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误诊为眩晕症的小脑半球出血1例

徐军

关键词:
摘要: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活动时出现眩晕、呕吐,站立不稳14天入院,发病后在外院按高血压、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13天,病情无好转,查体:血压23/13kPa,意识清,语言清,眼底呈动脉硬化改变,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眼向左侧视时可见水平性眼震,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手指鼻试验阳性,Romberg征(+),感觉系统正常,无锥体束征,血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检查正常.EKG示:左心室肥厚.EEG示:广泛轻度异常.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药物防治的大型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早期防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卫生经济学效益,而降糖治疗与降压治疗是目前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强化降糖、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昕;刘超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观察前列腺被膜上动脉和前列腺被膜下动脉以及结节的异常血流信号,旨在探索经直肠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以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14例前列腺癌患者和7名正常人的前列腺被膜上、下动脉进行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组的流速高于正常组.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精度.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氩等离子束凝固治疗疣状胃炎200例报告

    氩等离子束凝固(APC)是1991年被德国Grund等首先引入内镜领域的.APC术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已经被消化界接受并应用.2002年1月我科引进一台APC 300(氩气刀)并取代内镜激光、微波、高频电、热极(HP)治疗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

    作者:李宏伟;刘全利;陈伟斌;鲁英姬;王春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242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建立一套牙周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2年4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病病人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灭滴灵抗菌、口腔洁治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观察期为1年,按照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并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中医分型辨证施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为验证更为科学、规范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丘伟平;韩云;姚燕华;林岚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两种造影剂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在许多女性不孕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占25%~50%.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手术创伤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可致输卵管近端、远端和输卵管内膜及周围的损伤与粘连.近年随着性传播疾病、宫内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多,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

    作者:吴坚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结果 13例患者在3周内病情均控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西医和中医治疗该病各有其特点,两者结合各发挥其优势.中西医结合对预防OHSS发生的前景明确.

    作者:马兰;苏莹;张素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乳岩证治考

    乳岩是一类乳房内生硬结,初期不痛不热,随着硬结渐渐变大,肿痛剧烈甚至溃烂出血、致人死亡的病症.主要是因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气机淤滞,气血亏虚而成.治疗上内服汤药及外用药物相结合,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消坚散结,温阳补血等.

    作者:林晓明;戴燕;徐凯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中国南方汉人IDUA基因KpnⅠ和D4S111两位点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人IDUA基因KpnⅠ和D4S111两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传递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和Amp-FLP技术,对16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南方汉人的324条染色体和5个家系16位成员的32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于KpnⅠ位点,其等位基因A1(450bp)频率为0.17,等位基因A2(390bp+60bp)频率为0.83,杂合率为29%.对于D4S111位点,在162例无关个体中发现5个等位基因片段和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510~830bp,基因频率分布在0.0062~0.3580之间,PIC为0.6733,杂合性为0.7840.结论中国南方汉人IDUA基因中KpnⅠ和D4S111两位点都具有高度多态性,其中KpnⅠ位点与国外的差异无显著性,而D4S111位点与国外高加索群体的则差异显著,其等位基因在世代中的传递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作者:郭奕斌;潘敬新;光炜;林群娣;胡彬;曾瑞萍;杜传书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约80%的患者发生在卵巢组织,常导致不孕.为了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葛丽霞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150例临床观察

    笔者运用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1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0例偏头痛均选自1998~2003年的门诊病例,男62例,女88例;年龄小13岁,大78岁;病程短3天,长20年,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痛,颞筋区的疼痛尤为剧烈,严重者头若紧箍,痛不可忍,烦躁不安,可伴头晕、颈僵等.

    作者:李焕林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团职工口腔卫生调查分析

    成年人的口腔卫生行为方式具有极大的可塑性[1],了解成年人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习惯并开展相应、积极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减少口腔疾患还能让社会和自己受益和得到保健.

    作者:曹静;王进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单向释药口腔溃疡贴片的研制

    目的研制治疗口腔溃疡的醋酸地塞米松(DA)双层缓释贴片剂.方法将醋酸地塞米松、卡波普、糊精、硬脂酸镁、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黄色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P)等经一定工艺,形成由可溶性粘附性高分子材料及不溶性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新颖双层粘贴片,并作含量测定及缓释透粘膜实验.结果可溶性高分子组成的含药粘贴层粘贴性能好,能延缓DA在口腔内的溶解,延长DA的作用时间,吸收效果好,剂量低,不良反应少.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可使药物在口腔内缓慢溶解,减少苦味,防止不适感,增加作用时间,提高疗效.结论 DA双层缓释贴片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药物醋酸地塞米松的新剂型.

    作者:马晓蓬;刘国勤;宋培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淤胆型肝炎68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淤胆型肝炎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68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门诊40例,住院2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大58岁,小12岁,平均年龄34.19岁;病程长2年,短15天.

    作者:刘文坚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复发性多软骨炎误诊哮喘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咳嗽,气憋10年,加重1个月伴耳廓塌陷入院.查体:R 24次/min.耳廓塌陷,口唇轻度紫绀,吸气时气管塌陷.胸廓无畸形,三凹征阳性,双肺散在干、湿罗音.因病人10年间病情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诊断哮喘,予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及间断激素治疗无效,结合病人体征,入院后行如下检查,结果:血WBC 1.2×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31.血沉46mm/h.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类风湿因子(RF)、补体正常.

    作者:李冰;吴晓葵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对230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LCAF)和常规放疗组(CF),统计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放射毒副反应.结果 1、2、3年局部控制率,CF组分别为38.5%、27.4%、20.5%;LCAF组分别为68.5%、60.8%、4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生存率,CF组分别为40.8%、25.6%、18.0%;LCAF组分别为72.5%、50.8%、41.2%.二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射毒副反应:LCAF组Ⅲ度放射性食管炎多于CF组,反应高峰在疗程第5~6周,二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LCAF方案放射治疗食管癌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方面显著高于CF组.而放射毒性反应无明显提高,故LCAF可以作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优选方案之一.肿瘤细胞在受照射后加速再增殖,细胞周期再分布,加上乏氧细胞再氧合使肿瘤细胞集群对放射治疗再敏感化,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治疗增益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作者:李前文;杜云翔;闻旭阳;韦淑贞;王正军;周后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血塞通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我国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见病,病变主要累及颈椎骨,椎间盘和周围韧带及纤维结构,伴有较明显的脊神经根和脊髓病变而导致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中较多见的一种,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椎动脉痉挛或硬化、椎动脉被周围组织挤压等,使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引起脑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

    作者:胡英;张波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钙粘附素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素(E-CD)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12例鼻咽癌中E-CD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33例,阴性表达50例;而20例正常鼻咽粘膜E-CD阳性表达18例,弱阳性表达2例(P<0.0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5/8,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24/95,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P<0.025).结论鼻咽癌细胞E-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失去E-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减低或丧失,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韩影;刁文卓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单纯膀胱肿瘤切除术,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给予预防性正规膀胱灌注化疗1~2年,定期复查膀胱镜,平均随访4年,均未复发或发生膀胱恶性肿瘤.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罕见的泌尿系良性肿瘤,确诊依靠仔细的术后病理检查.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手术可治愈,复发率低,预后佳,如能明确诊断,术后频繁、长期的随访并非必要.

    作者:张凯;潘曙光;范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SARS对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防范机制的几点启示

    目前,SARS防治工作又到了关键时刻,各级政府给予非典防治以高度关注.SARS作为一个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

    作者:王猷金;刘莹;党勃;乔正福;苗中水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新生儿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此两种病均可造成脑干听神经中枢不同程度损害.

    作者:郭青云;上官明;莫仲娟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