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琼;黄超
患者男,49岁,因频发性下腹部疼痛并血尿1个月于2012年2月21日入院.偶有排尿不畅病史,因经济原因一直未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 = 0.133 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表现.双肾区无叩击痛,各输尿管压痛点及膀胱区无压痛.尿常规提示酸碱度7.6,白细胞16个/HP,亚硝酸盐阳性,蛋白阴性,白细胞1.395 × 109/L,管型阴性,尿潜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正常.泌尿系彩色超声示左肾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双肾内可见片状强回声、边界清,多考虑钙化灶;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尚可,壁完整,增厚毛糙,其内可见径线大约3.8 cm的多个强回声、伴声影.追问病史患者8年前因车祸致双下肢瘫痪、长期卧床.我科于2012年2月23日成功实施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取出大小不等结石10余个.
作者:赵宪龙;陆玲;张大富;常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异搏定与硝酸甘油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患者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入选482例申请冠脉介入患者(包括7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82例患者中完成PCI 218例,单纯冠脉造影264例.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异搏定组、硝酸甘油组和混合组(5 mg异搏定+0.2 mg硝酸甘油),异搏定组161例,硝酸甘油组158例,混合组163例.结果:异搏定组未能完成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其中CAG后复杂病变需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4例;硝酸甘油组中未能完成同侧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3例;混合组10例发生了桡动脉痉挛,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2例.3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心绞痛、心衰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等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拟行冠脉介入患者,经桡动脉给予异搏定或者硝酸甘油针剂都能起到明显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作用,两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本一致;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7F股鞘行PCI介入患者3个月后桡动脉闭塞率较5F、6F桡鞘闭塞发生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作者:宋昆鹏;高传玉;石海莉;黄捷;秦立;李艳;冯艳;韩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患者的91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弹性成像特征并进行评分,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弹性评分以0 ~ 2分多见,甲状腺恶性结节弹性评分以3 ~ 4分多见,良性组甲状腺结节及恶性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分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的诊断界点,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9%、85.7%、91.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青;冯占武;丛淑珍;王敏;刘彦英;李妙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多途径保护肾脏,如降低尿蛋白水平、抗炎、抗纤维化、抑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过度表达等[1].足细胞(podocyte)为肾脏主要滤过屏障之一,其损伤、凋亡与脱落可导致蛋白尿生成,促进肾脏病变进展.国内外众多体外实验证实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足细胞的损伤.本文就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廖春分;丁洪成;廖勇敢;程长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 是与HSC截然不同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样细胞[1-2].在新近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它可以向内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分化[3-4],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有研究指出BMSCs可促进离体培养的小鼠卵母细胞的存活、发育及成熟[5].BMSCs还易被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因而可能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6-8].
作者:张俊山;田发明;张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hGM-CSF和rhIL-4体外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μg/mL)组(刺激组)、西洛他唑(20 μmol/L)预干预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μg/mL)组(干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内吞功能变化,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刺激组比较,干预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和CD86的表达降低,内吞功能提高,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结论:西洛他唑可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这可能参与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作者:陈添华;李志樑;付强;曹龙兴;张魏巍;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46例肝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的生存率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46例,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4例,周围型动门静脉瘘24例,混合型8例,轻度动门脉瘘13例,中度动门脉瘘18例,重度动门脉瘘15例.其中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3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静脉瘘的患者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混合型、重度动静脉瘘患者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瘘口血流后行经皮肤动脉化疗栓塞,如无法封堵瘘口,则仅行肝动脉内化疗术.
作者:陈燕浩;李家平;谭国胜;张树桐;殷云志;金朝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YP2C19、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MDR1基因型.结果: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47%、87.88%、100%,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C+CT、TT 的Hp根除率分别为83.78%、89.4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CYP2C19及MDR1基因多态性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无相关性.
作者:陈东燕;孙艳荪;吴子刚;乔珊;林煜光;邓远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参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将75例我院冠脉造影(CAG)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45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清LP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 0.01),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治疗后血清LP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 < 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 < 0.01).结论:参附注射液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LPa水平有关.
作者:伍琼;黄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 评分和神经行为能力(NBNA)的影响.方法: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全麻组和腰硬组,每组40例.分别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第1、5和10分钟的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出生后第3 、14 和28 天的NBNA分值.结果:全麻组与腰硬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及NBNA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只要掌握好用药时机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 评分及NBNA评分无不利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胜;金敏霞;甘景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徐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治疗老年性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13例年龄在63 ~ 75岁,平均68.3岁的老年患者腰椎骨折手术撑开复位中的椎弓根钉空内首先注入医用骨水泥,然后再旋入螺钉,待骨水泥凝固后安装连接杆,撑开复位和植骨融合.结果:13例患者均得到了1 ~ 3年(平均1.6年)的随访,患者椎体骨折复位满意,椎体高度的丢失程度少,植骨融合率100%,无固定钉松动和断钉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骨质强度下降的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钉有利于增强对固定钉的把持力,避免钉的松动和断钉,对稳定骨折,促进植骨融合,避免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屈燕铭;黄仁辉;袁杰;李浩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率(2.5%)高于对照组(0.9%).按性别分层后两组间男性患者低血糖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C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糖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HCC患者低血糖症高,且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年龄有关:低血糖症更可能是年轻HCC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
作者:陈立曙;郑雪瑛;何娟;陈永松;陈慎仁;CHEN Yong-song;CHEN Shen-ren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男性癌症第二位[1],严重威胁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Th17细胞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辅助性CD4+ T细胞亚型,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共同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病变.早期研究发现,IL-17在前列腺癌患者的炎性增生萎缩病变(PIA)部位明显表达增高,此外,还有研究显示IL-17高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IL-17低表达患者.这些结果均提示,Th17和IL-17在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进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二者的研究势必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瘤苗开发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周錞;陈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明确过度通气导致的低PaCO2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过度通气使PetCO2由40 mmHg水平降至25 mmHg水平并维持20 min.记录PetCO2 40 mmHg、25 mmHg水平时的原始脑电图α、δ、θ波相对功率值,NI值、NT 分级.结果:与PetCO2 40 mmHg水平相比,25 mmHg水平时的原始脑电δ-θ波相对功率值显著增加(P < 0.05),NI值明显降低(P < 0.05),E2-F级的例数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全麻时过度通气导致的低PaCO2可增加麻醉深度,易导致麻醉过深.
作者:王刚;邓龙姣;康茵;李文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月经来潮后1周开始服用托瑞米芬,40 mg/d,经期停药,连用3个疗程,绝经女性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治疗药物选用乳癖消片,5片/次,每日3次,经期停药,连用3个疗程,绝经女性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50.0%),总有效45例(97.8%).对照组治愈8例(17.4%),总有效31例(67.4%).两组间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作者:史振玉;王永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限制早期重症手足口病向危重症发展的救治方案.方法:采取甘露醇及小剂量地塞米松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中进行积极联合干预,并以既往类似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为对照,分析总结疗效及预后.结果:甘露醇及小剂量地塞米松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积极联合干预能有效阻止早期重症手足口病发展成为危重病例,保护脑功能,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结论:采取甘露醇及小剂量地塞米松积极联合干预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措施,能有效阻止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向危重症发展.
作者:刘晟;潜丽俊;蔡海芳;蓝菊红;张亚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丹栀逍遥散(DanZhi XiaoYao power,DZXY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应用皮下埋植左旋18-甲基炔诺酮硅胶棒联合皮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建立PCOS模型,光镜观察卵巢形态及颗粒细胞分布,生化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等,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307丝氨酸及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结果:DZXYP显著改善PCOS大鼠卵泡的囊性扩张性变化及颗粒细胞排列,与PCOS组相比,DZXYP显著降低TG(P < 0.01)、TC(P < 0.05)和LDL(P < 0.01)水平,显著增高HDL水平(P < 0.05),降低FINS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均P < 0.05),抑制了体重增长(P < 0.05)并减低卵巢重量(P < 0.01),降低了IRS-1的307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 0.01),显著增加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水平(P < 0.01).结论:DZXYP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RS-1的307丝氨酸磷酸化和增加AKT 473丝氨酸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刘颖;邢福祺;张丽华;靖林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了解2010-2011年广西各地医院就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方法:对所收集的广西各地医院检验科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检验报告支原体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所调查广西6家医院共1 578例感染者检出的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Uu)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44.61%、33.75%和27.22%;人型支原体(Mh)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8.79%、8.47%和8.14%;Uu + Mh双重感染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79.51%、79.21%和71.68%;男性Uu感染率比女性高,而女性Mh及Uu + Mh感染率均比男性高.结论:广西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混合感染、耐药现象严重,建议将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氧氟沙星等药物重新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
作者:黄颉刚;陈晓燕;祝文坚;韦银花;赵秀兰;李海芬;张恒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核因子-κB(NF-κB)在血管损伤后狭窄中的作用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颈总动脉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术前3 d分别用5 mg/(kg·d)和10 mg/(kg·d)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4 d处死.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血管PKCα与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管腔严重狭窄;与手术组相比,辛伐他汀处理后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PKCα与NF-κB蛋白差异显著(P < 0.01);与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组PKCα与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低剂量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PKCα与NF-κB参与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形成,辛伐他汀具有抗血管狭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KCα与NF-κB表达有关.
作者:郭勇;王永玲;侯慧芳;刘国庆;黄丽君;孙银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