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邝丽萍;庞妍;伍九龙;肖芷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 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 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或内膜厚度> 5 mm 的患者共237 例,其中220 例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为研究组,17 例未行轻创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不育年限、Gn 使用天数、Gn 总量、HCG 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2.27%、36.56%和4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3%、13.51%和23.5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 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
作者:刘杰;郑洁;雷亚兰;孙虹;李薇;夏敏;章汉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 年2 月至2011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 患者53 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28 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研究组吸入噻托溴铵,同时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随访期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78.69 ± 4.61)%,(2.87 ± 0.23)L 以及(70.04 ± 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仅为(1.62 ± 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仅为(0.43 ± 0.16)次/年人和(0.13 ± 0.06)次;而医疗费用则明显增加,可达(12 375.40 ± 471.2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均较为轻微,未影响继续用药,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COPD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 rs1799983G>T 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分析120 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TOF 组)、124 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TGA 组)和136 例非先天性疾病患者(对照组)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三种基因型GG、GT、TT 在TOF 组、TGA 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7.1%(GG)、21.2%(GT)、1.7%(TT),80.5%(GG)、19.5%(GT)、0%(TT)和82.2%(GG)、17.8%(GT)、0%(TT),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与携带eNOSrs1799983 GG 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携带eNOS rs1799983 GT等位基因型与TOF和TGA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OR = 1.27,95% CI = 0.68 ~ 2.37)和(OR = 1.12,95% CI = 0.60 ~ 2.10)].结论: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黄伟聪;顾海勇;旷文安;张辉;刘瑞平;孙成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49 岁.因呼吸困难、大汗、胸闷、憋气、遗尿10 min,于2011 年7月28 日就诊.入院前10 min,因上呼吸道感染,在院外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001025)静脉滴注.用药4~ 5 min 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未行特殊处理急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此次发病前2 d 曾静脉滴注菌必治, 疗效欠佳而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查体:脉搏未触及,血压测不到,大汗,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颜面苍白.
作者:陈敏卓;郭成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医学认为, 形成痔的原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有肛衬垫下移、血管增生、静脉丛曲张、遗传及肛管狭窄等学说[1].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出血为痔疮常见的并发症, 因血管扭曲扩张管壁薄弱导致破裂形成血肿,血肿破裂而出血;痔水肿嵌顿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脱落而引起出血.我中心自2008 年2 月至2011 年2月应用内镜下套扎术对8 例肠镜检查时发现痔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肖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治疗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并与单纯化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KPS)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改善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对60 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PS 评分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超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守宫散能改善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良军;夏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 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 T 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 T 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 T 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 T 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 T 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 T 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靳丽杰;杜丹丽;张燕;叶国柳;王素侠;吕合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优点、穿刺置管方法、各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2-2008 年期间本人参与操作及护理的7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Seldinger 技术,右侧颈内静脉途径.结果:全部一次性置管成功,创伤小,并发症少,使用护理方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演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T4 期侵犯降主动脉的食管癌同期应用非体外循环下降主动脉置换行食管癌根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6 例T4 期侵犯主动脉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规行左侧开胸,于非体外循环下阻断降主动脉,行受侵主动脉段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再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26 例患者术后未出现主动脉瘘、吻合口瘘、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均于2 周内顺利恢复,3 年及5 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4%,中位生存时间为35 个月.结论:对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期降主动脉置换合并食管癌根治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申翼;吴海卫;许飚;李德闽;李忠东;董国华;王常田;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 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 = 23)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 mg,化疗前2 h 静脉滴注,d1;紫杉醇针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针25 mg/m2,静脉滴注,d1 ~ 3,21 d 为1 个周期,连用4 个周期.对照组(n = 23)仅使用TP方案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46 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CR 43.5%,PR 39.1%,RR 82.6%.对照组CR 8.7%,PR 13.0%,RR 21.7%.两组CR、PR、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学啸;朱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静脉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两种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 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INC 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组(PCA 组).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比较,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副反应比较,PCA 组较INC 组严重(P<0.05);INC 组较PCA 组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大,胸引管拔除时间长(均P<0.05).INC 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明显好于PCA 组(P<0.05).(2)术后前2 d 内,疼痛指数及镇痛药物使用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 7 天,INC 组较PCA 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药物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方法,副作用小,但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增加,拔除胸引管时间延长.
作者:卢强;黄立军;张志培;闫小龙;李小飞;韩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肌肥厚是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心肌重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的心肌肥厚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1].虽然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治疗策略, 但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不断上升.研究表明,长期压力和(或)容积负荷过度、机械性刺激和神经体液因素均可通过调节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 促进心肌细胞的肥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人们对心肌肥厚发生的确切分子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仍知之甚少, 因此阐明心肌肥厚以及由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演变的分子机制对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些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在这其中麻醉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麻醉医师对术前用药种类和剂量的调整,术前禁食时间的改变,麻醉方法的优化,麻醉管理的改进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干预等.本文就麻醉科在FTS 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简述.
作者:屠伟峰;郄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 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 周和第3 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作者: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 治疗上早期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关节得到良好的康复,由于大腿外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往往出血较多, 我们发现虽然经输血等积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对于该类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中常被忽视.笔者对该病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术中隐性失血及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该病开放性复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隐性失血及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欧阳建江;庞向华;欧兆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途径.产前诊断可靠、先进、科学的手段是DNA 水平的基因诊断.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细胞遗传学检测的金标准,它可以检测5 ~ 10 兆碱基的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异常,包括缺失、重复以及其他染色体重排.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则比核型分析提高了100 倍,它可以检测千碱基对级的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尤其对诊断微缺失或重复综合征,如DiGeorge 综合征优势较大[1].近期有研究[2]报道,核型分析可能导致由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s)引起的疾病,因此基因芯片被推荐作为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首选方法.此外基因芯片具有容量大、高自动化、大规模效应,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产前诊断中.本文对目前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红娟;施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佛山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脊柱侧凸的防治水平.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以佛山市五区18 798名7 ~ 15岁学生为对象,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进行普查.Cobb 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8 798 名受检学生中三检阳性156 例,阳性率8.3‰,男性患病率6.9‰,女性患病率9.7‰,Cobb 角10 ~ 19° 129 例,20 ~ 39° 21 例,39°及以上者6 例.以特发性侧凸居多(150 例),侧凸节段以胸腰段为多,其次为胸段、腰段及双弯.结论:佛山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侧弯角度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柯扬;何家雄;潘志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 年1 月至2009 年7 月354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收集术前白蛋白及有关临床病理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Cox 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对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年龄(P = 0.000)、部位(P = 0.02)相关.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术后总生存的独立不利因素(HR = 1.88;95% CI = 1.27 ~ 2.77;P = 0.002).结论:结直肠癌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在年龄大于60 岁、右半结肠癌者多见,并在结直肠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需要在临床中引起关注.
作者:魏宜胜;彭经;洪楚原;赵楚雄;梁国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硬膜外血肿是颈椎术后并发症之一.能引起神经功能减退的硬膜外血肿的发病率较低,但其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严重的后果.我科自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行颈椎手术198 例, 出现硬膜外血肿而行血肿清除术的2 例,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松;张绍昆;牛丰;闫明;刘理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22 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 年,平素予强的松10 mg/d 口服,病情稳定.2011 年8 月31 日突发右膝关节钝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略缓解,无发热、咽痛、腹泻等不适,关节痛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并出现双手指关节胀痛.3 d 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查体:T 37.4℃,P 76次/ min,R 21 次/ 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楚,颜面未见红斑,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可,腹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肌稍紧张,压痛(+),以麦氏点压痛为甚,四肢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马义平;杨俊;刘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