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强;黄立军;张志培;闫小龙;李小飞;韩勇
患者女,30岁,因反复皮肤红斑、脱发、口腔溃疡8 年,双下肢水肿3 年,再发1 个月入院.患者于2001 年3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视物模糊、头痛, 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于抗结核治疗1 周,逐渐出现皮肤红斑,以面部、四肢为主,伴皮肤瘙痒,无发热咳嗽, 再次住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强的松40 mg 每日1次口服及环磷酰胺0.2 g 静滴每日1 次共5 次后,皮疹消失.患者自动出院后并停药.于2001 年11 月出现呕吐、腹胀、脱发、口腔溃疡.再次出现红斑于温州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示:狼疮性肾炎(LN)Ⅲ型.
作者:姚巧巧;黄钢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 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假手术)、对照组(无药物)、20、40、60、80 mg/(kg·d)干预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肌钙蛋白变化趋势.结果:行冠脉结扎术5 组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 vs.空白组),20、40、60 mg/(kg·d)干预组血糖峰值明显较低(P<0.05 vs.对照组),80 mg/ (kg·d)干预组血糖峰值较高(P<0.05 vs.对照组),行冠脉结扎术5组肌钙蛋白显著升高(P<0.05 vs.空白组),20、40、60 mg/(kg·d)干预组肌钙蛋白峰值较低(P<0.05 vs.对照组),80 mg/(kg·d)干预组肌钙蛋白峰值较高(P<0.05 vs.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能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20、40、60 mg/(kg·d)阿托伐他汀对应激性高血糖有抑制作用,80 mg /(kg·d)阿托伐他汀加重应激性高血糖.
作者:陈来特;张怀勤;林以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 年2 月至2011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 患者53 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28 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研究组吸入噻托溴铵,同时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随访期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78.69 ± 4.61)%,(2.87 ± 0.23)L 以及(70.04 ± 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仅为(1.62 ± 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仅为(0.43 ± 0.16)次/年人和(0.13 ± 0.06)次;而医疗费用则明显增加,可达(12 375.40 ± 471.2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均较为轻微,未影响继续用药,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COPD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预处理的小鼠在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Prdx2 在卵巢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dx2 在调控卵泡生长、发育及成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22 ~ 24 d 大小的75 只C57/BL6 雌性小鼠随机分成14 组(生理盐水组10 只,其余各组5 只),分别为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2、4、6、8、10、12、24、48 h 组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5、8、10、12、24 h 组以及生理盐水组,其中生理盐水组分别于注射生理盐水后2 h(C0,5 只)及48 h(C1,5 只)取出卵巢.采用实时定量PCR 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rdx2 mRNA 及蛋白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Prdx2 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于注射后2 h 表达量低,随后表达逐渐增高,24 h 到达高点,但表达仍低于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后2 h(C0)与注射PMSG 后2、4、6、8、10、12、48 h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注射PMSG 后24 h 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38).注射PMSG 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表明2 h Prdx2 的表达同6 h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48 h(P48)注射hCG 促排卵,促排卵后不同时间点卵巢标本mRNA 表达量同P48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后48 h(C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dx2 蛋白在小鼠腹腔注射PMSG 后10 h 表达水平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hCG 后各时间点同生理盐水组相比,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dx2 可能在小鼠卵泡发育及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书红;王硕;袁明;罗爱月;沈薇;丁婷;赖志文;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行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7 年7 月至2010 年7 月6 例马凡综合征儿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 例患儿均行Bentall手术,5 例患儿康复出院,其中1 例死亡.结论:儿童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 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术后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出血情况的监护以及抗凝药物使用的护理,是促使患儿尽快度过危险期,降低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何振爱;王玮;李莉;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治疗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并与单纯化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KPS)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改善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对60 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PS 评分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超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守宫散能改善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良军;夏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 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 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轻度狭窄形成外,其余16 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14 例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4 例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巴华君;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了解北方人群各亚型的分布,以用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342 例浸润性乳腺癌,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 种亚型:腺腔A 型、腺腔B 型、正常乳腺样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对比分析5 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肿瘤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5 型中,腺腔A 型例数多(39.2%),其次为腺腔B 型(30.7%)、HER2 过表达型(16.7%)、基底细胞样型(7.6%),正常乳腺样型例数少(5.8%).发病年龄各型以40 ~ 59 岁年龄段多.结论:在5 型中,腺腔A 型所占比例高;40 ~ 59 岁为各型乳腺癌高发年龄组;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肿瘤大径和多枚淋巴结转移比例高,提示预后更差.CK14 角蛋白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诊断有协助作用.
作者:陆春燕;吕凤菊;陈浩华;张红梅;才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α(PPAR-α)在人肺癌组织和非癌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α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方法分别检测13 例非癌肺组织和59 例肺癌组织中PPAR-α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PPAR-α在肺癌和非癌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非癌肺组织的吸光度值较肺癌组织高;各型肺癌中PPAR-α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PPAR-α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TNM 分期有关,而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PAR-α在肺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该受体有望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春妮;王绩英;王涛;曾锦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整复、修补巨型脐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以来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进行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的5 例患儿病例资料.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还纳膨出的脏器,将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与腹壁缺损边缘缝合,行脐部成形.术后3 例无需呼吸机支持呼吸,2 例需呼吸机支持呼吸,但24 h 后安全撤离呼吸机,予胃肠减压、TPN 支持.结果:5 例患儿顺利愈合,术后无发热,切口无红肿渗液,愈合良好,无切口疝,均按期出院;出院后随访3 ~ 11 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腹部外形满意,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很好,无皮肤致敏,具有良好的诱导组织化作用,适于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自20 世纪60 年代Dr Joiner 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 年美国Rochester 大学Gramiak 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造影剂的出现,使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 对疾病进行靶向显影与治疗,为疾病的研究、诊治提供了一种新型、经济、前景广阔的方法.
作者:茹翱;田新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5、10、20、40、80、160 μmol/L)的槲皮素及50 mg/L 的5-Fu(阳性对照组)在不同时间(24、48、72 h)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法(CCK-8)检测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生长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槲皮素处理后SW480 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CCK-8 法检测显示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经槲皮素处理的SW480 细胞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呈明显凋亡状态;PI 染色FCM 分析发现槲皮素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SW480 细胞G2/M 期细胞累积,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能诱导SW480 细胞凋亡,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
作者:林增海;马涛;孟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 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 = 23)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 mg,化疗前2 h 静脉滴注,d1;紫杉醇针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针25 mg/m2,静脉滴注,d1 ~ 3,21 d 为1 个周期,连用4 个周期.对照组(n = 23)仅使用TP方案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46 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CR 43.5%,PR 39.1%,RR 82.6%.对照组CR 8.7%,PR 13.0%,RR 21.7%.两组CR、PR、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学啸;朱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 只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n = 8),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高脂他汀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人工饲养8 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行小鼠主动脉弓HE 染色.结果:(1)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明显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高脂饮食组小鼠主动脉弓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明显增厚,其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胞体大,胞浆呈空泡状,纤维帽薄;高脂他汀组主动脉亦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稍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可见较厚纤维帽.(2)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他汀组血清NO 分别为(56.104 ± 16.104)、(29.881 ± 12.009)、(53.713 ± 16.430)μmol/L,TNF-α分别为(3.138 ± 0.435)、(5.163 ± 0.523)、(3.938 ± 0.452)pg/mL(P<0.05).结论:已知NO 及TNF-α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阿托伐他汀能够调节小鼠血清NO、TNF-α的表达,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整炎性介质的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敏;宁亚媛;陈丽娟;王珺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 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中NSE、IGF-1 水平.结果:(1)实验组大鼠在SE 发作后6 h,血清和脑组织NSE水平开始升高,12 ~ 24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并持续至SE 发作后1 周.实验组除1 h 组外各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NSE 浓度比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明显升高(P< 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F-1 水平在24 h后降低,1 周内持续降低,实验组血清NSE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脑组织IGF-1 水平在大鼠SE 发作后12 h 开始升高,48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1 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脑组织IGF-1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及脑组织NSE、IGF-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 后存在明显脑损伤,SE 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SE 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血清IGF-1 变化趋势与脑组织中IGF-1 变化趋势刚好相反,NSE、IGF-1 可能为临床SE 诊断、评价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提供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作者:张细六;刘素芝;周元林;朱宗亚;李卫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两种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 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INC 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A 组).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比较,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副反应比较,PCA 组较INC 组严重(P<0.05);INC 组较PCA 组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大,胸引管拔除时间长(均P<0.05).INC 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明显好于PCA 组(P<0.05).(2)术后前2 d 内,疼痛指数及镇痛药物使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 7 天,INC 组较PCA 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药物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方法,副作用小,但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增加,拔除胸引管时间延长.
作者:卢强;黄立军;张志培;闫小龙;李小飞;韩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采用自身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的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 年6 月至2011 年7 月,对14 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采用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其中三尖瓣闭锁5 例,单心室6 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 例,右室双出口1 例,全组患者均有肺动脉瓣狭窄,其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发育较好.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 例(7.1%).此外,1 例出现脑部并发症,1 例乳糜胸经手术治愈.术后未出现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访1 ~ 25 个月,无死亡.动脉血氧饱和度91% ~ 95%,恢复良好.结论:对手术适应证合适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有望成为理想术式.
作者:宋志斌;赵文增;文冰;许华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 /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 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 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该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9 ± 22.3)%和(68.4 ± 19.8)%,加速期为(77.2 ± 16.7)% 和(86.8 ± 12.1)%,急变期为(80.6 ± 17.5)%和(81.4 ± 18.0)%,两者细胞中BCR/ABL 基因的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率呈直线正相关.同时发现在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中,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 患者(71.4%)较经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治疗者(10.0%)有更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0.05).结论:通过FISH 对CML 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进行监测,有助于CML 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
作者:张济;李君君;颜家运;邹礼衡;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方便性.方法:比较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2004 年9 月至2011 年6 月期间52 例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实验组)和30 例线拉式置管法胃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操作时间及造瘘管更换方法.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可在体外直接更换造瘘管;对照组需胃镜引导下按原造瘘方法更换造瘘管.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壁固定直接置管法胃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永锋;范利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除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并行测定对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 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 例甲状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DTC 术后患者,经131I 清除甲状腺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患者血清Tg 作并行检测(DTC 患者术前、术后清除甲状腺前的血清与131I 清除甲状腺3 个月后的血清同时检测),并按不同Tg 水平分组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68 例DTC 患者中,10 例血清Tg < 4.14 ng/mL(2 例DTC 复发/转移,1 例TgAb 阳性);14 例血清4.14 ng/mL < Tg < 14.46 ng/mL(5 例DTC 复发/转移,3 例TgAb 阳性);44 例血清Tg > 14.46 ng/mL(34 例DTC复发/转移,25 例TgAb 阳性);采用字2检验对不同血清Tg 水平的组间作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Tg 并行测定对监测DTC 131I 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兴祥;郑吉祥;楼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