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蒋爱丁

关键词:心理干预, 糖尿病, 抑郁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之间在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干预组SDS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消除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MYCN-si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MYCN-siRNA与NGF联合诱导组、NGF诱导组、siRNA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实验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的增殖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YCN-mRNA和NSE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YCN基因沉默后MYC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沉默后,RT-PCR检测 IMR-32细胞MYCN-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到89%;Western Blot检测IMR-32转染MYCN-siRNA后的第3天MYCN蛋白的表达率达到低,表达率下降至26.6%.在NGF和MYCN-siRNA的共同作用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出现了较明显的细胞形态学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IMR-32细胞NSE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MYCN-siRNA和NGF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使MYCN-mRNA的表达和NSE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凋亡.

    作者:曾乐祥;邱荣林;伍耀豪;顾焱晖;张杰;周嘉嘉;邓小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子痫前期患者共4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1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8例;同时随机挑选同期血压正常的晚期正常妊娠妇女20例,同期血压正常的非妊娠育龄妇女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病例血清IP-10水平.结果:(1)正常妊娠组IP-10水平高于育龄组[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 vs育龄组(94.8±14.5) pg/mL,P<0.05];(2)晚发型子痫前期组IP-10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vs正常妊娠组(118.8±29.0) pg/mL,P<0.05];(3)IP-10水平在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度子痫前期组(174.9±29.8) pg/mL vs重度子痫前期组(162.8±27.8) pg/mL,P>0.05];(4)IP-10水平在早发型子痛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早发型子痫前期组(161.0±31.0) pg/mLv5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72.2±27.4) pg/mL,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IP-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有关,从而导致子痛前期的发生.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t=10 min);B组静注氯化钠溶液2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感觉阻滞平面以及寒战发生率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前(T1)、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T3)和手术完毕(T4)时点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后5 min(T2)时点A组的MAP、HR低于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T5.1±0.8)高于B组(T6.0±0.9)(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其中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中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有良好的辅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作者:王秀;印春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105例,142个乳腺结节进行UE和CDFI检查,对比分析UE与CD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69例,共101个结节,恶性36例,共41个结节.UE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30/36),特异性为96.04%(97/101),准确性89.44%(127/142);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8.89%(32/36),特异性为93.07%(94/101),准确性88.73%(126/142);CDFI联合UE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97.22%(35/36),特异性为96.04% (97/101),准确性95.07%(135/142).结论:CDFI联合UE可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温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另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6周后血压、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9% (3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2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两组治疗前后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沈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绝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设立两组进行研究,收集绝经后AMI患者12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按照实验方法执行,分析两组并发CIN的发生率、CIN对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的影响,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两组患者的差别.结果:干预组CIN发生率要比实验对照组低(P<0.01),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及术前健康教育,监测血压、血糖、尿量,观察血肌酐的变化,术前后应用水化治疗,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等,加强对CIN的预防与护理能减少CIN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

    作者:罗燕华;陈少敏;肖丹;蔡志雄;陈平;洪蝶玟;朱稚丹;倪楚民;马贵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友病A患者脑外伤的诊治体会

    血友病A (hemophilia,H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VⅢ(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VⅢ:C减少或缺失所致,合并脑外伤者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年来共收治9例HA合并脑外伤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4岁,均有脑外伤病史,脑外伤轻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见表1.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等脑外伤常规治疗,血液内科、检验科、血库配合围手术期治疗,补充FVⅢ是HA重要的止血措施,常用有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作者:尹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 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作者:潘志国;耿焱;刘云松;苏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补肾中药或钙剂干预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中药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臼假体周围BMD与肾阳虚证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行全髋术后,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肾阳虚证积分与髋臼周围4区骨密度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肾中药或钙剂的干预下,术后短期内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肾阳虚积分的变化是并不对称的,肾阳虚证轻重程度与骨密度并不存在量的依赖关系,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证型无明显相关.

    作者:庞向华;欧兆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改变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 (NLVH)组.比较LVH组和NLVH组TpTe间期、TpTec、QT间期、QTc、QRS时限、LVMI、LVD、IVS、LVPW的改变及EH左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改变的特点.结果:(1) LVH组较NLVH组TpTe间期、TpTec、QTc、QRS时限延长(P< 0.05 ~ 0.01),LVMI、LVD、IVS、LVPW增大(P<0.01),QT间期延长,但差别不显著(P> 0.05);(2) TpTe间期值在不同左室构型间的改变为:离心型肥厚>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组,后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TpTe间期可作为检测EH患者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害及预测心脏事件的新指标.

    作者:房莉;张建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1例

    患者女,16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局限性包块,边界清楚,位置深在,不活动,压痛,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尿、胰淀粉酶均正常.腹部B超:左上腹脾内侧、左肾前方可探及一直径约为7.0 cm大小的不均匀回声.超声提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腹部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见一大小约为6.0 cm×7.0 cm×8.0 cm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实质区CT值38 Hu(图1),病灶上方见不规则斑点状钙化影,CT增强扫描见肿块实质区中度强化,其CT值64 Hu(图2),延迟增强见肿瘤实质部分CT值为82Hu.CT诊断:胰腺体尾部良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可能性大.

    作者:李哲;杜萍;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MMP-1,-9)的表达,评价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恶性及漏出性胸腔积液中MMP-1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MMP-1、MMP-9浓度在结核性胸液和恶性胸液中均明显高于漏出液(P<0.05);在结核性胸液又较恶性胸液更高(P<0.05).结核性和恶性胸液的MMP-9表达与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总数、单叶核细胞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核性胸液MMP-9与腺苷脱氨酶正相关(P<0.05).结论:MMP-1和MMP-9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对良恶性胸液的诊断和鉴别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红;李丹;刘维佳;叶贤伟;万自芬;张湘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2)对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n=22)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噻托溴铵.观察两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 George'8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大肺活(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可以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并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小.

    作者:饶理强;蔡博;肖坚怀;彭伟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窦区为研究区,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骨分隔所在轴面及矢状切面,观察上颌窦骨中隔的发生情况、位置,并使用随机自带专用测量软件测量每个中隔的高度.结果: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发生率为9.50%,以骨分隔总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1.54%,以患者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5.38%.缺牙样本与不缺牙样本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前、中、后部出现骨分隔的比例分别占:25.49%、66.67%、7.8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值(6.50±2.82) mm.结论: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较其他人种低,骨分隔常见于上颌窦中部.

    作者:刘天涛;黄建生;王险峰;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失语1例

    患者女,25岁,学生.主因腮腺肿大伴发热3d,意识障碍4h,呕吐1次于2011年8月21日21:30入院.患者入院前3d出现双侧腮腺肿大疼痛,伴发热,体温高39℃,热峰数次,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当地诊所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输液治疗(用药不详),应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下降,时有反复.入院前9h患者自觉四肢有麻木感,于县医院就诊,治疗过程中出现语言混乱、躁动,约20min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有反应,不能言语,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及高糖10 mL、安定注射液10 mg肌注,急转我院,途中症状无好转,呼吸平稳,呕吐1次.既往体健,疫苗接种史不详.

    作者:李春敬;陈大为;陈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 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 mg/m2,一天两次,连续14 d,21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第1天,CF 200 mg/m2,静滴,第1~5天,5-FU 400 mg/m2,静滴,第1~5天,21 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俊斌;曹杰;杨平;张伟健;曾山崎;孙政;张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白介素-4在兔急性肺栓塞并肺损伤的保护机制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在兔急性肺栓塞(APTE)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模型对照组、外源性IL-4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术毕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外源性IL-4干预组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TNF-α、IL-1β水平下降;(2)高剂量外源性IL-4干预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IL-4通过对APTE后促炎性因子的水平下调,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肺损伤.

    作者:姚艳敏;宋巧凤;王希柱;陈润芝;夏英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探讨77例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7例SUI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21例同时行半卧位和站立位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测定.结果:77例中不稳定膀胱者7例(9.1%).61例(79.2 %)ALPP测定见有漏尿:其中56例半卧位测定有35例(62.5%)见有漏尿;42例站立位测定有36例(85.7%)见有漏尿;半卧位无漏尿,改为站立位见漏尿的有8例.大尿流率为(31.4±11.3)(16.3 ~ 70.1) mL/s、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为(16±8)(2 ~ 37) cmH2O.33例手术,随访21例,16例无尿失禁复发,5例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SU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站立位ALPP测定能提高检查准确性.

    作者:古维灿;王怀鹏;刘莉娟;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股动脉药物灌注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 20%[1]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严重糖尿病足(DF)往往形成深且大的溃疡,可达骨质及关节面,传统换药、植皮及皮瓣修复往往不能奏效.而行截肢术后可致残,不仅会给人带来生活上巨大不便,也令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甚至自暴自弃[2].有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结合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能使DF患肢截肢率减少50%以上[3].本研究对35例DF患者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术介入治疗,并同时与传统治疗DF作比较.

    作者:申红霞;林芳;李勇胜;邱建刚;唐振媚;潘玮;高华;曹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

    心肌梗死后存在交感神经重构及再生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与这种交感神经重构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炎症反应,受损心肌及其他炎症细胞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研究证实它们促进交感神经重构.本文从炎症角度对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作一初步综述,并分析药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希望对药物干预神经重构提供一个新思路.

    作者:余涛;李京波;魏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