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石莉莉;张松辉;许自强;赵普学;李俊武;安全;李国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B-FFE, Tn, 伽玛刀,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81例患者,采用B-FFE序列定位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与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愈66例(81.5%),显效8例(9.9%),有效4例(4.9%),无效3例(3.7%).总有效率为96.3%,并发症发生率2.5%.该疗效好于采用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患者的情况(P=0.04< 0.05).结论: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常规定位序列加以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与宫颈Bishop评分在预测临产时间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宫颈Bishop评分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评分预测72 h内临产的成功性.结果:宫颈Bishop评分≥7分者IGFBP-1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7分者49.69%(P<0.001).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IGFBP-1阳性率逐渐升高,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110例72 h内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8例(98.18%),IGFBP-1阴性2例(1.82%),90例>72h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例(11.11%),IGFBP-1阴性80例(88.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01).IGFBP-1预测72h内临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18%、88.89%、91.53%、97.56%,而宫颈Bishop评分是31.82%、93.33%、85.37%、52.83%.结论: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反映宫颈成熟度,可作为预测临产时间的一个客观指标.检测IGFBP-1预测临产时间明显优于宫颈评分,其阳性可预测在72 h内临产.

    作者: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贺笑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另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6周后血压、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9% (3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2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两组治疗前后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沈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17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黄思毅;李末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友病A患者脑外伤的诊治体会

    血友病A (hemophilia,H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VⅢ(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VⅢ:C减少或缺失所致,合并脑外伤者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年来共收治9例HA合并脑外伤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4岁,均有脑外伤病史,脑外伤轻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见表1.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等脑外伤常规治疗,血液内科、检验科、血库配合围手术期治疗,补充FVⅢ是HA重要的止血措施,常用有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作者:尹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Raf-1蛋白突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目的:将Raf-1蛋白259位丝氨酸(Ser,S)突变成天冬氨酸(Asp,D),构建突变型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及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GE X-4T-1-Raf-1220-268为模板,运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出Raf-1220-268S259D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GST沉降实验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正确,获得模拟磷酸化GST-Raf-1220-268蛋白.GST沉降实验检测到目的蛋白和14-3-3蛋白具有体外特异性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及纯化了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针对Raf-1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小会;高学娟;刘朗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渗盐水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减轻脑水肿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是否相关.方法:取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HS)组,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10%HS.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治疗12h组分别用Western Blot、RT-RCR法检测TNF-α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治疗24 h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灶周围TNF-α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脑含水量显著增加,12h亚组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而10%HS组脑含水量较脑梗死组减少,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24 h亚组TNF-α表达升高,而10%HS组较梗死组TNF-α表达下降,各组TNF-α与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共定位表达.结论:10%HS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

    作者:朱高峰;邓医宇;江稳强;曹卫;黄林强;曾红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孕囊与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

    目的:对异位妊娠孕囊与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超声特点进行比较,以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异位妊娠(孕囊型)107例和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114例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记录异位妊娠孕囊及黄体囊肿大小、灰阶超声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彩色血流的阻力指数.结果:异位妊娠孕囊平均(1.2±0.5) cm,黄体囊肿平均(2.1±0.7) cm,黄体囊肿有4种类型;有80.37%的异位妊娠孕囊囊壁回声高于卵巢实质回声,而69.30%的黄体囊肿囊壁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实质回声(P<0.01);黄体囊肿组囊壁血流阻力指数较异位妊娠孕囊低(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可通过比较囊壁回声、血流阻力指数等超声资料及结合临床资料相鉴别.

    作者:黄政文;黄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脾动脉瘤并附壁血栓继发脾梗死1例

    患者女,42岁,间断性左中腹疼痛10d.1个月前左腹部被拳头击伤,伤处皮肤有淤血紫斑.查体:左侧中腹部轻压痛.腹部CT:脾脏体积轻度增大,脾实质腹内侧萎缩有凹陷并见钙化斑,脾脏上部实质内轴位呈类圆形、冠状位条带状密度减低灶,下部实质内轴位条带状、矢状位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底边贴脾包膜.脾门前方见截面约3.0 cm圆形血管影,强化后管腔内密度明显增高.管腔腹侧弧带状低密度影无增强,脾门区血管影增多增粗迂曲.印象:(1)脾门区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3)脾梗死.

    作者:贾朝阳;余凯;李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 vs育龄组(94.8±14.5) 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 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 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 pg/mLv5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痛前期的发生.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米多君及美托洛尔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治疗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POTS患儿随机分入口服生理盐水组、盐酸米多君组(生理盐水口服联合盐酸美多君口服)及美托洛尔组(生理盐水口服联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2个月后比较3组患儿的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美托洛尔组、盐酸米多君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美托洛尔组、盐酸米多君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直立倾斜试验过程中的心率差值、直立心率,美托洛尔组显著优于盐酸米多君组(P<0.05),而盐酸米多君组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 0.05);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托洛尔组、盐酸米多君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盐酸米多君均可显著改善POTS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但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孙微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VDR基因FokⅠ多态性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启动子Fok Ⅰ多态性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03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A组)及100例非前列腺疾病患者(B组)进行Fok Ⅰ位点SNP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A组基因型分布FF:28%(29/103),Ff:31%(32/103),ff:41% (42/103);B组FF:31%(31/100),Ff:35%(35/100),ff:34%(34/100),其中ff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F:44%(90/206),f:56%(116/206);B组为F:49% (97/200),f:51% (103/200),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Fok Ⅰ位点SNP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阮黎;李正明;黄文胜;郑荣根;罗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上海市闵行区体检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搜集闵行区2008-2011年连续3年体检者的13C呼气试验结果,了解近3年Hp在中年人群的流行情况.结果:近6 913例体检者中,3年Hp感染率分别为53.2%、46.8%、46.8%,并且在Hp感染的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均有20% ~ 30%转变.结论:上海闵行地区中年人群的Hp感染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新增的感染人数与Hp消除的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作者:万红宇;刘建生;田怡;张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黄葵胶囊对CKD 3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黄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改变.结果:黄葵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等有改善,hs-CRP、TNF-α、IL-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改善CKD3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延缓CKD进展有利.

    作者:王锋;范亚平;俞燕;吴建华;张义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良——附216例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后8h存活率及手术后并发症;W组随机选取20例大鼠8h后处死留取肺肾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Y组手术成功率为73.3%(22/30),8h存活率20%(6/30),G组手术成功率为83.3%(30/36),8h存活率63.9%(23/36),W组手术成功率为98%(147/150),8h存活率83.3%(128/150),死亡原因主要为出血、门静脉狭窄和低温等等.20例W组肺损伤发生率35%(7/20),肾损伤发生率45%(9/20).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缩短无肝期时间、减少损伤和出血,注意保温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改良模型能满足麻醉基础研究中有关器官保护研究的需要.

    作者:罗刚健;赵伟成;朱国松;池信锦;黑子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蔡兴明;张爱霞;谢强;蒙荣森;董吁钢;伍贵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 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作者:潘志国;耿焱;刘云松;苏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81例患者,采用B-FFE序列定位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与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愈66例(81.5%),显效8例(9.9%),有效4例(4.9%),无效3例(3.7%).总有效率为96.3%,并发症发生率2.5%.该疗效好于采用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患者的情况(P=0.04< 0.05).结论: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常规定位序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石莉莉;张松辉;许自强;赵普学;李俊武;安全;李国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股动脉药物灌注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 20%[1]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严重糖尿病足(DF)往往形成深且大的溃疡,可达骨质及关节面,传统换药、植皮及皮瓣修复往往不能奏效.而行截肢术后可致残,不仅会给人带来生活上巨大不便,也令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甚至自暴自弃[2].有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结合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能使DF患肢截肢率减少50%以上[3].本研究对35例DF患者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术介入治疗,并同时与传统治疗DF作比较.

    作者:申红霞;林芳;李勇胜;邱建刚;唐振媚;潘玮;高华;曹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MYCN-siRNA与NGF联合诱导组、NGF诱导组、siRNA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的增殖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YCN-mRNA和NSE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YCN基因沉默后MYC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沉默后,RT-PCR检测 IMR-32细胞MYCN-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到89%;Western Blot检测IMR-32转染MYCN-siRNA后的第3天MYCN蛋白的表达率达到低,表达率下降至26.6%.在NGF和MYCN-siRNA的共同作用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出现了较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IMR-32细胞NSE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MYCN-siRNA和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使MYCN-mRNA的表达和NSE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

    作者:曾乐祥;邱荣林;伍耀豪;顾焱晖;张杰;周嘉嘉;邓小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t=10 min);B组静注氯化钠溶液2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感觉阻滞平面以及寒战发生率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前(T1)、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T3)和手术完毕(T4)时点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后5 min(T2)时点A组的MAP、HR低于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T5.1±0.8)高于B组(T6.0±0.9)(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其中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中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有良好的辅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作者:王秀;印春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