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莉;张建义
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t=10 min);B组静注氯化钠溶液2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感觉阻滞平面以及寒战发生率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前(T1)、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T3)和手术完毕(T4)时点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后5 min(T2)时点A组的MAP、HR低于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T5.1±0.8)高于B组(T6.0±0.9)(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其中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中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有良好的辅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作者:王秀;印春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之间在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干预组SDS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消除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爱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探讨黄葵胶囊对CKD 3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黄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改变.结果:黄葵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常规治疗组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等有改善,hs-CRP、TNF-α、IL-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改善CKD3期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延缓CKD进展有利.
作者:王锋;范亚平;俞燕;吴建华;张义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达成一致的诊断意见,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直径≤3 cm)和非小肝癌(直径>3cm)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对于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94.4%、50.0%,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为55.6%、50.0%、90.9%、11.1%;对于非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66.7%、97.2%、33.3%,而MSCT为92.3%、33.3%、94.7%、25.0%.对于小肝癌病灶,ROC曲线下平均面积DWI为0.944,高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0.8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助于提高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虎;秦东京;曹新山;姜兴岳;张升华;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7例SUI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21例同时行半卧位和站立位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测定.结果:77例中不稳定膀胱者7例(9.1%).61例(79.2 %)ALPP测定见有漏尿:其中56例半卧位测定有35例(62.5%)见有漏尿;42例站立位测定有36例(85.7%)见有漏尿;半卧位无漏尿,改为站立位见漏尿的有8例.大尿流率为(31.4±11.3)(16.3 ~ 70.1) mL/s、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为(16±8)(2 ~ 37) cmH2O.33例手术,随访21例,16例无尿失禁复发,5例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SU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站立位ALPP测定能提高检查准确性.
作者:古维灿;王怀鹏;刘莉娟;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2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另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6周后血压、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9% (37/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29/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两组治疗前后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沈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胱抑素C (Cys 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评价Cys C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无创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将71例AMI患者分为Gensini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同期住院41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Cys 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Cys C降低,LDL值增高(P<0.05).Gensini评分重度组Cys C水平较轻度组降低(P=0.041),重度组较中度组以及中度组较轻度组Cys C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Cys C与Gensini评分呈较弱的负相关(r=-0.347,P=0.038),与SCr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 C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Cys C水平下降.
作者:刘震;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对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30例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22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8例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颅咽管瘤组织微血管内皮形态不规则,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出现囊泡化和“开窗”现象,微血管基底膜不完整.VEGF免疫电镜显示颅咽管瘤金标VEGF颗粒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经定量分析发现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23.18±6.84)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12.75±5.3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颅咽管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颅咽管瘤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可分泌VEGF参与血管通透性增加,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VEGF蛋白表达差异性可能与其不同的肿瘤细胞增殖性和组织炎症有关.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黄广龙;何黎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力月西治疗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镇静效果及作用.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力月西镇静治疗后,有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氧合指数、BNP浓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力月西在左主干病变支架植术入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镇静效果良好,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作者:邹育海;李丹辉;林朴卿;邱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隔离和防护、护理、液体管理、出院指导.方法:通过对3例患者周密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预防感染和出血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疾病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感染和出血现象,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3例病患的规范化的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护理水平.
作者:吴丽花;王素云;蒋丽娟;陈华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好发于外阴或肛门,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淋病,位居性病第2位[1],而发生于尿道内的尖锐湿疣,因位置特殊,治疗上极为棘手,极易复发,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46例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采用钬激光电灼加干扰素皮下注射,效果较明显,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远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9(MMP-1,-9)的表达,评价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恶性及漏出性胸腔积液中MMP-1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MMP-1、MMP-9浓度在结核性胸液和恶性胸液中均明显高于漏出液(P<0.05);在结核性胸液又较恶性胸液更高(P<0.05).结核性和恶性胸液的MMP-9表达与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总数、单叶核细胞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核性胸液MMP-9与腺苷脱氨酶正相关(P<0.05).结论:MMP-1和MMP-9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对良恶性胸液的诊断和鉴别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红;李丹;刘维佳;叶贤伟;万自芬;张湘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血友病A (hemophilia,HA)是血浆中凝血因子VⅢ(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VⅢ:C减少或缺失所致,合并脑外伤者病情更危重.我院1995年来共收治9例HA合并脑外伤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36岁,平均24岁,均有脑外伤病史,脑外伤轻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见表1.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血、脱水等脑外伤常规治疗,血液内科、检验科、血库配合围手术期治疗,补充FVⅢ是HA重要的止血措施,常用有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作者:尹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搜集闵行区2008-2011年连续3年体检者的13C呼气试验结果,了解近3年Hp在中年人群的流行情况.结果:近6 913例体检者中,3年Hp感染率分别为53.2%、46.8%、46.8%,并且在Hp感染的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均有20% ~ 30%转变.结论:上海闵行地区中年人群的Hp感染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新增的感染人数与Hp消除的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作者:万红宇;刘建生;田怡;张文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观评价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吡柔比星组41例,平均随访18.8个月,7例(17.1%)复发,丝裂霉素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10例(21.7%)复发.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风险比较Hazard Ratio(HR)=0.71(95%CI:0.27~ 1.84,P=0.48);吡柔比星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1.5%(17/41),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膀丝裂霉素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7/46),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无差异.
作者: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女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不伴有尿失禁和尿路感染,为体检发现肾积水而就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克文;温海涛;杨剑辉;房居宁;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与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是否相关.方法:取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组、10%高渗盐水(Hypertonic saline HS)组,MCAO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10%HS.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脑含水量;治疗12h组分别用Western Blot、RT-RCR法检测TNF-α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治疗24 h组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灶周围TNF-α与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脑含水量显著增加,12h亚组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而10%HS组脑含水量较脑梗死组减少,TNF-α蛋白以及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24 h亚组TNF-α表达升高,而10%HS组较梗死组TNF-α表达下降,各组TNF-α与小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共定位表达.结论:10%HS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水肿.
作者:朱高峰;邓医宇;江稳强;曹卫;黄林强;曾红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夹板固定配合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为该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和对照组(外固定支架)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了解骨折对位、骨连接程度,并在3个月时拍摄X线片上做Lidstrom分级,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部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统计全程数据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Lidstrom分级比较无差异.改良Green和O'Brien腕部临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外固定支架能很好地解决骨折的早期固定问题,在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夹板固定则解决患肢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者配合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方耀忠;陈顺贤;赖智民;翁天才;许小志;纪木强;何婉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42岁,间断性左中腹疼痛10d.1个月前左腹部被拳头击伤,伤处皮肤有淤血紫斑.查体:左侧中腹部轻压痛.腹部CT:脾脏体积轻度增大,脾实质腹内侧萎缩有凹陷并见钙化斑,脾脏上部实质内轴位呈类圆形、冠状位条带状密度减低灶,下部实质内轴位条带状、矢状位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底边贴脾包膜.脾门前方见截面约3.0 cm圆形血管影,强化后管腔内密度明显增高.管腔腹侧弧带状低密度影无增强,脾门区血管影增多增粗迂曲.印象:(1)脾门区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3)脾梗死.
作者:贾朝阳;余凯;李昊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