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单牙倾斜种植的临床研究——一种临床技术的创新

王险峰;黄建生;赵建江;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关键词:牙种植体, 上颌窦, 骨高度, 倾斜种植体, 单牙, 后牙, 即刻种植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验证上颌窦底可利用骨高度≤3 mm,腭侧骨壁小骨宽度>4.5 mm的病例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术前拍摄全景片及锥形束CT,用随机的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分析测量,模拟种植体植入.必要时制作外科模板.局麻下,常规切开翻瓣,经牙槽嵴顶偏腭侧植入种植体,或拔除患牙,即刻腭侧根制备植入种植体.8~12周后,以烤瓷单冠粘结固位完成修复.结果:共216例病例,植入221颗种植体,倾斜角度小3°,大26°.所有病例修复后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1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1颗种植体植入术后上颌窦黏膜破裂致慢性上颌窦炎,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后痊愈.其余种植体随访期间均成功.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腭侧骨量足够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冠修复临床可行;采用骨水平种植体比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更具优势.术前CBCT检查是必需的;其生物力学风险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蔡兴明;张爱霞;谢强;蒙荣森;董吁钢;伍贵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1例

    患者女,16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局限性包块,边界清楚,位置深在,不活动,压痛,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尿、胰淀粉酶均正常.腹部B超:左上腹脾内侧、左肾前方可探及一直径约为7.0 cm大小的不均匀回声.超声提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腹部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见一大小约为6.0 cm×7.0 cm×8.0 cm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实质区CT值38 Hu(图1),病灶上方见不规则斑点状钙化影,CT增强扫描见肿块实质区中度强化,其CT值64 Hu(图2),延迟增强见肿瘤实质部分CT值为82Hu.CT诊断:胰腺体尾部良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可能性大.

    作者:李哲;杜萍;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 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5.9±20.3)个月小于无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47.3±66.3)个月(P<0.001);大血管调转术膈肌麻痹发生率4.8%,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2.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6);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1.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手术年龄(P=0.01)、大血管调转术(P< 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P=0.005)、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P=0.023)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手术年龄、大血管调转术、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丹东;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好发于外阴或肛门,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淋病,位居性病第2位[1],而发生于尿道内的尖锐湿疣,因位置特殊,治疗上极为棘手,极易复发,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46例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采用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效果较明显,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远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上海市闵行区体检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搜集闵行区2008-2011年连续3年体检者的13C呼气试验结果,了解近3年Hp在中年人群的流行情况.结果:近6 913例体检者中,3年Hp感染率分别为53.2%、46.8%、46.8%,并且在Hp感染的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均有20% ~ 30%转变.结论:上海闵行地区中年人群的Hp感染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新增的感染人数与Hp消除的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作者:万红宇;刘建生;田怡;张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 vs育龄组(94.8±14.5) 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 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 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 pg/mLv5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痛前期的发生.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保守性手术26例.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复位保留卵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26例,选择传统开腹或腹腔镜术式,行直接复位或先行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将扭转附件复位,然后剥除卵巢肿瘤.结果:2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复位手术患者均成功,病理结果显示均为良性,未发生血管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卵巢血流及功能短期内恢复.结论:选择传统开腹或腹腔镜术式行卵巢肿瘤蒂扭转复位保留卵巢手术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苗;邓清华;肖金贵;林还珠;钟培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opoⅡα及ki67在6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中topoⅡα和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46.6%(28/60)和60.0%(36/60).topoⅡα、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两者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转移及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 结论:topoⅡα和ki67均可作为大肠腺癌细胞增殖的特异性标记物,但topoⅡα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更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炳臣;覃忠卫;罗春英;陆海善;黄永秩;林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绝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设立两组进行研究,收集绝经后AMI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按照实验方法执行,分析两组并发CIN的发生率、CIN对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的影响,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两组患者的差别.结果:干预组CIN发生率要比实验对照组低(P<0.01),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及术前健康教育,监测血压、血糖、尿量,观察血肌酐的变化,术前后应用水化治疗,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等,加强对CIN的预防与护理能减少CIN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

    作者:罗燕华;陈少敏;肖丹;蔡志雄;陈平;洪蝶玟;朱稚丹;倪楚民;马贵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58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托拉塞米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LVEDD、LVEF和血浆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 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作者:赵园园;蔡韵;郑伟;费明峰;吴玉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2)对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n=22)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噻托溴铵.观察两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 George'8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大肺活(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可以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并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小.

    作者:饶理强;蔡博;肖坚怀;彭伟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液体血液稀释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脑屏障的影响

    目的:不同液体的血液稀释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晶体血液稀释组(C)、万汶血液稀释组(D)各3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颅脑外伤模型(每组分为2、6、24、48 h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NSE的浓度,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在24 h时与B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6、48 h时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SE浓度在6、24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4、48 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2、6、24、48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6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万汶血液稀释可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降低血清NSE的浓度,减轻颅脑外伤后脑水肿.

    作者:张慧玲;刘俊伟;王均炉;林海;张钧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MGA2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MKN45细胞株的沉默作用

    目的:将HMGA2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MKN45,检测其HMGA2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组(未转染的胃癌细胞)、实验组(转染HMGA2shRNA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A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MGA2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A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的变化相一致,实验组的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HMGA2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抑制了HMGA2的表达,HMGA2shRNA转染有望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为进一步研究其更多功能打下基础.

    作者:韦丽秀;赖铭裕;陈家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HLA相同的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良——附2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后8h存活率及手术后并发症;W组随机选取20例大鼠8h后处死留取肺肾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Y组手术成功率为73.3%(22/30),8h存活率20%(6/30),G组手术成功率为83.3%(30/36),8h存活率63.9%(23/36),W组手术成功率为98%(147/150),8h存活率83.3%(128/150),死亡原因主要为出血、门静脉狭窄和低温等等.20例W组肺损伤发生率35%(7/20),肾损伤发生率45%(9/20).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缩短无肝期时间、减少损伤和出血,注意保温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改良模型能满足麻醉基础研究中有关器官保护研究的需要.

    作者:罗刚健;赵伟成;朱国松;池信锦;黑子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股动脉药物灌注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 20%[1]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严重糖尿病足(DF)往往形成深且大的溃疡,可达骨质及关节面,传统换药、植皮及皮瓣修复往往不能奏效.而行截肢术后可致残,不仅会给人带来生活上巨大不便,也令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甚至自暴自弃[2].有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结合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能使DF患肢截肢率减少50%以上[3].本研究对35例DF患者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术介入治疗,并同时与传统治疗DF作比较.

    作者:申红霞;林芳;李勇胜;邱建刚;唐振媚;潘玮;高华;曹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预防造影剂所致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 mg/次,每晚一次.大剂量组为40 mg/次,1次/晚.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空腹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 C、α1-MG、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 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Cys C、α1-MG、mALB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冠脉介入术前短期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改善造影剂所致肾损害可能有效.

    作者:宋伟;徐玉顺;林祖进;蔡海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81例患者,采用B-FFE序列定位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与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愈66例(81.5%),显效8例(9.9%),有效4例(4.9%),无效3例(3.7%).总有效率为96.3%,并发症发生率2.5%.该疗效好于采用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患者的情况(P=0.04< 0.05).结论: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常规定位序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石莉莉;张松辉;许自强;赵普学;李俊武;安全;李国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Raf-1蛋白突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目的:将Raf-1蛋白259位丝氨酸(Ser,S)突变成天冬氨酸(Asp,D),构建突变型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及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GE X-4T-1-Raf-1220-268为模板,运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出Raf-1220-268S259D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GST沉降实验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正确,获得模拟磷酸化GST-Raf-1220-268蛋白.GST沉降实验检测到目的蛋白和14-3-3蛋白具有体外特异性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及纯化了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针对Raf-1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小会;高学娟;刘朗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

    目的:对异位妊娠孕囊与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超声特点进行比较,以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异位妊娠(孕囊型)107例和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114例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记录异位妊娠孕囊及黄体囊肿大小、灰阶超声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彩色血流的阻力指数.结果:异位妊娠孕囊平均(1.2±0.5) cm,黄体囊肿平均(2.1±0.7) cm,黄体囊肿有4种类型;有80.37%的异位妊娠孕囊囊壁回声高于卵巢实质回声,而69.30%的黄体囊肿囊壁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实质回声(P<0.01);黄体囊肿组囊壁血流阻力指数较异位妊娠孕囊低(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可通过比较囊壁回声、血流阻力指数等超声资料及结合临床资料相鉴别.

    作者:黄政文;黄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