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队列研究

欧阳维富;马文君;黄桢;林舒谊;梁尤远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 高血压, 糖尿病,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6日至2011年8月12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2 491例作为研究对象.孕(20±1)周时测定GHbA1c等指标后,随访至产后12周,记录PIH等不良妊娠事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分析GHbA1c对PIH发病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9.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26.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8.9%.GHbA1c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PIH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为3.40[1.96 ~ 5.90];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后,PIH发病的RR及其95%置信区间依然达2.24[1.23~ 4.09].结论:妊娠中期高水平的GHbA1c是PI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4例机械通气患者于拔管后48 h内进行电视X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6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中仅年龄> 65岁,气管切开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气管切开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郝桂华;于帮旭;孙运波;代明营;方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蜂蜇伤致肝脏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蜂蜇伤患者肝脏损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蜂蜇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根据蜂蜇伤针眼数、肝功能状态分组,比较各组肝功能和其他器官功能损伤.结果:蜂蜇伤肝脏损伤的发生率为45.45%;蜂蜇针眼数>10组与蜂蜇针眼数≤10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分别为(171±308) U/L、(47±56) μmol/L、(38±7)g/L;(53±76)U/L、(20±14) μmol/L、(42±5)g/L,ALT、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WBC、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分别为(21±8)×109/L、(1 799±1 760)U/L、(4 072±6 667) U/L、(247±266)μmol/L;(13±5)×109/L、(288±311)U/L、(560±1 270)U/L、(226±427) μmol/L,WBC、LDH、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蜂蜇伤患者肝脏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与蜂毒剂量有关,中性粒细胞引起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肝脏损伤.

    作者:张祥文;吴孟君;徐双双;刘晓姣;夏敬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及GAP-4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EGFP-N1-NGF转染许旺移植组16只(A组),许旺细胞移植组16只(B组),PBS对照组12只(C组)和假手术组8只(D组),用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1,28 d用BBB评分法观察动物行为学的变化,用肌电图检测动物中枢传导速度和波幅;然后处死动物,取损伤区1 cm范围脊髓节段,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GAP-43免疫组织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D组>A组>B组>C组;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中枢传导速度A、B、C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GAP-4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A>B>C组,D组仅有少量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NGF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可能是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有关.

    作者:田林强;陈钢;杨彩虹;王秋;郭风劲;陈安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进展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其长期存活和功能的重要因素.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AR临床表现不典型,难治比例增高,因此,AR早期诊断尤为重要.AR早期诊断从有创向无创,从发作时诊断向预警诊断进展.建立一种技术简单、花费少、无创、集成、敏感性高与AR相关的分子监测体系,提供AR预警信息,是今后值得关注的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1 移植肾活检是诊断肾移植术后AR的传统金标准肾移植术后AR主要表现为发热(37.5 ~ 38.5℃),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尿量每日减少,幅度在60%以上.血肌酐升高,超出原来25%.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值下降.彩超示移植肾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此时,行移植肾活检可确诊AR,按Banff标准行病理分类.AR除2%~3%病例不能逆转外绝大多数经及时抗排斥治疗可成功逆转.

    作者:张智;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按照严格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各30例,其中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采用直角坐标尺定位行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内科保守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愈率,血肿吸收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为(5.9±0.5)d,显著短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1±3.1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7.11±3.44.其水平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相应评分(11.35±6.93 vs.81.59±2.51),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痊愈者23例,疗效显著4例,有效3例.有效率100.0%.内科保守治疗组其痊愈者13例,疗效显著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有效率86.6%.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余波;崔建忠;史楠;洪军;周开顺;刘晶;刘兴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 oid 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HSP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1].8-iso-PGF2α是经自由基催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后的稳定终末产物,故在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其血浆和(或)尿液含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本实验通过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的改变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HSP的关系.

    作者:李世钢;曹卫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脓毒症小鼠心肌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小鼠心肌P-选择素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盲肠结扎穿孔(CLP)组(48只),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2、4、8和12 h处死动物分别留取血和心脏组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CLP组2、4、8和12 h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LP后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时小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陈蕊;姜巧;孙杰;熊日成;肖飞;俞宙;郭振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6日至2011年8月12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2 491例作为研究对象.孕(20±1)周时测定GHbA1c等指标后,随访至产后12周,记录PIH等不良妊娠事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分析GHbA1c对PIH发病的影响.结果:研究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9.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26.4%;GHbA1c<6.5%的人群中,PIH的累积发病率为8.9%.GHbA1c高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PIH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为3.40[1.96 ~ 5.90];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各种混杂因子后,PIH发病的RR及其95%置信区间依然达2.24[1.23~ 4.09].结论:妊娠中期高水平的GHbA1c是PI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欧阳维富;马文君;黄桢;林舒谊;梁尤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对兔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兔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怎样促进梗死心肌和严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的侧支循环重建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减少其并发症.方法: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心肌梗死高胆固醇动物模型,观察他汀类药物对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动物模型动物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做冰冻切片,用酶组化染色法检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鉴定.结果:他汀类药物对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有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滕伟;惠学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XRCC3基因Thr241Met(rs8615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广东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27例广州鼻咽癌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人群的DNA标本rs861539位点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再结合人群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861539 C>T,其中杂合型C/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布较高(OR=0.473,95% CI=0.244~ 0.917,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杂合子在年龄≤30岁(OR=0.071,95% CI=0.007~0.722,P<0.05)以及男性(OR=0.469,95% CI=0.232~0.947,P<0.05)人群中在对照组分布较高;而在年龄> 30岁以及女性人群中两组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纯和突变型T/T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OR=1e9,95% CI=0~∞,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在两组间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应蒙;叶尔佳;王宏梅;石玉生;陈龙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7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观察组45例,接受干扰素、利巴韦林、胸腺肽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监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HCV RNA拷贝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HCV 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可以提高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唐武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地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不静脉注射地佐辛.结果: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对照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剂量采用0.1 mg/kg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宋树叶;岳修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延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它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早期死亡率高,发病初期得到各方面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协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现将临床该类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79岁,其中男21例,女2例.2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组患者中采取经股动脉穿刺腹膜支架置入术15例,人工血管置换术5例,术后均康复出院,有3例在进行术前准备过程中因动脉瘤破裂猝死.

    作者:汪梅;曹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介绍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评估其在预防剖宫产产妇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多功能产妇美腹带,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2例,随机分成两组:(1)研究组(n=52):应用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在腹部切口处定位定量放置砂袋,并减少按压子宫次数;(2)对照组(n=50):在腹部手术切口处放置砂袋,常规次数按压子宫.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及产妇恢复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人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按压子宫次数减少,减轻了产妇痛苦,而且并不影响护理质量.结论:定位定量放置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砂袋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和单用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240例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2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组(Ⅰ组)、1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组(Ⅱ组)和单纯异丙酚组(Ⅲ组).Ⅰ、Ⅱ组术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丙帕他莫2 g和1 g,复合异丙酚首次剂量为2.5 mg/kg,术中出现体动追加异丙酚0.5 mg/kg.观察术中HR、SPO2、MAP变化,记录诱导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术中各不同时间HR、MAP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组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术前15 min静注2 g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地减轻了术后宫缩疼痛,可安全地用于日间门诊手术麻醉.

    作者:陈晓东;李鑫;华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研究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和基因分型.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住院患者的痰、尿液及脓液分泌物中培养出268例肠球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敏分析,其中4株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采用多重PCR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结果:其中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表型均为vanA型,另外1株未测出.结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型与耐药情况有相关性.

    作者:蔡智群;黄耀文;朱家馨;彭德虎;林兆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对局麻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因单眼翼状胬肉需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和术后两组.术前组(n=36)在术前30 min服用塞来昔布200 mg,术后服用维生素E 200 mg;术后组(n=36)服药顺序相反.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患者,予盐酸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分别记录术后4、8、12 h和24 h时点的VAS评分和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在术后8h,术前组有较低的VAS评分(1.8±0.1 vs.2.9±0.3,P<0.05)和较低的镇痛效果欠佳(VAS≥3)比例(19.4% vs.36.1%,P< 0.05),而两组间在其余时点镇痛评分相似.术后组有3例患者需要盐酸哌替啶补救镇痛.术后组有2例呕吐,均为盐酸哌替啶镇痛患者.术前组患者的镇痛总体满意度高于术后组(87% vs.62%,P< 0.05).结论: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可有效地缓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疼痛.

    作者:张跃红;卢敏;唐浩英;饶志波;金敏;杨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方法

    鼓膜穿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应用广泛,既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5例,男62例,女3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32.6岁,病程7d~4个月,平均18.6 d,95例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78例(82.1%),慢性肥厚性鼻炎的12例(12.6%),过敏性鼻炎的2例(2.1%),慢性鼻窦炎的3例(3.1%).1.2 延长管的制作 为了方便双人操作,需要延长管.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一次性输液器打开后,将输液器下端(头皮针)拔下,将其与输液器主管连接部位斜形剪断备用,将输液器主管在液平观察器下方剪断(预留主管长度约20~ 30 cm),将上述剪好备用的输血器头端插入主管断端以便连接注射器,而主管的下端则与穿刺针头连接.

    作者:陈艳芳;王鸿南;吴玮;丁瑞英;孙建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桥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Cr)的影响.方法:90例T2DM患者按照2009年ADA糖尿病指南以UM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MA/Cr< 30 μg/mg)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UMA/Cr:30 ~ 299 μg/mg)60例,同时选择30名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再将DN组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例(吡格列酮30 mg/d+胰岛素,n=30)和安慰剂组30例(安慰剂+胰岛素,n=30),随访治疗3个月.所有对象均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OPN和UMA/Cr等.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3个月后,UMA/Cr[(35.02±6.38) μg/mg vs(86.30±12.21) μg/mg、P<0.01]、OPN[(394.24±19.43)ng/mL vs (457.00±15.21) ng/mL、P<0.01]及HbA1c、TG、CRP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UMA/Cr(△:治疗前-治疗后的差值)与血清△OPN(r=0.67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肾病患者血清OPN水平升高.吡格列酮能减少UMA/Cr水平.其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水平实现的.

    作者:张筠;王建平;臧丽;张世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方法:R型聚类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9个血脂评价指标的代表指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他汀治疗(119例)与非他汀治疗(10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ApoA1/ApoB、non-HDL-C、LDL-C判定的血脂达标率,达标和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比值比.结果:9个指标聚为二类,代表指标为non-HDL-C、ApoA1/ApoB.3个指标评价他汀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35.3%(42/119)、33.6%(40/119)和27.7%(33/119),非他汀组不达标率分别为86.1%(93/108)、90.7%(98/108)和95.4%(103/108).他汀组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分别显著低于非他汀组不达标者(x2分别为21.75、30.19、23.32,P均为0.001).他汀组non-HDL-C的ACS发生比值与ApoA1/ApoB、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范围之外,ApoA1/ApoB与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及非他汀组三指标评价不达标者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结论:提高冠心病患者他汀治疗率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ACS发生率.调脂治疗靶点不同,冠心病例ACS发生几率有差异,调脂治疗靶点值得研究.ApoA1/ApoB、LDL-C作为调脂治疗靶点作用相近.

    作者:王虹;潘春熹;陆红梅;林英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