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霞;张金山;王淑侠;徐卫平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 I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 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十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u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 1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v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进国;胡宏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契约式管理对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管理的193例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契约式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能提高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静;周亚萍;彭淑梅;卢惠卿;黄祝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FGFRI、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建立VSMC增殖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FGFR1与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FGFR1 208.07±10.70,p21ras 202.43±12.36)相比,低剂量组(FGFR1 181.47±7.43,p21ras 182.00±8.98)的FGFR1、p21ra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FGFR1 144.90±9.03,p21ras147.03±9.13)、高剂量组(FGFR1 104.43±8.08,p21ras 100.3 ±8.37)的表达均较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FGFR1、p21ras表达较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表达又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是通过抑制FGFR1、p21ras蛋白表达实现的,这可能是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侯慧芳;刘国庆;王永玲;孙银平;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O%、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政;翁敬锦;兰桂萍;韦海明;覃扬达;覃颖;孙金杰;司勇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已婚,工人,平素健康,发病当晚8:50左右夫妻俩在房内商议家事,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不适,随即倒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两眼垂闭,双手冰冷,121角留有白沫,呼之无应答.
作者:魏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全球性上升的趋势.
作者:蓝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润妹;宋成宪;李舜;刘小蓝;习丽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如治疗不当多遗留瘢痕、形成各种挛缩畸形[1].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以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创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2].
作者:李华涛;李强;海恒林;吴胜刚;边琳芬;王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2±4.78vs 6.00±3.14)mmHg]与全肺阻力的降低[(3.25±1.13vs 1.63±1.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提高[(6.93±1.98)%vs(5.01±2.61)%],均优于单纯高浓度吸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改善肺氧合功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肺动脉压药物.
作者:于运福;史景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国内60~79岁老年患者的误吸率为14.2%[1],国外的10%-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吞咽困难情况[2].现在大约600-100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3].
作者:邹小芳;于书慧;刘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严重脓毒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等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其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住到温州医学附属第六医院的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PHVHF组,PHVHF组患者入选后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72 h的PHVHF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简化的急性生理评分(SAPS Ⅱ)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结果:经PHVHF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TNF-α、IL-6、IL-10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相反,对照组上述指标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HVHF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因此,PHVHF是一种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行的辅助治疗模式.
作者:邱泽亮;张宁;宁易平;徐俊龙;楼天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I,生理盐水,n=20)、低剂量美托洛尔[组Ⅱ,1μg/(kg·min)×90 min,n=20]、中剂量美托洛尔组[组Ⅲ,2μg/(kg·min)×90 min,n=20].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麻醉.手术开始后输注美托洛尔或生理盐水,在开始用药时(T0)和用药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测定心率(HR)、平均血压(MAP)、心指数(CI,NICO2法)、CO2分钟生成量(MVCO2),同步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耗量(VO2).结果:在T0、T1、T2时间点,组Ⅱ、组Ⅲ与组I比组间HR、MAP、CI、MCO2、V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3、T4时间点组I的CI、VO2、MVCO2显著上升,而组Ⅱ、组Ⅲ无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应用小剂量和中剂量美托洛尔可降低全身麻醉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腹部手术中氧耗,并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陈弘;朱刚;李立志;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佳证据运用于循证护理实践.结果:82例患者中有效者73例,死亡9例.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更细致、规范,同时对培养护士循证医学的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循证护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王倩;游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腔积液与血清的比值.(2)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TTR蛋白化学修饰.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CHO、ApoA-1、TTR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肺感染患者;而肺感染患者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高于肺癌患者.(2)计算个体胸腔积液与血清生化成分含量比值,肺癌患者,TTR蛋白比例显著高于肺感染患者,ADA减低,与血清变化趋势相同,但更加明显.(3)肺癌患者及肺感染患者血清TTR蛋白均出现3种修饰类型,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ysgdly-TTR明显增高.结论:联合分析胸腔积液与血清TTR蛋白的比值和化学修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
作者:段红茹;王庆艳;马玉株;宋林;葛鹏;孙续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时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 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 ±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作者:万克松;胡卫列;夏照明;朱陈辉;汪帮琦;聂海波;吕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鉴别腕背隆凸综合征和腕背腱鞘囊肿,以减少误诊率.方法:2007年以来我门诊手术处理腕背腱鞘囊肿102例,其中复发17例,11例经再次手术后至今无复发,另外6例手术后再次复发,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腕背隆凸综合征.结果:6例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切除腕背滑囊及凿除增生骨质,随访5例患者均无复发,4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例患者仍感腕背疼痛、腕无力.结论:腕背隆凸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绝大多数患者以腕背逐渐增大的囊性包块就诊.临床上极易误认为是单纯的腱鞘囊肿,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经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x线片即可资以鉴别.
作者:孙洋;李涓涓;朱国新;赵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l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几,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谢而付;黄珮珺;陈丹;张丽霞;戎国栋;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昆明小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BMSCs表面抗原CD34、CD44的表达率.给予不同浓度HMGB1(0、12.5、25、50、100 ng/mL)干预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的凋亡率.结果:体外培养的第3代贴壁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卒为96.7%,CD34表达率为1.1%;24 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25、50、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上清液中IGF-1的浓度12.5、25、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各浓度组BMSCs凋亡率:50、100 ng/mL组与0 ng/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HMGB1(25 ng/mL)可促进BMSCs分泌IGF-1;较高浓度的HMGBI(≥50 ng/mL)可明显诱导BMSCs凋亡.
作者:陈建军;徐之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顸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HAL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睾丸浸润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者44例,其中B/M双表型33例、T/M双表型10例,B/T型1例.诱导化疗的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32%,34例接受治疗后11例获得CR,有2例巩固强化治疗后持续缓解,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个月(3~43个月),1例仅给予淋系和2例仅给予粒系的诱导未达到CR.结论:HAL患者存在着发病年龄偏大,高白细胞、预后不良型染色体改变比例较高.治疗上给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治疗,缓解率高及总生存期长.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广芬;黄先豹;陈艳;纪德香;卢玮;陈颖犁;杨赣萍;陈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儿男,5个月,体重7kg,进食鸡蛋后全身皮肤红疹1 h到医院急诊.查体:T 37.2℃,R 28次/min.P 120次/min,BP 80/55 mmHg.反应及精神尚好,呼吸平顺,唇无发绀,全身皮肤潮红、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平软,1.5 cm x 1.5 cm大小,咽部无充血,无杨梅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哕音,心界不大,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部不胀、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3次/min,脊柱、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未发现病理性神经反射.
作者:卓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