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政文;黄惠芳
目的:了解胱抑素C (Cys 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评价Cys C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无创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将71例AMI患者分为Gensini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选取同期住院41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血Cys 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Cys C降低,LDL值增高(P<0.05).Gensini评分重度组Cys C水平较轻度组降低(P=0.041),重度组较中度组以及中度组较轻度组Cys C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Cys C与Gensini评分呈较弱的负相关(r=-0.347,P=0.038),与SCr呈较弱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 C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Cys C水平下降.
作者:刘震;陈平安;李韶南;雷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PBMC中HBV DNA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7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7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于治疗的0、4、12、24、48周时分别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及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初始治疗前患者PBMC中HBV DNA阳性率为78.4%,随治疗疗程的延长血清及PBMC中HBV DNA阳性率降低.治疗组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阴性的患者治疗48周时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于初始治疗时PBMC中HBV DNA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血清及PBMC中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MC中HBV DNA阴转对预测HBeAg血清转换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永;魏仁东;强中强;史昌河;辛永宁;宣世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B-FFE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伽玛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81例患者,采用B-FFE序列定位行伽玛刀治疗.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与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愈66例(81.5%),显效8例(9.9%),有效4例(4.9%),无效3例(3.7%).总有效率为96.3%,并发症发生率2.5%.该疗效好于采用3D-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患者的情况(P=0.04< 0.05).结论: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TN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常规定位序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石莉莉;张松辉;许自强;赵普学;李俊武;安全;李国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作者: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将HMGA2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胃癌细胞MKN45,检测其HMGA2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组(未转染的胃癌细胞)、实验组(转染HMGA2shRNA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错义序列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A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MGA2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A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的变化相一致,实验组的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HMGA2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抑制了HMGA2的表达,HMGA2shRNA转染有望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为进一步研究其更多功能打下基础.
作者:韦丽秀;赖铭裕;陈家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ndothelial outgrowth cell,EOC)低温冻存过程中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培养扩增EOC,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第2代细胞用含0、10、25、50ng/mLVEGF的冻存液冻存,24 h后复苏,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差速贴壁法检测黏附能力.结果:CD34+、KDR+、VE-Cadherin+细胞分别为(61.17±0.44)%、(34.79±6.31)%、(74.64±6.96)%.10ng/mL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能力无统计学差异,而黏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25 ng/mLVEGF和50ng/mL VEGF组细胞复苏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黏附能力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结论:VEGF能够不同程度地保护EOC在低温冻存中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吴高俊;林以诺;张艳丽;张怀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重症中暑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40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异,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52.9±10.8)%,比存活组(73.7±11.0)%明显减少(P< 0.001).CD14+/HLA-DR表达率对死亡判断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7,在佳诊断界点为54.8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0%.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判断重症中暑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54.83%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警指标.
作者:潘志国;耿焱;刘云松;苏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不同液体的血液稀释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模型组(B)、晶体血液稀释组(C)、万汶血液稀释组(D)各32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颅脑外伤模型(每组分为2、6、24、48 h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NSE的浓度,伊文氏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在24 h时与B和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6、48 h时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SE浓度在6、24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24、48 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EB含量在2、6、24、48 h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6h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万汶血液稀释可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一步降低血清NSE的浓度,减轻颅脑外伤后脑水肿.
作者:张慧玲;刘俊伟;王均炉;林海;张钧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105例,142个乳腺结节进行UE和CDFI检查,对比分析UE与CD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69例,共101个结节,恶性36例,共41个结节.UE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30/36),特异性为96.04%(97/101),准确性89.44%(127/142);CD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8.89%(32/36),特异性为93.07%(94/101),准确性88.73%(126/142);CDFI联合UE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97.22%(35/36),特异性为96.04% (97/101),准确性95.07%(135/142).结论:CDFI联合UE可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温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隔离和防护、护理、液体管理、出院指导.方法:通过对3例患者周密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和预防感染和出血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疾病的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及感染和出血现象,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3例病患的规范化的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护理水平.
作者:吴丽花;王素云;蒋丽娟;陈华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二孔法及三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优缺点,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二孔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二孔法组)75例和三孔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三孔法组)8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治愈率等进行比较.其中二孔法不分离睾丸动脉,对精索血管集束结扎;三孔法分离睾丸动脉后结扎精索内静脉.结果: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二孔法组较三孔法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 4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及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二孔法较传统三孔法少一个切口,术后遗留瘢痕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更具有优势,是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中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忠;朱汝健;陈安屏;汪官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16岁.左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局限性包块,边界清楚,位置深在,不活动,压痛,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尿、胰淀粉酶均正常.腹部B超:左上腹脾内侧、左肾前方可探及一直径约为7.0 cm大小的不均匀回声.超声提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腹部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见一大小约为6.0 cm×7.0 cm×8.0 cm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实质区CT值38 Hu(图1),病灶上方见不规则斑点状钙化影,CT增强扫描见肿块实质区中度强化,其CT值64 Hu(图2),延迟增强见肿瘤实质部分CT值为82Hu.CT诊断:胰腺体尾部良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可能性大.
作者:李哲;杜萍;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低于70 mmH2O可以确诊.MRI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笔者收集2009年6至2010年9月间经临床证实并行MRI检查的病例13例,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作者:黄丹江;郏鹏;郑海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夜间睡眠呼吸特点.方法:对90例癫痫患者(试验组)及4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SG)记录.结果:90例癫痫患者中达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诊断标准的为24例(26.67%),轻度17例(70.83%),中度4例(16.67%),重度3例(12.5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Wake期低SPO2、REM期低SPO2、REM期高SPO2、Sleep期低SPO2、Total SPO2、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和呼吸暂停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夜间较正常人更易发生低氧及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
作者:李桂花;张震中;梁文宝;林小静;徐江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女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不伴有尿失禁和尿路感染,为体检发现肾积水而就诊,报告如下.
作者:周克文;温海涛;杨剑辉;房居宁;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清TIMP-1水平,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进一步降低,终末应答组回升治疗前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及治疗结束时,无应答组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在治疗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随着病毒复制的受抑,血清TIMP-1水平也可得到改善;血清TIMP-1水平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出现应答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黄雷湘;章必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糖尿病患者中有15% ~ 20%[1]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严重糖尿病足(DF)往往形成深且大的溃疡,可达骨质及关节面,传统换药、植皮及皮瓣修复往往不能奏效.而行截肢术后可致残,不仅会给人带来生活上巨大不便,也令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甚至自暴自弃[2].有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结合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能使DF患肢截肢率减少50%以上[3].本研究对35例DF患者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术介入治疗,并同时与传统治疗DF作比较.
作者:申红霞;林芳;李勇胜;邱建刚;唐振媚;潘玮;高华;曹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宫颈Bishop评分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评分预测72 h内临产的成功性.结果:宫颈Bishop评分≥7分者IGFBP-1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7分者49.69%(P<0.001).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IGFBP-1阳性率逐渐升高,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110例72 h内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8例(98.18%),IGFBP-1阴性2例(1.82%),90例>72h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例(11.11%),IGFBP-1阴性80例(88.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01).IGFBP-1预测72h内临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18%、88.89%、91.53%、97.56%,而宫颈Bishop评分是31.82%、93.33%、85.37%、52.83%.结论: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反映宫颈成熟度,可作为预测临产时间的一个客观指标.检测IGFBP-1预测临产时间明显优于宫颈评分,其阳性可预测在72 h内临产.
作者: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贺笑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7例SUI行系统的尿动力学检查,21例同时行半卧位和站立位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测定.结果:77例中不稳定膀胱者7例(9.1%).61例(79.2 %)ALPP测定见有漏尿:其中56例半卧位测定有35例(62.5%)见有漏尿;42例站立位测定有36例(85.7%)见有漏尿;半卧位无漏尿,改为站立位见漏尿的有8例.大尿流率为(31.4±11.3)(16.3 ~ 70.1) mL/s、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为(16±8)(2 ~ 37) cmH2O.33例手术,随访21例,16例无尿失禁复发,5例改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SU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手术有指导意义,站立位ALPP测定能提高检查准确性.
作者:古维灿;王怀鹏;刘莉娟;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并发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 017例,诊断膈肌麻痹51例,发生率为0.73%,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5.9±20.3)个月小于无合并膈肌麻痹患者的手术年龄(47.3±66.3)个月(P<0.001);大血管调转术膈肌麻痹发生率4.8%,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2.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06);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膈肌麻痹发生率1.6%,高于其他术式的发生率(P=0.04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手术年龄(P=0.01)、大血管调转术(P< 0.001)、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P=0.005)、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P=0.023)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手术年龄、大血管调转术、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为膈肌麻痹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丹东;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