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李珂;贺会江;孙高斌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芬太尼有关的副作用.方法:全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ASA I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F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8 μg/mL);FD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右美托咪定400 μg(4 μg/mL).观察记录:首次PCA时间;PCA按压总次数和无效次数:24 h芬太尼总用量;不同时段疼痛强度;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FD组患者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组[(440±19.6)μg vs(576±25.5)μg,P<0.01].术后2、4和8 h,FD组及MAP及HR明显较术前减少或降低(均P<0.01).FD组在术后0-24 h内恶心和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13%vs 40%和17%vs 40%,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芬太尼镇痛效果,节俭芬太尼用量、减少有关副作用;提高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满意度.
作者:姚敏;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已婚,工人,平素健康,发病当晚8:50左右夫妻俩在房内商议家事,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不适,随即倒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两眼垂闭,双手冰冷,121角留有白沫,呼之无应答.
作者:魏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81岁,因左侧股骨颈骨折人院.入院查体:左下肢屈曲外旋畸形,左髋部活动障碍,血运、感觉未见明显异常.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2×109/L,NE 90.2%,尿常规示上皮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正常范围.
作者:王洋;吕媛媛;周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34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手术,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结果:术后2个月内有10例出现肩关节外展及前屈受限,其中8例出现肩关节酸胀疼痛.按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满意10例,差0例.34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1年均取出内固定,无断钉,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后出现的肩关节酸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锁骨肌肉止点重建不佳等有关,多在手术后2个月消失.
作者:刘宇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腔积液与血清的比值.(2)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TTR蛋白化学修饰.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CHO、ApoA-1、TTR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肺感染患者;而肺感染患者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高于肺癌患者.(2)计算个体胸腔积液与血清生化成分含量比值,肺癌患者,TTR蛋白比例显著高于肺感染患者,ADA减低,与血清变化趋势相同,但更加明显.(3)肺癌患者及肺感染患者血清TTR蛋白均出现3种修饰类型,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ysgdly-TTR明显增高.结论:联合分析胸腔积液与血清TTR蛋白的比值和化学修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
作者:段红茹;王庆艳;马玉株;宋林;葛鹏;孙续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国内60~79岁老年患者的误吸率为14.2%[1],国外的10%-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吞咽困难情况[2].现在大约600-100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3].
作者:邹小芳;于书慧;刘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1年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所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160例,随访12~24个月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因冠心痛再次住院).结果:随访12-24个月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4例(41.6%),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26例(16.9%),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8例(24.7%).进行亚组分析,年龄大于65岁组、肾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组主要心血管事件(25.5%:3.3%;50%:10.8%;26.9%:11.8%)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1.9%:13.3%;41.7%:21.5%;34.6%:19.6%)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间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主要(3.3%:25.5%)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6%:36.2%)的发生.结论:NSTEMI患者预后差,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重建率高,住院期间血运重建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权秀;魏丽萍;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时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栓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痛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作者:马潞娜;张东;李立伟;王骁;李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全球性上升的趋势.
作者:蓝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 I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 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十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u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 1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v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进国;胡宏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5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121例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而对照组137例未使用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呕吐、退热和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治疗3 d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呕吐、退热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3 d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刘仁红;肖毅;张荣贵;邱其周;刘红霞;曾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产后6 h定时给予乳房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罗琳雪;韦桂源;黄凤形;林梅;方文珠;梁少英;陈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契约式管理对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管理的193例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契约式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能提高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静;周亚萍;彭淑梅;卢惠卿;黄祝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BA)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IL-17能否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疗效预测中发挥作用.方法:分别提取BA患者(n=20)和健康志愿者(n=2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测定PBMC中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改变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在RA患者的PBMC中IL-1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DAS的改变无显著相关性.虽然本研究发现RA患者治疗前的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比值越低,则倾向于时治疗反应越好,但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070).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的结果来看,IL-17尚不足以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的疗效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其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振华;王小冬;熊俊慧;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同层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研究对比剂在肺动脉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将84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0 mL/s组、3.0 mL/s组,对比剂注射时间均为30 s,绘制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对肺动脉TDC形态进行判读.并根据胸部增强CT判读有无肩部周围侧枝静脉对比剂充盈;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肺动脉TDC均可见峰值平台期;(2)随着对比剂注射速率的增加,肺动脉TDC无上升的平台期数量有所减少;(3)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缓慢上升或无上升与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相关.结论:(1)绝大多数情况下,肺动脉TDC均出现峰值浓度平台期,无论是缓慢上升的平台期或无上升的平台期;(2)有无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可能是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闫昆;张彩伢;陈国平;沈立;施俊华;干放;季伟刚;杨铁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加热的化疗药物和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肝转移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经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和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MRI,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联合组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李珂;贺会江;孙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的基础治疗:A组予小剂量[0.4 g/(kg·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B组予1 g/(kg·d)IVIG,C组(对照组)予羚羊角治疗,观察3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危重症发生率.结果:两组IVIG治疗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均有缩短,危重症发生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和(或)存在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时,及早使用IVIG,疗效显著;使用大、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相近,小剂量使用IVIG更适合于基层医院首选.单用中药制剂效果有待研究.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黄洁兴;陈健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O%、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政;翁敬锦;兰桂萍;韦海明;覃扬达;覃颖;孙金杰;司勇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润妹;宋成宪;李舜;刘小蓝;习丽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兰;徐培敬;胡得飞;张枫林;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