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研究

张同韩;刘海潮;梁玉洁;梁立中;郑广森;廖贵清;吴纪楠;黄洪章

关键词:舌肿瘤, Notch, Jagged1,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摘要:目的:观察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 siRNA对Cal-27细胞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敲减效果;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后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well检测RNA干扰后侵袭率变化.结果:KD组较NC组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敲减.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较NC组下降42.42%.S期细胞比率均明显下调,约62.98%,G1期细胞比率上调,凋亡率明显增高.72 hKD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2.50%.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后,KD组侵袭率无下降.结论:下调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使舌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增殖活性降低、S期细胞比率下降、凋亡率升高、成瘤能力下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分割照射人肝癌细胞系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对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抑制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原发性肝细胞癌移植瘤种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1 mm3大小的肿瘤组织块,选择实验裸鼠右后肢外侧小腿腓肠肌处接种,建立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瘤裸鼠照射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 cm时将40只实验裸鼠分成4个组:未照射空白对照组、5 Gy×6次分割组(5 Gy组)、10 Gy×3次分割组(10 Gy组)、15 Gy * 2次分割组(15 Gy组).各照射组均在2周内完成照射,照射完成后继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出现裸鼠死亡,亦未观察到明显的裸鼠进食、活动减少,皮疹、腹泻、脱皮等不良反应.三种大剂量分割方案均对裸鼠的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5 Gy组、10 Gy 组和15 Gy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2%,68.4%,73.1%.相对于5Gy和10 Gy照射组,15 Gy组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BALB/c-nu裸鼠移植瘤(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对大剂量分割照射模式能较好耐受.在相同总剂量情况下,剂量越高,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15 Gy×2次较10 Gy×3次和5Gy×6次有更强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黄莹;高远红;郭芬芬;田莹;罗容珍;何洁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IL-1O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因转染组;分别于移植前5d每天给Lewis大鼠腹腔注射mDC、imDC、空载体转染的imDC和hIL-10修饰的imDC各2 × 106个,于肝移植术后3、7、10d各处死4只,观察外周血肝功能及IL-12变化,并对移植后大鼠做生存分析.结果:IL-10组术后移植肝为非确定型急性排斥反应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示IL-10组在7d、10d时,肝功能有所恢复,但与imD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术后7d,IL-10组的血清IL-12浓度均低于mDC组及imDC组.IL-10组中位生存期(40d)长于其他组.结论:hIL-10基因修饰的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期.

    作者:方航荣;邱明链;刘景丰;陈丽红;黄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耳内镜下双人操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方法

    鼓膜穿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应用广泛,既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我们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耳内镜下双人操作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5例,男62例,女3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32.6岁,病程7d~4个月,平均18.6 d,95例中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78例(82.1%),慢性肥厚性鼻炎的12例(12.6%),过敏性鼻炎的2例(2.1%),慢性鼻窦炎的3例(3.1%).1.2 延长管的制作 为了方便双人操作,需要延长管.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一次性输液器打开后,将输液器下端(头皮针)拔下,将其与输液器主管连接部位斜形剪断备用,将输液器主管在液平观察器下方剪断(预留主管长度约20~ 30 cm),将上述剪好备用的输血器头端插入主管断端以便连接注射器,而主管的下端则与穿刺针头连接.

    作者:陈艳芳;王鸿南;吴玮;丁瑞英;孙建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受体基因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生长激素(GH)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它首先需要与靶细胞表面生长激素受体(GHR)结合,GHR基因突变导致的GHR结构与功能异常都会抑制GH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终影响成人身高.近年来关于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特发性矮小(ISS)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发现了一些与ISS相关的SNP位点.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是通过蛋白水解酶水解细胞GHR胞外段形成的,可反映体内GHR的水平.现将近来对于GHR基因SNP,GHBP的研究及其与ISS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卡;杨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Jagged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抑制舌癌Cal-27细胞增殖、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 siRNA对Cal-27细胞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敲减效果;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后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well检测RNA干扰后侵袭率变化.结果:KD组较NC组Jagged1基因和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敲减.KD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较NC组下降42.42%.S期细胞比率均明显下调,约62.98%,G1期细胞比率上调,凋亡率明显增高.72 hKD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2.50%.Jagged1 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后,KD组侵袭率无下降.结论:下调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使舌癌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增殖活性降低、S期细胞比率下降、凋亡率升高、成瘤能力下降.

    作者:张同韩;刘海潮;梁玉洁;梁立中;郑广森;廖贵清;吴纪楠;黄洪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孕引产中胎盘粘连者胎盘血管生成素1,2的表达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 (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比较胎盘Ang-1、Ang-2与胎盘粘连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0%及47.6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胎盘粘连者Ang-1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者,Ang-2的表达粘连者低于无胎盘粘连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可能与胎盘Ang-1的表达增强、Ang-2的表达减弱有关,可能与Ang-1/Ang-2的比率改变有关.

    作者:曾成英;郭遂群;耿蔷;魏清柱;肖小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我们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5岁.穿孔至手术时间6~ 20h,平均11.2h,穿孔直径0.4 ~ 1.0 cm,其中胃溃疡穿孔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开腹组54例,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2岁.穿孔至手术时间5~18h,平均10.6 h,穿孔直径0.4~l.0cm,其中胃溃疡穿孔13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

    作者:莫春连;卢永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负压引流在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胸壁结核是常见的胸壁疾病,也是我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工作中对于病变波及肋骨深面且范围广的病灶,术中常需切除肋骨,手术难度大,术后残腔大,需要游离肌瓣填充残腔,创面渗出较多,既往残腔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常常出现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影响刀口愈合,为后期综合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术中改用持续负压引流后,残腔集聚物引流通畅,肌瓣与残腔底部及其浅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创口愈合速度快,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胸壁结核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5~ 44岁,平均26.5岁.治疗组病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6~ 47岁,平均27.5岁.

    作者:秦秀广;李嵩岳;赵宝生;王忠民;李汉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进展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其长期存活和功能的重要因素.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AR临床表现不典型,难治比例增高,因此,AR早期诊断尤为重要.AR早期诊断从有创向无创,从发作时诊断向预警诊断进展.建立一种技术简单、花费少、无创、集成、敏感性高与AR相关的分子监测体系,提供AR预警信息,是今后值得关注的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1 移植肾活检是诊断肾移植术后AR的传统金标准肾移植术后AR主要表现为发热(37.5 ~ 38.5℃),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尿量每日减少,幅度在60%以上.血肌酐升高,超出原来25%.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值下降.彩超示移植肾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此时,行移植肾活检可确诊AR,按Banff标准行病理分类.AR除2%~3%病例不能逆转外绝大多数经及时抗排斥治疗可成功逆转.

    作者:张智;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小蔓长春花提取物对脑梗死大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目的:观察小蔓长春花提取物(vinca minor linn extraction,VMLE)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Zea-Longa线栓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清醒后lh,即参考Bederson方法对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选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VMLE高、低剂量组4组,另加假手术组(sham)共5组,各组遂即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d.48 h后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能力.结果:VMLE 10 g/kg、5 g/kg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增强了SOD和GSH-PX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10 g/kg能增强SOD和GSH-PX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但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结论:VMLE可以改善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

    作者:靳萍奎;姜相明;顾平;王彦永;崔冬生;耿媛;张忠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研究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静滴治疗,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P< 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朱伟雄;肖勇;严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延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它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早期死亡率高,发病初期得到各方面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协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现将临床该类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79岁,其中男21例,女2例.2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本组患者中采取经股动脉穿刺腹膜支架置入术15例,人工血管置换术5例,术后均康复出院,有3例在进行术前准备过程中因动脉瘤破裂猝死.

    作者:汪梅;曹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43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 ~ 23个月,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末次脊髓损伤情况和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并评定治愈标准.结果: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有21例为E级,10例为D级;末次随访ASIA分级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恢复为D级外,其余的均恢复为E级,术前和术后末期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有在统计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侧凸成角均有不同程度纠正,生理弧度恢复并保持满意,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ehtaet结核的治愈标准,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治愈率达95.34%.结论: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作者:何生;谢造福;邹尚浏;黄少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 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 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 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作者:马琦;刘惠霞;陈光忠;叶瑞繁;张玉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成年重症乙型流感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明显,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多年来,由于对甲型流感的重视程度较高和受流感病毒检测手段的限制,对乙型流感的研究报道较少.我院于2009年12月24日至2010年2月1日共收治乙型流感12例,其中重症8例.为提高对乙型流感重症病例的认识,为今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重症病例为我院呼吸科和ICU室的住院患者,年龄22~40岁.男2例,女6例(其中孕产妇3例).农民6例,经商1例,检验师1例.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采集咽拭子经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RT-PCR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甲型流感病毒核酸呈阴性.

    作者:韩明锋;程国玲;时靖峰;滕小宝;邓侠;许靖;冉献贵;时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麻的低有效剂量

    目的:测定轻比重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老年单侧下肢短、中时间手术患者脊麻的低有效剂量(MLAD).方法:采用序贯法设计,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按设定的剂量梯度及方案给药,并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镇痛效果以测定阻滞平面进行评估.根据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的MLAD.结果:单侧脊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2h内手术时,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的MLAD分别为6.1 mg(95%可信区间5.5~7.1 mg),4.7 mg(95%可信区间4.1~5.2 mg).结论:轻比重0.305%罗哌卡因6.1 mg或0.235%布比卡因4.7 mg为老年单侧下肢短、中时间手术蛛网膜下腔注药的MLAD,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彭志勇;王仁儒;黄小琼;彭为平;梁秀萍;郑映金;陆立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和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表达,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c-met在喉癌中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及MVD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P<0.05).颈淋巴结转移组AIOD及MVD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HIF-1α、c-met与MVD呈明显正相关(P< 0.001).结论:HIF-1α、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存在有相互促进作用.

    作者:孙旭;娄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全身麻醉患者左右肱动脉无创血压值的比较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患者左右侧肱动脉无创血压值(NIBP)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全麻诱导后患者315例,分别测量三次左、右肱动脉NIBP,取平均值并分析.结果:两臂收缩压(SBP)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56.8%患者左侧SBP偏高,38.1%右侧偏高,5.1%两侧相等;两臂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两臂SBP、MAP绝对差值均逐渐增大;Logistic回归法显示,左右SBP、DBP绝对差值>10 mmHg的比例分别为27.3%、12.4%,且年龄和臂围是其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术中应同时监测左右臂血压;两臂血压绝对差值明显时,应排除臂围因素.

    作者:李文媛;汪小海;李浩;陆利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1例分析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例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对贫血引起的头昏、乏力等症状容易耐受,而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常就诊于消化科或急诊科.结论:为避免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误诊,临床上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作者:岳伟;寻琳婷;安瑛;周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AMACR/p504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MAC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AMACR/p504s的阳性表达率为42.3%(33/78).胃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在肠型胃癌中表达为61.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6%,差异有显著性(P< 0.01);AMACR/p504s在高、中和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8.3%和23.5%,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腺癌中AMACR/p504s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AMACR/p504s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胃肠型腺癌的发生.

    作者:陆勤平;黄文斌;刘家祥;徐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