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治疗的对照研究

段卫东;刘铁榜;金冬;杨洪;舒明跃;杨孔军;邱友胜;周志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 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方法:6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按照其是否参与“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分为康复组304例和对照组306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外,同时参与集体家庭干预、社交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病情、精神症状、自知力、疗效和社会功能评估,两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康复组病情明显好于对照组(x2=12.307,P<0.05);康复组的精神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自知力比较,康复组自知力明显好于对照组(x2=12.992,P< 0.01);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x2=12.975,P<0.05).康复组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完全或部分胜任工作或承担全部家务的人比对照组多,而丧失工作能力或承担家务的人明显少于对照组(x2=14.253,P<0.05).康复组残疾功能评定量表Ⅱ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495,P< 0.01).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控制精神症状、帮助恢复自知力和改善其社会功能,有助于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曲松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评价.方法:将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成人案例65例随机分为两组:36例为对照组即单用头孢曲松静脉点滴抗炎治疗组;29例为实验组即应用头孢曲松静脉点滴抗炎治疗,3d后加用利奈唑胺静脉点滴治疗组.选取体温恢复正常天数,外周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1周后复查腰穿,脑脊液恢复正常例数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约3.1d,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缩短约3.3 d,两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复查腰穿,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正常例数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曲松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曲松治疗疗效.

    作者:贾冬;李铁刚;赵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胆管合流异常l例

    患者女,33岁,G3P2孕39+5周,剖宫产术后l天起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有发热,体温高39℃,无畏寒、寒战,无肛门排气、排便,查体:血压11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啰音,心率86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右腹稍紧,右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卫,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扣痛,肠鸣音未及,双下肢不肿.查血淀粉酶347 U/L,尿淀粉酶10 506 U/L;血常规:白细胞22.0×109/L,血红蛋白106 g/L,C反应蛋白> 160 mg/L;肾功能:尿素氮3.60 mmol/L,肌酐71.8μmol/L,葡萄糖6.96 mmol/L,血钾3.44 mmol/L,血钠130.3 mmol/L,血钙1.73 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 IU/L,谷草转氨酶17 IU/L,乳酸脱氢酶263 IU/L,白蛋白15.6 g/L;甘油三酯1.12 mmol/L.

    作者:陈丽芬;周群燕;占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在胆道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所实施的58例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在胆道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手术中有55例不需阻断肝门,断肝时间为15~60 min,断面处理时间为15~35 min,出血量在300~1 300 mL之间(<800 mL 54例,>800 mL 4例);术中视野清晰,肝内管道系统暴露充分,均未发生管道系统误损,术后B超监测未发现有重要血管损伤的表现;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约为1周.结论: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肝门血流阻断,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黄高;文明波;姚红兵;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我们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5岁.穿孔至手术时间6~ 20h,平均11.2h,穿孔直径0.4 ~ 1.0 cm,其中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开腹组54例,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2岁.穿孔至手术时间5~18h,平均10.6 h,穿孔直径0.4~l.0cm,其中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

    作者:莫春连;卢永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贫血患者七氟烷吸入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贫血患者因血中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否较正常患者易出现苏醒延迟,如何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常会遇见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更适合贫血患者的麻醉药物,寻求为贫血患者更完善的麻醉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期全麻手术的40例轻度贫血患者(Hb 90~ 110 g/L),年龄20~55岁,体重40~ 70 kg,男21例,女19例,手术时间<2h,失血量不超过200 mL,无心肺肝肾内分泌疾病,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镰状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预防造瘘口旁疝的比较

    目的:评价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造瘘在预防造瘘口旁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胃肠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间共67例行腹腔镜mile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位直肠癌53例,肛管癌14例.腹膜外造瘘56例(A组),腹膜内造瘘11例(B组),随访时间3~31个月,比较两种造瘘方式中造瘘口旁疝的发病率.结果: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肿瘤切除及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术后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造瘘口旁疝,总并发症发病率A组(7.1%)较B组(9.1%)少,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可减少造瘘口旁疝发病率.

    作者:别梦军;魏正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Bim介导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Bim在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过氧化氢(H202)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细胞核,计数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im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im mRNA表达水平;小分子于扰片段敲除Bim后观察干扰效率.结果:H202刺激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12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im mRNA及蛋白质呈时间依赖的表达上调.小分子干扰Bim的表达后,细胞12h凋亡率从约(49.91±1.20)%下降到约(14.23±0.90)%(siBim1)、18.44%±1.52%(siBim2).结论:Bim介导了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鑫;方梦园;张金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广东地区人群牙周炎与冠心病的血清学研究

    目的:比较广东地区不同人群中血清炎症因子和牙周指标的差异,为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对44例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4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以及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检查,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结果: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组hs-CRP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的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组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和龈沟出血指数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结论:牙周炎可以引起hs-CRP水平升高,冠心病可能会加重牙周炎水平.

    作者:赵华;吴宏超;黄彬;王小泉;轩东英;章锦才;李力;赵红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介绍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评估其在预防剖宫产产妇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多功能产妇美腹带,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2例,随机分成两组:(1)研究组(n=52):应用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在腹部切口处定位定量放置砂袋,并减少按压子宫次数;(2)对照组(n=50):在腹部手术切口处放置砂袋,常规次数按压子宫.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及产妇恢复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人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按压子宫次数减少,减轻了产妇痛苦,而且并不影响护理质量.结论:定位定量放置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砂袋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早期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状的改善及心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3d内,根据临床资料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项)进行心理测试,筛选门诊及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98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病例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HAMD及心功能测评,并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干预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早期应用抗抑郁药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并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刘东;郭乃芸;赵连任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用于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评价CPC在髓室底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髓室底穿孔患者,共143颗患牙,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69颗患牙)与对照组(74颗患牙),观察组采用CPC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磷酸锌水门汀(ZPC)进行修复,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7颗治疗有效,有效率94.20%(65/69),对照组52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8.38%(58/74);治疗后1年,观察组62颗治疗有效,有效率89.86%(62/69),对照组53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1.62%(53/79),两次随访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修复髓室底穿孔效果优于ZPC,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珏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皖北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与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及-308G/A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GD患者TNF-α基因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NF-α-238位点和-308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在G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位点P分别为0.433、0.240,-308位点P分别为0.068、0.063),在不同性别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185、0.233,-308位点P分别为0.339、0.144)、不同TRAb水平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216、0.212,-308位点P分别为0.596、0.589)、有无甲状腺相关眼病(TAO)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139、0.114,-308位点P分别为0.184、0.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王路;毕娅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蜂蜇伤致肝脏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蜂蜇伤患者肝脏损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根据蜂蜇伤针眼数、肝功能状态分组,比较各组肝功能和其他器官功能损伤.结果:蜂蜇伤肝脏损伤的发生率为45.45%;蜂蜇针眼数>10组与蜂蜇针眼数≤10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分别为(171±308) U/L、(47±56) μmol/L、(38±7)g/L;(53±76)U/L、(20±14) μmol/L、(42±5)g/L,AL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WBC、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分别为(21±8)×109/L、(1 799±1 760)U/L、(4 072±6 667) U/L、(247±266)μmol/L;(13±5)×109/L、(288±311)U/L、(560±1 270)U/L、(226±427) μmol/L,WBC、LDH、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蜂蜇伤患者肝脏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与蜂毒剂量有关,中性粒细胞引起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肝脏损伤.

    作者:张祥文;吴孟君;徐双双;刘晓姣;夏敬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n=20)和手动输注组(M组,n=20).前者通过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而后者通过手动输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在同一时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镜检条件相当(P>0.05);但T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均比M组患者相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现了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快速平稳苏醒.

    作者:陈伟;李卫;夏氢;王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192眼)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研究组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加服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随访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造影,并观察记录视力、视网膜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例治疗有效有71眼,占75.5%,无效23眼,占24.5%.研究组病例治疗有效88眼,占89.8%,无效10眼,占10.2%.两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俐;匡丽晖;杨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4例机械通气患者于拔管后48 h内进行电视X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6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中仅年龄> 65岁,气管切开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气管切开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郝桂华;于帮旭;孙运波;代明营;方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 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 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 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作者:马琦;刘惠霞;陈光忠;叶瑞繁;张玉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方法

    鼓膜穿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应用广泛,既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5例,男62例,女3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32.6岁,病程7d~4个月,平均18.6 d,95例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78例(82.1%),慢性肥厚性鼻炎的12例(12.6%),过敏性鼻炎的2例(2.1%),慢性鼻窦炎的3例(3.1%).1.2 延长管的制作 为了方便双人操作,需要延长管.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一次性输液器打开后,将输液器下端(头皮针)拔下,将其与输液器主管连接部位斜形剪断备用,将输液器主管在液平观察器下方剪断(预留主管长度约20~ 30 cm),将上述剪好备用的输血器头端插入主管断端以便连接注射器,而主管的下端则与穿刺针头连接.

    作者:陈艳芳;王鸿南;吴玮;丁瑞英;孙建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43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 ~ 23个月,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末次脊髓损伤情况和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并评定治愈标准.结果: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有21例为E级,10例为D级;末次随访ASIA分级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恢复为D级外,其余的均恢复为E级,术前和术后末期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有在统计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侧凸成角均有不同程度纠正,生理弧度恢复并保持满意,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ehtaet结核的治愈标准,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治愈率达95.34%.结论: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作者:何生;谢造福;邹尚浏;黄少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黄莹;高远红;郭芬芬;田莹;罗容珍;何洁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