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清;梁红玲;张绪超;谢至;刘海鹰;黄青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N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为NA的11例临床资料.结果:11例N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观察治疗.其中恶变2例.镜下肾源性腺瘤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管样形态;肾源性腺瘤恶变者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弥漫实性生长并侵犯浅肌层.患者平均随访12~24个月,复发2例.结论:NA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变,临床症状及膀胱镜检查均无特异性,掌握其病理形态学特点仍然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治疗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NA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作者:孔繁辉;徐勇;乔宝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片对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早期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影响.方法:选取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三七总皂甙片+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常规剂量组口服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两组患者分别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前、使用后静脉取血以血栓弹力图检测AA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安全性实验室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服药前ADP、AA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DP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A无变化,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甙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较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可在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早期进一步降低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并且两组患者安全性相似.
作者:陈妍;马健;杨燕;王玉甫;齐宝庆;孟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子宫角部妊娠是指孕囊着床于子宫与输卵管交界处的子宫角部.因子宫角部是子宫血管与卵巢动静脉及输卵管血管吻合处,血供丰富,一旦破裂,出血汹涌,短时间内可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而子宫角部妊娠临床上极易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子宫角部妊娠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子宫角部妊娠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左慧萍;杨晓红;姚恒;李静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减阻剂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致伤两次打击大鼠的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在SD大鼠中,建立以平均动脉压(40±5)mmHg为目标的失血性休克和静脉给予内毒素10mg/kg的两次打击模型,给予低容量生理盐水、透明质酸+聚氧化乙烯,芦荟提取物作为减阻剂.观察大鼠的生存情况,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血糖和乳酸情况.结果:减阻剂可延长大鼠生存时间、改善血液动力学、稳定血气分析、降低血糖和乳酸.结论:减阻剂在两次打击大鼠模型中,可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持内环境稳定,延长大鼠生存时间.
作者:苗玉良;钟京;方伟武;刘骥;刘罡;王子君;郭文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由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组成的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却)阳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新序贯疗法:前5 d口服埃索美拉唑片20 mg+莫西林胶囊1 000 mg,每日2次,后5 d改为埃索美拉唑片20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mg+呋喃唑酮片100mg,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片20mg+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左氧氟沙星胶囊200 mg,每日2次,口服7 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停药3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Hp清除率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70.00%显著提高;Hp清除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显著性;且症状积分、病理积分、胃黏膜萎缩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序贯疗法对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效果明显好于三联疗法,Hp根除后临床症状及胃黏膜萎缩程度可显著改善.
作者:刘艳;胡红松;李学锋;黄妙娟;陈晓红;黄素娴;俞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应变率法和应变率比值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分析167例患者212个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分别用应变率、应变率比值、弹性评分进行评估每个结节的良恶性,然后再用综合法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综合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结果:综合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4.8%,准确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0.8%,阴性预测值为94.1%,阳性然似比为17.2,阴性然似比为0.11,约登指数为0.844.结论:三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指标的综合应用,对提高筛查甲状腺癌的准确性的价值很高.
作者:李选峰;朱张茜;潘高云;夏建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survivin和FHIT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两者表达情况,统计其与囊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以及二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Survivin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其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在囊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并在病理分化差的G3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较好的G1-G2组;在临床Ⅲ~Ⅳ期组明显低于临床Ⅰ~Ⅱ期组.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FHIT基因表达下调.结论:Survivin和FHIT与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Survivin在囊腺癌中过表达.FHIT在囊腺癌中表达降低并且与survivin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它们在囊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共同的机制参与.联合检测survivin和FHIT,可提高卵巢肿瘤的检出率,并对诊断及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辛颖;付强;孙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护骨素和wnt3a、wnt5a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成年Wistar大鼠,制备大鼠磨牙向近中移动的正畸牙移动模型,于牙齿移动1,3,5,7,10,14 d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压力侧牙周组织中护骨素及wnt3a、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护骨素在大鼠磨牙压力侧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第7天为峰值;wnt3a、wnt5a在六个不同时间点均呈阳性表达,但与加力时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在正畸力作用下,护骨素和Wnt3a、wnt5a的表达可能是导致成年正畸特点的分子机制之一,有可能为正畸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徐阳;秦明群;黄甲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ACE与新生儿AL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LI新生儿43例,于治疗前及发病后96 h内监测SACE及血气分析.并选取肺炎及其他疾病患儿各43例作对照.结果:ALI组患儿SACE值为(67.2±11.4)U/L,与肺炎组(41.6±15.2)U/L及其他痰病组(32.8±14.7)U/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LI患儿SACE值与0I值呈负相关(R2=0.8417,y=-0.099 1x+9.865 5),与A-aDpO2值呈正相关(R2=0.826 6,y=0.098 6x-2.331 1),SACE在ALI发生后24 h内显著升高(P<0.05),24-72 h趋于平稳,72 h后逐步下降.结论:新生儿ALI时SACE可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并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梁淑文;崔其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MDC1、53BP1和BRCA1三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LSCC和25例瘤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C1、53BP1和BRCA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MDC1、53BP1和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8%、56.9%,与瘤周组织比较,MDC1表达升高,53BP1和BRCA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分布部位无关,MD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3BP1、BRCA1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1与肿瘤分级程度相关.结论:MDC1、53BP1、BRCA1在LSCC中均有表达,并与肿瘤T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三种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娜;李平;喻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gary bypass,CPB)后的肾脏损伤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n=15):Sham组和CPB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CPB组建立CPB后流量逐步调至大[≥100 mL/(kg·min)]转流维持1 h.分别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O)和转流结束后(T1)、术后0.5 h(T2)、术后1 h(T3)、术后2 h(T4)及术后24 h(T5)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术后24 h(T5)取肾脏组织,检测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及NF-κB 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在T1至T5各时间点,CPB组血清SCr、BUN及组织中TNF-a、IL-1β、IL-6含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在T0两组无显著差异;CPB组肾组织NF-κB 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CPB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空泡形成、间质出血等病理学改变(P<0.05).结论:CPB可导致肾组织NF-κB P65激活,上调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表达,引起肾脏损伤.
作者:王高明;黄海嵘;徐艳辉;申翼;王常田;李德闽;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暂封材料的封闭性能直接影响牙齿根管治疗封药和窝洞永久充填的效果,Ⅱ类洞的充填物更易受到牙合力影响出现微渗漏甚至脱落,暂封难度远较Ⅰ类洞高这[1-2].作者选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暂封材料Caviton暂封膏和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比较两者的封闭效果.
作者:李淑婷;关则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MFH,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9例)、CT(6例)、MRI(3例)检查,复习文献及寻找影像学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MFH中,4例位于骨端,距离关节面0.3~4 cm,4例位于骨干,1例位于骨干及骨端.X线及CT表现为:局限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或部分清,CT上病灶密度不均,CT值在25~40 HU左右,伴有不完整的硬化边(5例),软组织肿块一般不超过破坏灶范围(8例),超过骨破坏灶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例),MRI显示病灶更清晰,有结节样突起.结论:X线平片、CT及MRI综合影像检查对诊断MFH有帮助.发生于中年长骨骨干或骨端者,症状轻而骨质破坏明显,兼有良、恶性骨肿瘤特点,可提示该病.MRI表现反映其病理改变.
作者:梁昌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永生化的淋巴细胞系(LCLs)细胞系,为EB病毒的致瘤机制研究做出初步探索.方法:收集合EB病毒上清液,并刺激转化正常受试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LCLs细胞转化生成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其细胞数量等的变化,通过评价细胞通过危机期并传代达30次以上确认建立永生化的LCLs细胞系.结果:15例受试者外周血进行EB病毒刺激感染,其中12例在形成LCLs后14 d左右出现细胞贴壁,空泡形成老化逐渐死亡而停留在LCLs细胞永生化前期未能成系,3例标本在B细胞母细胞化形成LCLs后越过此危机期(crisis)逐渐细胞克隆数增加成集落增长并成细胞系,LCL建系成功率约为20%.结论:EB病毒转化生成人BLCLs存在两个关键阶段,即LCLs形成(LCLs永生化前期)和LCLs永生化.永生化LCLs细胞系建立存在一定的成功率,提示需要病毒转化以外的遗传学变异才能达永生化状态,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红玲;黄健清;张绪超;黄青;林生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30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亚洲,均出现胃远端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食管远端和食管胃交界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著[1-2],亚洲亦有明显上升,日本Chike等[3]报道1962-1965年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为2.3%,2001-2005年上升到10.0%,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倾向[4].由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局部活检取材困难,早期检出率很低,影响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蔡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JAK2/STAT1信号通路在油酸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中的表达意义,以及GCs(糖皮质激素)对该通路的调控作用,以阐明ARDS发生和治疗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Ⅰ(ARDS)组、Ⅱ(ARDS+AG490)组、Ⅲ(ARDS+GCs)组、Ⅳ(正常对照)组,每组分为2、4、8h三个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含量;取肺组织做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STAT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Ⅰ、Ⅱ和Ⅲ组在各时间点LIF和STAT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Ⅲ组各时间点的该促炎因子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Ⅰ(ARDS)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Ⅱ、Ⅲ组肺损伤程度介于Ⅰ和Ⅳ组之间.结论:JAK2/STAT1信号通路在大鼠ARDS中发挥重要作用,GCs能够抑制该通路在其中的表达,且抑制程度和对ARDS的疗效与单纯抑制JAK2/STAT通路相似,表明GCs对ARDS的治疗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信号通路而实现.
作者:谭玉军;刘秀珍;张如意;张剑;刘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45~55岁围绝经期心律失常妇女96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2例.A组用激素间歇周期序贯法治疗,即每月口服雌二醇(补佳乐)21 d,后10天加用安宫黄体酮,停药7 d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间歇1个月,疗程8个月;B组用连续周期序贯法治疗,其方法同A组疗程用药,但每月连续使用,不间歇,疗程8个月;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观察8个月.观察指标:血清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24 h动态心电图等指标.结果:A、B组治疗8个月,FSH、E2,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间歇周期序贯疗法及连续周期序贯法治疗围绝经期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
作者:陈娟;许园园;吴菲远;姚为学;韩瑞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急性腰腹部疼痛中常见病、多发病,正常输尿管位于腹膜后,而中下段(盆腔段)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小、位置深、肠气干扰重,是腹部超声显示的弱点,我们从2002年自今.尝试应用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赢得了临床的好评,现报道告下.
作者:杜岳武;司徒明珠;段晓南;严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G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不良反应,探讨输注过程中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78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寒战10例,高热8例,全身皮疹4例,胸闷气急6例,头痛头昏2例.结论: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输注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是避免、减少并发症发生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者:晏萍兰;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便携式可弯曲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术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术后合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肺复张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纤支镜对术后合并肺不张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明;李媛媛;甄永强;庄宏杰;孙开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