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贺笑茜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在兔急性肺栓塞(APTE)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模型对照组、外源性IL-4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术毕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外源性IL-4干预组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TNF-α、IL-1β水平下降;(2)高剂量外源性IL-4干预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IL-4通过对APTE后促炎性因子的水平下调,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肺损伤.
作者:姚艳敏;宋巧凤;王希柱;陈润芝;夏英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 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5.9±20.3)个月小于无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47.3±66.3)个月(P<0.001);大血管调转术膈肌麻痹发生率4.8%,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2.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6);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1.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手术年龄(P=0.01)、大血管调转术(P< 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P=0.005)、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P=0.023)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手术年龄、大血管调转术、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丹东;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42岁,间断性左中腹疼痛10d.1个月前左腹部被拳头击伤,伤处皮肤有淤血紫斑.查体:左侧中腹部轻压痛.腹部CT:脾脏体积轻度增大,脾实质腹内侧萎缩有凹陷并见钙化斑,脾脏上部实质内轴位呈类圆形、冠状位条带状密度减低灶,下部实质内轴位条带状、矢状位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底边贴脾包膜.脾门前方见截面约3.0 cm圆形血管影,强化后管腔内密度明显增高.管腔腹侧弧带状低密度影无增强,脾门区血管影增多增粗迂曲.印象:(1)脾门区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3)脾梗死.
作者:贾朝阳;余凯;李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达成一致的诊断意见,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直径≤3 cm)和非小肝癌(直径>3cm)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对于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94.4%、50.0%,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为55.6%、50.0%、90.9%、11.1%;对于非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66.7%、97.2%、33.3%,而MSCT为92.3%、33.3%、94.7%、25.0%.对于小肝癌病灶,ROC曲线下平均面积DWI为0.944,高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0.8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助于提高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虎;秦东京;曹新山;姜兴岳;张升华;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3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观察ATRA对双自杀基因系统治疗乳腺癌旁观者效应的影响;RT-PCR和FCM法检测ATRA作用前后乳腺癌MCF-7细胞内连接蛋白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不同比例混合MCF-7和MCF-7/CDTK细胞在前药作用下细胞存活率ATRA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RT-PCR和FCM分析结果表明,经ATRA处理的MCF-7细胞,其Cx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提高.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ATRA具有明显增强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的作用,细胞内Cx43的表达增强可能是旁观者效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作者:孔恒;陶霖玉;齐柯;周培;杜冀辉;王红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5-氮杂-2 '-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体外作用48 h 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MTS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5-Aza-CdR对CEM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1.0、2.5、5.0μmol/L的5-Aza-CdR处理CEM细胞48 h,对CEM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6%、5.6%、7.5%,5.0 μmol/L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1); 5-Aza-CdR可使CEM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1.0、2.5、5.0μmol/L组细诱导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8%、8.2%、13.8%.结论:5-Aza-CdR能抑制CEM细胞生长,并且可诱导其凋亡.
作者:李玉华;文飞球;陈亦欣;陈俐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ndothelial outgrowth cell,EOC)低温冻存过程中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EOC,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第2代细胞用含0、10、25、50ng/mLVEGF的冻存液冻存,24 h后复苏,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差速贴壁法检测黏附能力.结果:CD34+、KDR+、VE-Cadherin+细胞分别为(61.17±0.44)%、(34.79±6.31)%、(74.64±6.96)%.10ng/mL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无统计学差异,而黏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25 ng/mLVEGF和50ng/mL VEGF组细胞复苏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黏附能力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结论:VEGF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EOC在低温冻存中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吴高俊;林以诺;张艳丽;张怀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 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 mg/m2,一天两次,连续14 d,21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第1天,CF 200 mg/m2,静滴,第1~5天,5-FU 400 mg/m2,静滴,第1~5天,21 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俊斌;曹杰;杨平;张伟健;曾山崎;孙政;张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上颌窦底可利用骨高度≤3 mm,腭侧骨壁小骨宽度>4.5 mm的病例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术前拍摄全景片及锥形束CT,用随机的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分析测量,模拟种植体植入.必要时制作外科模板.局麻下,常规切开翻瓣,经牙槽嵴顶偏腭侧植入种植体,或拔除患牙,即刻腭侧根制备植入种植体.8~12周后,以烤瓷单冠粘结固位完成修复.结果:共216例病例,植入221颗种植体,倾斜角度小3°,大26°.所有病例修复后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1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1颗种植体植入术后上颌窦黏膜破裂致慢性上颌窦炎,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后痊愈.其余种植体随访期间均成功.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腭侧骨量足够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冠修复临床可行;采用骨水平种植体比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更具优势.术前CBCT检查是必需的;其生物力学风险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险峰;黄建生;赵建江;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力月西治疗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镇静效果及作用.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力月西镇静治疗后,有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氧合指数、BNP浓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力月西在左主干病变支架植术入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镇静效果良好,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作者:邹育海;李丹辉;林朴卿;邱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在体外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观察在体外苦参水煎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腹膜透析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管系统建立体外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变化.将苦参水煎液、左氧氟沙星各药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运用连续稀释法计数存活菌菌落数变化.结果:16 g/L的苦参水煎液即可破坏和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其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后,生物被膜内存活菌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苦参水煎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后可破坏已形成的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有更强的抗菌作用.
作者:梁俐;廖蕴华;王成玉;邹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补肾中药或钙剂干预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中药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臼假体周围BMD与肾阳虚证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行全髋术后,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肾阳虚证积分与髋臼周围4区骨密度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肾中药或钙剂的干预下,术后短期内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肾阳虚积分的变化是并不对称的,肾阳虚证轻重程度与骨密度并不存在量的依赖关系,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证型无明显相关.
作者:庞向华;欧兆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隔离和防护、护理、液体管理、出院指导.方法:通过对3例患者周密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预防感染和出血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疾病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感染和出血现象,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3例病患的规范化的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护理水平.
作者:吴丽花;王素云;蒋丽娟;陈华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MYCN-siRNA与NGF联合诱导组、NGF诱导组、siRNA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的增殖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YCN-mRNA和NSE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YCN基因沉默后MYC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沉默后,RT-PCR检测 IMR-32细胞MYCN-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到89%;Western Blot检测IMR-32转染MYCN-siRNA后的第3天MYCN蛋白的表达率达到低,表达率下降至26.6%.在NGF和MYCN-siRNA的共同作用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出现了较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IMR-32细胞NSE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MYCN-siRNA和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使MYCN-mRNA的表达和NSE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
作者:曾乐祥;邱荣林;伍耀豪;顾焱晖;张杰;周嘉嘉;邓小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不同液体的血液稀释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晶体血液稀释组(C)、万汶血液稀释组(D)各3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颅脑外伤模型(每组分为2、6、24、48 h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NSE的浓度,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在24 h时与B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6、48 h时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SE浓度在6、24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4、48 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2、6、24、48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6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万汶血液稀释可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降低血清NSE的浓度,减轻颅脑外伤后脑水肿.
作者:张慧玲;刘俊伟;王均炉;林海;张钧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78例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FS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每次2.5 mg,每两周一次,连用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78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总妊娠率为48.3%(86/178),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72.5%(29/40)、48.3%(28/58)、33.3%(14/42)和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74,P=0.002 5);术后1年内、1~2年和2年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34.3%(61/178)、17.9%(21/117)和4.2%(4/96),术后妊娠率与r-AFS分期有关,术后妊娠率随手术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手术治疗后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黄思毅;李末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异位妊娠孕囊与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超声特点进行比较,以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异位妊娠(孕囊型)107例和早孕时卵巢黄体囊肿114例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记录异位妊娠孕囊及黄体囊肿大小、灰阶超声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彩色血流的阻力指数.结果:异位妊娠孕囊平均(1.2±0.5) cm,黄体囊肿平均(2.1±0.7) cm,黄体囊肿有4种类型;有80.37%的异位妊娠孕囊囊壁回声高于卵巢实质回声,而69.30%的黄体囊肿囊壁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实质回声(P<0.01);黄体囊肿组囊壁血流阻力指数较异位妊娠孕囊低(P<0.05).结论: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可通过比较囊壁回声、血流阻力指数等超声资料及结合临床资料相鉴别.
作者:黄政文;黄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血友病A (hemophilia,H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VⅢ(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VⅢ:C减少或缺失所致,合并脑外伤者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年来共收治9例HA合并脑外伤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4岁,均有脑外伤病史,脑外伤轻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见表1.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等脑外伤常规治疗,血液内科、检验科、血库配合围手术期治疗,补充FVⅢ是HA重要的止血措施,常用有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作者:尹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女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不伴有尿失禁和尿路感染,为体检发现肾积水而就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克文;温海涛;杨剑辉;房居宁;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