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 功能差异, heart disease, 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研究, 全身性炎症, 代谢性疾病, 功能改变, 保护因子, 综述, 临床, 风险, 靶标
摘要: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表现出促As的作用,这主要与HDL的功能改变有关.本文就HDL的功能差异与A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动脉开口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变化对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动脉开口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变化、二者相互关系及其对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入选15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为治疗组,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MMP-9与TIMP-1水平,随访3~9个月,其中共68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全脑DSA结果分为再狭窄患者15例,未狭窄患者53例,另选同时期全脑DSA术结果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MMP-9升高(P<0.01),MMP-9/TIMP-1高于对照组(P<0.05),而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MMP-9、TIMP-1呈逐渐增高趋势,二者呈正相关;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及随访时MMP-9和MMP-9/TIMP-1均明显升高(P<0.01),而TIMP-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升高可能参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对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价值,而MMP-9与TIMP-1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胡新星;秦超;程道宾;林翠婷;陈相任;王天保;方烂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 (miRNAs)是1993年Ambro教授在研究线虫发育时序时先发现的.miRNAs与其靶mRNA分子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机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生理或病理过程[1].多种miRNAs在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高度表达,影响VSMCs的转化,增殖和迁移等过程[2].miRNAs在VSMCs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增生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在VSMCs 中特异性表达的miR-21、miR-143、miR-145、miR-221、miR-222、Let-7miRNA、miR-26a、miR-31、miR-146a对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无差异,出现血管并发症11例(8.7%):桡动脉组2例(3.2%),股动脉组9例(14.3%),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股动脉组低(P<0.05)、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均P<0.01),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PCI较传统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预后好,广泛普及可行且安全.

    作者:杨俊;张存泰;王冠;王金丽;袁俊强;代运国;孙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鼻咽癌患者中血清has-miR-19b的特异性表达及其分子通路初探

    目的:比较血清has-miR-19b在鼻咽癌患者与非癌入群以及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潜在分子标记物的意义;同时对has-miR-1 9b的靶基因SOCS1进行检测,为以后鼻咽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非癌人群血清各30例,通过荧光定量PCR (RT-PCR)技术检测血清has-miR-19b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OCS1在鼻咽癌患者与非癌人群鼻咽部组织蜡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非癌人群相比,血清has-miR-19b在鼻咽癌患者中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has-miR-19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SOCS1在30例非癌人群鼻咽部组织中,有25例呈阳性表达,而在鼻咽癌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has-miR-19b与SOCS1存在相关性(r=-0.573,P< 0.05).结论:(1)血清has-miR-19b可能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的潜在分子标记物.(2)has-miR-19b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SOCS1来调控鼻咽癌的发生.

    作者:曾思恩;肖胜军;王喜悦;刘晓佳;刘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O2混合氧刺激脑血流SPECT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力的评估

    目的:应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CO2混合氧吸入前后脑血流量的改变来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力(CvR).方法:血管造影确诊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70%~ 90%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1~2周内分别进行1次静息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和1次混合氧刺激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12个区域,计算各部位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比值,≥85%为正常,<85%为局部脑血流量(rCBF)减低;比较吸入CO2混合氧后各个ROI与静息状态下各ROI的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的同一部位差值用来评价CVR.结果:各ROI吸入CO2混合氧刺激前后rCBF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测定出现下列4种结果:A型,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均未见明显异常者共8例(96个ROI,差值>0);B型,静息状态下比值未见异常,CO2吸入后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减低的共9例(39个ROI,差值<0);C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后rCBF与小脑比值更低、且计数减低范围扩大者10例(62个ROI,差值<0);D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刺激后rCBF与小脑比值反而升高者9例(24个ROI,差值>0).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静息显像结合混合氧刺激负荷显像不仅可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障碍,而且可用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的CVR的监测,帮助临床早期识别卒中高危人群,从而早期采用相应治疗措施,预防卒中发生.

    作者:马潞娜;石静;李立伟;王骁;李海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CI相关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64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d,加重2d”入院.患者自20d前始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多在白天活动时出现,位于胸骨中段后,约巴掌大小范围,胸痛呈闷痛样,持续2~3min,经休息可缓解,胸闷持续4~6min可缓解.近两天患者胸闷胸痛发作较前频繁,稍活动即有发作,部位性质同前,程度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长达10 min.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160/95 mmHg.有吸烟史40年,10~20支/d.饮酒史20年,250 g/d,已戒烟酒5年.查体:BP 150/85 mmHg,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及杂音及早搏.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心脏CTA:前降支中段管壁钙化伴中度狭窄.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导联ST段低平延长,T波倒置.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作者:徐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全克隆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全克隆指细胞在体外通过克隆培养法形成的一种紧密规则的克隆.具体方法是使单细胞悬液重新繁衍成新的细胞群体,其中紧密、规则、具备连续传代能力的是全克隆.研究已证实全克隆来源于干细胞,而近年来的肿瘤干细胞(TSC)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小部分细胞在克隆培养中形成全克隆,其具有自我增殖、分化的能力,并具有很强的成瘤性,故全克隆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富集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方法.

    作者:曾文清;罗佐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基因DNA高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的改变.方法:选择经颈部多普勒超声确诊AS患者40例以及正常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IMP-1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巢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ntMSP)测定外周血TIMP-1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结果:AS组血浆TIMP-1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TIMP-1的mR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TIMP-1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TIM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

    作者:杨程;田珏;蔡欣;王磊;曹成建;杨晓玲;陈久凯;蒲雅洁;姜怡邓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结核

    脊柱结核引起的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危重原因之一.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18例(男8例,女10例)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后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为66(60~76)岁,平均病程8(6~14)个月.结核椎体位于T6~L5之间,其中单节段结核11例(男4例,女7例),双节段结核7例(男4例,女3例),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下肢疼痛、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l例,B级2例,C级4例,D级7例,E级4例.

    作者:郭朝阳;陈云生;陈荣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与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

    人肺中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气道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炎性细胞包括肺泡巨噬细胞膜上也有大量表达[1-2].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β2AR激动剂[3].尽管β2AR激动剂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气道平滑肌,然而由于肺内除了气道平滑肌细胞外,炎性细胞膜上也表达大量的β2AR,因而对气道炎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目前研究表明β2AR激动剂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主要与是否存在lipopolysaccharide (LPS)有关,在LPS 存在时,β2AR激动剂可以抑制LPS所致的炎症因子表达;无LPS时,β2AR激动剂激活受体后发挥促炎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体内外β2AR激活对气道炎症和(或)炎症因子表达作用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冷冻消融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中,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有效的一种措施.近年来各种新技术、设备和器械的出现,使以往外科医生的技术无法达到的手术“禁区”不复存在,更引领外科进入了“微创”时代,在肿瘤外科领域亦是如此.冷冻消融治疗肿瘤作为一项新出现的微创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安全性,疗效令人期待.本文就其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述评,并作出展望.

    作者:陈国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伴癫痫发作出血性脑血管病阴离子间隙分析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差值.由于细胞外液中阴阳离子总当量数相等,故有:已测定阳离子(Na+)+UC=已测定阴离子(C1-+ HCO3-)+ UA.AG可根据血浆中常规可测定的阳离子(Na+)与常规测定的阴离子(Cl-和HCO3-)的差算出.AG比值异常可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临床上以升高多见,且临床意义较大.本文研究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AG水平变化及其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胡小伟;董万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西格列汀预防糖耐量减低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西格列汀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行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IGT患者共111例,年龄40~75岁,初访时随机分成饮食运动组、阿卡波糖组和西格列汀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初访时3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后,饮食运动组空腹血糖(FBG)轻度升高,但餐后2h血糖(2hPBG)轻度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0.5%;西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FBG及2hPBG均显著下降,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3.3%;药物干预组平均FBG与饮食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西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在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和低血糖事件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IGT干预治疗中,西格列汀可达到显著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作者:陈益民;刘海燕;王慧;由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哺乳期乳房肿块5352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肿块的诊治.方法:对5 352例哺乳期乳房肿块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哺乳相关的乳房肿块5 312例,包括积乳症、积乳囊肿、乳腺炎、血肿等,通过保守观察、六步奶结疏通法手法疏通、抗感染、穿刺抽吸、手术等方法治愈;肿瘤性肿块40例,其中良性36例,于回乳后手术治愈,浸润性导管癌4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随访2.5 ~4年,3例健在,1例死于脑转移.结论:对积乳症患者运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简、便、廉、验,治愈率高;乳房炎性病变需及时控制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对哺乳期实质性乳房肿块须尽快明确诊断,根据肿块性质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误诊误治.

    作者:郑洁;赵春英;胡俊艳;唐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判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死亡组1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分别将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治疗6h后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乳酸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为0.83),6h乳酸清除率、碱剩余与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为-0.57、-0.75),6h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呈正相关(r为0.85).结论: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能较好评估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治疗效果,动态监测两者变化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强直性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个DM1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TP-PCR (tri-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DM 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myotonic dystrophy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数.结果:发现1例DM1合并心律失常、糖尿病、疲劳、日间睡眠多和肿瘤,1例DM1以肌强直为主要症状,1例可疑无症状性DM1.2例患者的DMPK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数均> 50.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多样,更应关注肌肉损伤以外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基因检测可以确诊和明确亚临床患者.

    作者:李慧;刘田田;吴世陶;刘磊;周丽丹;刘恒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出血型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锁孔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结果:6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为脑室内出血.共6枚动脉瘤,其中破裂者5枚,未破裂者1枚;3枚动脉瘤位于主干供血动脉,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2枚、颈内动脉瘤1枚;3枚位于末梢动脉,分别为脉络膜前动脉瘤2枚、丘脑前穿动脉瘤1枚.4枚动脉瘤采用神经导航引导的锁孔手术夹闭,2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所有患者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对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个体化地选择锁孔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卿;孙超;陈延明;陈爱林;许亮;兰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室性早搏致心肌病与QRS宽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性早搏致心肌病(PVC-ICM)疗效及其与QRS宽度的关系.方法:63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诊断存在心肌病,作为实验组,47例LVEF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检查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3-6个月后复查;分别比较两组术前QRS宽度,以及术前、术后两组室早负荷量、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53例患者消融成功.实验组QRS宽度(150±21)ms明显高于对照组(142±21)ms(P<0.01).实验组术后LVEF(58±9)%较术前(41±7)%显著提高(P< 0.001),术后LVEDd(44±5)mm较术前(57±6)mm显著缩小(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能够逆转PVC-ICM,较宽的QRS宽度可能更易发展为心肌病.

    作者:彭新辉;张飞飞;杨浩;萧钟波;赵冬华;何利伟;彭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原发性局限性前列腺癌样本61例,前列腺转移癌样本25例,利用BRB-ArrayTools软件、STRING、ToppGene、GOEAST、DAVID等工具对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RB分析筛选出210个前列腺癌转移差异基因,其中上调84个,下调126个.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R、FOS、JUN、ACTB、FN1、MYL9、MYH 11、MYLK、SPP1等基因以及Rho GTPase调节细胞骨架通路、整合素信号通路、钙粘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些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李铁求;杨宇;李琦;邹亚光;石嵘;毛向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已由30年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上升为第1位,手术治疗始终被认为是治疗肺癌主要和有效的手段,但80%的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所以不得不借助其他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为支气管肺癌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近期疗效已被广泛认同,本文就BAI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李万刚;崔进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