并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巩佃霞;李贵新;路中;傅玲;傅俊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两种入路(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的疗效.方法:输尿管末端狭窄并肾积水患者41例,平均年龄(34.57±10.06)岁,术前彩超、CTU或IVU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扩张,程度均为V级.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经,19例采用经腹膜外途经.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术中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外途径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经腹腔途径组[(101.89±11.85)minvs(87.27±10.77) min,P=0.000],而胃肠道恢复时间(1.63±0.49)dvs(2.55±0.51)d,P=0.000)和住院天数[(7.53±1.65)dvs(8.55±1.47)d,P=0.043)]经腹膜外途径组明显短于经腹膜外途径组.术后随访4~24个月,经B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对比显示,肾输尿管积水消失或好转,膀胱造影检查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乳头式再植有较好的抗返流和预防狭窄的效果.

    作者:胡伟能;欧阳晨思;傅斌;王共先;傅龙龙;王义兵;余月;习海波;刘伟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