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许丹;隗玮;田海军

关键词:普伐他汀, 老年,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摘要: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IS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年.分别在用药前后监测血压、脉压(PP)、血脂、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P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心血管病因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因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头痛,治疗组出现1例肝功能轻微异常,均未特殊处置.结论:普伐他汀对老年ISH患者有协同降压的作用,可缩小PP、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我们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5岁.穿孔至手术时间6~ 20h,平均11.2h,穿孔直径0.4 ~ 1.0 cm,其中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开腹组54例,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2岁.穿孔至手术时间5~18h,平均10.6 h,穿孔直径0.4~l.0cm,其中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

    作者:莫春连;卢永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 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 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 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作者:马琦;刘惠霞;陈光忠;叶瑞繁;张玉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胆管合流异常l例

    患者女,33岁,G3P2孕39+5周,剖宫产术后l天起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有发热,体温高39℃,无畏寒、寒战,无肛门排气、排便,查体:血压11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啰音,心率86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右腹稍紧,右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卫,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扣痛,肠鸣音未及,双下肢不肿.查血淀粉酶347 U/L,尿淀粉酶10 506 U/L;血常规:白细胞22.0×109/L,血红蛋白106 g/L,C反应蛋白> 160 mg/L;肾功能:尿素氮3.60 mmol/L,肌酐71.8μmol/L,葡萄糖6.96 mmol/L,血钾3.44 mmol/L,血钠130.3 mmol/L,血钙1.73 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8 IU/L,谷草转氨酶17 IU/L,乳酸脱氢酶263 IU/L,白蛋白15.6 g/L;甘油三酯1.12 mmol/L.

    作者:陈丽芬;周群燕;占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和胰腺炎肺损伤组(ALI).术后6、12、24、48 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称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ALI组各时点肺湿干质量比较SHAM组有显著差异(P<0.05),MPO活性测定各时点均较SHAM组升高(P<0.05);ALI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均较SHAM升高(P<0.05);ALI组ICAM-1 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并且随时间进展而逐渐增加,12h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表达;同时ICAM蛋白表达也逐渐升高,12h达高峰后持续高水平表达;TNF-α与ICAM-1 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中,ICAM-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呈过度表达,并且与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前炎性因子TNF-α在ICAM-1的过度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瑜红;唐国都;梁志海;蔡莉;许志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按照严格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各30例,其中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采用直角坐标尺定位行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内科保守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手术.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愈率,血肿吸收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为(5.9±0.5)d,显著短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1±3.1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7.11±3.44.其水平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相应评分(11.35±6.93 vs.81.59±2.51),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痊愈者23例,疗效显著4例,有效3例.有效率100.0%.内科保守治疗组其痊愈者13例,疗效显著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有效率86.6%.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疗效,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余波;崔建忠;史楠;洪军;周开顺;刘晶;刘兴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方法

    鼓膜穿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应用广泛,既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5例,男62例,女3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32.6岁,病程7d~4个月,平均18.6 d,95例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78例(82.1%),慢性肥厚性鼻炎的12例(12.6%),过敏性鼻炎的2例(2.1%),慢性鼻窦炎的3例(3.1%).1.2 延长管的制作 为了方便双人操作,需要延长管.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一次性输液器打开后,将输液器下端(头皮针)拔下,将其与输液器主管连接部位斜形剪断备用,将输液器主管在液平观察器下方剪断(预留主管长度约20~ 30 cm),将上述剪好备用的输血器头端插入主管断端以便连接注射器,而主管的下端则与穿刺针头连接.

    作者:陈艳芳;王鸿南;吴玮;丁瑞英;孙建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低血糖发生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严重阻碍,住院糖尿病患者多为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并发症入院,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优化血糖管理,防止低血糖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早期DCCT、Kumamoto、UKPDS研究[1-3]显示强化降糖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而ACCORD、ADVANCE、VADT研究发现强化降糖治疗并未给患者带来心血管并发症相关获益,甚至ACCORD研究因为强化治疗增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及全因死亡率而被提前终止[4-7].在2010年公布的ACCORD回顾性分析提示严重低血糖可以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8].这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与治疗的方式、降糖速度、入组患者的特点不同有很大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一些观念和循证依据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加以探讨.

    作者:张舒婷;杨华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紫杉类药物用于可手术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目的: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中加入紫杉类药物能否提高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初治乳腺癌患者391例,分为不含紫杉类药物组(CEF组138例,CTF组97例),含紫杉类药物组(TEC组98例,TTC组58例).以无病生存作为第一观察终点,以死亡作为第二观察终点.结果:中位随访47个月,不含紫杉类药物组患者中无病生存(DFS)占90.1%,总生存(0S)为97.7%,含紫杉类药物化疗组患者中DFS为90.0%,OS为97.6%,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含紫杉类药物组有较高的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率和心脏损害发生率(P<0.01).结论:蒽环类方案中加入紫杉类药物未显著改善患者DFS和OS.

    作者:牟鹏;厉红元;李焰;闵捷;张翔;梁欣洁;刘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麻的低有效剂量

    目的:测定轻比重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老年单侧下肢短、中时间手术患者脊麻的低有效剂量(MLAD).方法:采用序贯法设计,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按设定的剂量梯度及方案给药,并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镇痛效果以测定阻滞平面进行评估.根据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的MLAD.结果:单侧脊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2h内手术时,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的MLAD分别为6.1 mg(95%可信区间5.5~7.1 mg),4.7 mg(95%可信区间4.1~5.2 mg).结论:轻比重0.305%罗哌卡因6.1 mg或0.235%布比卡因4.7 mg为老年单侧下肢短、中时间手术蛛网膜下腔注药的MLAD,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彭志勇;王仁儒;黄小琼;彭为平;梁秀萍;郑映金;陆立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XRCC3基因Thr241Met(rs8615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广东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27例广州鼻咽癌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人群的DNA标本rs861539位点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再结合人群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861539 C>T,其中杂合型C/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布较高(OR=0.473,95% CI=0.244~ 0.917,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杂合子在年龄≤30岁(OR=0.071,95% CI=0.007~0.722,P<0.05)以及男性(OR=0.469,95% CI=0.232~0.947,P<0.05)人群中在对照组分布较高;而在年龄> 30岁以及女性人群中两组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纯和突变型T/T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OR=1e9,95% CI=0~∞,P>0.05),经年龄及性别分层分析,在两组间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XRCC3基因Thr241Met (C/T,rs86153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应蒙;叶尔佳;王宏梅;石玉生;陈龙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研究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静滴治疗,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P< 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朱伟雄;肖勇;严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AMACR/p504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MAC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阳性表达率为42.3%(33/78).胃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在肠型胃癌中表达为61.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6%,差异有显著性(P< 0.01);AMACR/p504s在高、中和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8.3%和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腺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AMACR/p504s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胃肠型腺癌的发生.

    作者:陆勤平;黄文斌;刘家祥;徐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介绍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评估其在预防剖宫产产妇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多功能产妇美腹带,选择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2例,随机分成两组:(1)研究组(n=52):应用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在腹部切口处定位定量放置砂袋,并减少按压子宫次数;(2)对照组(n=50):在腹部手术切口处放置砂袋,常规次数按压子宫.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及产妇恢复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出血人数明显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3)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按压子宫次数减少,减轻了产妇痛苦,而且并不影响护理质量.结论:定位定量放置多功能产妇美腹带及砂袋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减轻产妇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郁葱;潘琰梨;李映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GLP-1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随着全球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成为各国学术机构和开发商共同关注的目标,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GLP-1类似物作为糖尿病新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了解和经验总结.1 GLP-1的来源、结构及作用机制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衍生肽,相对分子质量是3 298,有生物活性的GLP-1以GLP-1(7-36)酰胺或GLP-1(7-37)酰胺的形式出现;其中,GLP-1(7-36)酰胺是人体内GLP-1主要的天然形式,约占80%.进食数分钟后体内GLP-1浓度开始升高,并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效应,餐后30 ~ 60 min内达到峰值,但很快被体内广泛表达的DPP-4所降解.

    作者:林少达;鄞国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对局麻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因单眼翼状胬肉需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和术后两组.术前组(n=36)在术前30 min服用塞来昔布200 mg,术后服用维生素E 200 mg;术后组(n=36)服药顺序相反.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患者,予盐酸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分别记录术后4、8、12 h和24 h时点的VAS评分和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在术后8h,术前组有较低的VAS评分(1.8±0.1 vs.2.9±0.3,P<0.05)和较低的镇痛效果欠佳(VAS≥3)比例(19.4% vs.36.1%,P< 0.05),而两组间在其余时点镇痛评分相似.术后组有3例患者需要盐酸哌替啶补救镇痛.术后组有2例呕吐,均为盐酸哌替啶镇痛患者.术前组患者的镇痛总体满意度高于术后组(87% vs.62%,P< 0.05).结论: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可有效地缓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疼痛.

    作者:张跃红;卢敏;唐浩英;饶志波;金敏;杨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方法:R型聚类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9个血脂评价指标的代表指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他汀治疗(119例)与非他汀治疗(10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ApoA1/ApoB、non-HDL-C、LDL-C判定的血脂达标率,达标和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比值比.结果:9个指标聚为二类,代表指标为non-HDL-C、ApoA1/ApoB.3个指标评价他汀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35.3%(42/119)、33.6%(40/119)和27.7%(33/119),非他汀组不达标率分别为86.1%(93/108)、90.7%(98/108)和95.4%(103/108).他汀组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分别显著低于非他汀组不达标者(x2分别为21.75、30.19、23.32,P均为0.001).他汀组non-HDL-C的ACS发生比值与ApoA1/ApoB、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范围之外,ApoA1/ApoB与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及非他汀组三指标评价不达标者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结论:提高冠心病患者他汀治疗率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ACS发生率.调脂治疗靶点不同,冠心病例ACS发生几率有差异,调脂治疗靶点值得研究.ApoA1/ApoB、LDL-C作为调脂治疗靶点作用相近.

    作者:王虹;潘春熹;陆红梅;林英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和24h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与24 h脉压(24hPP)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非合并高血压组(n=32例)和合并高血压组(68例).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记录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脉压(24hPP)、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值(nDBP/dDBP).然后按AASI=1-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斜率计算每个个体的AA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ACR、24hSBP、24hDBP、24hPP和AAS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ASI与年龄、ACR、24hPP、nSBP/dSBP和nDBP/dDBP有显著性相关性(均P<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存在高血压,AASI均与24 h脉压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动脉的僵硬度.

    作者:莫小丽;安巍;万国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 siRNA对Cal-27细胞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敲减效果;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后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well检测RNA干扰后侵袭率变化.结果:KD组较NC组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敲减.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较NC组下降42.42%.S期细胞比率均明显下调,约62.98%,G1期细胞比率上调,凋亡率明显增高.72 hKD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2.50%.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后,KD组侵袭率无下降.结论:下调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使舌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增殖活性降低、S期细胞比率下降、凋亡率升高、成瘤能力下降.

    作者:张同韩;刘海潮;梁玉洁;梁立中;郑广森;廖贵清;吴纪楠;黄洪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和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c-met在喉癌中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及MVD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P<0.05).颈淋巴结转移组AIOD及MVD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HIF-1α、c-met与MVD呈明显正相关(P< 0.001).结论:HIF-1α、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存在有相互促进作用.

    作者:孙旭;娄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IL-1O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因转染组;分别于移植前5d每天给Lewis大鼠腹腔注射mDC、imDC、空载体转染的imDC和hIL-10修饰的imDC各2 × 106个,于肝移植术后3、7、10d各处死4只,观察外周血肝功能及IL-12变化,并对移植后大鼠做生存分析.结果:IL-10组术后移植肝为非确定型急性排斥反应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示IL-10组在7d、10d时,肝功能有所恢复,但与imD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术后7d,IL-10组的血清IL-12浓度均低于mDC组及imDC组.IL-10组中位生存期(40d)长于其他组.结论:hIL-10基因修饰的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期.

    作者:方航荣;邱明链;刘景丰;陈丽红;黄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