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侵蚀性葡萄胎氟尿嘧啶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抢救成功1例

呼君瑜;韩新彦

关键词:侵蚀性, 葡萄胎, 氟尿嘧啶, 化疗, 重度骨髓抑制, 子宫, 滋养细胞疾病, 血常规, 患者, 强回声团块, 血流异常, 无压, 生理盐水, 口腔溃疡, 肝肾功能, 妇科检查, 日监测, 阴道, 体重, 术后
摘要:患者女,23岁,主因葡萄胎清宫术后4个月,HCG连续升高3周于2011年12月8日入院.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快,无压痛.B超示:子宫体增大,子宫前壁强回声团块,血流异常丰富,考虑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性大.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体重55 kg,身高160 cm.考虑患者为侵蚀性葡萄胎Ⅰ期,给予每日氟尿嘧啶l 600 mg入500 mL生理盐水6~8h缓慢静点,共lOd.期间隔日监测血常规,均未低于4×109/L,无腹泻、口腔溃疡等不适.顺利出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介绍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评估其在预防剖宫产产妇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多功能产妇美腹带,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2例,随机分成两组:(1)研究组(n=52):应用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在腹部切口处定位定量放置砂袋,并减少按压子宫次数;(2)对照组(n=50):在腹部手术切口处放置砂袋,常规次数按压子宫.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及产妇恢复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人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按压子宫次数减少,减轻了产妇痛苦,而且并不影响护理质量.结论:定位定量放置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砂袋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腹膜透析导管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疗法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65年Tenckhoff等[1]创造了Tenckhoff透析管,为长期PD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PD过程中,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长期腹膜透析通路是进行PD治疗的基本条件,PD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在于PD导管安置到位、术后不发生移位.临床观察发现,在PD过程中,PD管移位的发生率高达20%,究其原因与导管安置不到位及导管形态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比观察不同类型的PD置管在置入体内后对感染及导管移位发生率的影响,探讨不同PD置管的临床使用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何敏尔;朱声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桥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Cr)的影响.方法:90例T2DM患者按照2009年ADA糖尿病指南以UM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UMA/Cr< 30 μg/mg)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UMA/Cr:30 ~ 299 μg/mg)60例,同时选择30名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再将DN组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例(吡格列酮30 mg/d+胰岛素,n=30)和安慰剂组30例(安慰剂+胰岛素,n=30),随访治疗3个月.所有对象均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OPN和UMA/Cr等.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3个月后,UMA/Cr[(35.02±6.38) μg/mg vs(86.30±12.21) μg/mg、P<0.01]、OPN[(394.24±19.43)ng/mL vs (457.00±15.21) ng/mL、P<0.01]及HbA1c、TG、CRP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UMA/Cr(△:治疗前-治疗后的差值)与血清△OPN(r=0.673,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肾病患者血清OPN水平升高.吡格列酮能减少UMA/Cr水平.其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水平实现的.

    作者:张筠;王建平;臧丽;张世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早期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状的改善及心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3d内,根据临床资料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项)进行心理测试,筛选门诊及住院部急性心肌梗死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98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病例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HAMD及心功能测评,并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干预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早期应用抗抑郁药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并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刘东;郭乃芸;赵连任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全身麻醉患者左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的比较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患者左右侧肱动脉无创血压值(NIBP)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全麻诱导后患者315例,分别测量三次左、右肱动脉NIBP,取平均值并分析.结果:两臂收缩压(SBP)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56.8%患者左侧SBP偏高,38.1%右侧偏高,5.1%两侧相等;两臂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两臂SBP、MAP绝对差值均逐渐增大;Logistic回归法显示,左右SBP、DBP绝对差值>10 mmHg的比例分别为27.3%、12.4%,且年龄和臂围是其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术中应同时监测左右臂血压;两臂血压绝对差值明显时,应排除臂围因素.

    作者:李文媛;汪小海;李浩;陆利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黄莹;高远红;郭芬芬;田莹;罗容珍;何洁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延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它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早期死亡率高,发病初期得到各方面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协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现将临床该类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79岁,其中男21例,女2例.2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组患者中采取经股动脉穿刺腹膜支架置入术15例,人工血管置换术5例,术后均康复出院,有3例在进行术前准备过程中因动脉瘤破裂猝死.

    作者:汪梅;曹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广东地区人群牙周炎与冠心病的血清学研究

    目的:比较广东地区不同人群中血清炎症因子和牙周指标的差异,为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对44例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4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以及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检查,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结果: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组hs-CRP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组的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冠心病的牙周炎组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和龈沟出血指数高于慢性牙周炎组(P<0.05).结论:牙周炎可以引起hs-CRP水平升高,冠心病可能会加重牙周炎水平.

    作者:赵华;吴宏超;黄彬;王小泉;轩东英;章锦才;李力;赵红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GLP-1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成为各国学术机构和开发商共同关注的目标,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GLP-1类似物作为糖尿病新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了解和经验总结.1 GLP-1的来源、结构及作用机制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衍生肽,相对分子质量是3 298,有生物活性的GLP-1以GLP-1(7-36)酰胺或GLP-1(7-37)酰胺的形式出现;其中,GLP-1(7-36)酰胺是人体内GLP-1主要的天然形式,约占80%.进食数分钟后体内GLP-1浓度开始升高,并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效应,餐后30 ~ 60 min内达到峰值,但很快被体内广泛表达的DPP-4所降解.

    作者:林少达;鄞国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进展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其长期存活和功能的重要因素.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AR临床表现不典型,难治比例增高,因此,AR早期诊断尤为重要.AR早期诊断从有创向无创,从发作时诊断向预警诊断进展.建立一种技术简单、花费少、无创、集成、敏感性高与AR相关的分子监测体系,提供AR预警信息,是今后值得关注的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1 移植肾活检是诊断肾移植术后AR的传统金标准肾移植术后AR主要表现为发热(37.5 ~ 38.5℃),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尿量每日减少,幅度在60%以上.血肌酐升高,超出原来25%.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值下降.彩超示移植肾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此时,行移植肾活检可确诊AR,按Banff标准行病理分类.AR除2%~3%病例不能逆转外绝大多数经及时抗排斥治疗可成功逆转.

    作者:张智;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研究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静滴治疗,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P< 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朱伟雄;肖勇;严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 siRNA对Cal-27细胞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敲减效果;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后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well检测RNA干扰后侵袭率变化.结果:KD组较NC组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敲减.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较NC组下降42.42%.S期细胞比率均明显下调,约62.98%,G1期细胞比率上调,凋亡率明显增高.72 hKD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2.50%.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后,KD组侵袭率无下降.结论:下调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使舌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增殖活性降低、S期细胞比率下降、凋亡率升高、成瘤能力下降.

    作者:张同韩;刘海潮;梁玉洁;梁立中;郑广森;廖贵清;吴纪楠;黄洪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我们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5岁.穿孔至手术时间6~ 20h,平均11.2h,穿孔直径0.4 ~ 1.0 cm,其中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开腹组54例,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2岁.穿孔至手术时间5~18h,平均10.6 h,穿孔直径0.4~l.0cm,其中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

    作者:莫春连;卢永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皖北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与TNF-α基因启动子-238G/A及-308G/A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GD患者TNF-α基因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NF-α-238位点和-308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在G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位点P分别为0.433、0.240,-308位点P分别为0.068、0.063),在不同性别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185、0.233,-308位点P分别为0.339、0.144)、不同TRAb水平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216、0.212,-308位点P分别为0.596、0.589)、有无甲状腺相关眼病(TAO)GD亚组(-238位点P分别为0.139、0.114,-308位点P分别为0.184、0.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Graves病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王路;毕娅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192眼)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研究组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加服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随访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造影,并观察记录视力、视网膜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例治疗有效有71眼,占75.5%,无效23眼,占24.5%.研究组病例治疗有效88眼,占89.8%,无效10眼,占10.2%.两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俐;匡丽晖;杨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 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 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 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作者:马琦;刘惠霞;陈光忠;叶瑞繁;张玉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XRCC3基因Thr241Met(rs8615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广东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27例广州鼻咽癌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人群的DNA标本rs861539位点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再结合人群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861539 C>T,其中杂合型C/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布较高(OR=0.473,95% CI=0.244~ 0.917,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杂合子在年龄≤30岁(OR=0.071,95% CI=0.007~0.722,P<0.05)以及男性(OR=0.469,95% CI=0.232~0.947,P<0.05)人群中在对照组分布较高;而在年龄> 30岁以及女性人群中两组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纯和突变型T/T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OR=1e9,95% CI=0~∞,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在两组间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应蒙;叶尔佳;王宏梅;石玉生;陈龙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低血糖发生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严重阻碍,住院糖尿病患者多为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并发症入院,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优化血糖管理,防止低血糖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早期DCCT、Kumamoto、UKPDS研究[1-3]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而ACCORD、ADVANCE、VADT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并未给患者带来心血管并发症相关获益,甚至ACCORD研究因为强化治疗增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及全因死亡率而被提前终止[4-7].在2010年公布的ACCORD回顾性分析提示严重低血糖可以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8].这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与治疗的方式、降糖速度、入组患者的特点不同有很大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一些观念和循证依据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加以探讨.

    作者:张舒婷;杨华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孕引产中胎盘粘连者胎盘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 (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比较胎盘Ang-1、Ang-2与胎盘粘连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0%及47.6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胎盘粘连者Ang-1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者,Ang-2的表达粘连者低于无胎盘粘连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可能与胎盘Ang-1的表达增强、Ang-2的表达减弱有关,可能与Ang-1/Ang-2的比率改变有关.

    作者:曾成英;郭遂群;耿蔷;魏清柱;肖小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 oid purpura,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HSP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1].8-iso-PGF2α是经自由基催化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后的稳定终末产物,故在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其血浆和(或)尿液含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本实验通过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的改变来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的HSP的关系.

    作者:李世钢;曹卫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