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吞咽困难评估的研究进展

邹小芳;于书慧;刘青

关键词:老年患者, 吞咽困难, 评估, 美国人, 老年人
摘要:国内60~79岁老年患者的误吸率为14.2%[1],国外的10%-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吞咽困难情况[2].现在大约600-100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3].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房室结旁间皮瘤1例

    患者男,31岁,已婚,工人,平素健康,发病当晚8:50左右夫妻俩在房内商议家事,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不适,随即倒地.脸色苍白,口唇青紫,两眼垂闭,双手冰冷,121角留有白沫,呼之无应答.

    作者:魏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快速康复外科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FTS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并不增加甚至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1-4].

    作者:谢正勇;程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评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临床标本血清指数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覆盖不同血清指数水平的3份临床标本评价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指数的精密度.随机抽取10份生化标本请5位检验人员用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评价不同检测人员之间观察差异.随杌抽取1 967例临床生化血清标本,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脂浊指数、溶血指数和黄疸指数,同时5位检验人员用目测法检测每份标本的脂浊、溶血与黄疸情况,结果用正常、中度与重度表示.kappa检验评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检测血清指数在3个不同水平呈现出几乎完全的一致性.不同检测人员之间用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仅现中等水平的一致性.目测法评估溶血指数的一致程度好(平均加权κ=0.573),黄疸指数低(平均加权κ=0.457).目测法和自动化法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指数为中等一致.平均加权系κ分别为数:0.549、0.439和0.552.结论:目测法检测血清指数的结果主观且不可靠,血清指数的检测应被自动化检测法所取代.

    作者:李有强;龙海峰;张云燕;张彬;曾建明;龙一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探讨二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空腹状态下AMI患者(AMI组)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常规化验FPG、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RBP4水平显著升高,APN水平显著降低,HDL-C显著降低,FPG显著升高.AMI组与对照组血清RBP4和APN水平均有性别差异,男性RBP4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但APN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结论:AMI患者存在RBP4和APN水平变化和性别差异.

    作者:丁玉静;邱丽君;苏卫东;崔亚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症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严重脓毒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等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其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住到温州医学附属第六医院的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PHVHF组,PHVHF组患者入选后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72 h的PHVHF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收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简化的急性生理评分(SAPS Ⅱ)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结果:经PHVHF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TNF-α、IL-6、IL-10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相反,对照组上述指标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HVHF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血流动力学,有效地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因此,PHVHF是一种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行的辅助治疗模式.

    作者:邱泽亮;张宁;宁易平;徐俊龙;楼天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契约式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契约式管理对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管理的193例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契约式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能提高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静;周亚萍;彭淑梅;卢惠卿;黄祝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在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兰;徐培敬;胡得飞;张枫林;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麻醉期间氧耗的影响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I,生理盐水,n=20)、低剂量美托洛尔[组Ⅱ,1μg/(kg·min)×90 min,n=20]、中剂量美托洛尔组[组Ⅲ,2μg/(kg·min)×90 min,n=20].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麻醉.手术开始后输注美托洛尔或生理盐水,在开始用药时(T0)和用药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测定心率(HR)、平均血压(MAP)、心指数(CI,NICO2法)、CO2分钟生成量(MVCO2),同步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耗量(VO2).结果:在T0、T1、T2时间点,组Ⅱ、组Ⅲ与组I比组间HR、MAP、CI、MCO2、V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3、T4时间点组I的CI、VO2、MVCO2显著上升,而组Ⅱ、组Ⅲ无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应用小剂量和中剂量美托洛尔可降低全身麻醉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腹部手术中氧耗,并改善血流动力学.

    作者:陈弘;朱刚;李立志;陈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O%、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政;翁敬锦;兰桂萍;韦海明;覃扬达;覃颖;孙金杰;司勇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的基础治疗:A组予小剂量[0.4 g/(kg·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B组予1 g/(kg·d)IVIG,C组(对照组)予羚羊角治疗,观察3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危重症发生率.结果:两组IVIG治疗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均有缩短,危重症发生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和(或)存在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时,及早使用IVIG,疗效显著;使用大、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相近,小剂量使用IVIG更适合于基层医院首选.单用中药制剂效果有待研究.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黄洁兴;陈健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菌肽PGG酰胺化合成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对比人工设计合成的抗菌肽PGG与它的酰胺化产物PGG-NH2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根据NCCIS的方法,以天然蜂毒肽Melittin为对照,测定抗菌肽时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在不同盐浓度及不同MgCl2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使用5%的红细胞悬液,与抗菌肽混合孵育后540 nm的吸光度评价溶血性,用超声完全溶解后红细胞悬液作为评价标准.结果:PGG-NH2对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MIC为4-8 μg/mL和8~16 μg/mL;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NaCl和MgCl2浓度对PGG-NH2活性的影响小于PGG;100 μg/mL PGG-NH2的溶血性小于10%.结论:PGG-NH2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比PGG耐受更高的离子强度,同时具有更低的溶血性.

    作者:陈曼;胡启飞;吴民泸;代娟;赖翼;段佳慧;陈登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佳证据运用于循证护理实践.结果:82例患者中有效者73例,死亡9例.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更细致、规范,同时对培养护士循证医学的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循证护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王倩;游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2±4.78vs 6.00±3.14)mmHg]与全肺阻力的降低[(3.25±1.13vs 1.63±1.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提高[(6.93±1.98)%vs(5.01±2.61)%],均优于单纯高浓度吸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改善肺氧合功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肺动脉压药物.

    作者:于运福;史景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后距骨坏死的进程及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后距骨坏死的发生和进程,提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距骨骨折和脱位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伤后3-24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复查.结果:17例一期手术后2-6个月,平均4.2个月,发生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胫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随访足站立和行走无明显障碍;4例经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骨折脱位的程度和首次手术治疗有关,坏死多发生在手术或创伤后6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破坏和减轻患者的创伤,关节融合是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蔡瑾;武斌;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母乳及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l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几,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谢而付;黄珮珺;陈丹;张丽霞;戎国栋;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肺炎为表现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

    患者女,59岁,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咯血20 d.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右肺炎症改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黏膜充血水肿,细胞学未见肿瘤细胞,诊断为肺炎,行抗感染(青霉素类)治疗20余天,复查胸部CT病灶未见明显吸收.

    作者:胡根;许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姜黄素逆转耐药作用与Caspase-3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5-FU耐药性与Caspase-3活化的关系.方法:CCK-8法测定姜黄素对耐药细胞耐药逆转作用:荧光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全自动荧光酶标仪观察无细胞毒作用的姜黄素、5-氟尿嘧啶(5-FU)及二者联合作用时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姜黄素能逆转HCT-8/5-FU耐药性;当姜黄素与5-FU诱导耐药细胞凋亡情况相似时,姜黄素组表达更高的Caspase-3,联合用药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增强Caspase-3酶活性大于两单用药组之和.结论:姜黄素能逆转结肠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性,解除部分5-FU对耐药细胞Caspase-3活化的抑制,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可能为其逆转机制之一.

    作者:杨春梅;崔晓博;罗强;孙黎;刘华;张林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2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共27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11.2)岁.急性夹层17例,慢性10例.DeBakey I型1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15例.DeBakey I型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Bentall术十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行Bentall手术2例.15例DeBakeu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1例DeBakey 1型合并大面积脑梗经非手术治疗死亡,1例DeBakevⅡ型慢性夹层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全组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21例随访3-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进国;胡宏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17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预测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BA)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IL-17能否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疗效预测中发挥作用.方法:分别提取BA患者(n=20)和健康志愿者(n=2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测定PBMC中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改变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前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在RA患者的PBMC中IL-17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个月后,IL-17基因表达水平与DAS的改变无显著相关性.虽然本研究发现RA患者治疗前的IL-17/TNF-α基因表达水平比值越低,则倾向于时治疗反应越好,但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070).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的结果来看,IL-17尚不足以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RA的疗效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其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振华;王小冬;熊俊慧;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益气通脉汤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脉汤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冠心痛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p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P<0.05),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改善心室重构,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营;陈智;陈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