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军;魏正强
低血糖发生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严重阻碍,住院糖尿病患者多为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并发症入院,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优化血糖管理,防止低血糖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早期DCCT、Kumamoto、UKPDS研究[1-3]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而ACCORD、ADVANCE、VADT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并未给患者带来心血管并发症相关获益,甚至ACCORD研究因为强化治疗增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及全因死亡率而被提前终止[4-7].在2010年公布的ACCORD回顾性分析提示严重低血糖可以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8].这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与治疗的方式、降糖速度、入组患者的特点不同有很大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一些观念和循证依据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加以探讨.
作者:张舒婷;杨华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生长激素(GH)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它首先需要与靶细胞表面生长激素受体(GHR)结合,GHR基因突变导致的GHR结构与功能异常都会抑制GH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终影响成人身高.近年来关于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矮小(ISS)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发现了一些与ISS相关的SNP位点.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是通过蛋白水解酶水解细胞GHR胞外段形成的,可反映体内GHR的水平.现将近来对于GHR基因SNP,GHBP的研究及其与ISS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卡;杨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 oid 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HSP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1].8-iso-PGF2α是经自由基催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后的稳定终末产物,故在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其血浆和(或)尿液含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本实验通过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的改变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HSP的关系.
作者:李世钢;曹卫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和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住院患者的痰、尿液及脓液分泌物中培养出268例肠球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敏分析,其中4株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采用多重PCR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结果:其中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表型均为vanA型,另外1株未测出.结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型与耐药情况有相关性.
作者:蔡智群;黄耀文;朱家馨;彭德虎;林兆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用于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评价CPC在髓室底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髓室底穿孔患者,共143颗患牙,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69颗患牙)与对照组(74颗患牙),观察组采用CPC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磷酸锌水门汀(ZPC)进行修复,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间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结果:随访观察显示,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7颗治疗有效,有效率94.20%(65/69),对照组52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8.38%(58/74);治疗后1年,观察组62颗治疗有效,有效率89.86%(62/69),对照组53颗患牙治疗有效,有效率71.62%(53/79),两次随访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修复髓室底穿孔效果优于ZPC,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珏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胸壁结核是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我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对于病变波及肋骨深面且范围广的病灶,术中常需切除肋骨,手术难度大,术后残腔大,需要游离肌瓣填充残腔,创面渗出较多,既往残腔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常常出现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影响刀口愈合,为后期综合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术中改用持续负压引流后,残腔集聚物引流通畅,肌瓣与残腔底部及其浅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创口愈合速度快,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胸壁结核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5~ 44岁,平均26.5岁.治疗组病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6~ 47岁,平均27.5岁.
作者:秦秀广;李嵩岳;赵宝生;王忠民;李汉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和单用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240例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2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组(Ⅰ组)、1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组(Ⅱ组)和单纯异丙酚组(Ⅲ组).Ⅰ、Ⅱ组术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丙帕他莫2 g和1 g,复合异丙酚首次剂量为2.5 mg/kg,术中出现体动追加异丙酚0.5 mg/kg.观察术中HR、SPO2、MAP变化,记录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术中各不同时间HR、MAP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术前15 min静注2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地减轻了术后宫缩疼痛,可安全地用于日间门诊手术麻醉.
作者:陈晓东;李鑫;华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成为各国学术机构和开发商共同关注的目标,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GLP-1类似物作为糖尿病新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了解和经验总结.1 GLP-1的来源、结构及作用机制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衍生肽,相对分子质量是3 298,有生物活性的GLP-1以GLP-1(7-36)酰胺或GLP-1(7-37)酰胺的形式出现;其中,GLP-1(7-36)酰胺是人体内GLP-1主要的天然形式,约占80%.进食数分钟后体内GLP-1浓度开始升高,并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效应,餐后30 ~ 60 min内达到峰值,但很快被体内广泛表达的DPP-4所降解.
作者:林少达;鄞国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6日至2011年8月12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2 491例作为研究对象.孕(20±1)周时测定GHbA1c等指标后,随访至产后12周,记录PIH等不良妊娠事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分析GHbA1c对PIH发病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9.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26.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8.9%.GHbA1c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PIH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为3.40[1.96 ~ 5.90];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后,PIH发病的RR及其95%置信区间依然达2.24[1.23~ 4.09].结论:妊娠中期高水平的GHbA1c是PI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欧阳维富;马文君;黄桢;林舒谊;梁尤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蔓长春花提取物(vinca minor linn extraction,VMLE)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Zea-Longa线栓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清醒后lh,即参考Bederson方法对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选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VMLE高、低剂量组4组,另加假手术组(sham)共5组,各组遂即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d.48 h后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能力.结果:VMLE 10 g/kg、5 g/kg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增强了SOD和GSH-PX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10 g/kg能增强SOD和GSH-PX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但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结论:VMLE可以改善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
作者:靳萍奎;姜相明;顾平;王彦永;崔冬生;耿媛;张忠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贫血患者因血中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否较正常患者易出现苏醒延迟,如何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常会遇见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更适合贫血患者的麻醉药物,寻求为贫血患者更完善的麻醉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期全麻手术的40例轻度贫血患者(Hb 90~ 110 g/L),年龄20~55岁,体重40~ 70 kg,男21例,女19例,手术时间<2h,失血量不超过200 mL,无心肺肝肾内分泌疾病,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镰状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因转染组;分别于移植前5d每天给Lewis大鼠腹腔注射mDC、imDC、空载体转染的imDC和hIL-10修饰的imDC各2 × 106个,于肝移植术后3、7、10d各处死4只,观察外周血肝功能及IL-12变化,并对移植后大鼠做生存分析.结果:IL-10组术后移植肝为非确定型急性排斥反应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示IL-10组在7d、10d时,肝功能有所恢复,但与imD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术后7d,IL-10组的血清IL-12浓度均低于mDC组及imDC组.IL-10组中位生存期(40d)长于其他组.结论:hIL-10基因修饰的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期.
作者:方航荣;邱明链;刘景丰;陈丽红;黄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在胆道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所实施的58例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在胆道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手术中有55例不需阻断肝门,断肝时间为15~60 min,断面处理时间为15~35 min,出血量在300~1 300 mL之间(<800 mL 54例,>800 mL 4例);术中视野清晰,肝内管道系统暴露充分,均未发生管道系统误损,术后B超监测未发现有重要血管损伤的表现;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平均约为1周.结论:应用螺旋水刀实施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肝门血流阻断,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黄高;文明波;姚红兵;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9 240万糖尿病患者中近乎15%的患者在生命的某一时段会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其中需要截肢者高达33%,而截肢的糖尿病患者中85%是因足部溃疡深部细菌感染引起;不管截肢与否,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死亡率为29%,4级以上合并细菌感染而未行手术治疗的严重患者其死亡率高达54%[1].因此,糖尿病足部溃疡致残、致死危害之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对糖尿病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降低糖尿病足病患者致残、致死率,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和发展.而糖尿病足部溃疡发生发展的原因中60%~70%单纯由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引起,15%~20%由单纯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引起,另外的15%~20%同时存在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2].神经病变、足部畸形、过高的足跖压力、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长及男性,都是足部溃疡的促进因素[3].
作者:肖正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小鼠心肌P-选择素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盲肠结扎穿孔(CLP)组(48只),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2、4、8和12 h处死动物分别留取血和心脏组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CLP组2、4、8和12 h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LP后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时小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陈蕊;姜巧;孙杰;熊日成;肖飞;俞宙;郭振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和胰腺炎肺损伤组(ALI).术后6、12、24、48 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称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ALI组各时点肺湿干质量比较SHAM组有显著差异(P<0.05),MPO活性测定各时点均较SHAM组升高(P<0.05);ALI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均较SHAM升高(P<0.05);ALI组ICAM-1 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并且随时间进展而逐渐增加,12h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表达;同时ICAM蛋白表达也逐渐升高,12h达高峰后持续高水平表达;TNF-α与ICAM-1 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中,ICAM-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呈过度表达,并且与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前炎性因子TNF-α在ICAM-1的过度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瑜红;唐国都;梁志海;蔡莉;许志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已经广泛应用于食管、肺疾病及纵隔的手术中.胸外科手术麻醉,我们利用DLT将双肺隔离,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健侧肺、维持良好通气,而且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DLT分为左侧和右侧两种,传统插DLT均需要旋转导管,给操作带来一些不便,而且旋转可能增加声带、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插管方式在右DLT中的应用,探讨改良插管方式在右DLT的临床使用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尧银光;雷李培;吴炜;羊丽丽;王传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年龄20~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组,n=20)和手动输注组(M组,n=20).前者通过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而后者通过手动输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检查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在同一时刻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镜检条件相当(P>0.05);但T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足够通气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离开PACU时间均比M组患者相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实现了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快速平稳苏醒.
作者:陈伟;李卫;夏氢;王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AMAC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阳性表达率为42.3%(33/78).胃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在肠型胃癌中表达为61.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6%,差异有显著性(P< 0.01);AMACR/p504s在高、中和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8.3%和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腺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AMACR/p504s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胃肠型腺癌的发生.
作者:陆勤平;黄文斌;刘家祥;徐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明显,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多年来,由于对甲型流感的重视程度较高和受流感病毒检测手段的限制,对乙型流感的研究报道较少.我院于2009年12月24日至2010年2月1日共收治乙型流感12例,其中重症8例.为提高对乙型流感重症病例的认识,为今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重症病例为我院呼吸科和ICU室的住院患者,年龄22~40岁.男2例,女6例(其中孕产妇3例).农民6例,经商1例,检验师1例.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采集咽拭子经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RT-PCR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阴性.
作者:韩明锋;程国玲;时靖峰;滕小宝;邓侠;许靖;冉献贵;时建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