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张科;邱茜;袁诗雯;劳敏曦;梁柳琴

关键词:椎关节病度, 临床特点, 转归
摘要: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436例uSp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随访.结果:436例患者其中男284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9:1.患者年龄13-54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为(31±10.7)月.首发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55.2%),其次为附着点部位、臀部、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阳性率分别为47.7%,36.2%,31.2%和27.1%.经治疗随诊发现有74例(17.0%)症状消失,129例(29.6%)仍为uSpA,余233例(53.4%)转归为其他疾病.分化为可分类的SpA 192例(44.0%),演变为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1例(9.4%).结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脊柱关节病转化,需临床密切观察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检查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42例对比分析

    女性不孕约占育龄妇女的10%~25%,我国为4%~19%,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的30.0%~40.0%[1].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gography,HSG)及腹腔镜检查(Laparoscopy,LSP)为目前临床上诊断输卵管不孕的两种常用检查方法.本院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行HSG及ISP检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例共42例,对比分析两者诊断符合率,报告如下.

    作者:卢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痛(T2DM)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89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按照指骨BMD分为3组,骨质疏松(A)组32例、低骨量(B)组36例及骨量正常(C)组21例,分别比较各组血浆瘦素、指骨BMD、BMI、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bAlc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相关性研究显示,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BMI、指骨BMD呈正相关(r=0.32,r=0.4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瘦素与BMl分别是影响指骨BMD的独立相关因素(r2=0.331,P<0.05).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指骨BMD呈正相关,瘦素为影响指骨BMD的独立相关因素,瘦素参与调节骨代谢过程,可能为老年男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徐双迎;汪娅;吴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下肢动脉DSA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28侧下肢)采用DSA步进技术造影检查,20例(23侧下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所用的对比剂总量,曝光时间,检查耗时及诊断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SA步进组和分段DSA组平均每侧下肢使用对比剂分别为(27.6±5.9)、(124.6±16.8)mL、平均曝光时间分别为(13.2±3.6)、(42.8±6.7)s,平均耗时分别为(34.8±11.3)、(46.6±18.7)min,各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进DSA组和分段DSA组图像达优率分别89.3%%、95.7%,所有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DSA步进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下肢病变血管,可以一次性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较分段DSA造影检查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射线接受量及手术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华;蒋国民;张贤舜;黄蓉;贾中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12/13位密码子突变的检测

    目的:探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H-ras/N-ras/K-ras)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方法:从14例皮肤病理性瘢痕,14例瘢痕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28个样本均成功提取DNA,扩增出基因片段,经测序均未发现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的突变位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胡成久;郭瑞珍;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NDV7793活化的N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NDV7793激活的N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人NK细胞,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法)检测不同血凝单位(25.6 Hu,51.2 Hu,102.4 Hu.204.8 Hu,512.0 Hu)的NDV7793刺激NK细胞后时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后的NK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细胞膜表面的TR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外周血NK细胞分离纯度达(90.6±1.15)%;NDV7793能提高N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力(释放的LDH活力值)随着效靶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及效靶细胞比的增大而增强;NDV7793能显著提高NK细胞TNF-α的分泌水平,其中204.8Hu NDV7793刺激NK细胞12h后,TNF-α分泌水平达到高峰(O.184±0.01);102.4 Hu NDV7793刺激NK细胞16 h后,NK细胞膜表面TRAIL表达达到高峰(22.77±1.8)%.结论:NDV7793能增强N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机制可能是和提高NK细胞分泌的TNF-α及上调细胞膜表面TRAIL蛋白有关.

    作者:王立芳;樊晓晖;刘金颖;潘文宝胜;殷君;宋德志;梁莹;肖庆;赖振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鼻咽癌异时性伴发白血病2例

    例1男,45岁,因发现左颈肿物进行增大2周.于2008年5月5日来我院住院.入院体检:无贫血貌,左侧胸锁乳突肌可及一约3.5 cm × 3.3 cm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表面光滑,心、肺、腹部杳体均未发现异常.人院后行鼻咽、颈部MRI检查提示鼻咽(左侧咽隐窝)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镜活组织病理检查: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LCA(-).予,TPF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再予同期放化疗,放疗总剂量70GY/35F/35D.

    作者:曲红;程淑琴;谢碧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数量和干扰素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我国肝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聚乙二醇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我们采用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FQ-PCR)方法检测了5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HCV RNA含量并与相关性因素比较.

    作者:太永日;崔明玉;钟晓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常见的原因[1],产科的急症和重症,而现代产科领域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的一个重要途径,剖宫产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而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常常导致不可预见的大出血,不易控制,很大程度增加了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概率,甚至危及产妇生命[2].

    作者:陈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次单侧人工全髋置换40例.随机分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及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早期(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B组(P<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晚期(6个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好的入路方式.

    作者:谢忠志;梁斌;尹东;韦敏克;陈峰;王贤;曾佳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旱.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新炜;李云恺;左金良;高浩源;邱思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水疗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水疗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影响.方儿高胆红素血症怠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光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除光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外,采用水疗联合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实施光疗前和光疗后第1、2、3天血清胆红素值、奶量和体重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胆红素浓度及奶量摄入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干预前、后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水疗联合抚触有助于加强蓝光降低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的治疗效果,增进患儿食欲,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高燕;徐云云;李胜联;王锐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IV抗体阴性神经梅毒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HIV抗体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及脑脊液所见.结果:神经梅毒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4岁:首发症状多为精神症状及感觉异常;主要分型为麻痹性痴呆(32.2%)及脑膜血管型梅毒(29.0%);90.3%有影像学异常,以脑萎缩及梗死样改变多见;脑脊液蛋白含量平均722.5 mg/mL.结论: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改变明显,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以脑实质梅毒明显;进展及预后与非正规治疗有关

    作者:曹小丽;陈莉;尹瑞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定性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定性检测104例发病3 h内胸痛患者的血H-FABP,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入选患者中终确诊为AMI患者50例,非AMI 54例.H-FABP、cTnI、CK-MB和MYO检出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68.00%、64.00%和84.00%,H-FABP显著高于cTnI和CK-MB(均P<0.05),与MY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0.74%、87.04%、85.19%和70.37%,H-FABP显著高于MYO(P<0.05),分别与cTnI和CK-MB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四种心肌损伤标志物中,H-FABP的准确诊断指数高.结论:H-FABP用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娇凤;谢爱民;姚全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卟啉单甲醚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影响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MME-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影响宫颈癌细胞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杀伤效应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光敏剂浓度、光照能量密度及细胞孵育时间介导的光动力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24 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光敏剂浓度<2.5 μg/mL的不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光照能量密度≥1.5 J/cm2及孵育时间≥4 h的细胞之间生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ME 2.5 μg/mL、光照能量密度1.5 J/cm2和孵育时间≥4 h可能是PDT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的佳参数.结论:特定光源下,光敏剂的浓度、光照剂量及孵育时间是影响HMME-PDT效应的主要因素.

    作者:蔡思娜;罗荣城;梁卫江;李黎波;张兰英;陈晓华;张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选择性断流术和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和联合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间53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此前59例行联合断流术病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断流术前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断流术后研究组FPP为(25.2±3.9)cmH2O低于对照组的(31.7±4.6)cmH2O(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

    作者:龙涤;闭永浩;方富义;覃小雄;钟贤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人源肝细胞系CL-1、HepFMMU、HepG2、C3A生物学特性与功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四种人源肝细胞系CL-1、HepFMMU、HepG2、C3A生物学与功能特性的异同,初步评价其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为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4种肝细胞在接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7 d,观察4种细胞形态特征和功能状态,检测培养液中白蛋白、尿素及安定代谢量.结果:4种肝细胞系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功能学比较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和安定代谢功能;CL-1具有良好的尿素合成功能.结论:4种肝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C3A具有良好的白蛋白合成及安定代谢能力,但其尿素合成能力较差,需进一步改进;CL-1具有较好的尿素合成能力,但其安定代谢和白蛋白合成功能较差;HepFMMU功能较差,不适宜用于生物人工肝.

    作者:吴青松;李治国;刘广波;高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436例uSp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随访.结果:436例患者其中男284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9:1.患者年龄13-54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为(31±10.7)月.首发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55.2%),其次为附着点部位、臀部、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阳性率分别为47.7%,36.2%,31.2%和27.1%.经治疗随诊发现有74例(17.0%)症状消失,129例(29.6%)仍为uSpA,余233例(53.4%)转归为其他疾病.分化为可分类的SpA 192例(44.0%),演变为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1例(9.4%).结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脊柱关节病转化,需临床密切观察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科;邱茜;袁诗雯;劳敏曦;梁柳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探讨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的一种增生和化生性病变,有发展为腺癌的可能.近年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一般认为与慢性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疾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致膀胱正常移行上皮化生有关[1].本文通过42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一步探讨其诊治方法.

    作者:程庆水;姜书传;韩杰;董昌斌;黄后宝;卓栋;陈锡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选择性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38例

    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的传统手术方式由于存在多种弊端,术后是否放置T型管仍然存在较多争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同行重新探索和尝试采用胆管切开一期缝合[1].我们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有选择的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凯旋;廖永锋;吴绍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时间单肺通气对兔两侧肺灌洗液中TNF-α、IL-8的影响

    目的:通过兔单肺通气模型,观察长时间单肺通气后肺灌洗液中TNF-α、IL-8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5只兔.TLV组和OLV组按通气时间1、3、5 h分为3亚组,随后恢复双肺通气30min.对照组只行实验操作而不通气.观察通气时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气分析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浓度.结果:与通气开始相比,OLV组在通气5hHR增高、MAP降低(P<0.01),pH、PaO2、SaO2在单肺通气后降低,PaCO2在OLV5h后升高(P<0.01);TLV组HR、MAP、pH、PaCO2在各观察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OLV组左右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 h增高(P<0.01);TLV组的左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 h增高(P<0.01);OLV组通气5 h左肺TNF-α、IL-8值与TLV组左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肺通气时肺损伤程度与单肺通气时间成正比,单肺通气肺损伤比双肺通气肺损伤严重.

    作者:蓝岚;古妙宁;叶靖;岑燕遗;陈少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