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张晓斌;高宝安;杨京会;肖玉;曹敏;陈世雄

关键词:高血压, 肺性, 冬虫夏草, 脑利钠肽, 炎性细胞因子
摘要:观察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冬虫夏草组大鼠给予冬虫夏草灌胃,对照组和低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将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大鼠置于自制的常压低氧舱内造模,对照组大鼠置于舱外自由呼吸空气.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血浆BNP、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水平.结果:冬虫夏草组大鼠mPAP、RV和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组大鼠的mPAP、RV和RV/(LV +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冬虫夏草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而低氧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有效降低血浆BNP和抑制炎性反应而发挥减低肺动脉压和预防右室肥大的效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作者:李红浪;周兴舰;赖斌;朱培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肿瘤化疗中深静脉管堵塞中的应用

    探讨预见性护理是否能降低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查找临床资料,统计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置管于常规护理下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堵塞组和未堵塞组,结合血常规探讨导管堵塞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及其他相关类似的研究结果,依据Plt> 300×109标准,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肿瘤化疗深静脉置管患者98例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间纳入214例患者,常规护理下其中发生导管堵塞54例(25.3%);与未堵塞组相比,堵塞组置管时间(48±12)d,血小板参数Plt[(325.18±45.32)×109/L]、MPV[(10.31±1.16)d]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堵塞组凝血参数PT[(13.16±0.48)s]和APTT[(35.84±2.31)s]与未堵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98例,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8.20%(8/98),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5.30%,54/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0,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处于高凝状态下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丘德林;黄康华;唐烁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表达: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springer、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病例对照研究4 062例患者.结果显示,HER-2表达在肠型与弥漫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rcep Test组(RR=6.05,95% CI 3.90~9.38);常规IHC组(RR=5.38,95% CI 2.56 ~ 11.30);HER-2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 CI l.43 ~ 2.44);HER-2在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未分化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95,95% CI 2.72 ~ 5.62);HER-2在临床TNM 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 0.25 ~ 0.67);HER-2在胃癌周围血管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 CI 1.02~1.90);HER-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 CI 0.42~0.67).结论:HER-2阳性表达在肠型胃癌较弥漫型更常见,HER-2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的预后因素.

    作者:刘金英;刘小康;寇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析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120例,测定透析前碳酸氢根(HCO3-)、血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透析后BUN和CR,计算钙磷乘积(Ca×P)、Kt/V.根据HCO3-分为3组:A组(HCO3-< 20 mmol/L)、B组(HCO3-为20~24 mmol/L)和C组(HCO3-≥24 mmol/L),比较3组酸中毒对钙磷紊乱的影响.结果:B、C组的P、ALP及iPTH均低于A组(P<0.05),C组的P、Ca×P低于A、B组(P<0.05).HCO3-浓度与P、iPTH、ALP及Ca×P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MHD患者,HCO3-< 20 mmol/L较HCO3-≥20 mmol/L者易合并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可刺激iPTH的合成,终导致肾性骨病及转移性钙化.

    作者:黎晓磊;邵咏红;孔耀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叶酸对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卒中发生率的影响

    评价叶酸治疗在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中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75岁以上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定义血浆Hcy≥12μmmol/L为“H”型高血压,在常规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叶酸片10 mg,每日3次)与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观察血Hcy水平的变化和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1)叶酸治疗组血浆Hcy由治疗前(13.0±0.6)μmmol/L降至(10.8±1.8)μmmol/L,对照组治疗前(13.1±0.7)μmmol/L降至(12.9±0.8)μmmoL/L,两组相比,叶酸治疗明显降低血Hcy水平(t=12.18,P< 0.001).(2)叶酸治疗组发生脑卒中10例,占9.5%;对照组发生卒中13例,占13.4%,差异无显著性(x2=1.21,P=0.272).(3)生存分析未能证实叶酸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x2=1.50,P=0.22).结论:叶酸治疗能降低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但未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陆咏;沈宇;唐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甲型H1N1流感人群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um)芯片技术,检测H1N1流感组(167例)和健康对照组(192例)IL-1α基因4个SNP位点(rs 1304037,rs16347,rs17561,rs2071373)多态性.结果:rs17561位点具有T和G两种等位基因,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在H1N1组为13.8%,对照组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2.031,95% CI 1.238-3.331);其他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α基因rs17561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基因.

    作者:张国良;汪文斐;杨辉;杨帆;李秀惠;刘映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白介素-1β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实验研究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监测不同浓度IL-1β刺激下的细胞活性;Real 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的IL-1β对PAI-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用核转录因子-KB(NF-κB)拮抗剂PDTC(5 mol/L)探讨信号传导机制,检测IL-1β对PAI-1的诱导情况.结果:MTT结果示IL-1β在0~10 ng/mL浓度下,细胞的活性不受影响(P>0.05),20 ng/mL IL-1β刺激下细胞活性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IL-1β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PA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成时间依赖性,6h后开始增高(P<0.05),12h后达峰值(P<0.01),24 h后开始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β对PAI-1的刺激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0、0.1、1、10 ng/mL)的增加,PA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实验结果显示NF-κB拮抗剂PDTC可抑制IL-1β的诱导作用(P<0.05).结论: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IL-1β可通过NF-κB信号途径上调PAI-1的表达,PDTC可抑制其上调作用.

    作者:刘海平;赵学凌;吴雪梅;周如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观察冬虫夏草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冬虫夏草组大鼠给予冬虫夏草灌胃,对照组和低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将低氧组和冬虫夏草组大鼠置于自制的常压低氧舱内造模,对照组大鼠置于舱外自由呼吸空气.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血浆BNP、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o)水平.结果:冬虫夏草组大鼠mPAP、RV和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组大鼠的mPAP、RV和RV/(LV +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冬虫夏草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而低氧组大鼠的血浆BNP、血清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有效降低血浆BNP和抑制炎性反应而发挥减低肺动脉压和预防右室肥大的效应.

    作者:张晓斌;高宝安;杨京会;肖玉;曹敏;陈世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305例,按诊断标准分为4组:适于胎龄早产儿组(AGA组)、小于胎龄早产儿组(SGA组)、A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 AGA组)和SGA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组(黄疸+SGA组),回顾性分析各组耳声发射筛查情况.结果:4组间筛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AGA组筛查通过率高(94.05%),黄疸+SGA组低(52.86%),SGA组与黄疸+AGA组的筛查通过率居中(均P<0.007).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小于胎龄早产儿中更为明显,是早产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高危因素,应早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夏芳琴;朱小芳;傅晓丹;谢微微;留佩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构建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探讨重组蛋白IpaB经口服免疫小鼠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用PCR扩增ipaB目的基因,克隆至pQE-30表达载体中,转化宿主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IpaB;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纯化后灌胃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ipaB基因全长1 743 bp.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Mr)约为64 0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福氏志贺菌全菌抗血清反应.免疫小鼠后,血清IgA、IgG,粪sIgA,肠黏液s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ipa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能高效表达,纯化后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痢疾的疫苗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国富;薛士鹏;白丽;吴利先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中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方法:择期无痛肠镜诊疗的患者120例,年龄60~70岁,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麻醉趋势组(N组)和临床组(C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N组根据麻醉趋势指数(NI)调节麻醉深度;C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和NI,诱导、检查、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N组平均动脉压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降幅小(P< 0.05),NI在插镜时降幅小(P<0.05).N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苏醒、定向力恢复及留观时间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老年肠镜检查中,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丙泊酚的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同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作者:王雁;衡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肺移植术后并发严重骨髓抑制1例

    患者男,63岁.因终末期矽肺、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于2011年11月2日在我院全麻下行ECMO辅助下双肺移植术,术后经哌啦西林钠唑巴坦、伊曲康唑、更昔洛韦预防感染,骁悉、他克莫司、甲强龙免疫抑制,恢复可.12月1日监测血常规示:WBC 3.1×109/L,Hb 85g/L,考虑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立即予骁悉减量,停用更昔洛韦,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后12月3日复查WBC 1.4×109/L,Hb 79 g/L,立即停用骁悉,并再次注射集落刺激因子.12月5日监测WBC 0.8×109/L,Hb 79 g/L,立即请血液科会诊,行骨穿,骨穿结果提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加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600 μg/d,加入免疫球蛋白冲击提高免疫力.

    作者:钱瑛;顾中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观察

    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心脏手术中长时间缺血心肌的术后影响.方法:2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灌注HTK液,St.Thomas液组灌注冷血停搏液.两组分别于送返ICU后1h取静脉血3 mL,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红蛋白检测.并记录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且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 治疗时间、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需长时间阻断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脏手术中,HTK液和冷血停搏液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德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体表软组织结核23例诊治分析

    探讨体表软组织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3例体表软组织结核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部分病例早期诊断不清,延误诊治.结论:对软组织感染创面观察分析,迁延不愈10d以上者,要考虑结核感染的可能,可行诊断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必要时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检,确诊为结核感染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要监测肝功能及药物副反应.

    作者:韩庆斌;李素玉;陈文瑶;徐留海;曹登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以来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治疗这一顽疾带来曙光.然而,文献报道中少见大宗、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尚无成熟的方案.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干细胞取材途径及种类的选择干细胞根据其供体来源分为自体干细胞和异基因干细胞;根据其取材部位可分为脐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根据其体外处理方式还可分为直接采集后定点移植和体外扩增、定向分化后的移植.

    作者:岑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21例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21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第1天0.5 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及以后2 mg/(kg·d),均分3次餐后口服,住院服药6~8d,如无明显异常反应,出院继续服药4个月,减量停药,随访.观察瘤体大小、色泽变化,服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有无复发等指标.结果:初始服药平均年龄为5.7个月(2.2 ~ 9.2个月),停止服药的平均年龄为11.2个月(6.2~22.3个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8 h后瘤体颜色即开始变淡,体积有所缩小.1周后瘤体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0.47%(19/21).服药4个月后,部分完全消退,总有效率达95.23%(20/21).2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1个月痊愈.共4例观察到不良反应(19%):1例患儿服药后出现腹泻,1例肝功轻度异常,2例患儿有出汗增多现象,其余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药随访半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可考虑应用于有治疗指征的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其不良反应目前发现较少,但仍需扩大观察例数及长期随访.

    作者:刘海金;刘潜;傅忠;李丽辉;张春龙;黄海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腕部肿瘤切除后缺损

    腕部是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部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广泛切除后的缺损如无可靠的修复方法则有截肢可能[2],需要可靠的皮瓣闭合创面同时保留功能[3].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创伤外科用于修复腕部外伤后缺损,取得良好效果[4-6].因软组织恶性肿瘤是相对罕见疾病[1],该手术方式在肿瘤外科应用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该皮瓣修复腕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本组病例资料来源于作者医院,并报请科研科备案.1 资料与方法1.1 解剖基础 尺动脉距豌豆骨近侧3.5~4.0 cm发出恒定皮支,起始处外径1.3 mm,在尺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伸肌间穿出后分为上行支与下行支,上行支长约8 ~ 10cm,分出许多分支,供应尺侧皮肤[4].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是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轴心血管的皮瓣,带蒂转移可修复腕部、手部缺损[4-6].

    作者:王家强;蔡启卿;高嵩涛;姚伟涛;王鑫;张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时湿化瓶内不加蒸馏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王爱凤;王正梅;许晶晶;金孝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欣普贝生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引产不同时间段应用的效果观察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收集我院富颈Bishop评分<6分,无引产及用药禁忌证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97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和期待组(破水期待24 h后评估宫颈评分小于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对比两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期待组用药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小于期待组.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积极处理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伊碧霞;吕杰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肩胛上神经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价值

    观察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肩胛上神经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超声组(B组),B组在超声介导下行肩峰下滑囊和肩胛上神经注射术,A组根据解剖定位行肩胛上神经和痛点注射.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B组较A组疼痛缓解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B组与A组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小冬;方梅;王梅芳;黄莉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