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霞;张金山;王淑侠;徐卫平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手组、模型组、APS低剂量组(AP1)、APS高剂量组(AP2)和卡托普利组.给药8周后,分别进行心脏超声和HE染色检测心脏肥大指数及形态学改变.结果:超声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右心室质量比明显增加,舒张期左心室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速率均明显降低;AP2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而AP1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肌细胞排列疏松、肥大,AP1组和AP2组细胞排列整齐,有少量肥大细胞夹杂.结论:高剂量APS对压力超负荷大鼠的心肌肥大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李素娟;吴伟平;李杰锋;张贵平;魏毅;宜全;罗健东;刘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19-9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界点(cut-off value)进行确定,以期对CA19-9应用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患者、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CA19-9,绘制ROC曲线.结果:胆管细胞癌患者血清CA19-9较肝细胞癌患者、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对照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管细胞癌与肝血管瘤比较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82,诊断界点值为55.09 μ/mL时,敏感度达81.8%,特异度速99.0%;与肝细胞癌比较的AUC为0.830,诊断界点值为63.58 μ/mL时,敏感度达81.8%,特异度达87.5%.结论:血清CA19-9检测对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习浩;刘荣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VP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PEI-Gal组;(3)PEI-Gal+超声组;(4)PEI-Gal+超声+微泡组.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P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流式细胞仪、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EI-Gal+超声+微泡组的转染效率为(28.83±2.07)%、VP3 mRNA水平为0.92±0.02,蛋白水平为1.65±0.06,HepG2凋亡率为(37.40±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论:UTMD联合PEI-Gal可明显提高VP3基因转染HepG2细胞的效率及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
作者:张园;朱惠明;李银鹏;王娜;姜岭梅;黄庆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暂时性抽动障碍是多见的一种类型.一般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在近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患儿是在婴儿期发病,越来越多的幼儿期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前来就诊,对这部分患儿,常规的氟哌啶醇首选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尤为明显,影响了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作者:潘丽雯;梁惠慈;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以紫杉醇为对照,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对三阴乳腺癌干细胞(TNBCSCs)微球体的干预情况.方法:(1)采用微球体形成试验、CCK-8法、Transwell侵袭试验,研究TLD对TNBC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TLD对TNBCSC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LD处理后的微球体形成率明显减少,同时干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降低,VEGF的表达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D可以影响干细胞微球体的形成,抑制其体外增殖、侵袭及VEGF的表达.
作者:耿杰;张洁;韩正祥;高向阳;杜秀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低钙柠檬酸透析的安全性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透析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20例,使用低钙柠檬酸透析液进行透析:对照组20例,使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5 h,透析1个月.记录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室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2)试验组患者透析后出血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5);(3)试验组患者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透析后两组患者肌酐、尿素氮、透析过程中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低血钙及抽搐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钙柠檬酸透析液能够降低透析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改善透析患者的凝血状况.低钙柠檬酸透析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付宇;芮海荣;王章华;袁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自主呼吸恢复后,于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拔除喉罩时患儿的气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探讨安全拔除喉罩时的OETCO2值.方法:纳入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40组,于PEICI2 40 mmHg时拔除喉罩;45组,于PETCO2 45 mmHg时拔除喉罩;50组,于PnCO2 50 mmHg时拔除喉罩.每组各40例患儿.记录拔除喉罩前和拔除喉罩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拔除喉罩即刻及其后10min之内患儿是否有下颌松弛情况,及有无呛咳、咬管、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表现;有无低氧血症(SpO2<90%).结果:50组下颌松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组与45组(P<0.05).40组患儿呛咳发生率(9.09%)明显高于45组和50组(均为0%,P<0.05).40组及45组患儿咬管、屏气及体动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50组(P<0.05).3组间喉痉挛发生卒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喉罩全麻后,当PETCO2为50 mmHg时拔除喉罩呛咳、咬管、屏气、体动、喉痉挛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能较平稳地拔除喉罩;且拔除喉罩后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的气道不通畅情况,轻偏头部或轻托下颌可以纠正.
作者:骆丽慧;谭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距骨坏死的发生和进程,提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距骨骨折和脱位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伤后3-24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复查.结果:17例一期手术后2-6个月,平均4.2个月,发生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胫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随访足站立和行走无明显障碍;4例经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骨折脱位的程度和首次手术治疗有关,坏死多发生在手术或创伤后6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破坏和减轻患者的创伤,关节融合是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蔡瑾;武斌;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克隆Nes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并研究其调控能力.方法:用高保真酶PCR扩增出小鼠Nestin启动子全序列、核心序列,pcDNA3.1质粒双酶切切掉CMV启动子序列,将Nestin基因启动子序列插入到原CMV启动子位置,pEGFP-N1质粒双酶切下EGFP序列,克隆入pcDNA3.1多克隆位点中,重组构建质粒,分别用Nestin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调控EGFP基因的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染Nestin+细胞和Nestin-细胞,观察EGFP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出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正确.二序列皆能调控EGFP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结论: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具有非特异性调控能力.
作者:张丽;袁红花;袁凤刚;朱孝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已婚,工人,平素健康,发病当晚8:50左右夫妻俩在房内商议家事,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不适,随即倒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两眼垂闭,双手冰冷,121角留有白沫,呼之无应答.
作者:魏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契约式管理对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管理的193例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契约式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能提高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静;周亚萍;彭淑梅;卢惠卿;黄祝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佳证据运用于循证护理实践.结果:82例患者中有效者73例,死亡9例.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更细致、规范,同时对培养护士循证医学的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循证护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王倩;游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TGF-β1,TGF-β1组加入10 ng/mL TGF-β1,抑制剂组加入TGF-β1(10 ng/mL)和PO3K的抑制剂Ly294002(10 nmol/L),72 h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p-Akt)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E-cad表达及微量的α-SMA、Fn、p-Akt表达;TGF-β1组E-cad的表达下调,α-SMA、Fn、p-Akt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TGF-β1组比较E-cad的表达上调,α-SMA、Fn、p-Akt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途径参与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
作者:邹潇;曾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肾钙乳症是指一种微细的含钙粒子的混悬液存留于肾囊肿、肾盂憩室或积水的肾盂内.由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肾钙乳症,由于含钙的混悬液比重轻,钙乳常依体位变化而变动,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Howell于1959年根据此病的X线表现将其命名为肾钙乳.
作者:周本正;张大虎;郭永连;张小平;张孝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Cdx2小分子干扰RNA(Cdx2-siRN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Survivin、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Cdx2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以及阴性对照siRNA.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Cdx2-siRNA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阴性对照siRNA或Cdx2-siRNA成功转染进细胞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4 h时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dx2-siRNA组MGC-803细胞的凋亡率为(12.5± 0.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4±0.04)和(0.51 ±0.1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8 ±0.24)和(1.78 ±0.4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siRNA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的表达、增强Caspase-9的活性有关.
作者:杨杰;王晓通;谢玉波;肖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BA)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IL-17能否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疗效预测中发挥作用.方法:分别提取BA患者(n=20)和健康志愿者(n=2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测定PBMC中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改变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在RA患者的PBMC中IL-1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DAS的改变无显著相关性.虽然本研究发现RA患者治疗前的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比值越低,则倾向于时治疗反应越好,但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070).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的结果来看,IL-17尚不足以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的疗效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其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振华;王小冬;熊俊慧;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对2009-2010年接受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与2007-2008年间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8.82%,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59%,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5.76%.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8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规范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中管理,能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
作者:郭月琼;许俐文;熊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作者:孙海涛;孙莉;薛富善;王海;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2±4.78vs 6.00±3.14)mmHg]与全肺阻力的降低[(3.25±1.13vs 1.63±1.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提高[(6.93±1.98)%vs(5.01±2.61)%],均优于单纯高浓度吸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改善肺氧合功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肺动脉压药物.
作者:于运福;史景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FGFRI、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建立VSMC增殖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FGFR1与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FGFR1 208.07±10.70,p21ras 202.43±12.36)相比,低剂量组(FGFR1 181.47±7.43,p21ras 182.00±8.98)的FGFR1、p21ra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FGFR1 144.90±9.03,p21ras147.03±9.13)、高剂量组(FGFR1 104.43±8.08,p21ras 100.3 ±8.37)的表达均较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FGFR1、p21ras表达较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表达又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是通过抑制FGFR1、p21ras蛋白表达实现的,这可能是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侯慧芳;刘国庆;王永玲;孙银平;郭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