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起搏器植入术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65例的临床研究

陈肖艺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 动态心电图监测, 治疗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 常规心电图, 应用, 心电变化, 手术患者, 临床工作, 联合监测, 科技进步, 功能异常, 随访, 课题, 检查, 检测, 感知, 导联, 报告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成熟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心脏起搏器应用的增加,伴随产生的植入后感知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也逐渐增多[1],如何在随访中监测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电变化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检测和12 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 月进行的65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进行联合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月经来潮后1周开始服用托瑞米芬,40 mg/d,经期停药,连用3个疗程,绝经女性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治疗药物选用乳癖消片,5片/次,每日3次,经期停药,连用3个疗程,绝经女性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50.0%),总有效45例(97.8%).对照组治愈8例(17.4%),总有效31例(67.4%).两组间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作者:史振玉;王永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改良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患者插管方法的临床应用

    留置胃管是ICU常见的一项侵袭性技能,不熟练或护理不恰当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伤,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根据以往经验,配合吞咽动作,大部分可顺利留置.但根据经验盲插,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缺陷.尤其针对一些特殊患者,盲插非常危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有效快速的成功留置胃管是一直以来需要不断改进的一项重要技术.现将我院综合ICU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困难置胃管患者,成功留置的案例汇总,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慧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脊髓型颈椎病58例,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共植入ACIFC 75枚.术后临床功能评判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影像学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断标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 ~ 24个月,平均14个月.73个融合器于平均11.2个月后获得融合.颈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平均9.2分,术后即刻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4.5分,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1年以上颈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4.8%.椎间高度:术前平均1.9 mm,术后即刻平均4.7 mm,获得融合时平均4.5 mm,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ACIFC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手术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在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方面疗效确切,融合率满意.

    作者:张杰;周鹏鹤;郦志文;蔡明;赵建根;李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骨水泥强化对老年性腰椎骨折患者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治疗老年性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13例年龄在63 ~ 75岁,平均68.3岁的老年患者腰椎骨折手术撑开复位中的椎弓根钉空内首先注入医用骨水泥,然后再旋入螺钉,待骨水泥凝固后安装连接杆,撑开复位和植骨融合.结果:13例患者均得到了1 ~ 3年(平均1.6年)的随访,患者椎体骨折复位满意,椎体高度的丢失程度少,植骨融合率100%,无固定钉松动和断钉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骨质强度下降的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钉有利于增强对固定钉的把持力,避免钉的松动和断钉,对稳定骨折,促进植骨融合,避免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屈燕铭;黄仁辉;袁杰;李浩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苦参碱对HepG2细胞DLK1基因表达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能否重新诱导HepG2细胞DLK1基因被印记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后DLK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MTT、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作用后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变化.结果:HepG2细胞经苦参碱处理后,DLK1基因的Mrna 表达量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降低,细胞抑制在G1期.结论:苦参碱能有效地抑制DLK1基因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HepG2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罗耀玲;黄铀新;刘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徐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 = 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 = 0.000;E/A > 1例数:P = 0.012).30 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具体为A组> B组> 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何文凯;李明琰;邢晓雯;陆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Neuropilin-1mRNA在新生小鼠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小鼠卵巢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Neuropilin-1(NRP-1)mRNA在新生小鼠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新生及促性腺激素预处理不同时间点卵巢,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RP-1 mRNA表达.结果:NRP-1 mRNA在新生第3天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是第5天的1.7倍(P < 0.05),是第14天的1.5倍(P < 0.05);相对于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在孕马血清处理后4、8、12、24 h,NRP-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至24 h低,而48 h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1.5倍(P < 0.05);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与0 h相比NRP-1 mRNA表达于第4小时下降至低(P < 0.05),后于第12小时升至高(P < 0.05).结论:NRP-1在始基卵泡募集和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沈薇;罗爱月;荣方方;曹晨;杨书红;丁婷;頼志文;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应用药物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异搏定与硝酸甘油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患者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入选482例申请冠脉介入患者(包括7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82例患者中完成PCI 218例,单纯冠脉造影264例.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异搏定组、硝酸甘油组和混合组(5 mg异搏定+0.2 mg硝酸甘油),异搏定组161例,硝酸甘油组158例,混合组163例.结果:异搏定组未能完成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其中CAG后复杂病变需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4例;硝酸甘油组中未能完成同侧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3例;混合组10例发生了桡动脉痉挛,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2例.3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心绞痛、心衰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等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拟行冠脉介入患者,经桡动脉给予异搏定或者硝酸甘油针剂都能起到明显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作用,两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本一致;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7F股鞘行PCI介入患者3个月后桡动脉闭塞率较5F、6F桡鞘闭塞发生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作者:宋昆鹏;高传玉;石海莉;黄捷;秦立;李艳;冯艳;韩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颈总动脉损伤大鼠血管蛋白激酶C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核因子-κB(NF-κB)在血管损伤后狭窄中的作用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颈总动脉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术前3 d分别用5 mg/(kg·d)和10 mg/(kg·d)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4 d处死.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血管PKCα与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管腔严重狭窄;与手术组相比,辛伐他汀处理后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PKCα与NF-κB蛋白差异显著(P < 0.01);与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组PKCα与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低剂量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PKCα与NF-κB参与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形成,辛伐他汀具有抗血管狭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KCα与NF-κB表达有关.

    作者:郭勇;王永玲;侯慧芳;刘国庆;黄丽君;孙银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丹栀逍遥散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丹栀逍遥散(DanZhi XiaoYao power,DZXY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应用皮下埋植左旋18-甲基炔诺酮硅胶棒联合皮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建立PCOS模型,光镜观察卵巢形态及颗粒细胞分布,生化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等,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307丝氨酸及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结果:DZXYP显著改善PCOS大鼠卵泡的囊性扩张性变化及颗粒细胞排列,与PCOS组相比,DZXYP显著降低TG(P < 0.01)、TC(P < 0.05)和LDL(P < 0.01)水平,显著增高HDL水平(P < 0.05),降低FINS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均P < 0.05),抑制了体重增长(P < 0.05)并减低卵巢重量(P < 0.01),降低了IRS-1的307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 0.01),显著增加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水平(P < 0.01).结论:DZXYP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RS-1的307丝氨酸磷酸化和增加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刘颖;邢福祺;张丽华;靖林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肝细胞性肝癌和糖代谢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率(2.5%)高于对照组(0.9%).按性别分层后两组间男性患者低血糖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C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糖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HCC患者低血糖症高,且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年龄有关:低血糖症更可能是年轻HCC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

    作者:陈立曙;郑雪瑛;何娟;陈永松;陈慎仁;CHEN Yong-song;CHEN Shen-ren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川崎病患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两者的水平,探讨两者在KD中的作用.方法:KD患儿46例,其中20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组),26例无冠状动脉扩张(NCAL组).另以20例年龄相似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急性和恢复期血清NGAL、MMP-9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GAL、MMP-9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NCAL组和CAL组急性期NGAL、MMP-9均明显升高,CAL组恢复期MMP-9显著升高.CAL组恢复期MMP-9水平较NCAL组恢复期升高,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CAL组和CAL组NGAL、MMP-9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较NC组增加.与NCAL组比较,CAL组NGAL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MP-9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NGAL、MMP-9在急性期升高,参与急性期KD的发病.NGAL对诊断有无冠脉损伤无临床意义.MMP-9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异常的预测标志,对评价KD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聂国明;余健;邹敏书;齐曼丽;罗莉漫;徐洪涛;李琳;丁冬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对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术后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02例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氨酚羟考酮组(B组)、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组(C组)以及安慰剂对照组(D组).结果: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验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时间延长VAS值逐渐下降.单独使用氨酚羟考酮组与单独使用普瑞巴林组于用药3 d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氨酚组羟考酮与普瑞巴林组在14 d以后VAS评分与单用氨酚羟考酮组或单用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及普瑞巴林对骶管囊肿切除术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王静;陶熔;马松鹤;姜迎海;夏令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参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将75例我院冠脉造影(CAG)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清L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 0.01),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治疗后血清LP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 < 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 < 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LPa水平有关.

    作者:伍琼;黄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以及其预后.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进行可比性分析,再对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压榨样疼痛比例(55.00%)与非糖尿病组(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脂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中压榨样疼痛不比非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往往以上腹痛、恶心及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入院治疗,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同时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过性血糖过高对其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非糖尿病组患者也应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合理的治疗.

    作者:田恒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体会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7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果: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简便,手术历时30 min ~ 1 h.手术后再出血5例,全部74例手术后死亡4例,占5.4%.出院后获得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51例存活者的ADL分别为:ADLⅠ级9例(17.6%)、Ⅱ级24例(47.1%)、Ⅲ级16例(31.7%)、Ⅳ级2例(3.9%).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手术损伤小,可迅速达到血肿并清除血肿,开颅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涂明;郑伟明;苏志鹏;叶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在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Embase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发生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6篇,共计IgA肾病组1 050例,对照组827例.TGFβ1-509C/T CT、TT、CT+TT与IgA肾病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0.94(0.76 ~ 1.16)、1.03(0.79 ~ 1.34)、0.99(0.81 ~ 1.22),Z = 0.59、0.22、0.07,P = 0.56、0.83、0.94.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较稳定且无发表偏倚.结论: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发生无关.

    作者:谭静;代志鹏;郭明好;吴银;刘云;刘向东;许清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凋亡基因Fas及Caspase-3表达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30只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模型,存活的24只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另取8只雄性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术后第1天起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 mg/(kg·d)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凋亡基因Fas及Caspase-3表达变化.转移酶介导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Fas、Caspase-3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他汀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指数及Fas、Caspase-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 < 0.05),而他汀组较对照组减少(P < 0.05).结论: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Fas、Caspase-3蛋白及Fas、Caspase-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瑞舒伐他汀对AMI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基因fas及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作者:吴忠林;汤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h22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Th22的发现源于皮肤的固有防御机制和创口愈合等炎症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Th22有稳定的效应因子体系和独特的信号传导方式,主要参与皮肤的自稳调节和病理状态.相关研究报道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Th22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对Th22及IL-22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颖;张秀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