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分析

古伟文;连蔚;邓小玲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三苯氧胺, 安宫黄体酮
摘要:目的探讨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对症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方法回顾分析23例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第一疗程第一周期对症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已达95.65%.结论周期性三苯氧胺和孕激素合并用药可短期内明显缓解子宫腺肌病的剧烈痛经症状,有助于年龄较大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保守治疗过渡到绝经期,减少以子宫腺肌病为指征的子宫切除术.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交流理论在神经科护患沟通中的运用

    按照Ruesch理论,交流是指个人用以影响他人所从事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模式.

    作者:胡桂玲;夏远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中医药在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胰腺炎(SAP)是普通外科急腹症中危重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

    作者:王玉波;薛晓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微量注射泵在心内直视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5月以来共开展心内直视手术24例,ICU担负着术后病人的监护工作.

    作者:李惜华;徐月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回族,干部.

    作者:薛宝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锥颅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分析

    在西安急救中心出诊的院前急救患者中,脑出血约占10%,一年四季均高发.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作者:王文辉;王超慧;邹向阳;陈亚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46例分析

    肱骨髁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损伤严重,治疗困难,保守通常难以达到满意复位和有效的固定,不能够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昭;刘秉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绝大多数的基本理论、药物作用的原理均来自实验,并不断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作者:蒋小红;睢凤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咪唑斯汀治疗80例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近期疗效观察

    咪唑斯汀(mizolastine,皿治林)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选择性阻断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具有抗过敏性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者:徐晓芃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阿米替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晚癌疼痛的观察

    目的探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中、重度癌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对69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癌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过程中,当NRS≥4时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初始剂量为12.5mg/25mg,期间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通过护理干预不良反应.结果 69例均达到完全/明显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嗜睡、便秘、多语、排尿困难,均为轻、中度,通过护理干预可减轻不良反应.结论阿米替林能加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安全,通过护理干预可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叶久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生儿脐部肉芽肿门诊治疗体会

    新生儿期脐部感染,尤其是脐部慢性感染-脐肉芽肿,在新生儿门诊较常见.

    作者:杨并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7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40例,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止血起效时间、止血有效率、输血量、再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98.86±24.67)min和(360.12±156.25)min,24h内止血有效率分别为65%和38%;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65±65)ml和(596±75)ml;再出血率分别为16.1%和39.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和35%.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是内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物.

    作者:杨劲松;王丽楠;杨海松;李冰;刘晓冬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宁泌泰与复方新诺明联合应用治疗尿道感染

    近1年来,我们联合应用宁泌泰与复方新诺明治疗尿道感染129例,两药联合应用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以晕厥、顽固呃逆为先兆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持续呃逆15天,间断反酸、烧心于2003年6月3日入院.

    作者:岑强;潘国忠;杨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分析

    目的探讨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对症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方法回顾分析23例周期性三苯氧胺合并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第一疗程第一周期对症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已达95.65%.结论周期性三苯氧胺和孕激素合并用药可短期内明显缓解子宫腺肌病的剧烈痛经症状,有助于年龄较大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保守治疗过渡到绝经期,减少以子宫腺肌病为指征的子宫切除术.

    作者:古伟文;连蔚;邓小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术中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入皮下埋藏式药盒,进行经泵内反复给药灌注化疗、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Ⅱ期手术切除6例.生存期:0.5~1.0年7例,1.0~2.0年11例,2.0年以上10例(其中4例为Ⅱ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病人),全组28例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置泵区感染、泵脱出、腹腔出血、截瘫、导管堵塞等任何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反复灌注化疗、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突出,拓宽了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

    作者:全绪威;粱邦强;陈汝福;王捷;王三贵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效果.方法针对带状疱疹的护理问题,运用抽疱液、疱疹Ⅰ号外敷、针灸、理疗等方法,加强皮肤护理,使病人减轻痛苦,缩短疗程.结果皮疹结痂快,感染少,疼痛减轻或消失.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颈浅丛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颈浅丛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颈浅丛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曹慧茹;王冬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专科医生都应该知道治疗糖尿病需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人的自我监测.

    作者:赵银玲;柳沙利;刘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髌骨开放性骨折12例报告

    髌骨开放性骨折较少见,近年来随着高能量运动损伤出现而逐渐增多,笔者自1999年9月~2002年9月共收治12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业;李长德;乔晓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微波综合治疗尖锐湿疣137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为常见的性病,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少有令人满意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作者:仲春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