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鼻窦淋巴瘤临床探讨

王剑;倪道凤

关键词:鼻肿瘤, 淋巴瘤, 鼻, 鼻窦
摘要:目的探讨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2003年共10年间诊断的16例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鼻-鼻窦淋巴瘤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误诊情况.结果鼻-鼻窦淋巴瘤有以下特征:(1)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不平行,全身症状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更加明显;(2)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粘膜、软骨、骨坏死和粘膜组织的增厚;(3)使用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4)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较少见.结论鼻-鼻窦淋巴瘤临床上可以发现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生实习带教的思考

    临床实习是护生开始进入临床实践、树立临床理念的重要过渡阶段,针对目前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增强带教老师的素质、提高学生实习的兴趣、重视临床思维和技能培养以及良好医德医风等全方位提高实习带教的质量.

    作者:刘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维拉帕米雾化吸入对哮喘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维拉帕米25mg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1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通过射流雾化器吸入25mg维拉帕米,分别于吸入前、吸入20min、吸入后1、2、3、4、5h测定峰流速(PEF)、血压和心率,同时进行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的评分.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吸入喘乐宁气雾剂200μg的对照研究.结果吸入维拉帕米后PEF显著改善,吸入前为(296.00±29.20)L/min,吸入后的高值平均为(346.43±28.29)L/min(P=0.001,t=-4.428).平均PEF改善率为(22.22±6.37)%.吸入后1h开始呼吸困难明显好转(P<0.05).吸入后4h和5h哮鸣音评分显著改善(P<0.05).吸入后心率显著降低,平均心率自吸入前的(89±2.62)次/min,下降至吸入后低平均值(79.33±1.11)次/min(P=0.005).血压无明显变化.吸入维拉帕米25mg与吸入喘乐宁气雾剂200μ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5mg维拉帕米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减慢心率的作用可对抗呼吸困难及心率增快.尚需应扩大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广发;王秀珍;阙呈立;何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小切口成人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

    采用合成纤维网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普外科在应用同时根据其术式特点采用小切口,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曹广东;郑江涛;张志佐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自拟正骨1、2、3号方对创伤骨折三期病人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自拟正骨1、2、3号方治疗骨伤三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创伤骨折病人2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创伤骨折病人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固定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骨折的早、中、晚(后)期分别加服自拟正骨1、2、3号方,并随症加减.对照组:骨折病人经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后只常规治疗,不服用正骨1、2、3号方.两组疗程均为6周.每天观察患处局部肿痛消除情况及每2周复查X光片了解骨痂生长速度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消肿止痛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8%;经X线照片所示,治疗组骨痂生长时间出现较对照组早,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约2.2~4.3周.结论自拟正骨1、2、3号方具有镇痛、迅速消肿、抗炎、促进骨折愈合及费用较少,无毒副作用、方法较简单等优点,对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邓信昌;黄福东;潘鑫辉;张会忠;程肖兰;梁晓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复方黄连消毒液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消毒液外用消毒的抑菌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对自愿健康者的手和皮肤消毒,取样,细菌培养,测定复方黄连消毒液(原液)对皮肤和手抑菌作用.以上两方法均以75%乙醇作对照.结果模拟临床手和皮肤消毒,经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复方黄连消毒液细菌总数均<5cfu/cm2,且无致病菌生长,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黄连消毒液可用于工作人员手消毒和针刺部位皮肤消毒.

    作者:谭庆霞;刘兴;谭庆菊;宋春燕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产程中改变体位矫正枕后位临床分析

    一般说来,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过程,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仅有5%~10%胎头枕部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称为枕后位.

    作者:俞小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一种诊断肿瘤方法的设想

    肿瘤学的研究受到社会上的广泛的重视,投入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和财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好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笔者在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诊断方法的设想,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的检测,特报告如下.

    作者:徐汉友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血糖水平观察

    目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观察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设立特治组35例,对照组33例,特治组合用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结果治疗3月及5年后特治组较对照组血糖水平、果糖胺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提示诱导放松与音乐疗法对控制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有效.

    作者:苏晓清;胡汝贤;李建华;宋明康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瘀痛净合剂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瘀痛净合剂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服用瘀痛净合剂,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常规治疗相同.结果在治疗组,治愈15例(46.9%),显效8例(25.0%),有效5例(15.6%),无效4例(12.5%);而对照组,治愈6例(18.2%),显效9例(27.3%),有效13例(39.4%),无效5例(15.1%);瘀痛净合剂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治疗偏头痛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痊愈率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瘀痛净合剂在治愈偏头痛的治愈率上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作者:孙莉;张霄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超声的诊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旨在经阴道三维超声研究PCOS的形态学特征,并与二维超声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年龄19~37岁,伴有月经稀发、闭经、多毛、多年不孕或肥胖,所有这些病人均已被确诊为PCOS.

    作者:唐华;何文;梁晓宁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鱼腥草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常见的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简称腮脑),少数可留有严重损害.我院自1996年11月~2002年1月应用鱼腥草注射液静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纳新;祝伟;马天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肛门术后双氯芬酸钠栓给药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我院肛肠科于2002年2月~2003年4月,在痔疮肛瘘等手术后,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肛门给药,经960例病人的疗效观察,镇痛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气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自1996年以来,我科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服用中药治疗作疗效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陈会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

    腰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科常见病之一,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为主,但采用单一的疗法往往疗效不佳,易复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中医特色,采用牵引、推拿、针灸为主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跃;褚庆梅;王恩波;郭连芹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婴幼儿静脉血标本改良采集方法的探讨

    静脉血标本采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能,成人患者临床常使用真空管,选取肘静脉股静脉进行采血,但对于婴幼儿,由于静脉解剖特点及小儿易哭闹,损伤技术难度较大,采用成人方法采血不易成功,我们于2002年10月将婴幼儿采血法改良为真空管接5、5 1/2号头皮针进行采血取得成功.

    作者:石继梅;贾素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人工流产术后闭经5年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34岁,已婚,孕3产1,闭经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该患者于5年前的春天因宫内孕56天,行人工流产术,3个月后又因孕45天再次在乡级卫生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因胸闷给予吸氧.

    作者:李明月;李少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监护仪在普外科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2年6月起对普外科术后病人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至2003年6月共监测病人375例,在术后护理中发现应用心电监护仪与用传统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胡晓晖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川崎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30多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未经治疗约15%~25%可发展为冠状血管病变[1,2].

    作者:王力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锥状立体式封闭治疗臀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锥状立体式封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臀肌筋膜炎的病人均采用1%利多卡因液9ml分别加醋酸泼尼松液1ml和曲安缩松1ml配制成两种混合液,分别治疗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随访平均时间为3.2个月.醋酸泼尼松组治愈好转率为90%,曲安缩松组治愈好转率为92%,但曲安缩松组出现局部皮肤发白5例,局部组织萎缩凹陷7例,而醋酸泼尼松组均无上述现象发生.结论臀肌筋膜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积累性损伤而引起臀肌上缘的慢性疾病,以局部剧痛为特点,因此诊断不困难.采用锥状立体式封闭治愈、好转率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不需住院、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彭俊良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套管针和三通管在小儿全麻手术中的运用体会

    随着套管针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三通管在全麻过程中,也体现了较好的实用性,我科2000年4月~2003年2月,运用套针管连接三通管进行小儿全麻手术,既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也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现将运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