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廓毛母细胞瘤1例

张国华;邓明朝;容庆丰

关键词:耳廓软骨, 手术禁忌证, 周围组织, 病理诊断, 粘连, 完整切除, 术后患者, 手术切口, 母细胞瘤, 静脉全麻, 界限, 瘢痕疙瘩, Ⅰ期愈合, 周细胞, 栅栏状, 血管瘤, 外耳道, 切除术, 瘤细胞, 圆形
摘要:患者女,10个月.发现右耳廓肿物1个月余,初始肿物为黄豆大小,1个月来肿物缓慢增大.入院时检查:右侧耳轮近耳垂处可见一红色肿物,圆形,隆起,约1.2cm×1.1cm×1.0cm大小,质地中等,界限清楚,与耳廓软骨无粘连.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清,听力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右耳廓肿物性质待查:(1)囊肿?(2)血管瘤?(3)瘢痕疙瘩?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静脉全麻下行右耳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及其周围部分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耳廓毛母细胞瘤,瘤细胞呈梁索状分布,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图1).术后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2年无复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7年广州市2岁以下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分析

    对广州市2岁以下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8个社区共计1874例健康儿童,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同时对儿童家庭状况、喂养史、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2岁以下城市儿童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内男女之间比较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生长发育呈正态分布.但各个年龄组儿童的体重、身高(长)与2005年全国标准相比较,在较多的组别低于全国的标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别体重(WAZ)评价指标:低体重的检出率较低,各个年龄组男女童有0.74%~3.8%的WAZ小于-2,各个年龄组都有WAZ大于2的情况.年龄别身高(长)(HAZ)评价指标:各个年龄组男女童有0.68%~7.59%的HAZ小于-2的情况,1.85%~7.14%儿童的HAZ大于2.BMI在各年龄组男、女童呈正态分布,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身长、BMI三项指标综合考虑能更客观反映该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作者:黄穗;谢振玉;黄君瑶;湛洁谊;陈汉英;杨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桂林地区乙肝患者HBV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

    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作者:苏何玲;班亚珂;左晓臣;徐东平;朱华;莫之婧;刘青波;刘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欣普贝生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不同时间段应用的效果观察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收集我院富颈Bishop评分<6分,无引产及用药禁忌证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97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和期待组(破水期待24 h后评估宫颈评分小于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对比两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期待组用药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小于期待组.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积极处理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伊碧霞;吕杰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下颈椎椎弓根钉徒手置钉准确性的CT扫描评价及置钉技术要领

    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对术后复查的CT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症状,评价分析螺钉不同的内倾角对椎弓根内、外壁的穿出风险.结果:38例患者共徒手置入23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患者手术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神经症状无加重,CT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内倾角为(40.15±5.24)°,85.3%的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椎弓根的上、下、内、外四壁均完整未穿透.螺钉内倾角< 20°者,无穿出椎弓根内壁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外壁;螺钉内倾角大于50°者,无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穿出椎体侧前方或侵入推动脉孔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内壁.结论: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安全有效地置钉,不易出现偏差,螺钉的内倾角介于30 ~ 50°时,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陈安富;王勇;吴奉梁;刁垠泽;刘宁;孙宇;潘胜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观察

    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心脏手术中长时间缺血心肌的术后影响.方法:2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灌注HTK液,St.Thomas液组灌注冷血停搏液.两组分别于送返ICU后1h取静脉血3 mL,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红蛋白检测.并记录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且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 治疗时间、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需长时间阻断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脏手术中,HTK液和冷血停搏液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德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栓弹力图在脾切除断流术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黄容海;蒋力;赫嵘;张珂;鲁岩;郭立民;李勤涛;丁振昊;李宝亮;张维燕;穆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咽癌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特征及疗效相关性研究

    探讨鼻咽癌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0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行中医分型及CT、MRI检查,在治疗中观察近期疗效并长期随访.结果:血瘀型和血瘀痰凝型更易出现颅底骨质破坏(P< 0.001)及咽旁间隙侵犯(P<0.01),痰凝型与血瘀痰凝型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放疗后3个月,血瘀型和血瘀痰凝型的残余病灶较肺热型及痰凝型大(P<0.05).血瘀痰凝型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较非血瘀痰凝型低(P=0.004).结论:不同中医分型间存在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血瘀痰凝型及血瘀型近期疗效较肺热型与痰凝型差,血瘀痰凝型远期疗效较非血瘀痰凝型差.

    作者:詹文婷;丘惠娟;黄圆圆;严正;陈平;夏云飞;张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构建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探讨重组蛋白IpaB经口服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用PCR扩增ipaB目的基因,克隆至pQE-30表达载体中,转化宿主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IpaB;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纯化后灌胃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ipaB基因全长1 743 bp.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Mr)约为64 0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福氏志贺菌全菌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后,血清IgA、IgG,粪sIgA,肠黏液s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纯化后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痢疾的疫苗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国富;薛士鹏;白丽;吴利先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20侧)头部标本灌注后行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定位Day菱形区后测量相关解剖结构距离.在3D-DM辅助下通过颞下入路对岩斜区及其邻近结构进行内镜解剖.并对尸颅解剖与3D-DM相关视野及测量进行比较.结果:3D-DM图像清晰逼真,其入路相关测量与尸颅解剖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通过棘孔、卵圆孔、弓状隆起、膝状神经节、锤骨、咽鼓管、岩浅大神经等组合标志准确定位内听道.颞下锁孔入路通过磨除岩尖骨质可以充分暴露中上斜坡结构.结论:3D-DM可以术前模拟岩尖磨除,提高术中岩尖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组合解剖标志可提高术中定位内听道口的准确性.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中上斜坡结构.

    作者: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叶卓鹏;罗伦;郭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IQCODE在筛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观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脑卒中患者的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它所引起的VCI,由于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如何早期筛查出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而在应用Petersen[3]诊断标准来界定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时,需要将患者的主观认知功能损害(subjective memory impairment,SMI)作为一条诊断依据,其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认为其与抑郁症状高度相关.知情者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问卷(informant questionnaire on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IQCODE)[4]在痴呆患者的筛查中广泛应用,但在主观认知功能损害中应用较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IQCODE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测评,探讨对这类患者的评定效能,为早期干预介入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包绍智;颜志钦;陈光勇;易兴阳;张顺开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时湿化瓶内不加蒸馏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王爱凤;王正梅;许晶晶;金孝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科诊治的18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D-CRT治疗NSCLC后RP的危险因素.结果:NSCLC患者治疗后≥2级RP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分析显示DVH中双肺MLD、V5、V10、V20、V30、V40、V50和V60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双肺MLD和V5为3D-CRT治疗NSCLC后RP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患者3D-CRT治疗后RP的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有关,双肺MLD和V5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红群;阮云丹;李青峰;肖天林;习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性能研究

    探讨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外对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为骨架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合成纳米载体粒子,将拟Smac合成肽SmacN7与其结合,制备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磁强计等考察其理化性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外加磁场下纳米复合物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形态,MTT比色分析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46.2 nm;磁化曲线提示具有超顺磁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8±3.6)%和(65.2±2.4)%并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外加磁场下磁性纳米粒子能使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并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结论: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具有粒径小、较强的磁响应性、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联合恒定外磁场具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膀胱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作者:王竞;曾甫清;汪良;蒋国松;黄慧;汪涛;潘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APE-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

    无嘌呤无嘧啶的核酸内切酶-1(APE-1),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DNA连接活性,也被命名为氧化还原因子(Ref-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APE-1不仅能修复DNA上无嘌呤无嘧啶(AP)位点,而且还能保持很多转录因子活性还原状态,减少活性氧化物(ROS)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维护线粒体功能,与炎症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APE-1与HP感染及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PE-1的基本特征

    作者:吕静;舒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表达: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springer、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病例对照研究4 062例患者.结果显示,HER-2表达在肠型与弥漫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rcep Test组(RR=6.05,95% CI 3.90~9.38);常规IHC组(RR=5.38,95% CI 2.56 ~ 11.30);HER-2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 CI l.43 ~ 2.44);HER-2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未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95,95% CI 2.72 ~ 5.62);HER-2在临床TNM 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 0.25 ~ 0.67);HER-2在胃癌周围血管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 CI 1.02~1.90);HER-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 CI 0.42~0.67).结论:HER-2阳性表达在肠型胃癌较弥漫型更常见,HER-2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的预后因素.

    作者:刘金英;刘小康;寇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更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9例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例非胆源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旦确诊SAP即更早期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分离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腔暴露胰腺,吸净渗出液,冲洗腹腔,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在网膜囊、胰周及盆腔置入灌洗管和多根引流管,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引流.结果:治愈28例,住院时间17~42 d,平均22 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4~8d,平均6d;肛门排气时间为5~11d,平均7d.无胰周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结论:更早期采用腹腔镜对SAP进行手术干预,可有效地改善SAP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剧永乐;封静;朱达坚;任宝军;陆光生;冯家立;耿岩;欧阳满照;张炎祥;李泳;陈小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骨钙蛋白与促甲状腺素水平变化

    了解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骨钙蛋白(BGP)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联.方法:279例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1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于随访6个月(6m)、12个月(12m)时测定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FT3、FT4、TSH)和血清BGP,根据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亚甲组,73例)、康复组(206例),另选择132例相匹配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SPSS 13.0软件分析不同时间3组间血清BGP、TSH水平差异及二者相关性.结果:3组间6个月与12个月时血清BG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Fσm=852.71,Pσm=0.000;F12m=1 053.56,P12m=0.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亚甲组血清BGP高于其他两组;病例组血清BGP与血清TSH相关系数r=-0.568,P=0.000.结论: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亢患者血清BGP水平异常增高,其升高可能与低TSH相关.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体表软组织结核23例诊治分析

    探讨体表软组织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例体表软组织结核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部分病例早期诊断不清,延误诊治.结论:对软组织感染创面观察分析,迁延不愈10d以上者,要考虑结核感染的可能,可行诊断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必要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检,确诊为结核感染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要监测肝功能及药物副反应.

    作者:韩庆斌;李素玉;陈文瑶;徐留海;曹登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Brd4与HPV-16病毒E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宿主蛋白Brd4与HPV-16病毒E2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0例HPV-16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细胞学分组:正常组30例、ASCUS组46例、LSIL组23例、HSIL组31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以上级别的病例120例,经组织病理学分组:宫颈炎组21例、CIN Ⅰ组25例、CINⅡ/Ⅲ组45例、宫颈浸润癌组29例.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Brd4和E2蛋白的表达,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细胞学分级ASCUS及以上各组与正常组比较,Brd4和E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在HSIL组和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ASCUS组和LSIL组(P<0.05).Brd4和E2蛋白在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CIN到宫颈浸润癌,其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Brd4与E2蛋白的表达缺失用于筛查ASCUS中潜在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0.94、0.88、0.98与0.80、0.95、0.86、0.93.结论:Brd4-E2复合体的解体,E2的表达缺失,在HPV诱导宫颈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Brd4与HPV-16 E2蛋白的表达对ASCUS的分流、宫颈癌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卓敏;江曼茹;王楚莹;姚吉龙;谢建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