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芳;刘艳;龙军;颜振兴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病死率.因此,积极纠正贫血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肾脏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非透析患者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观察组男、女各1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EPO 10000 U,每周1次;口服铁剂100 mg,每日1次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治疗,5 g/次,3次/d,疗程15d.
作者:张威;雷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外对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为骨架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合成纳米载体粒子,将拟Smac合成肽SmacN7与其结合,制备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磁强计等考察其理化性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外加磁场下纳米复合物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形态,MTT比色分析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46.2 nm;磁化曲线提示具有超顺磁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8±3.6)%和(65.2±2.4)%并具有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外加磁场下磁性纳米粒子能使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并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结论:拟Smac合成肽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具有粒径小、较强的磁响应性、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联合恒定外磁场具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膀胱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作者:王竞;曾甫清;汪良;蒋国松;黄慧;汪涛;潘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多效蛋白(PTN)、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组48例、肺结核组82例、健康对照组104例的痰液PTN、CEA、CYFRA21-1 3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PTN、CEA和CYFRA21-1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组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PT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而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CEA> CYFRA21-1 >PTN;腺癌诊断中CEA敏感性高(59.1%),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高(70.0%),小细胞肺癌诊断中CEA、CYFRA21-1和PTN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0.0%、20.0%和20.0%).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在肺癌诊断中PTN、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72.9%),特异度也较好(91.3%);腺癌诊断中PTN、CEA组合敏感性高(77.3%),鳞癌诊断中PTN、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85.0%),小细胞肺癌中PTN、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60.0%).结论:痰液PTN、CEA、CYFRA21-1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舒凯;肖立珠;范子田;田建园;杨柏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肝衰竭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情况,以及SIR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并发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我院ICU 104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临床资料后进行SI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SIRS评分和血清PCT水平.结果:91.7%的患者SIRS评分≥1分,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WBC计数差异显著(P<0.05);非感染组与感染组SIRS评分分布差异不显著(P> 0.05);62.30%的重肝患者PCT值为临界指标(0.5 ~1 ng/mL),非感染组与感染组PCT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常并发SIRS,也容易合并感染,患者的SIRS评分并不能早期灵敏地提示感染发生.应积极监测血WBC计数、PCT等变化,结合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感染,并通过血培养及怀疑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排泄物培养等以明确病原,合理有效地选用抗生素.
作者:邓西龙;卓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青壮年严重肘部损伤之一,预后较差,目前仍被认为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2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改良肘后正中经肱三头肌纵行入路并根据骨折类型采用拉力螺钉、克氏针及Y形解剖钢板联合固定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9例.骨折按AO/ASIF分类法:C1型6例,C2型12例,C3型5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8例.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5例,颅脑损伤4例,骨盆骨折3例.骨折至手术时间1h~6d.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杨幸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以来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治疗这一顽疾带来曙光.然而,文献报道中少见大宗、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尚无成熟的方案.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干细胞取材途径及种类的选择干细胞根据其供体来源分为自体干细胞和异基因干细胞;根据其取材部位可分为脐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根据其体外处理方式还可分为直接采集后定点移植和体外扩增、定向分化后的移植.
作者:岑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比较来氟米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eOLP提供一种新的激素替代疗法.方法:49例OLP患者,随机分成来氟米特治疗组(25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4例),按相同评估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84);(2)治疗4周期间,来氟米特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32±2.5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疼痛指数为5.42±2.48,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来氟米特治疗组3例出现了皮肤瘙痒,5例头晕乏力症状,后自行逐步消失;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有7例口腔黏膜麻木不适感,15例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症状.结论:来氟米特具有和糖皮质激素等同的治疗OLP疗效,可作为治疗OLP的新手段.
作者:容柏成;李容林;李春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对术后复查的CT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症状,评价分析螺钉不同的内倾角对椎弓根内、外壁的穿出风险.结果:38例患者共徒手置入23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患者手术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神经症状无加重,CT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内倾角为(40.15±5.24)°,85.3%的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椎弓根的上、下、内、外四壁均完整未穿透.螺钉内倾角< 20°者,无穿出椎弓根内壁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外壁;螺钉内倾角大于50°者,无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穿出椎体侧前方或侵入推动脉孔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内壁.结论: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安全有效地置钉,不易出现偏差,螺钉的内倾角介于30 ~ 50°时,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陈安富;王勇;吴奉梁;刁垠泽;刘宁;孙宇;潘胜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评价叶酸治疗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中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5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定义血浆Hcy≥12μmmol/L为“H”型高血压,在常规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叶酸片10 mg,每日3次)与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观察血Hcy水平的变化和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1)叶酸治疗组血浆Hcy由治疗前(13.0±0.6)μmmol/L降至(10.8±1.8)μmmol/L,对照组治疗前(13.1±0.7)μmmol/L降至(12.9±0.8)μmmoL/L,两组相比,叶酸治疗明显降低血Hcy水平(t=12.18,P< 0.001).(2)叶酸治疗组发生脑卒中10例,占9.5%;对照组发生卒中13例,占13.4%,差异无显著性(x2=1.21,P=0.272).(3)生存分析未能证实叶酸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x2=1.50,P=0.22).结论:叶酸治疗能降低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但未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陆咏;沈宇;唐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男,38岁.因发现左大腿根部肿物10年余并逐渐增大入院.查体示:左大腿根部内侧无疼痛性肿块,边界清,质韧,不活动.X线片示:左大腿根部内侧一软组织肿物.MRI示:肿块在T1W1呈均匀低信号,T2W1呈多房样均匀高信号.手术见一大小约为11 cm×11 cm×8 cm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呈灰白色,不透明.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结节被黏液样基质分割.讨论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WHO肿瘤分类(2002)将其归到来源不明确的软组织肿瘤内.该肿瘤由Enzinger等于1972年首次作为独特的临床病理疾病具体描述,国内仅见极少数个案报道.
作者:李强;何嘉承;王毅;周志刚;严朝华;付江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观察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肩胛上神经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超声组(B组),B组在超声介导下行肩峰下滑囊和肩胛上神经注射术,A组根据解剖定位行肩胛上神经和痛点注射.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B组较A组疼痛缓解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B组与A组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小冬;方梅;王梅芳;黄莉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如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疼痛护理,护士大多局限于执行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较少采用其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笔者自2011年3-9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丹凤;邱沈虹;刘惠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和血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VT=10 mL/kg,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mL/kg,f=20次/min).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并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OLV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OLV期间T2、T3时点的Ppeak及Raw与T1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3组间比较,OLV期间随着VT减低,Ppeak及Raw逐渐减少;C组Ppeak及Raw小,A组的Ppeak及Raw显著高于B、C组(P<0.05).PETCO2在T3时点较T1、T2明显增高(P<0.05),OLV期间C组的PETCO2较A、B组明显增高(P<0.05).相对于T1,OLV后各组患者的PaO2均明显下降(P<0.01),而OLV后各时点的PaCO2则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C组的PaO2较A、B组明显减低(P<0.01),而PaCO2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中,OLV时采用VT=8 mL/kg,f=15次/min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作者:林飞;潘灵辉;钱卫;杜学柯;裴圣林;陈肖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中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方法:择期无痛肠镜诊疗的患者120例,年龄60~70岁,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麻醉趋势组(N组)和临床组(C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N组根据麻醉趋势指数(NI)调节麻醉深度;C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和NI,诱导、检查、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N组平均动脉压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降幅小(P< 0.05),NI在插镜时降幅小(P<0.05).N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老年肠镜检查中,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丙泊酚的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同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王雁;衡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王爱凤;王正梅;许晶晶;金孝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AECOPD、区分加重诱因、指导抗生素应用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临床问题.单纯依靠症状体征及传统炎症标记物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找到新的有价值的炎症标记物是近些年国内外很多学者努力探索的课题,其中对和肽素(copept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人软骨蛋白(YKL-40)作了较多的研究,并且显示了很好的前景,现就这几种较新的炎症标记物在COPD及AECOP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和肽素和肽素是血管加压素原(pro-AVP)羧基末端的一段蛋白质多肽,目前研究认为其在AECOPD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懿;王荣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比较Toll样受体4(TLR4)及MyD88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BALB/c小鼠胃黏膜内表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探讨TLR4通路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感染Hp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得各组小鼠的胃黏膜标本,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半定量检测TLR4、MyD88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小鼠TLR4、MyD88在感染Hp后均迅速升高,在治疗后迅速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2)小鼠TLR4、MyD88的表达含量与病理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TLR4信号通路参与了HP的致病机制,但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刘翔;丁元伟;林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无嘌呤无嘧啶的核酸内切酶-1(APE-1),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高分子蛋白,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调节多种转录因子的DNA连接活性,也被命名为氧化还原因子(Ref-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APE-1不仅能修复DNA上无嘌呤无嘧啶(AP)位点,而且还能保持很多转录因子活性还原状态,减少活性氧化物(ROS)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和维护线粒体功能,与炎症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APE-1与HP感染及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PE-1的基本特征
作者:吕静;舒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疼痛3个月,加重10d入院.于入院前3个月感左大腿疼痛,无活动受限,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咳嗽、咳痰,身体其他部位无不适,休息后仍未缓解,未引起重视,1个月后仍未好转,就诊于当地,考虑肌肉损伤,予对症治疗仍未见好转,10 d前感疼痛有所加重.专科检查:左大腿无肿胀、畸形,皮肤无红肿,局部静脉无曲张,大腿中段局部轻度压痛、叩击痛,左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末梢血供、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沉5.00mm/h,嗜酸性细胞数0.06×109/L.左股骨X线正侧位片示:左股骨上段髓腔内多发囊样透亮影呈膨胀生长,纵轴与骨干平行,内可见多发骨性分隔,病灶边缘硬化不明显,局部骨干略增粗,未见明显骨膜反应,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图1),考虑:(1)骨囊肿;(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灰白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约3 cm×2.5 cm×0.5 cm,内含少量碎骨组织.
作者:陈巧妮;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