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营养因子4及其受体TrkB在肺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

闫宇娇;邵润霞

关键词:肺纤维化, NT4, TrkB
摘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4(NT4)及其受体酷氨酸激酶受体B(TrkB)与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取Wistar健康雄性大鼠30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各处死5只,取出肺组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来比较造模的程度,用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及对照组中NT4及Trk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造模后第7、14、28天NT4及TrkB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均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P<0.001);对照组在对应时间段二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T4及其受体TrkB在肺纤维化大鼠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肺上皮细胞增生及TrkB/NT4轴的信号传导被扰乱等因素有关,说明NT4及其受体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病变血管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同病变血管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在12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6)和缺血后处理组(n=83).其中缺血后处理组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29例,三支病变组28例.对照组采用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2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对心肌不同病变血管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缺血后处理组中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三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 0.05);缺血后处理组中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的CTFC、WMSI、QRS-MIS均低于三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 0.05);LVEF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处理能显著减轻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舒承福;郑仕杰;杨琳琳;刘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时湿化瓶内不加蒸馏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王爱凤;王正梅;许晶晶;金孝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西尼罗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 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作者: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miR-21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miR-21在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3例,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者39例,正常对照组12例,应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血清标本中miR-21表达情况.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对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3组miR-21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组进行两两比较,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miR-21表达水平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1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婵娟;姚德生;陈军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腕部肿瘤切除后缺损

    腕部是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部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广泛切除后的缺损如无可靠的修复方法则有截肢可能[2],需要可靠的皮瓣闭合创面同时保留功能[3].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创伤外科用于修复腕部外伤后缺损,取得良好效果[4-6].因软组织恶性肿瘤是相对罕见疾病[1],该手术方式在肿瘤外科应用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该皮瓣修复腕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本组病例资料来源于作者医院,并报请科研科备案.1 资料与方法1.1 解剖基础 尺动脉距豌豆骨近侧3.5~4.0 cm发出恒定皮支,起始处外径1.3 mm,在尺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伸肌间穿出后分为上行支与下行支,上行支长约8 ~ 10cm,分出许多分支,供应尺侧皮肤[4].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是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轴心血管的皮瓣,带蒂转移可修复腕部、手部缺损[4-6].

    作者:王家强;蔡启卿;高嵩涛;姚伟涛;王鑫;张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观察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冬虫夏草组大鼠给予冬虫夏草灌胃,对照组和低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将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大鼠置于自制的常压低氧舱内造模,对照组大鼠置于舱外自由呼吸空气.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血浆BNP、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水平.结果:冬虫夏草组大鼠mPAP、RV和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组大鼠的mPAP、RV和RV/(LV +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冬虫夏草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而低氧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有效降低血浆BNP和抑制炎性反应而发挥减低肺动脉压和预防右室肥大的效应.

    作者:张晓斌;高宝安;杨京会;肖玉;曹敏;陈世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Toll样受体4通路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比较Toll样受体4(TLR4)及MyD88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BALB/c小鼠胃黏膜内表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探讨TLR4通路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感染Hp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得各组小鼠的胃黏膜标本,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检测TLR4、MyD88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小鼠TLR4、MyD88在感染Hp后均迅速升高,在治疗后迅速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2)小鼠TLR4、MyD88的表达含量与病理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HP的致病机制,但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刘翔;丁元伟;林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析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120例,测定透析前碳酸氢根(HCO3-)、血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透析后BUN和CR,计算钙磷乘积(Ca×P)、Kt/V.根据HCO3-分为3组:A组(HCO3-< 20 mmol/L)、B组(HCO3-为20~24 mmol/L)和C组(HCO3-≥24 mmol/L),比较3组酸中毒对钙磷紊乱的影响.结果:B、C组的P、ALP及iPTH均低于A组(P<0.05),C组的P、Ca×P低于A、B组(P<0.05).HCO3-浓度与P、iPTH、ALP及Ca×P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MHD患者,HCO3-< 20 mmol/L较HCO3-≥20 mmol/L者易合并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可刺激iPTH的合成,终导致肾性骨病及转移性钙化.

    作者:黎晓磊;邵咏红;孔耀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浅前房1例

    患者男,36岁,主因左眼磨痛7d于2011年5月27日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眼前手动,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睑水肿,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广泛灰白浸润,表面分泌物稠厚,余窥不清.显微高倍镜检查左眼分泌物可见真菌菌丝.入院诊断: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入院后给予全身及局部抗真菌治疗.考虑患者病情较重,于5月28日及6月2日,在局麻下两次行左眼前房注药术加角膜层间注药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适量100 μg/mL两性霉素B冲洗液,角膜层间注入约100μg/mL两性霉素B 10 μg.患者术后浸润灶鼻侧角膜缘处渐出现新月形透明区,经药物治疗后炎症基本控制,但此时可见前房有积脓,下方角膜变薄,故于6月4日行左眼眼球前节球壁重建术,术中剪除浸润灶覆盖的脓苔,自鼻侧约8:00位沿角巩膜缘环形切除病变角膜,术中见前房内大量脓块,虹膜前粘,晶体前纤维膜,分离粘连,切除病变角膜组织,遗留鼻侧新月形透明角膜.取带角巩膜缘的角膜植片对位覆于角膜缺损区,对位缝合.术后抗真菌抗排斥治疗.6月19日查房:左眼视力0.04,左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植片稍水肿,缝线在位,后弹力层少许皱褶,前房深浅正常,房水轻混,虹膜局部后粘,晶体轻混,余欠清.眼压12.23 mmHg.

    作者:王志学;范玉香;王文英;梁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3%.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灶个数、肿瘤大小和甲状腺外侵犯与否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外侵犯与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4倍.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但伴淋巴结转移病例逐年减少.无淋巴结转移情况下,根治性手术后预防性放射线碘治疗总体预后良好,若术前即出现甲状腺外侵犯,则预后较差.

    作者:赵刚;陈喆;吴泽宇;彭林;王三明;胡世雄;杨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

    通过观察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为后期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门诊选择80颗有保留价值的患牙,实行牙冠延长术.在术前1周、术前和术后1、2、4、6、8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牙周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断端与龈缘距离等临床指标,同时取龈沟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骨钙素水平.结果:菌斑指数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出血指数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以后明显下降,4周后指数保持稳定.断端与龈缘距离:术后断端均能在龈上,术后1周龈缘逐渐向根方退缩,4周以后基本稳定.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在术前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逐渐上升,至2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6~8周后基本稳定在术前水平.结论:牙冠延长术后6周是后期桩冠修复的佳时机.

    作者:方冬冬;邱宏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eOLP提供一种新的激素替代疗法.方法:49例OLP患者,随机分成来氟米特治疗组(25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4例),按相同评估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84);(2)治疗4周期间,来氟米特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32±2.5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42±2.48,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来氟米特治疗组3例出现了皮肤瘙痒,5例头晕乏力症状,后自行逐步消失;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7例口腔黏膜麻木不适感,15例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症状.结论:来氟米特具有和糖皮质激素等同的治疗OLP疗效,可作为治疗OLP的新手段.

    作者:容柏成;李容林;李春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放射性肺炎(R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科诊治的18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3D-CRT治疗NSCLC后RP的危险因素.结果:NSCLC患者治疗后≥2级RP发生率为37.9%.单因素分析显示DVH中双肺MLD、V5、V10、V20、V30、V40、V50和V60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双肺MLD和V5为3D-CRT治疗NSCLC后RP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患者3D-CRT治疗后RP的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有关,双肺MLD和V5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红群;阮云丹;李青峰;肖天林;习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007年广州市2岁以下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分析

    对广州市2岁以下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8个社区共计1874例健康儿童,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同时对儿童家庭状况、喂养史、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2岁以下城市儿童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内男女之间比较身高、体重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生长发育呈正态分布.但各个年龄组儿童的体重、身高(长)与2005年全国标准相比较,在较多的组别低于全国的标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别体重(WAZ)评价指标:低体重的检出率较低,各个年龄组男女童有0.74%~3.8%的WAZ小于-2,各个年龄组都有WAZ大于2的情况.年龄别身高(长)(HAZ)评价指标:各个年龄组男女童有0.68%~7.59%的HAZ小于-2的情况,1.85%~7.14%儿童的HAZ大于2.BMI在各年龄组男、女童呈正态分布,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身长、BMI三项指标综合考虑能更客观反映该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作者:黄穗;谢振玉;黄君瑶;湛洁谊;陈汉英;杨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研究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惠芳;刘艳;龙军;颜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改良肘后正中入路联合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青壮年严重肘部损伤之一,预后较差,目前仍被认为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2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改良肘后正中经肱三头肌纵行入路并根据骨折类型采用拉力螺钉、克氏针及Y形解剖钢板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9例.骨折按AO/ASIF分类法:C1型6例,C2型12例,C3型5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8例.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5例,颅脑损伤4例,骨盆骨折3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h~6d.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杨幸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高龄PCI患者使用等渗对比剂联合术后定量饮水预防对比剂肾病的疗效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不同的饮水方法联合使用等渗性对比剂预防高龄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将222例接受PCI的高龄(≥70岁)患者随机分为自由饮水组(111例)和强化饮水组(111例),自由饮水组术后6h内嘱患者尽量饮水,24 h总饮水量大于2000 mL,但对术后6h的饮水量无明确要求;强化饮水组术后6h内饮水量1000 mL以上,24 h总饮水量大于2000 mL.观察术后72 h肌酐高值、术后72 h肌酐升高值及CIN发生率.结果:强化饮水组术后6h入量较自由饮水组明显增多,两组24 h总饮水量无明显差异.自由饮水组较强化饮水组术后72 h血清Cr高值和升高值明显增加,CIN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等渗对比剂联合术后6h内指导患者强化饮水可减少高龄PCI患者CIN发生率.

    作者:彭迳英;潘艳;李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肾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疾病群,肾纤维化是CKD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途径,标志着不可逆性肾损伤.因此,延缓和防治肾纤维化是防治CKD进展的关键,肾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不但可以延缓甚至可以逆转纤维化病变.目前临床上对肾纤维化的诊断仍以肾组织病理活检为主,但它具有创伤性,不易反复操作,难于动态观察,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则无法施行.因此寻找一组比较准确反映肾纤维化严重程度、客观评价疗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对CKD早期肾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的报道不多,现就与肾纤维化相关的各项指标在早期诊断CKD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李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及MR表现

    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例前后叶体积缩小,均见垂体后叶异位,其中3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变细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

    作者:周汝明;张璟;陈英敏;孙吉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衰(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COPD合并CHF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扩管、利尿、强心等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经超声心动图及肺功能仪检测心肺功能(LVEF%、FEV1%、FEV1/FVC%),测定6 min步行距离,并抽验血查血清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包括LVEF%、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BNP)均明显改善(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治疗12周后LVEF%、BNP、6 min步行距离3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COPD合并CHF有效、安全.

    作者:袁文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