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尼罗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关键词:西尼罗河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临床诊断, 日本脑炎病毒
摘要: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 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和血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VT=10 mL/kg,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mL/kg,f=20次/min).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并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OLV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OLV期间T2、T3时点的Ppeak及Raw与T1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3组间比较,OLV期间随着VT减低,Ppeak及Raw逐渐减少;C组Ppeak及Raw小,A组的Ppeak及Raw显著高于B、C组(P<0.05).PETCO2在T3时点较T1、T2明显增高(P<0.05),OLV期间C组的PETCO2较A、B组明显增高(P<0.05).相对于T1,OLV后各组患者的PaO2均明显下降(P<0.01),而OLV后各时点的PaCO2则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C组的PaO2较A、B组明显减低(P<0.01),而PaCO2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中,OLV时采用VT=8 mL/kg,f=15次/min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作者:林飞;潘灵辉;钱卫;杜学柯;裴圣林;陈肖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305例,按诊断标准分为4组:适于胎龄早产儿组(AGA组)、小于胎龄早产儿组(SGA组)、A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 AGA组)和S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SGA组),回顾性分析各组耳声发射筛查情况.结果:4组间筛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AGA组筛查通过率高(94.05%),黄疸+SGA组低(52.86%),SGA组与黄疸+AGA组的筛查通过率居中(均P<0.007).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于胎龄早产儿中更为明显,是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高危因素,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夏芳琴;朱小芳;傅晓丹;谢微微;留佩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29例疗效分析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入选通过TIMI帧计数(TFC)诊断为SCF的患者57例,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血脂、hs-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SCF疗效明显,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作者:樊泽元;季汉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研究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惠芳;刘艳;龙军;颜振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欣普贝生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不同时间段应用的效果观察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收集我院富颈Bishop评分<6分,无引产及用药禁忌证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97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和期待组(破水期待24 h后评估宫颈评分小于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对比两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期待组用药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小于期待组.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积极处理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伊碧霞;吕杰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耳廓毛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10个月.发现右耳廓肿物1个月余,初始肿物为黄豆大小,1个月来肿物缓慢增大.入院时检查:右侧耳轮近耳垂处可见一红色肿物,圆形,隆起,约1.2cm×1.1cm×1.0cm大小,质地中等,界限清楚,与耳廓软骨无粘连.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清,听力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右耳廓肿物性质待查:(1)囊肿?(2)血管瘤?(3)瘢痕疙瘩?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静脉全麻下行右耳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及其周围部分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耳廓毛母细胞瘤,瘤细胞呈梁索状分布,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图1).术后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2年无复发.

    作者:张国华;邓明朝;容庆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肾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疾病群,肾纤维化是CKD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共同途径,标志着不可逆性肾损伤.因此,延缓和防治肾纤维化是防治CKD进展的关键,肾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不但可以延缓甚至可以逆转纤维化病变.目前临床上对肾纤维化的诊断仍以肾组织病理活检为主,但它具有创伤性,不易反复操作,难于动态观察,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则无法施行.因此寻找一组比较准确反映肾纤维化严重程度、客观评价疗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对CKD早期肾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的报道不多,现就与肾纤维化相关的各项指标在早期诊断CKD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李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西尼罗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 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作者: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痰液肿瘤标志物在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多效蛋白(PTN)、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组48例、肺结核组82例、健康对照组104例的痰液PTN、CEA、CYFRA21-1 3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PTN、CEA和CYFRA21-1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PT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而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CEA> CYFRA21-1 >PTN;腺癌诊断中CEA敏感性高(59.1%),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高(70.0%),小细胞肺癌诊断中CEA、CYFRA21-1和PTN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0.0%、20.0%和20.0%).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在肺癌诊断中PTN、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72.9%),特异度也较好(91.3%);腺癌诊断中PTN、CEA组合敏感性高(77.3%),鳞癌诊断中PTN、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85.0%),小细胞肺癌中PTN、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60.0%).结论:痰液PTN、CEA、CYFRA21-1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舒凯;肖立珠;范子田;田建园;杨柏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自制病员服在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自制病员服在神经外科行人工气道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164例人工气道昏迷危重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入院后采用自制的病员服,对照组82例入院后采用传统的病员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平均更换病员服时间缩短,患者衣领与气道摩擦呛咳及意外遮管频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7.6%vs 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病员服缩短平均更换病员服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了摩擦呛咳及意外遮管率,使患者安全度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者:王正梅;黄丽丽;孙春霞;李金芳;金孝东;丁涟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改良肘后正中入路联合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青壮年严重肘部损伤之一,预后较差,目前仍被认为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2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改良肘后正中经肱三头肌纵行入路并根据骨折类型采用拉力螺钉、克氏针及Y形解剖钢板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9例.骨折按AO/ASIF分类法:C1型6例,C2型12例,C3型5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8例.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5例,颅脑损伤4例,骨盆骨折3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h~6d.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杨幸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骨钙蛋白与促甲状腺素水平变化

    了解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骨钙蛋白(BGP)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联.方法:279例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1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于随访6个月(6m)、12个月(12m)时测定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FT3、FT4、TSH)和血清BGP,根据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亚甲组,73例)、康复组(206例),另选择132例相匹配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SPSS 13.0软件分析不同时间3组间血清BGP、TSH水平差异及二者相关性.结果:3组间6个月与12个月时血清BG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Fσm=852.71,Pσm=0.000;F12m=1 053.56,P12m=0.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亚甲组血清BGP高于其他两组;病例组血清BGP与血清TSH相关系数r=-0.568,P=0.000.结论:131碘治疗后亚临床甲亢患者血清BGP水平异常增高,其升高可能与低TSH相关.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Toll样受体4通路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比较Toll样受体4(TLR4)及MyD88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BALB/c小鼠胃黏膜内表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探讨TLR4通路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感染Hp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得各组小鼠的胃黏膜标本,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检测TLR4、MyD88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小鼠TLR4、MyD88在感染Hp后均迅速升高,在治疗后迅速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2)小鼠TLR4、MyD88的表达含量与病理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HP的致病机制,但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刘翔;丁元伟;林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栓弹力图在脾切除断流术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黄容海;蒋力;赫嵘;张珂;鲁岩;郭立民;李勤涛;丁振昊;李宝亮;张维燕;穆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如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疼痛护理,护士大多局限于执行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较少采用其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笔者自2011年3-9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丹凤;邱沈虹;刘惠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体表软组织结核23例诊治分析

    探讨体表软组织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例体表软组织结核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部分病例早期诊断不清,延误诊治.结论:对软组织感染创面观察分析,迁延不愈10d以上者,要考虑结核感染的可能,可行诊断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必要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检,确诊为结核感染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要监测肝功能及药物副反应.

    作者:韩庆斌;李素玉;陈文瑶;徐留海;曹登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及MR表现

    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例前后叶体积缩小,均见垂体后叶异位,其中3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变细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

    作者:周汝明;张璟;陈英敏;孙吉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20侧)头部标本灌注后行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定位Day菱形区后测量相关解剖结构距离.在3D-DM辅助下通过颞下入路对岩斜区及其邻近结构进行内镜解剖.并对尸颅解剖与3D-DM相关视野及测量进行比较.结果:3D-DM图像清晰逼真,其入路相关测量与尸颅解剖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通过棘孔、卵圆孔、弓状隆起、膝状神经节、锤骨、咽鼓管、岩浅大神经等组合标志准确定位内听道.颞下锁孔入路通过磨除岩尖骨质可以充分暴露中上斜坡结构.结论:3D-DM可以术前模拟岩尖磨除,提高术中岩尖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组合解剖标志可提高术中定位内听道口的准确性.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中上斜坡结构.

    作者: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叶卓鹏;罗伦;郭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咽癌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特征及疗效相关性研究

    探讨鼻咽癌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0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行中医分型及CT、MRI检查,在治疗中观察近期疗效并长期随访.结果:血瘀型和血瘀痰凝型更易出现颅底骨质破坏(P< 0.001)及咽旁间隙侵犯(P<0.01),痰凝型与血瘀痰凝型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放疗后3个月,血瘀型和血瘀痰凝型的残余病灶较肺热型及痰凝型大(P<0.05).血瘀痰凝型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较非血瘀痰凝型低(P=0.004).结论:不同中医分型间存在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血瘀痰凝型及血瘀型近期疗效较肺热型与痰凝型差,血瘀痰凝型远期疗效较非血瘀痰凝型差.

    作者:詹文婷;丘惠娟;黄圆圆;严正;陈平;夏云飞;张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