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曾甫清;汪良;蒋国松;黄慧;汪涛;潘晖
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心脏手术中长时间缺血心肌的术后影响.方法:2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灌注HTK液,St.Thomas液组灌注冷血停搏液.两组分别于送返ICU后1h取静脉血3 mL,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红蛋白检测.并记录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且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 治疗时间、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需长时间阻断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脏手术中,HTK液和冷血停搏液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德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构建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探讨重组蛋白IpaB经口服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用PCR扩增ipaB目的基因,克隆至pQE-30表达载体中,转化宿主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IpaB;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纯化后灌胃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ipaB基因全长1 743 bp.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Mr)约为64 0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福氏志贺菌全菌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后,血清IgA、IgG,粪sIgA,肠黏液s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纯化后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痢疾的疫苗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国富;薛士鹏;白丽;吴利先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不同厚度的微型板层角膜刀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SIK术后60例患者(120只术眼),术中应用MariaⅡ90刀头组21例(42只眼),110刀头组19例(38只眼),130刀头组20例(40只眼).术后1周应用频域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患者角膜0°子午线角膜基质床厚度.结果:应用前节OCT测量角膜中央区保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286.85±12.94)μm,110刀头组(297.38±22.71)μm,130刀头组(324.6±23.67)μm.结论:频域前节OCT能够准确安全的测量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可作为术后观察分析的方法.
作者:许雪妹;张媛梅;潘峰;王跃丽;李晓红;付笑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男,38岁.因发现左大腿根部肿物10年余并逐渐增大入院.查体示:左大腿根部内侧无疼痛性肿块,边界清,质韧,不活动.X线片示:左大腿根部内侧一软组织肿物.MRI示:肿块在T1W1呈均匀低信号,T2W1呈多房样均匀高信号.手术见一大小约为11 cm×11 cm×8 cm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呈灰白色,不透明.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结节被黏液样基质分割.讨论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WHO肿瘤分类(2002)将其归到来源不明确的软组织肿瘤内.该肿瘤由Enzinger等于1972年首次作为独特的临床病理疾病具体描述,国内仅见极少数个案报道.
作者:李强;何嘉承;王毅;周志刚;严朝华;付江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比较Toll样受体4(TLR4)及MyD88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BALB/c小鼠胃黏膜内表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探讨TLR4通路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感染Hp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得各组小鼠的胃黏膜标本,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检测TLR4、MyD88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小鼠TLR4、MyD88在感染Hp后均迅速升高,在治疗后迅速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2)小鼠TLR4、MyD88的表达含量与病理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HP的致病机制,但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刘翔;丁元伟;林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 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作者: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黄容海;蒋力;赫嵘;张珂;鲁岩;郭立民;李勤涛;丁振昊;李宝亮;张维燕;穆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宿主蛋白Brd4与HPV-16病毒E2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0例HPV-16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细胞学分组:正常组30例、ASCUS组46例、LSIL组23例、HSIL组31例、宫颈癌组20例.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以上级别的病例120例,经组织病理学分组:宫颈炎组21例、CIN Ⅰ组25例、CINⅡ/Ⅲ组45例、宫颈浸润癌组29例.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Brd4和E2蛋白的表达,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细胞学分级ASCUS及以上各组与正常组比较,Brd4和E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在HSIL组和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ASCUS组和LSIL组(P<0.05).Brd4和E2蛋白在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CIN到宫颈浸润癌,其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Brd4与E2蛋白的表达缺失用于筛查ASCUS中潜在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0.94、0.88、0.98与0.80、0.95、0.86、0.93.结论:Brd4-E2复合体的解体,E2的表达缺失,在HPV诱导宫颈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Brd4与HPV-16 E2蛋白的表达对ASCUS的分流、宫颈癌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卓敏;江曼茹;王楚莹;姚吉龙;谢建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springer、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病例对照研究4 062例患者.结果显示,HER-2表达在肠型与弥漫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rcep Test组(RR=6.05,95% CI 3.90~9.38);常规IHC组(RR=5.38,95% CI 2.56 ~ 11.30);HER-2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 CI l.43 ~ 2.44);HER-2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未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95,95% CI 2.72 ~ 5.62);HER-2在临床TNM 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 0.25 ~ 0.67);HER-2在胃癌周围血管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 CI 1.02~1.90);HER-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 CI 0.42~0.67).结论:HER-2阳性表达在肠型胃癌较弥漫型更常见,HER-2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的预后因素.
作者:刘金英;刘小康;寇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中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方法:择期无痛肠镜诊疗的患者120例,年龄60~70岁,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麻醉趋势组(N组)和临床组(C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N组根据麻醉趋势指数(NI)调节麻醉深度;C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和NI,诱导、检查、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N组平均动脉压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降幅小(P< 0.05),NI在插镜时降幅小(P<0.05).N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老年肠镜检查中,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丙泊酚的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同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王雁;衡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女,10个月.发现右耳廓肿物1个月余,初始肿物为黄豆大小,1个月来肿物缓慢增大.入院时检查:右侧耳轮近耳垂处可见一红色肿物,圆形,隆起,约1.2cm×1.1cm×1.0cm大小,质地中等,界限清楚,与耳廓软骨无粘连.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清,听力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右耳廓肿物性质待查:(1)囊肿?(2)血管瘤?(3)瘢痕疙瘩?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静脉全麻下行右耳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及其周围部分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耳廓毛母细胞瘤,瘤细胞呈梁索状分布,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图1).术后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2年无复发.
作者:张国华;邓明朝;容庆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回顾性分析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3%.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灶个数、肿瘤大小和甲状腺外侵犯与否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外侵犯与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4倍.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伴淋巴结转移病例逐年减少.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根治性手术后预防性放射线碘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若术前即出现甲状腺外侵犯,则预后较差.
作者:赵刚;陈喆;吴泽宇;彭林;王三明;胡世雄;杨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比较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eOLP提供一种新的激素替代疗法.方法:49例OLP患者,随机分成来氟米特治疗组(25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4例),按相同评估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84);(2)治疗4周期间,来氟米特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32±2.5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42±2.48,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来氟米特治疗组3例出现了皮肤瘙痒,5例头晕乏力症状,后自行逐步消失;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7例口腔黏膜麻木不适感,15例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症状.结论:来氟米特具有和糖皮质激素等同的治疗OLP疗效,可作为治疗OLP的新手段.
作者:容柏成;李容林;李春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惠芳;刘艳;龙军;颜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科诊治的18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D-CRT治疗NSCLC后RP的危险因素.结果:NSCLC患者治疗后≥2级RP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分析显示DVH中双肺MLD、V5、V10、V20、V30、V40、V50和V60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双肺MLD和V5为3D-CRT治疗NSCLC后RP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患者3D-CRT治疗后RP的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有关,双肺MLD和V5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红群;阮云丹;李青峰;肖天林;习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4(NT4)及其受体酷氨酸激酶受体B(TrkB)与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取Wistar健康雄性大鼠30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各处死5只,取出肺组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来比较造模的程度,用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及对照组中NT4及Trk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造模后第7、14、28天NT4及TrkB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均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P<0.001);对照组在对应时间段二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T4及其受体TrkB在肺纤维化大鼠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肺上皮细胞增生及TrkB/NT4轴的信号传导被扰乱等因素有关,说明NT4及其受体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闫宇娇;邵润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情况,以及SIR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并发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我院ICU 104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临床资料后进行SI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SIRS评分和血清PCT水平.结果:91.7%的患者SIRS评分≥1分,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WBC计数差异显著(P<0.05);非感染组与感染组SIRS评分分布差异不显著(P> 0.05);62.30%的重肝患者PCT值为临界指标(0.5 ~1 ng/mL),非感染组与感染组PCT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并发SIRS,也容易合并感染,患者的SIRS评分并不能早期灵敏地提示感染发生.应积极监测血WBC计数、PCT等变化,结合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感染,并通过血培养及怀疑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排泄物培养等以明确病原,合理有效地选用抗生素.
作者:邓西龙;卓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作者:苏何玲;班亚珂;左晓臣;徐东平;朱华;莫之婧;刘青波;刘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疼痛3个月,加重10d入院.于入院前3个月感左大腿疼痛,无活动受限,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咳嗽、咳痰,身体其他部位无不适,休息后仍未缓解,未引起重视,1个月后仍未好转,就诊于当地,考虑肌肉损伤,予对症治疗仍未见好转,10 d前感疼痛有所加重.专科检查:左大腿无肿胀、畸形,皮肤无红肿,局部静脉无曲张,大腿中段局部轻度压痛、叩击痛,左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末梢血供、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沉5.00mm/h,嗜酸性细胞数0.06×109/L.左股骨X线正侧位片示:左股骨上段髓腔内多发囊样透亮影呈膨胀生长,纵轴与骨干平行,内可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边缘硬化不明显,局部骨干略增粗,未见明显骨膜反应,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图1),考虑:(1)骨囊肿;(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灰白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约3 cm×2.5 cm×0.5 cm,内含少量碎骨组织.
作者:陈巧妮;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