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钙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李艳敏;张会娟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β-胶原特殊序列, 骨钙素, 25-羟维生素D3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骨钙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1 例女性T2DM 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 组)36 例,血糖控制不佳组(B 组)45 例,并选取与A、B 组BMI、年龄和绝经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女性40 例(C 组)作为对照.对3 组对象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3、血钙、磷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 组血钙、磷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 组和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B 组(P<0.05).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A 组(P<0.05);A 组和C 组血清β-CTx 水平均显著低于B 组(P<0.05).A 组与C 组比较,β-CTx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T2DM 患者血清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下降,β-CTx 水平升高,从而影响骨钙代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ICU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效果

    目的:在ICU 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研究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治疗胃排空障碍的效果,以及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单药治疗失败病例的效果.寻找一种更适合ICU 患者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共117 例肠内喂养失败患者(6 h 胃液潴留量≥ 250 mL),肠内喂养失败后第1 天8:00 进行肠内营养.试验随机分为2 组:红霉素组(200 mg,静脉滴注,每12 小时一次);甲氧氯普胺组(10 mg,静注,每6 小时一次),共6 d.各组第1 次给药均在第1 天8:00,给药24 h 后,记录每日10:00,16:00,22:00 和次日4:00 胃液潴留量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前24 h 的胃液潴留量.比较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对于单药治疗失败者(给药1 d 后仍存在6 h 胃液潴留量≥ 250 mL ),则直接纳入联合治疗组(红霉素200 mg,静脉滴注,每12 小时一次+甲氧氯普胺10 mg,静注,每6 小时一次),联合治疗6 d,治疗24 h 后,记录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结果:(1)在ICU 患者肠内营养失败的情况下,红霉素组的促进胃排空效果较佳,红霉素组的每日平均胃液潴留量较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少;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较甲氧氯普胺组高(P<0.05).(2)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在第5 天的成功率仍高达6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红霉素组37.5%,甲氧氯普胺组14.9%).结论:在ICU 患者肠内营养失败的情况下,应用小剂量红霉素与甲氧氯普胺相比,效果更佳;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卢年芳;郑瑞强;林华;陈齐红;邵俊;於江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8例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 形成痔的原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有肛衬垫下移、血管增生、静脉丛曲张、遗传及肛管狭窄等学说[1].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出血为痔疮常见的并发症, 因血管扭曲扩张管壁薄弱导致破裂形成血肿,血肿破裂而出血;痔水肿嵌顿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脱落而引起出血.我中心自2008 年2 月至2011 年2月应用内镜下套扎术对8 例肠镜检查时发现痔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肖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期非体外循环下降主动脉置换治疗侵犯主动脉的局部晚期食管癌

    目的:总结T4 期侵犯降主动脉的食管癌同期应用非体外循环下降主动脉置换行食管癌根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6 例T4 期侵犯主动脉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规行左侧开胸,于非体外循环下阻断降主动脉,行受侵主动脉段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再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26 例患者术后未出现主动脉瘘、吻合口瘘、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均于2 周内顺利恢复,3 年及5 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4%,中位生存时间为35 个月.结论:对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期降主动脉置换合并食管癌根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申翼;吴海卫;许飚;李德闽;李忠东;董国华;王常田;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和HAb18G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定量分析PTEN 和HAb18G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肺癌、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PTEN 和HAb18G 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Plus 图像分析软件对PTEN和HAb18G蛋白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结果: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5),与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pTNM 分期均无关(P>0.05),周围性大于中央型(P<0.05).HAb18G 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5),与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pTNM 分期均有关(P<0.05).不同类型的肺组织中PTEN 和HAb18G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 = -0.312,P = 0.002).结论:PTEN 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与HAb18G 的异常激活有一定关系,从而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小艳;郅程;陈清;申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 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 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 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 ± 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 例,中度42 例,重度62 例,治疗后死亡29 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 ± 15.87)TBSA%,其中轻度16 例,中度13 例,重度7 例,治疗后死亡15 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作者:李文军;彭本刚;全世明;苗旭涛;王欣;孙轶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位截根术治疗牙源性皮瘘的疗效

    牙源性皮瘘是指由于牙病所致的牙齿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从面颈部皮肤排脓的通道.据统计颌面部瘘道来源于感染的占60%,肿瘤占7%,创伤占7%,胚胎和其他占28%.其中感染来源于牙齿的占80%.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智齿冠周炎也可以形成皮瘘, 本文主要探讨100 例因慢性根尖周炎引起并且根尖周阴影大于3.0 cm 的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丽虹;胡顺广;魏远坚;陈少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方便性.方法:比较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2004 年9 月至2011 年6 月期间52 例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实验组)和30 例线拉式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操作时间及造瘘管更换方法.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可在体外直接更换造瘘管;对照组需胃镜引导下按原造瘘方法更换造瘘管.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永锋;范利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快速流程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快速流程(FT)的医疗模式与传统手术后管理的医疗模式的临床差异.方法: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8 例,其中术后实施FT 模式患者148 例(FT 组),同期实施传统手术后管理模式的患者110 例作为对照(传统组),比较两组的呕吐、疼痛、盆腔及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FT 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6.2%,疼痛发生率为24.3%,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的56.4%、6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 组各种感染发生率均较低,盆腔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尿路感染方面,FT 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康复方面FT 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2.03 ± 3.12)h,明显早于传统组(19.25 ± 3.50)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 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78 ± 1.70)d,短于传统组的(7.16 ± 1.62)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施FT 医疗模式较传统术后管理模式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康复,是值得推广的医疗模式.

    作者:谢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整复、修补巨型脐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以来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进行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的5 例患儿病例资料.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还纳膨出的脏器,将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与腹壁缺损边缘缝合,行脐部成形.术后3 例无需呼吸机支持呼吸,2 例需呼吸机支持呼吸,但24 h 后安全撤离呼吸机,予胃肠减压、TPN 支持.结果:5 例患儿顺利愈合,术后无发热,切口无红肿渗液,愈合良好,无切口疝,均按期出院;出院后随访3 ~ 11 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腹部外形满意,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很好,无皮肤致敏,具有良好的诱导组织化作用,适于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股骨干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 治疗上早期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关节得到良好的康复,由于大腿外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往往出血较多, 我们发现虽然经输血等积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对于该类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中常被忽视.笔者对该病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术中隐性失血及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该病开放性复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隐性失血及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欧阳建江;庞向华;欧兆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及术后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20 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0 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及化疗后血清TK1 水平.比较不同疾病分期下TK1 水平的差异.分析术前血清TK1 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K1 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术后TK1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且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时ER、PR 双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 水平低于ER、PR 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 水平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作者:陈曲波;黎翠翠;赵蓉;戴燕;陈前军;陈炜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了解北方人群各亚型的分布,以用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342 例浸润性乳腺癌,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 种亚型:腺腔A 型、腺腔B 型、正常乳腺样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对比分析5 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肿瘤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5 型中,腺腔A 型例数多(39.2%),其次为腺腔B 型(30.7%)、HER2 过表达型(16.7%)、基底细胞样型(7.6%),正常乳腺样型例数少(5.8%).发病年龄各型以40 ~ 59 岁年龄段多.结论:在5 型中,腺腔A 型所占比例高;40 ~ 59 岁为各型乳腺癌高发年龄组;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肿瘤大径和多枚淋巴结转移比例高,提示预后更差.CK14 角蛋白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诊断有协助作用.

    作者:陆春燕;吕凤菊;陈浩华;张红梅;才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钙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骨钙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1 例女性T2DM 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 组)36 例,血糖控制不佳组(B 组)45 例,并选取与A、B 组BMI、年龄和绝经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女性40 例(C 组)作为对照.对3 组对象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3、血钙、磷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 组血钙、磷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 组和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B 组(P<0.05).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A 组(P<0.05);A 组和C 组血清β-CTx 水平均显著低于B 组(P<0.05).A 组与C 组比较,β-CTx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T2DM 患者血清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下降,β-CTx 水平升高,从而影响骨钙代谢.

    作者:李艳敏;张会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途径.产前诊断可靠、先进、科学的手段是DNA 水平的基因诊断.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细胞遗传学检测的金标准,它可以检测5 ~ 10 兆碱基的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异常,包括缺失、重复以及其他染色体重排.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则比核型分析提高了100 倍,它可以检测千碱基对级的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尤其对诊断微缺失或重复综合征,如DiGeorge 综合征优势较大[1].近期有研究[2]报道,核型分析可能导致由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s)引起的疾病,因此基因芯片被推荐作为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首选方法.此外基因芯片具有容量大、高自动化、大规模效应,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产前诊断中.本文对目前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红娟;施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iRNAs与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是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心肌重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的心肌肥厚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1].虽然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治疗策略, 但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不断上升.研究表明,长期压力和(或)容积负荷过度、机械性刺激和神经体液因素均可通过调节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 促进心肌细胞的肥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人们对心肌肥厚发生的确切分子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仍知之甚少, 因此阐明心肌肥厚以及由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演变的分子机制对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固体培养基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

    目的:了解和分析丙酮酸钠培养基与改良罗氏培养基对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的影响,为实验室提高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14 份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进行有关前处理后同时接种于丙酮酸钠培养基与改良罗氏培养基,前两周每3 天观察1 次,以后每周观察1 次,并记录出现阳性的时间,8 周后未见生长者记录为阴性结果.结果:丙酮酸钠培养基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总阳性率分别是24.09%和22.9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复治组病例阳性率分别是23.76%和19.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出现阳性平均天数分别是25.33、31.29 天.结论:丙酮酸钠培养基能提高分枝杆菌尤其是复治病例的培养阳性率,而且能比改良罗氏培养基平均提前6 天得出阳性结果.

    作者:潘美玉;吴龙章;陈剑锋;苏碧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热休克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联合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早期是否有叠加保护效应.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50 只,随机分为5 组:伪手术组(SO 组)、MIRI 组、经典IPC 组、热休克预处理组(HS 组)和热休克联合经典IPC 干预组(HS+经典IPC 组).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MIRI 模型.各组经预处理后,动态监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 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术毕取心脏,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HS 组或经典IPC 组比较,HS+经典IPC 组能明显降低MIRI 复灌60 min 后LVEDP (P<0.05),LVSP、± dp/dtmax 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血浆CK-MB 漏出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HS+经典IPC 组可明显降低血浆MDA 水平,升高SOD 活性,其效应与HS 组相近,但优于IPC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3 种预处理均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结论:热休克联合经典IPC 干预对MIRI 早期可能具有一定的叠加保护作用.

    作者:汪晓筠;谢智;王建新;马祁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 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 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轻度狭窄形成外,其余16 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14 例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4 例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巴华君;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胀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诱导人急性白血病(AL)原代细胞凋亡、胀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提取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对数生长期细胞为干预点,将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于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AL 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对人AL骨髓原代培养细胞有抑制作用;青蒿琥酯具有诱导人AL 骨髓原代细胞凋亡和胀亡的作用,青蒿琥酯可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 含量,同时促进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 的释放.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人AL 原代细胞凋亡和胀亡,线粒体途径可能是青蒿琥酯诱导白血病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β2受体激动剂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 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2].尽管抗炎治疗是首要的,但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在整个哮喘治疗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别在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顺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